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型:新课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情况及早期国家特征
关键能力: 运用地图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新旧石器时代的变化、西周政治制度、早期国家特征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展示陶寺遗址图片并介绍,认识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墓葬情况,引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课教学】 溯源——中华民族的起源 一、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简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并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并引导: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再到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早期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丰富,除此之外,新旧石器时代还有哪些变化呢?我们通过两幅地图来探索一下。 二、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征 展示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备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提问: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从分布上看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旧石器时代较分散多元,新石器时代较集中统一。 教师总结:这就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展示姜寨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的文物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并提问:据图片和材料分析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有何变化? 学生通过分析尖底瓶到蛋壳陶的形制、技术可得出“生产力进步”这一变化,通过材料可分析得出“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两个变化。 教师讲授: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助推权贵阶层产生,进而推动国家产生。 探源——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从部落到国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分析从部落到国家在政治制度上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教师进一步分析: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意味着部落联盟的公天下到家国一体的家天下形成,为强化家天下的统治,夏朝统治者设立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实行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二、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商朝概况 教师讲述: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暴虐无道,最终被商所灭。 展示夏商统治区域图并提问:商统治疆域较夏扩大了不少,请问商朝采取了哪些有效治理方式强化统治。 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回答:完善国家机构,实行内外服制度。 教师解释内外服制度:内服为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二)西周概况 教师展示商周疆域图并介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商纣王的残酷统治引发民众不满。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西周疆域东到大海,西至渭水,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治理地方,巩固统治?请阅读教材第6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及第7页历史纵横部分回答。 学生:采取分封制及宗法制进行治理。 教师: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是西周三大政治制度。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教师展示西周分封形势图并提问: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学生: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教师补充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并引导,诸侯有再行分封的权力,诸侯再行分封和周天子传位都遵循宗法制,具体如何操作?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教师展示宗法制示意图并介绍: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既有利于统治疆域的扩大与巩固,也能够使政治权力在一家一姓中有序和谐流转,这体现了什么特征? 学生: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政治权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 宗法制规定了以血缘亲疏标准划分家族政治权力及财富,这难免会引发一些矛盾,为调和矛盾,稳定秩序,周人还创造性的补充了礼乐制,规定不同等级名分能享受的墓葬规格、乐舞规格等,以调和上下。 展示西周乐舞规格表格 “礼”主要指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乐”主要指音乐、史诗和舞乐。 由此可见,礼巩固了秩序,而乐调和了矛盾。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的内在关系 图片展示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大政治制度的关系并加以讲解 (四)西周的经济制度 展示材料: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据材料二画出井田制下土地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材料一解释何为井田制? 学生:井田制是西周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性质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教师:以上就是西周的政治制度,请对比下图中秦朝国家机构设置,概括中国早期国家具有哪些特征。 生:以血缘为纽带、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能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总结: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备注: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关题目,适当补充高考真题。
教学反思 新教材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因此教学设计应当充分突出重点,因此本课着重分析新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及变化,以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早期国家的特征部分因近年来高考题中必考西周政治制度,故在此处做了相应补充。此教学设计较为简单,缺少总结升华,可补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相关图片、视频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