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通讯的写作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文章主旨。
3.赏读文中重要语段,感悟文章宏阔、深刻的语言美,体验文章荡气回肠的情感美。
一、解题
1.【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2.作者:钟华论
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在中国,有个手执如椽巨笔的“铁三角”——钟华论,任仲平,钟声。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任仲平”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是一张报纸的社会责任。
钟 声,是《人民日报》以此为笔名的国际评论,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把“中”字改成“钟”,取“警世钟声”的寓意。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已发表的部分文章
发表日期 文章标题
2022年6月26日 《紫荆花永远盛开》
2022年5月10日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2021年9月2日 《青春无悔,强国有我》
2021年7月18日 《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论伟大建党精神》
2021年6月27日 《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2月19日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力量》
2020年12月31日 《新征程,我们再出发——2021年新年献词》
2020年5月10日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2019年9月28日 《让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高扬——礼赞70年新中国》
3.采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
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概括主要事实或中心思想。
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补充说明主标题的内容。
学习活动一:略读,理思路。
二、文本研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和中心句,概括梳理各部分的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二、文本研读
章节 中心句 小标题
开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的中国抗疫,在中华民族史册、人类发展史册上写下悲壮雄浑的诗篇。
开篇
打赢战役,悲壮雄浑
中心句:
小标题:
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坚如磐石的意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抗击疫情建立起了主心骨。
这是坚毅果敢、指路定向的领导力。
这是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组织动员力。
这是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执行力。
第一节
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中心句:
小标题:
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第二节
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中心句:
小标题: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
第三节
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中心句:
小标题:
所有的“重生”,都在诠释一个理念: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第四节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中心句:
小标题: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第五节
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中心句:
小标题: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答案。
第六节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中心句:
小标题:
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与认同。
第七节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中心句:
小标题: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第八节
重焕生机,展望未来
中心句:
小标题:
(一)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二)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三)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四)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六)反思总结,吸取教训
(七)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八)重焕生机,展望未来
①主要从国家力量、国家制度层面进行总结;
②分别从灾难意义、执政理念、抗疫方法、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总结;
③将视角由国内转向全球,写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空间维度)
④将视角由过往、当下转向未来,写对中国未来的展望。(时间维度)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感情
二、文本研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这篇通讯采用了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请你把这些语句诵读出来,并谈谈其彰显出抗疫中的怎样的情怀或精神?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感情
片段1 情怀或精神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感情
片段2 情怀或精神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感情
片段3 情怀或精神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感情
片段4 情怀或精神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感情
片段5 情怀或精神
学习活动二:研读,明感情
片段6 情怀或精神
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对人民品格的歌颂赞美
对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
对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对命运与共的真诚愿望
对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伟大的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
小结1:伟大的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总结
2020年的中国抗疫,和“民族复兴”有什么关系?
追寻伟大复兴之路有斗争之路、建设之路和强国之路。
小结2:2020年的中国抗疫,是中华民族在强国之路上,写就的悲壮雄浑的诗篇,是民族复兴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结
谢谢观看!
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第一课时(答疑)
同为通讯,有人说《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犹如一面“广角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又犹如一面“聚焦镜”,请结合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的特点,谈谈两者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属于新闻类别,都要遵循新闻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的要求。
(2)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揭示人物精神或呈现宏大的事件。语言富于感染力。
(3)灵活运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4)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问题1】
不同点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侧重点 记事,报道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 写人,揭示人物精神。
写法 1.深入开掘事件的典型意义,确立一个富于时代感的思想主题。 2.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3.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在叙写事件的同时,注意写好人物。 1.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表现人物的性格。
3.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结构 1.总起全文,交代背景或概述事件。2.分章节从不同方面描述事件的进程及结果,揭示事件的意义。 1.总起全文,交代背景或概述人物品质。
2.分小标题从不同方面描述人物事迹,展现人物精神。
结合本单元其他五篇文章的学习,探讨: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在内涵上是怎样一脉相承的?
【问题2】
篇目 精神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团结、真诚合作、致力于民族发展大业的政党。革命领袖高瞻远瞩,有胆识、有魄力、有信心,能够让我们的国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长征胜利万岁》 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信念坚定,具有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战中的插曲》 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祖国统一的保障。
篇目 精神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与战争年代革命者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白衣战士、志愿者、岗位坚守者、八方驰援者,他们在疫情期间,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体现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担当意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仁爱之心,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他们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体现了新时代广大中国人民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发扬。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