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第一课时
单元语文要素: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阅读)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阅读)
3.尝试续编故事。(习作)
目的:让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不同于普通阅读单元课文教学。要将策略教学和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文中旁析、课后思考题、学习提示等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开展边阅读边预测的教学实践,逐步从学习方法、尝试运用到独立运用。课前不预习,保护预测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确保学习预测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入学识字、拼音之后,在独立阅读时预测行为已经发生了。在教材编写上,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课后习题就是: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给大家听。《祖先的摇篮》课后练习题: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还安排了《猜猜他是谁》这样的写作项目。这些内容都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预测策略的,应该说小学三年级学生是有初步预测的水平。然而就预测策略的运用来说,三年级学生凭借更多的可能是主观性的感受预测,缺乏科学性、理智性预测的能力,缺少了猜测、思考、想象及深度阅读的体验。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明确的目标意识,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预测的线索。
教学目标
1.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字。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知道预测要有依据,能够说出预测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关联阅读体验,激发预则兴趣
预测热身:师生之间互猜年龄,并说出依据。
板块二:根据文中旁批,学习预测方法。
1、预测初识。
①出示课题,齐读,你猜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可能发生了什么?
②老屋真的会倒下吗?你猜猜。用“我猜……因为……”句式回答。
生:我猜老屋不会倒,因为题目就说“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师板书:题目)
生:我猜老屋会倒,因为插图中窗户变成黑窟隆,门板上还有破洞。(教师杨书:插图)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根据一些线索,有依据地进行猜测就是预测。(极书:预测)
2.预测样式。
①关注批注:看旁批的位置,发现在什么地方可以进行预测。看插图、故事情节发展、细节表述和结局处的旁批,了解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
②随文预测:学生一边读一边大胆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把预测的内容像文中的旁批一样记录在课文的旁边,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③对比预测:出示课文的插图,你猜这是一座怎样的老屋?再出示第1自然段,从中梳理出老屋的四个信息,把你的猜想结果与第1自然段的信息进行对照。
板块三:尝试运用方法,自主合作预测。
提出预测要求:
1.预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2.说明预测的依据。
3.预测的内容与实际内容是否一致。
2.让学生阅读省略后的课文进行预测。(出示表格)
谁的请求 老屋会怎么做
预测内容 预测依据 实际内容
小猫的请求
老母鸡的请求
小蜘蛛的请求
3.出示完整的课文,学生对比结果。
板块四:小组汇报交流,感知预测策略。
1.交流预测内容。阅读课文过程中,你在什么地方预测了?预测了什么?是根据什么预测的?讨论,比较,交流。
2、辨析预测的内容。学生再读课文旁批中预测和自己的预测,说说哪些和课文内容一样,哪些和课文内容不一样?
师小结:只要是有依据的预测,不管是与课文内容一样还是不一样都无关紧要。板块五:借助课后习题,总法预测思维
学生观察孩子们交流的内容,再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预测的过程:读到……我想到了……所以我猜……
板块六:回归课文整体,强化预测认知。
1.发现规律,预测情节。
①想一想:课文里讲了三了小故事,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交流:故事情节都非常相似,都是当老屋先说自己要倒下的时候,就会有小动物出现请老屋帮忙,而老屋都会答应不会倒,小动物们都会对老屋说谢谢。
③预测:老屋可能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小动物吗?会是谁呢?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④小组合作:仿照课文的形式说说
⑤出示能宝宝片段进行验证。
2.预测结果体验惊喜。
①课文学到这儿已经结束了,可故事还没结束,作家又给故事写了个结尾,现在请你们结合题目、插图以及文章内容里的线索,来预测一下老屋到底有没有倒下呢
②验证,再说说什么内容是你没有预测到的
板书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题目 关注批注
插图 预测 随文预测
故事情节 对比预测
结局
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