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测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测试》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内容主要包括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识点涉及广泛,有坐标问题、网格问题、折叠问题和最值问题等,为中考做了很好的铺垫。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它既是直角三角形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也是平面几何和数学中重要的定理之一,对今后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章检测不仅考察了学生上一章的计算功底,还考察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程度,同时为下一章四边形的有关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的掌握上: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一章的全部知识,对有关概念、定理和常见的勾股数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常见的实际问题能够画出图形并进行解答,熟悉数形结合的“建模”思想。
2、心理上:八年级学生好强、好胜、思维活跃,在学习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乐于探索善于表现自我,因此,我制定了四个比赛环节进行小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3、生理上: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检测,既对《勾股定理》这一章的知识进行了考核,又达到了对全体学生多方位辅导的效果。课上采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生动形象地展现竞赛知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精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收获。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会应用知识迁移、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构图、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竞赛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学生经过计算、体验、发现、合作交流等方法完成达标检测,达到顺利建模,书写规范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自信、自强、不畏难题的好习惯,感受勾股定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四个竞赛环节,层层递进分解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采用竞答、演示、讨论交流等方法完成检测,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关键处点播,强化了学生对勾股定理一章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展现了学生的观察、总结规律、动手操作、互相沟通等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在不同语境中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以及建模思想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归纳法
七、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直尺、圆柱、长方体、竞赛题纸
教师:课件、手机、翻页笔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竞赛四关“挑战基本功—能力检测—规范书写—挑战自我”—小结—作业。
(二)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竞赛前先明确比赛规则。(个人答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组题,组内都答对的得10分,表述正确得10分;解答题,组内都答对的得10分,表述正确得10分。)
【第一关】挑战基本功
1.在Rt△ABC中,∠C=90°,AC=3,BC=4,则AB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2.将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C.6,7,8 D.2,3,4
3.如图1,已知两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5和169,则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A.12 B.13 C.144 D.194
4.如图2,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2,AB⊥OA于点A,且AB=1,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于点C,则OC的长为( )。
A.3 B. C. D.
5.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 )
A. 三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 同角的余角相等
C. 三角形中,钝角所对的边最大
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6.如图3,由于受台风的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6m处折断,树顶落在离树干底部8m处,则这棵树在折断前(不包括树根)的高度是( )
A.8 m B. 10 m C.16 m D.18 m
7.如图4,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则△ABC的周长为( )
A.16 B.12+4 C.7+7 D.5+11
8.如图5,一支铅笔放在圆柱形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可能是( )
A.9 cm B.12 cm C.15 cm D.18 cm
9.如图6,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 cm,BC=10 cm,则CE的长为( )。
A.2 B.3 C.4 D.5
教师:用课件展示题目,要求前六道题只限每个小组内的C组同学回答(每组都有A、B、C三个层次不同的同学),剩下的题先抢到的小组,老师任意请其中一位同学回答。关注同学们出现的共性错误,强调折叠问题的解题技巧,请同学上台讲解第九小题,阐述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总结小组得分情况。
学生:独立答题,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相关知识解题,特别是常见勾股数的应用,和简单的实际应用题的作图问题。掌握运用观察、发现、猜想、筛选法等方法解答选择题的技巧,答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反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抢答题,每题由一名同学叙述解题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勾股定理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程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起到同步教学中优生带差生的目的,让学生体会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第二关】能力检测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
2.命题“如果a2=b2,那么|a|=|b|”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楼梯的侧面如图7所示,其中AB=4米,∠BAC=30°,∠C=90°,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长度应为________米。
4.如图8,AD=8,CD=6,∠ADC=90°,AB=26,BC=24,则该图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5.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1,2),C (5,2),B (5,4),则AB的长为________。
6.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AD=1,AB=2AC,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计算技巧。请两名同学上台讲解第三小题和第六小题,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学生讲解后进一步强化解题技巧,总结本环节各组的得分情况。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认真计算解决问题,反馈过程中,小组讨论互相帮助,查漏补缺,体现集思广益精神,抢答的同学讲述解题方法,并阐述易出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解答问题考察学生认真审题、努力尝试、多角度考虑问题以及规范解题等综合能力,达到对各知识点准确应用的目的,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灵活解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
【第三关】能力检测
1.如图,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那么你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2.如图①,一架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的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如图②,测得梯子底端外移的长BD为0.5米,梯子顶端下滑的高度也是0.5米吗?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你的结论.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语言表述是否正确,及时发现问题,拍照展示书写规范小组,把典型错题展示给学生,请学生讲解,并找出书写错误,强调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的注意事项,总结各组本环节的得分情况。
学生:认真审题,书写规范,计算准确,完成后小组反馈,重点讲解第一题的注意事项、第二题的解题方法,在书写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寻找实际背景的过程,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后再解决问题,能熟练应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强化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懂得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关】挑战自我
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上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从点A爬到点B 蚂蚁沿着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π的值取3)
2.如图,长方体的高为3cm,底面是边长为2cm的正方形。现有一小虫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侧面到达顶点C,小虫走的路程最短为多少厘米?
教师:出示题目,小组作答后讨论,找解题思路清晰的解答方法不同的同学到台上讲解,注重解题技巧,学生讲解后老师加以补充,总结出题型的特点,最后总结得分情况。
学生:做题过程中注意观察,注重动手操作,体会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变化过程,利用勾股定理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快速建模灵活解题,不会的小组讨论突破难点,完成后小组找一名语音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到前面去讲解,强调一题多解,注重方法择优和计算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小蚂蚁最短路径问题,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建模”思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结:
1、总结各组的得分情况,并分析原因。
2、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各组得分情况,为冠军队献上小红花,对没有获胜的小组进行鼓励,争取在下一章的测验中取得好成绩。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分析自己对本章知识点掌握是否牢固,能否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感受竞争的激烈,增强自信心和集体的荣誉感。
作业:(C组同学第1、2、3、小题必做,其它题选做)
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
2.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______。
3.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________米。
4.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点E在BC上,将△ABC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的点B′处,则BE的长为________。
5.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移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米
6.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cm。(杯壁厚度不计)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的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了提高的空间,达到层层提高的目的。
九、板书设计:(黑板左侧)勾股定理中的基本图形
(黑板右侧)勾股定理—测试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第四关 总分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设计意图:板书左边是本课重点图形的展示,帮助学生构建模型,劳记解题技巧。右面是本课题目《勾股定理—检测》及各组得分情况,让各组的成绩一目了然,各组能从得分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便于更好的提高,也给同学门带来了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