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姓名 单位
学段 高中 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数
题目 6.2.2向量的减法
课标要求 在探究向量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数的减法,得到向量的减法及几何意义,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会求两个向量的差。提升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类比数的减法,得到向量的减法及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会求两个向量的差。 3.在学完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后 ,会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两个向量的差。
教学重点 向量减法的运算和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减法运算时差向量方向的确定。
教学策略 1.探究与发现 2.自主练习与指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班班通,教材
教学方法 启发和探究教学相结合,自主练习与指导相结合。
学习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引导、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向两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并用图形表示 1.三角形法则: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则向量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 2.平行四边形法则:已知两个不共线向量a,b,作=a,=b,以,为邻边作 ABCD,则对角线上的向量=a+b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画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表示向量加法的运算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复习上节所学知识,引入本节新课。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概括、类比推理的能力。
环节二:知识探究(一)向量的减法
教师活动: 思考1:你还能回想起实数的相反数是怎样定义的吗? 思考2.两个实数的减法运算可以看成加法运算吗?如何定义向量的减法呢? 相反向量 (1)定义:与向量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 (2)性质:①-(-a)=a.②对于相反向量有:a+(-a)=0 ③若a,b互为相反向量,则a=-b,a+b=0 2.向量的减法 (1)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2)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则向量=a-b,如图所示。 思考:在什么条件下,|a-b|=|a|+|b| 当a,b至少有一者为0或a,b非零且反向时成立。 学生活动: 经小组讨论,类比实数的相反数,及实数间的减法运算,得出相反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减法运算法则,并完成练习。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思考,由实数的减法引入向量的减法,建立知识间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反向量的定义,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三:知识探究(二):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教师活动: 例3 已知向量a、b、c、d,求作向量a-b、c-d. 作法: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 则 例4已知平行四边形 学生活动: 总结解题技巧: (求两个向量差向量的思路) (1)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如a-b,可以先作-b,然后作a+(-b)即可. (2)也可以直接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即把两向量的起点重合,则差向量为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探究思考,学习怎样求两向量的减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达标检测
教师活动: 【例1】 (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若=a,=b,=c,则=( ) A.a-b+c B.b-(a+c) C.a+b+c D.b-a+c 解:(1)利用向量减法和加法的几何意义,将向,,转化; (1)A [=-=(+)-=a+c-b.] (2)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b,c不共线,求作向量a+b-c. 学生活动:学生可根据老师提示,作图思考答案; (2)[解] 法一:(几何意义法)如图①所示,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则=a+b,再作=c,则=a+b-c. 法二:(定义法)如图②所示,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则=a+b,再作=-c,连接OC,则=a+b-c.
活动意图说明: 类比数的运算,自然引入向量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顺利给出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培养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环节六:课后小结 向量的减法 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
5.作业设计 课本P12 练习1、2、3
板书设计 6.2.2 平面向量的减法运算 一、情境导入 2.减法作图 例3 三、课堂小结 二、探索新知 3.减法的几何意义 例4 四、作业布置 1.减法定义 练习题
教学反思与改进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