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五单元综合能力评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7%)
一、听短文,回答问题。(5%)
1. 俄国作家高尔基在____________的一个岛上休养。他____________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爸爸。(2%)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3%)
(1)高尔基在自己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 )
(2)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那就是一封信。( )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付出永远比索取要好。( )
意大利
10
√
×
×
二、看拼音,写词语。(5%)
老麻雀为了 自己的 ,
地 着,准备和猎狗 。
yǎn hù
yòu ér
jué wànɡ
jiān jiào
bó dòu
掩 护
幼 儿
绝 望
尖 叫
搏 斗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2%)
1.你照的这张相(xiāng xiàng)只有一个背(bēi bèi)影。
2.我相(xiāng xiàng)信,只要细心,就可以避免数(shǔ shù)不清的错误。
√
√
√
√
四、选择题。(6%)
1.下列词语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尖利锋利 B.拍打敲打
C.庞大强大 D.幸福美满
2.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
A.你快点走。——你走快点。
B.我吃了饭再去。——我去了再吃饭。
C.虚度了青春。——青春虚度了。
D.这件事我要做。——我要做这件事。
C
B
3.下列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猎狗不可能不是个庞大的怪物!
B.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C.难道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
D.猎狗怎么不是个庞大的怪物?
C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括号中。(3%)
是……还是…… 无论……也…… 如果……就……
1. 老麻雀( )遇到多大对手,( )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2. 这件衣服( )晒在院子里,( )晒在院子外?
3. ( )明天早上下雨,我和妈妈( )不去爬山。
无论
也
是
还是
如果
就
六、按要求,写句子。(6%)
1. 嘹亮的歌声在广阔的田野上飘荡。(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学们观看足球比赛。(把时间、地点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声飘荡。
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示例:周三下午,同学们在操场上观看精彩的足球比赛。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4%)
1.天都峰有两个特点,一是高,二是陡。( )
2.《麻雀》的作者是普里什文。( )
3.《我家的杏熟了》一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
4.《小木船》这篇文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清楚了。 ( )
√
√
×
×
八、有一位同学准备写《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他搜集了下列这些材料,你认为恰当的画“√”,不恰当的画“×”。(3%)
1. 我回到家,发现书落在教室里了,我跑回学校把书拿回来。( )
2. 星期一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在回家途中玩危险的游戏。( )
3. 一个男同学走得急,把一个女同学撞倒了,女同学没有怪男同学。
( )
×
×
√
九、根据描绘的情景,完成写话。(3%)
假期你来到旅游景区当志愿者,你看见一个大哥哥乱丢垃圾,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哥哥,你好。你乱扔垃圾破坏了景区优美的环境,请你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
爸爸要带我去游长城,我是多么高兴啊!
天刚蒙蒙亮,我就催爸爸起床了。可是当游
览车开出北京城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 )车子风驰电掣般前进着,( )我还嫌车子开得慢,恨不得让车子插上翅膀,立刻飞到长城。
长城终于到了。车刚一停稳,我就跳下车。阳光照耀下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连绵起伏,好像一条长龙卧在山峦上,多么雄伟壮观啊!我迫不及待地随着爸爸登上了长城。
虽然
但是
站在城楼上,我举目远望:长城随山而建,蜿蜒曲折,直通天边。
城楼一个连一个,直指蓝天,我多么希望能走遍每一个城楼啊!再看那高高矮矮的山岭和洼地,看那一片片苍郁的树林和绿油油的庄稼,起起伏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在阵阵风声中,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轰鸣……这是多么美丽的山河,多么伟大的工程啊!我怎能不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从一个城楼走向另一个城楼,尽兴地饱览了长城的美景。
当我和爸爸踏上归途时,太阳已经西坠。透过汽车的玻璃窗,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城,在心里默念着:“再见了,长城!”
1. 给短文拟写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2%)
2. 根据意思写词语。(2%)
(1)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
(2)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___句,给它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长城》
风驰电掣
迫不及待
反问
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4. 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2%)
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联系上下文,想象“我”在饱览长城的美景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要带“我”去游长城,“我”很高兴。终于到了长城,“我”和爸爸登上长城,饱览长城美景,“我”感到骄傲。天色已晚,“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示例:长城随山而建,像一条长龙蜿蜒曲折,直通天边,美景如画。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伟大,我为他们的智慧所折服。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
暴雨筛(节选)
①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学。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像牛仔的皮带一样宽,翻卷着抽打大地。老师还会不会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阴险地背叛了我,涨鼓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去云中。我只有扔了雨衣,连滚带爬。渺无
人迹的城市中,我惊惶地想到,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傻?也许今天根本就不上课。
②我迟疑了片刻,但咬紧牙,继续向前。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贴身的衣服已像海带一般冷硬,牙齿像上了发条似的打颤。没想到看门的老人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你,没有一个人来!
③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④老人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喝着他沏的热茶, 我心灰意懒。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
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⑤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雨是一个筛子。 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⑥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三千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三千学生中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
1.根据短文,完成表格。(7%)
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时 间 ___________ 地 点 ___________ 任 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 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 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傍晚
一所夜大学
“我”、看
门的老人
一天傍晚,台风来了,“我”考虑片刻,决定照常去夜大学
在风雨中,“我”连滚带爬,好不容易到了学校,发现没有
一个人来学校,“我”很绝望
看门的老人安慰了“我”,给了“我”自信
事情发展
2.“我”的心理变化是:惊惶→( )→( )→自信。(2%)
3.“那一瞬,我非常绝望。”对“我”绝望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2%)
A.“我”被暴雨淋湿了。
B.“我”的辛苦化为泡沫,觉得委屈、沮丧。
C.“我”觉得自己很傻。
D.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迟疑
绝望
B
4.文中多处描写暴雨最主要的作用是( )(2%)
A.说明“我”当时所处环境的恶劣。
B.衬托“我”惊人的毅力和胆量。
C.说明“我”很傻,不懂得变通。
D.强调老师和学生不来学校的原因。
5.“我”冒着暴雨去上夜校,是一个大傻瓜。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不同意。在恶劣的天气里,其他人都没有到校,只有“我”坚
持到校,这体现出“我”惊人的胆量和毅力。
第三部分写作与表达(30%)
十二、写作。(30%)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从小到大,你一定参加过不少劳动吧,植树、浇花、帮妈妈做家务……在劳动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以“劳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在350字左右。
谢 谢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