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习题课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强化应用意识,构建数学模型,感悟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已有良好的掌握,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同时注重小组内,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进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应用解决问题;
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作用和解题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养成建立自身知识联系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理解运用勾股定理解题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在复杂图形中确定相应的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教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
(一)你学过有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请列举出来:
(二)完成练习
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ABC中,AC边上的高是 ;
2、如图,矩形ABCO的边OA和OC分别在x轴和y轴上,沿AE折叠,使点O恰好落在BC边上D处,已知C(0,8),E(0,5),则B点的坐标为 ;
3、在Rt△ABC中,∠A=90°,∠ABC=60°,BC=6.若点P在直线AC上(不与点A,C重合),且∠ABP=30°,则CP的长为 。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完成,积累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复习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为本节及后续学习作准备。]
交流前置作业
1、完善知识积累
2、订正答案,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师生活动:PPT呈现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完善;抽生说练习题答案,了解正确率,对出错较多的题目作简要分析,并总结错因及经验。
典例分析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求△CDE的周长的最小值。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抽生叙述确定动点E的位置的步骤及依据,说明求周长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动画展示作图过程、示范解题过程。师生共同总结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常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折线和最小问题转化为直线问题是热点题目,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又可与函数结合起来,体会数学中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例2、大家想知道我们学校励志楼有多高吗?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测量:如图,先在点C测得教学楼AB的顶点A的仰角(视线AC与水平面CB的夹角)为30°,然后向教学楼前进到达点D,同时测得点A的仰角为45°,记录好CD的距离,即可求出楼层高度。假设CD长12米,你能求出励志楼的高度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抽生上台做小老师,在图形上标注并介绍方法(考虑学生多种方法解题),生写出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介绍测量教学楼高度的方法,创设应用数学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例3、如图:在△ABC中, AB=AC=10,BC=16,点D在直线BC上,当△ADC为直角三角形时,求BD的长。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总结归纳。
教师重点关注生能否顺利分类讨论,能否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巧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等腰三角形中求线段长时,常作底边上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公共边作为等量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基本数学模型,用构造的观念灵活
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及方程思想。]
变式:例4、如图:在△ABC中, AB=AC,点D是CB上的任意一上点,
求证:AB2-AD2=BD·CD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探索,边分析边板书;根据所证等式特点发现线段平方与勾股定理的关系,联系上一道题目的方法从而发现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勾股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关系,
对于证明线段平方的和、差关系类题型,可设法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和等式的性质、乘法公式等方法进行等式变形来证明。通过这道题目拓宽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的能力。]
四、收获与分享
跟组员交流你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和大家分享分享
师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交流收获与疑惑;抽生在全班分享;师小结。
[设计意图: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增加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互相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在总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清理脉络、明确重点、加深记忆、活跃思维,理解数学思想,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五、练习
(一)必做题目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2,BC=3,CD=1,且∠BAD=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2、a,b.c为△ABC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则△ABC是 三角形。
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AE=2,EM+CM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4、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B、C两点恰好重合落在AD边上点P处,已知 ∠1=67.5°,∠2=75°,MN=,求BC的长.
(二)选做题目
如图:在△ABC中, AB=AC,∠BAC=90°,点D在BC上,求证:BD2+CD2=2AD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
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求四边形CDEF周长的最小值及点E、F的坐标。
3、某园艺公司对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花圃进行改造,测得两直角边长为6m,8m.现要将其扩建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建后的等腰三角形花圃的周长。
[设计意图:1、巩固本节所学解题方法及数学思想,分“必做”和“选做”,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思维体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