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测试
一、单选题
1.某无色溶液可能由Na+、Ba2+、Cu2+、CO、HCO、SO、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气体产生,得到甲溶液;
②取少量甲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
③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下列关于原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存在SO、Cl-
B.肯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Cu2+
C.CO、HCO至少存在一种
D.是否存在Na+需要通过焰色试验来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与金属钠能反应,且在相同条件下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更剧烈
B.苯都能与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苯的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C.新戊烷有一种一氯取代物
D.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钠
3.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Ag+、NO3-、Cl- B.K+、Ba2+、Cl-、NO3-
C.Na+、Cl-、K+、HCO3- D.K+、Fe2+、SO42-、CO32-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钠要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剩余的钠要放到废液缸中
B.镁等活泼金属燃烧时,可用含的干粉灭火器灭火
C.还原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
D.酒精灯使用完毕,可直接吹灭
5.下列发生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明月松间照
C.雪融成水水成冰 D.战火曾烧赤壁山
6.下列有关卤素单质及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食盐中的
B.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和
C.向某溶液中加入氯水后振荡,再加入振荡,下层显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D.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硝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7.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铁丝代替铂丝做焰色试验
B.实验前需用稀硫酸清洗铂丝并灼烧
C.Na2SO4与NaOH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D.可以用焰色试验鉴别KCl、NaCl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
9.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K+、SO42-、OH- B.Na+、K+、Cl-、HCO3-
C.Na+、Cu2+、Cl-、SO42- D.NH4+、Ca2+、NO3-、CO32-
10.下列有关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B.氢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C.锌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D.二氧化碳与生石灰作用生成碳酸钙的反应
11.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Mg2+、Na+、Cl-、SO B.K+、Na+、Cl-、Cu2+
C.K+、Fe2+、NO、CO D.Na+、Ba2+、OH-、SO
12.下列有关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样品,没有物质残留
B.分别向等浓度的两溶液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先产生的是
C.除去固体中的杂质,可用充分加热的方法
D.除去溶液中的,可通入过量的气体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浓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后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
B.硫酸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
C.向摩尔盐中加入足量的溶液:
D.用氨水溶解沉淀:
14.用来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比为1:1的明矾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2+2Ba2++Al3++4OH-=+2BaSO4↓+2H2O
B.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等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
C.向Na2SiO3溶液中通过量CO2制备硅酸:+2CO2+2H2O=H2SiO3↓+2
D.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与少量碳酸氢镁溶液混合:Ca2++OH-+=CaCO3↓+H2O
二、填空题
15.商代炼铜时,所用的矿物原料主要是孔雀石,主要燃料是木炭,在温度1000℃左右冶炼,可能涉及的反应有:
①Cu2(OH)2CO32CuO+CO2↑+H2O;②2CuO+C2Cu+CO2↑;③CuO+COCu+CO2;④CO2+C2CO。
(1)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看,①②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_。
(3)反应③中,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
(4)请在下图中用斜线表示反应③所属的区域。
;_______
16.《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1)作还原剂的物质是__,铁元素的化合价___(填“升高”或“降低”)。
(2)反应中每生成1molCu,消耗CuSO4的物质的量是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mol。
1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Ⅱ.过滤,向实验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2)写出Ⅰ和Ⅱ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III.“生活无处不化学”,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3)小苏打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
(4)食盐的精制,需要将粗盐中含有的SO、Mg2+、Ca2+离子沉淀除去,进行提纯,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盐酸Ⅲ
B.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盐酸
C.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盐酸
D.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过滤→盐酸
18.用化学用语表达。
(1)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2)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刻蚀铜制的印刷电路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工业上用氯气和熟石灰制备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5)沾有水的铁制器皿在高温火焰上会发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室温下Na与空气中反应制取
B.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下列转化能一步实现:
D.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E.吸收产生,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F.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Ⅱ具有氧化性
G.除去固体中的,方法是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20.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0.1 mol/L硫酸、②小苏打、③纯碱、④二氧化碳、⑤酒精、⑥0.1 mol/L NaOH溶液、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Al2O3、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
(2)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这两种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
(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
(4)标准状况下,_______L④中含有0.4 mol氧原子。
(5)100 mL⑩溶液中含Fe3+ 5.6 g,则溶液中c()=_______。
(6)将①滴加到⑥的溶液中,⑥的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为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21.有以下13种物质: ①石墨 ②氧化钠 ③酒精 ④氨水 ⑤二氧化碳 ⑥碳酸氢钠 ⑦氢氧化钠溶液 ⑧纯醋酸 ⑨氯化氢 ⑩硫酸铝 稀硫酸 氯化银 硫酸氢钠
(1)能导电的是 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⑥_______;⑧ _______;
(3)已知物质⑥和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其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写出物质⑥和 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无色溶液中不含有色离子,则一定不含有色的Cu2+;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气体产生,说明CO、HCO至少存在一种,得到甲溶液,甲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继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AgCl),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白色沉淀乙中有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含有SO,不含有Ba2+,根据电荷守恒,判断Na+一定含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故A错误;
B.无色溶液中不含有色离子,则一定不含有色的Cu2+,故B错误;
C.取少量该溶液加入足量氯水,有气体产生,说明CO、HCO至少存在一种,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排除了铜离子和钡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判断Na+一定含有,不需要用焰色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注意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的方法,特别是熟悉具有特殊反应现象、颜色的离子,电荷守恒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C
【详解】A.乙醇与Na反应比水与Na反应更缓和,因乙醇中羟基H不如水中H活泼,故A错误;
B.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故B错误;
C.新戊烷(C(CH3)4)中有1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1种,故C正确;
D.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 Ag+与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 K+、Ba2+、Cl-、NO3-在酸性溶液中相互不反应可以共存,且没有颜色,故B正确;
C. 溶液呈酸性,则HCO3-与H+结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 Fe2+为浅绿色,且CO3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钠要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剩余的钠要放回原瓶,A错误;
B.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B错误;
C.还原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防止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正确;
D.酒精灯使用完毕,应用灯帽盖灭,D错误;
答案选C。
5.D
【详解】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明月松间照是光的折射现象,属于光学性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雪融成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燃烧是可燃物和助燃剂发生发光放热、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6.D
【详解】A.使淀粉溶液变蓝的是而不是,故无法完成检验;
B.和均能将氧化为,而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无法完成鉴别;
C.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不含,故无法完成检验;
D.与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完成检验;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7.B
【详解】A.Fe的焰色不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对其它金属的焰色不会产生干扰,因此可以用Fe丝代替Pt丝做焰色试验,A正确;
B.实验前应用稀盐酸清洗铂丝并灼烧,B错误;
C.Na2SO4与NaOH都含钠元素,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C正确;
D.K的焰色为紫色,Na的焰色为黄色,因此可以用焰色试验鉴别KCl、NaCl,D正确;
答案选B。
8.A
【详解】A.溶液中、、、丶不反应,可大量共存,A符合;
B.溶液中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不符合;
C.溶液中钙离子、均与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溶液中、与高锰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
答案选A。
9.C
【分析】强酸性透明溶液中,含有大量H+。
【详解】A. 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 H+和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 Na+、Cu2+、Cl-、SO42-与氢离子不反应,各离子间也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H+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Ca2+、CO32-也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C。
10.D
【分析】离子反应指的是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是盐和碱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实质是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离子反应,故A不选;
B.氢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是碱和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实质是氢氧化铜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水的离子反应,故B不选;
C.锌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是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实质是锌还原氯化铜溶液中的铜离子生成单质铜的离子反应,故C不选;
D.二氧化碳与生石灰作用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是气体和固体发生的化合反应,不是在溶液中发生的,不是离子反应,故D选;
故选D。
11.A
【详解】A.Mg2+、Na+、Cl-、SO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且水溶液显无色,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Cu2+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Fe2+、CO会发生反应产生Fe(OH)2沉淀、CO2气体,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Ba2+、SO会反应产生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2.A
【详解】A.Na2CO3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生成了固体碳酸钠,有残留的物质存在,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Na2CO3+HCl═NaCl+NaHCO3,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NaHCO3+HCl═NaCl+H2O+CO2↑,而碳酸氢钠直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分别向等浓度的两溶液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先产生CO2的是NaHCO3,故B正确;
C.Na2CO3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生成了固体碳酸钠,所以可用充分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H2O +CO2=2NaHCO3,则通入过量CO2气体可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故D正确;
故选A。
13.B
【详解】A.浓盐酸可拆,故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硫酸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则有碘单质生成,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摩尔盐是,加入足量的溶液,铵根也会参与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故C错误;
D.是沉淀不能拆,故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14.C
【详解】A.明矾和氢氧化钡的比例为1:1时,一个铝离子对应两个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少量,无法生成偏铝酸根,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的比例为2:1,正确的写法为:3+3Ba2++2Al3++6OH-=2Al(OH)3↓+3BaSO4↓, A错误;
B.亚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通入与溴化亚铁等量的氯气时,氯气会先与亚铁离子反应,等亚铁离子反应完以后,可再与溴离子反应,亚铁离子和溴离子的比例应为1:1,正确的写法为:2Fe2++2Br-+2Cl2=2Fe3++Br2+4Cl-,B错误;
C.碳酸酸性强于硅酸,在硅酸钠溶液中通过量二氧化碳可生成硅酸和碳酸氢根,C正确;
D.少量碳酸氢镁会被全部反应完,镁离子可与氢氧根可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且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的比例应为1:2,正确的写法为:2Ca2++4OH-+Mg2++2=2CaCO3↓+Mg(OH)2↓+2H2O ,D错误;
故选C。
15.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 ②③④ CO CuO
【详解】⑴①Cu2(OH)2CO32CuO+CO2↑+H2O是分解反应,无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2CuO+C2Cu+CO2↑是置换反应,碳化合价升高,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CuO+COCu+CO2中碳化合价升高,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CO2+C2CO是化合反应,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
⑵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②③④,
故答案为②③④;
③反应③中,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CO;CuO;
⑷③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在图中
,
故答案为。
16. Fe 升高 1mol 2mol
【详解】(1)根据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还原剂,故答案为:Fe、升高
(2)根据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每生成1molCu,消耗CuSO4的物质的量是1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 mol,故答案为:1mol、2mol
17.(1)、、
(2)
(3)H++HCO=H2O+CO2↑
(4)B
【详解】(1)溶液为无色溶液则不含显蓝色的,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那么就不能含有与之反应的;过滤,向实验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可不含有与之反应的,综上所述可知,溶液中不含、、;
(2)根据第(1)问分析可知,Ⅰ中氢氧根离子会与镁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Ⅱ中硫酸根离子会与溶液中的钡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
(3)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胃酸的主要成分为HCl,小苏打可以治疗胃酸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H++HCO=H2O+CO2↑;
(4)食盐的精制,需要将粗盐中含有的SO、Mg2+、Ca2+离子沉淀除去,可加入的沉淀剂为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因为沉淀剂均为过量,所以碳酸钠需在氯化钡之后加入,可同时除去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可行的是B项,故选B。
18.(1)2NaHCO3Na2CO3+H2O+CO2↑
(2)2Fe3++Cu=2Fe2++Cu2+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2Na2O2+2CO2 =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5)3Fe+4H2O(g)Fe3O4+4H2
【解析】(1)
小苏打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Na2CO3、H2O、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2)
氯化铁溶液能够与Cu反应产生FeCl2、CuCl2,因此可用于刻蚀铜制的印刷电路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3)
氯气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氯化钙、次氯酸钙、水,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2Na2CO3+O2;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5)
沾有水的铁制器皿在高温火焰上会发黑,发生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g)Fe3O4+4H2。
19.CDEF
【详解】A.室温下Na与反应生成,A项错误;
B.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于能够与盐酸反应,与受热分解无关,B项错误;
C.受热分解生成,与反应生成和NaOH,C项正确;
D.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可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油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从而去除油污,D项正确;
E.与反应生成,常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E项正确;
F.集气瓶中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有碳单质生成,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F项正确;
G.加热时分解生成,G项错误;
故答案为:CDEF;
20. ②③⑨ ④⑤ ①⑥ ②⑨ 4.48 1.5 mol/L 基本不变
【详解】(1)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小苏打、纯碱、Al2O3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二氧化碳、葡萄糖,故答案为:②③⑨;④⑤;
(2)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这两种物质是硫酸与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①⑥;
(3)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小苏打和氧化铝,故答案为:②⑨;
(4)0.2molCO2含有0.4mol氧原子,标谁状况下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
(5)5.6g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相应硫酸铁的物质的量是0.05mol,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是0.15mol,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0.15mol÷0.1L=1.5mol/L,故答案为:1.5 mol/L;
(6)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由于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基本不变,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基本不变,故答案为:基本不变。
21. ①④⑦ ③⑤ NaHCO3=Na++HCO CH3COOH CH3COO-+H+ HCO+OH-=CO+H2O HCO+H+=CO2↑+H2O
【详解】①石墨能导电,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氧化钠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其液态时能导电,为电解质;
③酒精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④氨水为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⑥碳酸氢钠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其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⑦氢氧化钠溶液为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纯醋酸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⑨氯化氢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⑩硫酸铝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其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稀硫酸为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氯化银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其液态时能导电,为电解质;
硫酸氢钠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其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1)能导电的是①④⑦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
(2)⑥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⑧纯醋酸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
(3)物质⑥和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OH-=CO+H2O;
(4) 物质⑥和 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