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4 19: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坐标轴,学会把握较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2.学习第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的表达方法。
3.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利用坐标轴,学会把握较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课,回顾古诗名句
首先我们来读一句诗,请看大屏幕,读——这句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一一出示相关节日的诗句,最后出示王安石的《元日》)
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老舍先生所写的课文,(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把作者也读进去——
二、梳理,填写坐标轴图
1.浏览课文,找出和北京春节有关的时间以及相对应的活动或习俗,分别写在坐标轴的上、下方。
2.交流:
3.指导写字:同学们,在写这个熬字的时候,注意写好上部“敖”的笔顺,下半部是四点底,是火的意思,用火慢慢熬出的粥啊,特别香。
“蒜”与草有关,下部也读算。两个示要注意穿插迎让。
小结: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主要的时间节点和相应的习俗活动,介绍了北京的春节。而这也是写节日文章的一般结构。
三、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1.我们再来观察这一张坐标图,你们发现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北京的春节有哪些特点?(预设:1.时间长;2.活动丰富;3.热闹、忙乱。)
2.同学们,我们再看这张表,哪个时间节点的活动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交流)
小结:印象深刻的都是作者写得比较详细的。写得详细的内容,很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过来说,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活动写得详细、具体一些,做到详略得当。
四、聚焦“除夕”,体悟表达
1.在这几个作者详写的场景活动中,你们喜欢哪个?谈感受
2.学习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七自然段,想一想,在表达上,你发现了哪些秘密?
预设:总分,总写热闹,接着写怎么热闹。
都写了些什么?看坐标轴,我们都找出来了:年菜、新衣、对联、年画、灯火、鞭炮、团圆、守岁
作者不厌其烦地把除夕的习俗一一列了出来,这种表达方法就是“列举”,在作者所列举的这么些习俗中,有哪一个是详写的?(没有)
但是,一看到这些字眼,我们分明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比如,当你听到鞭炮声响,我们又会想起王安石的这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我们看到红红的对联,我们还会想起王安石的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两句诗中,哪个词是指“春联”?
桃符长什么样?
古时候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春联。
那谁知道传说中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张图片——这是每年春运我们常见的画面,不管人们身处何方,总有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回家。
看到这样的画面,老舍先生的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就映入你眼帘?
对,一起读出来——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年夜饭,团圆饭,变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孩子们,你们除夕夜最喜欢,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呢?
时代的不同,地域的区别,年俗也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春节的热闹,年的味道。年的味道,春节的文化和情怀,融入了我们中国人血液之中,春节成了我们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样一读啊,先了解作者写什么,再看看作者怎么写,最后还联系生活来加深理解,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再去自学其他的活动和场景,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布置作业:
同学们,端午节马上就到了,如果让你也来写一写端午的风俗,我们是否可以从这篇课文中汲取一些表达上的营养?课外再去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