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5 10:4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下册
毛泽东是一个伟人,同时也是一个凡人。他既有惊天伟岸的才能,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领袖的内心世界,感受作为父亲的毛泽东的那份深沉、博大的父爱。
一、新课引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
一、新课引入
毛岸英,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二、新课讲解
德怀
péng


shū







chóu chú
踌 躇
àn





我会认
móu


二、新课讲解
我会写



péng

móu
ruì
sǔn
duàn
liàn
juàn




二、新课讲解

我会写







gǎo
shū
zūn
qiān

二、新课讲解
加一加:
字谜识字:
高手。

走+卜=赴
识字方法
歹+朱=殊
二、新课讲解
识字方法
字理识字:

形声字。目表意,表示用目(眼睛)看;
( juàn )表声, 指双手将米饭反
复捏成饭团,表示眷是反复地回头看。
本义是回头看。引申为关心、怀念。
①关心;怀念:眷念、眷顾。
②亲属:亲眷、眷属、家眷。
二、新课讲解

liàn
巧记:拣来火把手快扔。
(“拣”扔掉“手”加上“火”)。
注意右边不是“东”。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二、新课讲解

jiàn
巧记:目前仅存上卷。
上面不要多一横。
二、新课讲解
奔赴
拟定
年龄
眷恋
彭德怀
签字
毛泽东
搞好
锻炼
瑞气
特殊
识字游戏
二、新课讲解
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造句: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词语解释
二、新课讲解
造句:小方拿着手里的卷子,害怕回家会受到妈妈的责骂,在家门口踌躇不前。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指毛泽东在电报记录稿是否签字表态时犹豫不决。
二、新课讲解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 )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 )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 )。
抗美援朝
极度痛苦
常人的感情,伟人的胸怀
二、新课讲解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志愿军司令部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
朝鲜方面要求把毛岸英葬在朝鲜。
自由朗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归纳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后第1题)
二、新课讲解
第二部分:主席强忍着悲痛,作出了将岸英葬在朝鲜的决定。
第一部分:主席收到了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电报。
二、新课讲解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第2题)
二、新课讲解
1.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回忆经历,内心剧痛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深情呼唤


喃喃
岸英!岸英!”
二、新课讲解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朗读时加重语气和放慢语速,语调低沉。“整整一天、一支接着一支、已经、几次”需重点强调,说明时间长,要读出毛泽东内心的悲痛难以抑制。
二、新课讲解
地下党找到毛岸英
去苏联留学
学成回国
去农村锻炼
抗美援朝
聚少离多
为解放事业牺牲了
二、新课讲解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感彩更为鲜明。
句子赏析
二、新课讲解
毛泽东是一位( )的父亲。
慈爱
二、新课讲解
反问句就是“明知故问”。
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
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感彩更为鲜明。
二、新课讲解
反问句: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仿写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陈述句: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二、新课讲解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痛失爱子,悲痛欲绝
2.“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动作神态描写
特殊语句
语言描写
二、新课讲解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心理活动:矛盾踌躇
特殊语句
二、新课讲解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特殊语句
不搞特殊: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博大的胸怀
二、新课讲解
毛泽东的艰难抉择
将岸英的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将岸英的遗体葬在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
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
二、新课讲解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转向、指指、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毛泽东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
特殊语句
二、新课讲解
仿照例句,用上一系列动词。
仿写:他弯着腰,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来到了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
例句: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二、新课讲解
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在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我们被震撼了: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读句子:“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二、新课讲解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课后第3题)
二、新课讲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上又有何妨。体现毛泽东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
特殊语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二、新课讲解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资料共享
二、新课讲解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牺牲了6位亲人。
如: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
28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
24岁的堂妹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失去了5位亲生子女,有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夭折……
资料共享
二、新课讲解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人数在52.5万,而牺牲人数有11.8万,受伤无法继续战斗的有38万,失踪的接近2.5万,因后勤不及时伤势过重导致不治的3.5万人,三年的朝鲜战争导致了我国的志愿军共牺牲了18.3万人!
资料共享
二、新课讲解
学习方法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来刻画、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语言描写:“岸英!岸英!”毛主席用手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动作描写:“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神态描写:“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二、新课讲解
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学习方法
二、新课讲解
毛泽东,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二、新课讲解
一位铁骨铮铮,与山同在,骄傲的儿子!
一位感情饱满,有血有肉,慈爱的父亲!
一位豁达无私,博大胸襟,伟大的领袖!
二、新课讲解
三、结构梳理
豁达无私
博大胸襟
青山处处埋忠骨
安葬朝鲜
痛失爱子
艰难抉择
不说 不吃 吸烟 眉头紧锁
四、主题概括
课文以毛泽东的( )变化为线索,记叙了毛泽东从知道岸英牺牲时的( )到作出将岸英( )的决定,歌颂了一代伟人( )。
葬在朝鲜
思想感情
悲痛
豁达无私的博大胸怀
五、课堂练习
一、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特殊(sū)  奔赴 眷念 彭德怀  
B.踌躇(chú) 鉴字 拟定 燃烧弹
C.锻炼(liàn) 永别 慰问 中南海
C
1.“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2.我们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3.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
不由自主
愿望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近义词。
迟疑
五、课堂练习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三、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这句话抓住毛泽东的( )和( )来写,表现了毛主席痛失爱子的( )心情。
动作
神态
悲痛
五、课堂练习
四、课下搜集抗美援朝的故事,大家开个故事会。
五、课堂练习
战士们一面扑打身上的火焰,一面利用炮弹坑做工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了,捡起烈士的刺刀冲向敌人。一个美国兵抱住了他的腰,他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向其脑袋,并拉响了手榴弹,与合围他的六七个敌人同归于尽。共产党员张学荣身负重伤,捡起烈士遗留下的4颗手榴弹,拉开弹弦冲入敌群……
战斗结束后,一营营长王宿启带领战士们上了三连阵地,收殓烈士的遗体。他在阵地上看到:“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有和敌人倒下烧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颗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
六、拓展延伸
松骨峰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