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9 19: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年荆州高一检测)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
A.冶金采矿业 B.纺织服装业
C.农产品加工 D.机械制造业
2.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4.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  )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
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6.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企业
C.外国资本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
7.(2013年滨州高一期末)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8. 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
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9.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0. 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歌词直接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  )
①重视女子教育  ②倡导发展实业 ③追求文明进步 ④提倡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靠的是无线电的便利
B.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
C.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
D.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12.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路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派的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李鸿章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2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以欧洲为主战场,但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有哪些外在的客观有利条件?这种局面对中国当时的政治与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2)据材料三回答,为何这场战争“也是一个开端”?(4分)
(3)请你评价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利弊得失。(10分)
14.(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文学作品,小说通过对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欧美国家妇女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结合19世纪以来欧洲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妇女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9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12分)
(3)对比材料二指出,材料三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4分)
(4)你如何看待妇女地位的提高?(3分)
单元质量评估(十)
1.C 解析:鸦片战争后,列强输入中国的洋纱洋布并非是在中国生产的。列强此时在中国开设工厂,只能是对中国的农产品进行加工。
2.A 解析:通商口岸在繁荣城市的同时,造成了乡村的衰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更加突出,选A项。
3.C 解析:从材料“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可知选择C项。
4.B 解析:洋务运动本身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是结果却诱发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最终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过程。故选B项。
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这与题干民族资本主义“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相符合。故选C项。
6.C 解析:依相关知识可知,1为外国资本主义企业;2为洋务企业;3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4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故正确选项为C项。
7.C 解析: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民族工业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民族工业生产布局不平衡、民族工业生产结构不合理都是无法改变的。排除A、B、D三项。
8.C 解析:由“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下的中国”,可知①正确;“整个的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可知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排除②;④叙述有误,排除。
9.B 解析:注意时间“民国建立前一两年”,A、C、D三项都是民国建立后。
10.A 解析:歌词内容没有涉及男女平等的思想,故可排除④。
11.D 解析:中西方在通讯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并不能说明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12.B 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意思。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其次才是抵抗外国侵略,C项错误。材料关于招商局的描述是一种对抗外商的表现,而不是损害国家利益,排除D项。
13.(1)民国初年尤其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分)条件: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对华出口减少。(2分)影响:政治上,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思想上,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有利于民主与科学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分)
(2)一战促进了世界民族觉醒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开启了亚、非、拉民族的新时代。(4分)
(3)利:一战使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与文化,寻求多元化的救国道路,如社会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维护中国的某些主权。
弊:参战给中国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日本乘机扩大了对华侵略等。(10分)
14.(1)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改革、革命的推动亦可);经济上工业化的发展;思想上启蒙运动的推动、民主平等人权思想的传播。(9分)
(2)现象:妇女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3分)
原因:政治上,政府提倡妇女解放;经济上,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9分)
(3)特点: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4分)
(4)妇女地位的提高是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