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_选必上第四单元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1_选必上第四单元_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4 22: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

辨析逻辑谬误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准确运用概念
学习目标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图片来自网络
一、掌握概念知识,精准辨析逻辑谬误
导入:谬误对真理说:“注定你应当骑毛驴,我应当在地上走吗?”真理说:“不,我们可以轮换着骑。”说着把毛驴让给了谬误。谬误骑上毛驴就不打算下来了,并对真理说:“等我们遇到第一个人,请他评判,看我们俩谁该骑驴,谁该在地上走。”他们说着走着,碰到了第一个人。谬误抢着问:“你觉得应该是让真理走遍天下,还是让谬误走遍天下?”那个人毫不迟疑地答道:“当然应该让真理走遍天下。”谬误赶紧说:“真理,你走遍天下吧!你用你的脚走吧,我可骑着毛驴走了。”谬误就这样夺走了毛驴。
思考:谬误凭什么夺走了毛驴?
概念的特征
含义 举例
概念的 内涵 就是包容于概念中的被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它表明指称的是具有何种特征的对象。 “商品”的内涵: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等。
概念的 外延 就是客观世界中具有内涵反映的特有属性的每一个对象,它表明概念指称的对象范围。 “商品”的外延:投入市场外用于交换的各种各样的物品。
概念的作用
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就越小,反过来,概念的内涵越少,它的外延就越大。
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的内涵要丰富,钢笔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增加了“笔尖金属制成,用墨水书写”这一特点。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小,它把毛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
懂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对某个概念加以一定的限制,可以在名词前面加上定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状语,从而使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缩小。相反,去掉对某些概念起限制作用的词语,就可以减少概念的内涵,扩大它的外延。
例如学生、中学生、高中生、重点高中的学生、重点高中的尖子生,内涵增多,外延减少。
概念间的关系
关系 举例 特征
相容 关系 全同 关系 “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
交叉 关系 “医生”与“科学家” 两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种属 关系 “大学生”与“学生”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不相容关系 矛盾 关系 “战争”与“和平” 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而且非此即彼。
反对 关系 “冠军”与“季军”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
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人”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
人:是会说话、有思想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高等动物。
二、运用概念知识,促进严谨表达
1.下定义的概念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2.下定义的要求
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种差)+大概念(属概念)。
“×××(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
如: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有别于他物特征)的社会关系(隶属概念)。
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 的小数(属概念)。
下定义
3.下定义的运用
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参考答案: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4. 下定义的方法总结
(1)分析材料、找出主干。
(2)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地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
(3)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或多余信息。
(4)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恰当使用代词、过渡性语句,语序的恰当排列。
(5)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涵盖重要信息。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1.“纯天然”食品放心吗?
解析:“纯天然食品”不一定是“放心食品”,概念不同,不一定放心。
2.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主义对待生活。
解析:同语反复,无效定义。
3.你又不会拍电影,你凭什么说这部电影拍得烂?
解析:偷换概念,把评电影等同于拍电影。
4.我喜欢读外国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小说、散文等。
解析:概念存在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一)对话语境中的逻辑谬误
5.丈夫说:“家中有的是灯。何必出去看?”妻子说:“不仅看花灯,还要看游人。”丈夫说:“我就是人,也不必出去看人呀!”
解析:把家里的灯等同于“花灯”,把丈夫自己等同于“游人”,丈夫的话中有逻辑错误,对概念种属关系的错误理解造成了概念混淆,导致判断不恰当。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图片来自网络
(一)对话语境中的逻辑谬误
6.“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阿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
“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的说。
“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
“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
——《阿Q正传》
图片来自网络
解析:“萝卜”和“人”的关系为反对关系,阿Q把萝卜这一没有表达能力的植物概念和会说话的人混淆在一起,属于诡辩。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一)对话语境中的逻辑谬误
1.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缺少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
问题辨析:以偏概全,对传统文化普遍缺少热情,而后文只调查了京剧,京剧文化的外延远小于传统文化。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二)书面语中的逻辑谬误
2.如果不努力动态清零,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依然可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发生医疗挤兑,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也包括患其他疾病的人员。
解析:偷换概念,“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也包括患其他疾病的人员”表达有误,破折号后应是对人员伤亡的补充说明,不是对人员的补充说明,应改为“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其中当然包括因其他疾病造成的伤亡”。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二)书面语中的逻辑谬误
3.《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解析: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错误,将“吟诵社”归类在“朗读爱好者”中,两个概念没有种属关系。
三、运用概念知识,辨别逻辑谬误
(二)书面语中的逻辑谬误
(2022年高考新全国一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作文要写好,界定概念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核心概念
本手
妙手
俗手
启示意义
思辨性
批判性
严谨性
四、作文要写好,界定概念很重要
作文表达与概念界定
拆分核心概念,
区分内涵和外延。
设立解析概念,
丰富概念含义。
引入相似概念,
辨析概念区别。
引入对立概念,
写出对立统一。
四、作文要写好,界定概念很重要
课堂总结
人的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因此,我们在认识逻辑时,必须了解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知识,才能精准地辨析,更严密地表达。
谢谢观看
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一)
答 疑
课堂答疑
下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一组是 (  )
A.教工和共产党员      B.桌子和椅子
C.天体和月亮        D.动物和植物  
答案:A
解析: A项教工和共产党员两个概念部分外延重合,教工中有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中有职业为教工的。B项桌子和椅子两个概念为反对关系亦即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C项天体和月亮是属种关系,亦即月亮是天体的一种。D项同样属于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
课堂答疑
2.“共青团”和“共青团员”,这两个概念是 (  )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既非矛盾,也非反对的不相容关系。
D.属种关系。
答案:C
解析:共青团是一个社会团体,而共青团员是一类人,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不相同,所以选C。
课堂答疑
3.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下面的推论? (  )
有人说看电视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可是对一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校看电视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看电视时间较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由此看来,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A.该被调查学校的代表性不强。
B.看电视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有助于学习。
C.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
D.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只有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才允许他们看电视。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看电视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看电视时间较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可推出“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的结论。D项指出只有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才可看电视,即说明题干论证是“因果倒置”,有力地削弱了题干论断。A项削弱程度不如D项,B、C两项加强了该推论。
课堂答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网友们强烈指责四川凉山某县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以一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方式沦落为流浪汉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B.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C.格拉迪尼是佛罗伦萨富有的丝绸商人的妻子,她曾为达·芬奇担任模特。多数现代历史学家 都认为,《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就是格拉迪尼。
D.4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科学集市”在浙江省科技馆举行。集市由果壳网和浙江省科技馆联合主办,汇集了“3D打印技术”“菠萝发电”等趣味科学实验和发明十分精彩,吸引不少市民参观。
答案:C
解析:A项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网友们的指责是不负责任的,也可理解为高考状元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沦落为流浪汉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B项语序不当,前后两 个分句主语不一致,“虽然”应该放在“中国运动员”的前面;D项句式杂糅,删“十分精彩” ,故选C。
课堂答疑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
A.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
B.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 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
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
解析:A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的“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有骨气”是“中国人”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因此不能推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这一结论。C项,“生病了”和“路上又堵车了”只是张主任开会没到的原因中的两个,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因此“一定”过于绝对,可以说“可能”是“生病了或者路上堵车了”。D项,相貌好坏、年纪大小和思考问题是否周密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属于强加转折。故选B。
答案:B
课堂答疑
6.阅读下面的材料,找出选项中性质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的一项是 (  )
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悲伤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为情而死。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的致远号巡洋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仍然开足马力,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最后致远号巡洋舰沉入海中,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及当地群众的转移,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弹尽粮绝之后,他们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忍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答案:B
解析:这里首先要判断“原文所论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从题干可以看出,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是文学艺术,而不是现实。A、B、C、D四项中,A、C、D三项说的分别是民间文艺(戏曲)、电影艺术和文学小说的悲剧故事,唯有B项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悲壮情节,因此从性质上来说,B项当然不是“材料所论述的悲剧”。所以答案选B。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