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5 08: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观 潮
: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著有《草窗词》、《武林旧事》等。
本文选自《武林旧事》,此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作者简介】


小知识
钱塘潮是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词语解释
【横贯】
横着通过去。
【漫天卷地】
布满天空,席卷大地。本文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风号浪吼】
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多音字组词。


báo
( )
( )

chēng
chèn
( )
( )
称谓
称心
薄雾
薄饼
( )
比一比,再组词。

( )

( )
潮汐
嘲讽

( )

海堤
提示

( )

( )
震动
振兴
宽阔——
平静——
窄小
吵闹
反义词
人声鼎沸 ——
鸦雀无声
课文鉴赏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默读课文想一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不一样。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被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天下奇观。
想一想: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平静”写出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风平浪静样子。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闷雷滚动。
比喻,把潮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的声音,暗示钱塘江潮的气势宏大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江面:白线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潮来时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一丈约3.33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这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翻滚的白浪”比作“一堵水墙”,写出了大潮潮头之高,范围之宽;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潮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把潮来的气势比作“山崩地裂”,写出了潮来时的气势之壮观。
潮去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潮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形容波涛无边无际。
潮去后:
声音: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余波好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
景象:
课文框架
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顺序:远—近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时
观潮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