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9 08:4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表要求:了解“一五”计划
理解三大改造
了解中共八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 曲折发展十年
(全面建设十年)十年文革两年徘徊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新时期——十四大
“南方谈话”1992现代化建设
新阶段
(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仅仅三年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毛泽东一五计划(1953-1957)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私有公有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时期的鞍山钢铁厂 沈飞制造的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一五计划时期的重大成果成就: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产业:区域:东北国防建设的需要;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经验工业基础优越,靠近苏联易受援助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怎么办?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全民所有制)(1)改造前:(2)改造后: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
(方式:赎买)三大改造(1953-1956)(3)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公私合营【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材料一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二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材料一、二反映什么问题?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三大改造(1953-1956)概况: 从1953-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B、政策:和平赎买。
②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实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意义: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想一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二: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 …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1)材料中出现的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概况材料中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和左倾冒险主义倾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并按照正常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谁胜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共八大(1956)内容: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②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提出了全党全国人民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历史意义: 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毛泽东在一九五八年宣布的“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材料显示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何种心态下进行?还有什么原因?心态: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根源:“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表现:“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大跃进运动居民将自家的铁器送去炼钢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
“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时出现
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
想一想:
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
这样炼钢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当年合格的钢产量仅800万吨  正如前副总理薄一波所说:“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你相信吗?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
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大庆油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素岛
包头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十年建设成就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大庆油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