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父亲、树林和鸟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件魔法块、老师范写,学习写好“雾、蒙”两个字。
2.通过图片、想象、朗读、拆分等方法,理解品味“幽深的雾蒙蒙的”“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等双修饰词,并积累。
3.通过父亲和“我”的对比,研读父亲的话语、父亲的动作,逐层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的高大形象。
〖核心问题〗
通过图片、想象、朗读、拆分等方法,理解品味“幽深的雾蒙蒙的”“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等双修饰词。
通过父亲和“我”的对比,研读父亲的话语、父亲的动作,逐层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的高大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切入主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指导读题。
2.用题目中的这三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小结:孩子们,说得都很好。你看,借助课题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说清楚课文的大概内容。
3.你看,课文的第一段就是围绕课题的三个词语写的: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要求:让我们赶紧走进这篇课文,看看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故事。请你打开书本,翻到94页,自由朗读,读准确、读通顺,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检查短语
第一组:
舒畅地呼吸 惊愕地问 (读出表情)
第二组:
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读好停顿)
写字:“雾”“蒙”, 要求:上紧下松,撇捺舒展
第三组:
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 (图解:滹沱河)
一个春天的黎明
3.对比朗读,初知形象
过渡:咱们今天学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 一个春天的黎明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父亲,老师就是课文中的这个我。
我们合作读读这个故事,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很了解鸟?
合作读
读着读着,你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怎样的父亲?
相机板书:知鸟 爱鸟
学习活动:
交流反馈,相机板书:看叶 闻味 听声
引读:而一旁的我,并没有……并没有……并没有……
小结:面对这片树林,我一无所知,而父亲却是这样的知鸟懂鸟。父亲与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研读父亲的话语
1.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都藏在了他的话里。出示
2.我们该用什么样的音量、什么样的语气读他的话呢?
喃喃的轻声的
齐读父亲的话。
3.评价语:哇,我从父亲喃喃的话里面感受到了他对鸟的了解与呵护。
四、研读父亲的动作
如果把镜头切换到这位父亲的动作,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指导朗读中理解: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父亲观察很仔细。
指导拆分理解双修饰词: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雾蒙蒙:如果让你选一幅图作为这片树林的背景,你会选哪一幅?
深:很大,看不到底
幽:给它组个词可以是幽静
幽静:就是很静很深远。
现在我们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2生)
预设:雾很大 看不清 很安静很深远 很广阔
小结:是啊,幽深写出了树林很静、很大,一眼看不到边,雾蒙蒙的写出了树林的朦胧。两个形容词连在一起写,让树林静了更静,朦胧了更朦胧。像这样的方法就叫做修饰语连用。板书:修饰语连用
3.借微课总结修饰语连用的学习方法:拆分
4.迁移,合作学习修饰语连用。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交流,评价。
小结:你看,用拆分的办法理解修饰语连用的语句是不是简单多了,有趣多了。
5.配乐朗读:孩子们,这篇文章是牛汉70岁时回忆往事写成的回忆录。
当他再次来到这片树林,看到枝繁叶茂的树木,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时,他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
父亲突然站定,
朝幽深的,
雾蒙蒙的树林,
上上下下地
望了又望,
用鼻子闻了又闻。
父亲、树林和鸟,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
6.积累:多么有意思的画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话记下来。
五、升华感知父亲形象
1.借课后判断题:孩子们,学到这,你们再来看看课后的这个题目。你们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请你结合父亲说的话语、观察树林的动作,或者今天的板书、学习单,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2.评价语选用:你结合了板书 你联系了父亲观察时的动作 你真会学以致用
你学得很扎实 你们可真厉害
质疑结课:但是,有人说,这样一位爱鸟、知鸟的父亲曾经是一名猎人。你们赞同吗?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