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会写“蒜、醋”等 15个生字,会写“热情、自傲”等 20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梳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表达与交流:写一写家乡的春节,写出家乡春节的习俗特点和热闹气氛。
教学重难点
梳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查阅资料,了解老舍和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其中的疑难之处并尝试解决。
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读课文: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读词语:
零七八碎儿 杂拌儿 玩意儿 闲在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贴对联 放鞭炮 做年菜 逛庙会 挂灯笼
读准多音字:
间断 掺和 铺户 分外 正月 白云观 万象更新
理解词语: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灯火通宵(都是形容春节热闹喜庆。分类梳理文中有年味的词语。)
重点书写易错字:
“醋”是左右结构,注意“醋”的左边“酉”不要少一横;“栗”的下面是“木”而不是“米”;“熬”上方的一竖不能与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同时书写要注意笔画和间架结构。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圈画出来,并按照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北京人过春节,不同的时间段都有哪些风俗习惯?默读课文,画出北京春节不同时间段的风俗习惯,以腊八为例完成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初九到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根据表格,完整地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任务四:研读课文,感悟写法。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描写北京的春节,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一些?为什么?
详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
略写:初九到二十二、过了二十三、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择其中一个详写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聚焦“腊八节”。
默读课文第1、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预设: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感受腊八粥食材多的特点。
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感受腊八蒜的色味俱全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相关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
提示一:边读边想在“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部分描写中,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习俗,画出相关语句。
提示二: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出关键词句,作简单批注。
①聚焦“腊月二十三”部分。
预设:抓住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特点,用糖瓜粘住灶王的嘴,写出小年这一天的习俗特点。
②聚焦“除夕”部分。
预设1:抓住“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体会除夕的热闹。预设2:抓住“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感受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风俗的重视。
③聚焦“初一”部分。
预设1:抓住“截然不同”,感受人们享受着初一这一天的休闲时光。画出描写不同人活动的语句,感受人们在这这一天的充实和快乐。
④聚焦“元宵节”部分。
预设:抓住描写花灯的语句,感受元宵节的风俗特点和热闹的节日气氛。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相关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批注下来。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
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感受“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任务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链接材料,比较阅读。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迁移运用。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使用详略得到的写作手法,试着写一写“家乡的春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