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4 22: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来自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想象丰富,充满童趣,是一首好玩的儿童诗。全诗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第一小节,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大摇篮,真有意思。第二、三小节以儿童的视角,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过着自由、有意思的生活。第四小节,与开头照应,慨叹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
“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等带动词的短语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摘、掏、逗、采、捉、逮”等动词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因此,在教学时应抓住这些特色语言,通过多种形式读,达到积累并迁移运用,发展语言。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学习目标】
1.借助图片、联系字源、通过表演等方法,认识“掏”、“逮”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摘、掏”。
2.通过各种形式读,积累“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等带动词的短语,想象祖先在原始森林有意思地生活。
3.展开想象,仿写短语、仿说片段,学会运用带动词的短语。
【学习重点】
学习带有动词的短语,体会动词的妙用
【学习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诗歌,感知“有意思”
轻读小诗,营造氛围(PPT1:根据小诗内容,画面配音乐呈现。再慢慢上升,出现)
齐读课题,认识“祖先”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PPT:配乐读第一节,音乐重做)
【设计意图:以有关摇篮的儿童诗导入,营造诗歌氛围,富有童趣。“祖先”一词的理解,从字到词,凸显语文学科特色。帮助孩子梳理全诗脉络,加强了学生对文本整体性的把握。反复读,读中学,读中想象大摇篮有意思。】
板块二 赏读诗歌,学习短语
活动一:
默读第2、3小节,用“——”划出祖先可能做的有意思的事情。
一.出现短语,发现特点
1.汇报交流: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
2.读一读:同桌相互检查读、开火车读
都有哪些动作的词呢?课件呈现
真厉害!都发现了。这排动词中藏着今天我们要认的生字“掏、逗、逮”
猜一猜:逮字资源,猜猜这是哪个字?
3.发现构词规律: 动词+事物
二.聚焦动词,品析妙用
1.猜一猜:联系字源,通过表演,联结生活,精准理解“掏、逮”
2.写一写:观察比较,学写“摘、掏”(PPT:有美感,田字格从背景里出现,呈现)
三.读出节奏,积累短语
四.拓展练习,仿写短语
活动二 想象一下,祖先在摇篮里,还可能做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仿一仿:看夕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围绕摇篮“有意思”展开学习,以生为本,遵循认知规律,读中发现文本特色语言——动宾短语。根据低段学生年龄特点,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方法,如:看图联系字义、字形演变、动作表演等,体会动词的妙用。学生乐中学,印象极为深刻。积累语言,拓展练习,仿写短语,如此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降低了难度,却提升实效。】
板块三 创编诗歌,运用短语
一.感情朗读,读好问句
借助微课,读好猜测的语气,评选“朗读小达人”
(PPT配乐读2、3小节,音乐重做)
运用短语,新编诗歌
学习活动三:模仿第2、3小节,同桌合作说一说。我想—— 那时候,我们的祖先, 孩子们也在这里可曾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吗?可曾在__________ 也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回读文本,在课文语境中迁移运用动宾短语。整堂课学习紧紧围绕“发现——学习——运用”展开活动,逐步引导学生亲历言语的认知、觉醒和创造的过程。紧扣本课目标,做到教学重点突出,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