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第三周期元素,X的单质常通过电解其熔融氧化物制得,Y的单质常作半导体材料,W的单质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X>Z>W
B.X的单质制成金属箔后在空气中加热剧烈燃烧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 < Z
D.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W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负性:NC.热稳定性:HF3.(镓)的稳定同位素和是显示地表风化过程的一种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B.可用质谱法区分和
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ⅢA族
D.的第一电离能大于K的第一电离能
4.用如图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甲装置灼烧海带
B.用图乙装置检验浓硫酸的吸水性
C.用图丙装置检验非金属性:
D.用图丁装置接收蒸馏水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基态O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B.F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为
C.27号元素Co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D.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左到右,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负性逐渐增大
B.价电子排布为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ⅥA族,是p区元素
C.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一定吸收能量
7.判断C的非金属性比Si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 B.碳的熔点高于硅的熔点
C.H2CO3酸性强于H2SiO3 D.CO2为气态,SiO2为固态
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炔结构式:HC≡CH B.氢氧化钾电子式:
C.氧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4 D.聚丙烯链节:—CH2—CH2—CH2—
9.氮的氧化物众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B.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有舒张软化血管的作用
C.是吸热反应
D.是硝酸的酸酐,溶于水后显酸性
10.轨道电子排布达到半充满的元素,其原子序数是
A.33 B.35 C.51 D.83
11.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A. B.
C. D.
12.下列能级符号正确且简并轨道数最多的是
A. B. C. D.
13.由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确认译名的下列元素中,属于ds区元素的是
A.Zn B.Co C.Ca D.Ga
14.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B.的结构式:
C.的空间填充模型: D.的电子式:
15.下列对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书写的评价正确的是
选项 电子排布式或的子排布图 评价
A 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错误: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
B 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错误:违反洪特规则
C 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3 错误:违反能量最低原理
D Cu的电子排布式,[Ar]3d94s2 正确:符合构造原理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依据原子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硅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
(2)基态的铁原子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3)、、O、F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
(4)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错误的是_______。
A.元素的电负性:P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C.离子半径:
D.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5)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违反能量最低原理的是_______;违反洪特规则的是_______;违反泡利原理的是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下列硼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B.
C. D.
17.I.雄黄()、雌黄()均可入药,具有解毒、杀菌、去燥湿的功效,也是中国画主要的黄色矿物质颜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硫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数有_______种;有_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3)S和As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
(4)A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_S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目前已发现,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这种相似性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铍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属于两性化合物,证明这一结论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已知反应,则与足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科学家证实,属于共价化合物,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18.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Mn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基态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_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3)基态Ge原子有_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4)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5)氮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
(6)基态与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7)基态K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___________。
(8)Se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总数为___________。
19.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试问:
(1)此元素原子共有_______个电子。
(2)写出该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
(3)画出该元素二价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4)画出该原子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
(5)写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
(6)写出V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
20.方沸石是常见的似长石矿物,为含水的钠铝硅酸盐。在玄武岩、辉绿岩、花岗岩、片石岩和洞穴中及碱性湖底沉积中会有它们的存在。
(1)方沸石的组成元素中,原子核外电子有3种能量状态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
(2)方沸石的组成元素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_,属于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属于_________晶体。
(3)元素周期表中与氧元素相邻,且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强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能说明它的非金属性比氧强的1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I.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0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e Mg C Cl Na Li N Si O H
电负性 1.5 1.5 2.5 3.0 0.9 1.0 3.0 1.8 3.5 2.1
已知:
i.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价键。
ii.在水等强极性溶剂中,成键原子电负性的差异是影响化学键断裂难易程度的原因之一。水化物M O H结构中,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异越大,所成化学键越容易断裂,电离出OH 或H+。
(1)通过分析电负性的变化规律,确定Mg元素电负性的最小范围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A.Li3N B.BeCl2 C.AlCl3 D.SiC
①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___________。
(3)HClO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显碱性的依据是___________。
II.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呈周期性变化,请解释:
(4)Na的第一电离能小于Li,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5)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结合价电子排布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22.下表列出了①~⑥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族 周期 IA 0
1 ①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②
3 ③ ④ ⑤ ⑥
(1)①~⑥6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由①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其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或非极性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
(4)④和⑤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是④_______⑤(填“<”或“>”)。
(5)写出⑤的单质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3.元素周期表反映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2)①的单质在盛满⑧的单质的集气瓶中燃烧,反应现象为______。
(3)③和④组成的一种物质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该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
(4)⑥的单质和④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已知⑤的单质与②的最高价氧化物A在点燃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黑色单质,推测④的单质______(填“能不能”)与A反应,说明推测的理由______。
(6)为比较⑦和⑧的非金属性,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理论依据】氧化性较强的单质能置换出氧化性较弱的单质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测现象
取Na2S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 _______
预测现象为_____。
【实验过程】
按照实验方案操作,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测的一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⑦<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第三周期元素,X的单质常通过电解其熔融氧化物制得,X为铝;Y的单质常作半导体材料,为硅;W的单质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W为氯;故Z为磷或硫;
解析: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 Z>W>X,A错误;
B.铝的单质制成金属箔后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但不会剧烈燃烧,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 < Z,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W>Z,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A.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电负性逐渐增强,A正确;
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Na大于Mg,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HF>HCl>HBr ,C错误;
D.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与中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关,非金属性N>P,故,D错误;
故选A。
3.A
解析:A.和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有所差异,故A错误;
B.质谱法可以测相对分子量,由于同位素的相对质量不同,可用质谱法区分和,故B正确;
C.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IIA族,故C正确;
D.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G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K的第一电离能,故D正确;
故选:A。
4.B
解析:A.干海带的灼烧不用烧杯应用坩埚,A错误;
B.蓝色胆矾晶体一旦接触到浓硫酸,会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正确;
C.装置中依次通过溶液、KI溶液并依次与之发生置换反应,两个小棉球分别变黄色、蓝色,只能证明的非金属性既强于,也强于,但无法比较与之间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D.锥形瓶未与大气相通,会导致馏出液难以顺利入瓶,且瓶内气压会逐渐变大,也存在安全风险,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A.能级相同的轨道中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此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基态O原子基态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故A错误;
B.F为9号元素,核外有9个电子,根据洪特规则、泡利原理,能量最低原理,轨道表示式: ,故B错误;
C.Co为27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Ⅷ族,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所以Co基态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3d74s2,故C正确;
D.核外电子排布与中子数无关,基态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A.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大,电负性逐渐变大,故A错误;
B.价电子排布为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ⅥA族,是p区元素,故B正确;
C.在主族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C错误;
D.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可以由低能级到高能级,也可以由高能级到低能级,可以吸收能量,也可以放出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A.金属光泽不是比较物质非金属强弱的依据,A错误;
B.碳的熔点高于硅的熔点,是因为碳原子半径小,碳碳键键能更大,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CO3酸性强于H2SiO3,能说明C的非金属性比Si强,C正确;
D.物质状态不是比较物质非金属强弱的依据,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A.乙炔的结构简式为HC≡CH,分子式为 C2H2,最简式为CH,A错误;
B.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O、H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为,B正确;
C.氧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C错误;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由多个聚合而成,则为聚丙烯的链节,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A.元素电子排布为:,价层电子排布式为:,A正确;
B.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有毒,但是可以舒张软化血管,B正确;
C.,温度越高,颜色越深,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的放热反应,C错误;
D.是硝酸的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硝酸,D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轨道电子排布达到半充满的元素,则为第五周期第ⅤA族元素,N是7号元素,则所述元素原子序数=7+8+18+18=51号;
故选C;
11.D
解析:A.2s能级的能量比2p能量低,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A不符合题意;
B.2p能级的3个轨道能量相同,能级相同的轨道中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该排布不符合洪特规则,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B不符合题意;
C.电子处于2s能级的能量比2p能量低,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激发态, C不符合题意;
D.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3s,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相反,能级相同的轨道中电子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能量最低,D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解析:A.第二能层包含两个能级即s和p,不存在能级,A不合题意;
B.第三能层包含三个能级即s、p、d,不存在能级,B不合题意;
C.能级包括5个简并轨道,能级只有1个简并轨道,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A
解析:ds区的元素包括第IB、IIB两个副主。
A.Zn:ds区
B.Co:d区
C.Ca:s区
D.Ga:p区
故选A。
14.C
解析:A.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错误;
B.HClO的结构式为H-O-Cl,B错误;
C.H2O的空间构型为V形,O原子半径大于H原子半径,空间填充模型正确,C正确;
D.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应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洪特规则是指在相同能量的轨道上,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泡利原理是指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解析:A. 电子应先充满同能级的轨道,违反了洪特规则,A不符合题意;
B.相同轨道中的两个电子运动方向相反,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B不符合题意;
C.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违反能量最低原理,C符合题意;
D.Cu的电子排布式:[Ar]3d104s1,d轨道的全满状态较为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6.(1)
(2) 4
(3) K F
(4)B
(5) ①⑤ ② ③ ⑥
(6) B D
解析:(1)基态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排布式为:;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2)基态的铁原子电子排布为:,3d轨道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价电子排布图为:;
(3)根据原子结构,最容易失电子的为,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K,F吸引电子能力最强,所以电负性最大的是F;
(4)A.根据元素周期律,元素的非金属性:,所以电负性:,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N原子,因为最外层电子为,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比O原子大,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错误;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C正确;
D.Mn原子价电子排布为:,未成对电子数为5,S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未成对电子数为2,Cl原子价电子数为:,未成对电子数为1,所以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D正确。
故选B。
(5)①符合原理;
②,电子排完2s轨道,应该排在2p轨道,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③,违背了洪特规则,不符合原理;
④,电子排布不完整,不符合原理;
⑤,符合原理;
⑥,排布在能量相同的电子对,自旋状态相反,不符合泡利原理;
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正确的是①⑤;违反能量最低原理的是②;违反洪特规则的是③;违反泡利原理的是⑥;
(6)能量最低的是基态硼原子,选B,能量最高的是跃迁的电子较多的激发态,选D。
17.(1) 9 5
(2)
(3)S
(4) 大于 砷元素原子4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5)
(6)
(7) 将加热至熔融状态,不能导电,则证明是共价化合物
解析:(1)S是1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S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数目是;相同能级上的轨道能量是相同的,所以硫原子核外有5个能级,就有5种能量的电子。
(2)砷是33号元素,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轨道表示式为
(3)S和As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S,其判断理由是同一主族从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As和P同主族,故非金属性,而P和S同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故电负性较大的是S;
(4)砷、硒都是第四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砷元素基态原子4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As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S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5)铍为第二周期第ⅡA族元素,与Al处于对角线位置,根据与酸或碱的反应,可得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6)由于Be元素与Al元素性质相似,依据所给信息得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再与强碱发生反应,即;
(7)根据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可知,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时不导电,因此可将加热至熔融状态,若不导电则可证明是共价化合物;形成时,1个Be原子与2个Cl原子分别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分子,用电子式表示为:。
18.(1)25(2)相反(3)2(4)[Ar]3d84s2(5)(6)4:5(7)M(8)18
解析:(1)一个电子就是一种运动状态,Mn是25号元素,则基态Mn原子核外有2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答案为:25。
(2)基态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则核外M层电子即3s2电子,同一个轨道中两个电子自旋状态相反;故答案为:相反。
(3)基态Ge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2,则基态Ge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故答案为:2。
(4)Ni为28号元素,则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84s2;故答案为:[Ar]3d84s2。
(5)氮原子价层电子为2s22p3,则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6)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3d6,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3d5,则基态与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4:5;故答案为:4:5。
(7)基态K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s1,则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M;故答案为:M。
(8)S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则Se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总数为18;故答案为:18。
19.1s22s22p63s23p63d104s1 第四周期ⅡB族 [Ar]3d34s2
解析:(1)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可知,该元素为铜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9,故答案为:29;
(2) 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
(3) 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铜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铜离子,铜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4) 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价电子排布图为,故答案为:;
(5) 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ⅡB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ⅡB族;
(6) 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故答案为:[Ar]3d34s2。
20. O 3s23p2 Al3+ 【分析】方沸石是常见的似长石矿物,为含水的钠铝硅酸盐,所含元素为Na、Al、Si、O。
(1)原子核外电子有3种能量状态,即为1s、2s、2p,原子核外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应为3s亚层有2个电子,3p亚层上有2个或4个电子。
(2)方沸石的组成元素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为Na+、Al3+、O2-;属于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应为Si。
(3)元素周期表中与氧元素相邻,且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强的是氟,能说明它的非金属性比氧强,可寻找合适的置换反应。
解析:(1)方沸石的组成元素Na、Al、Si、O中,满足原子核外电子有3种能量状态(即电子排布在1s、2s、2p中)的元素是O,原子核外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应为Si,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2。答案为:O;3s23p2;
(2)方沸石的组成元素Na、Al、Si、O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为Na+、Al3+、O2-,其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Al3+ (3)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比氧强的元素只有F,能说明它的非金属性比氧强的反应,应为F2与H2O发生的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F2 +2H2O→4HF+O2。答案为:F;2F2 +2H2O→4HF+O2。
【点睛】在寻找“原子核外M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时,我们可能会想到硫(S),其原因是忽视了“方沸石的组成元素中”这个前提。
21.(1)0.9~1.5
(2) A 测定Li3N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
(3)元素Cl与O元素的电负性相差0.5,而H与O的电负性相差1.4,故O H键容易断裂,在水中电离出H+,显酸性
(4)Li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Na>Li,原子半径Na>Li,失电子能力Na>Li,因此,电离能为Na(5)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3,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4,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p轨道达到半充满状态
解析:(1)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Na<Mg<Al,则电负性:Na<Mg<Al,所以Mg元素电负性的最小为0.9~1.5;
(2)①A.Li元素和N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0=2.0>1.7,所以为离子化合物;B.Be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为共价化合物;C.Al元素和Cl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为共价化合物;D.Si元素和C元素的电负性之差为2.5-1.8=0.7<1.7,为共价化合物;
综上所述离子化合物为A;
②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从而导电,而共价化合物则不能,所以可以测定Li3N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证明其为离子化合物;
(3)根据题给数据,元素Cl与O元素的电负性相差0.5,而H与O的电负性相差1.4,故O H键容易断裂,在水中电离出H+,显酸性;
(4)越容易失去电子,电离能越小,Li与N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Na>Li,原子半径Na>Li,失电子能力Na>Li,因此,电离能为Na(5)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3,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23p4,更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p轨道达到半充满状态,所以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
22.(1)Na
(2)
(3) HCl 极性共价键
(4)>
(5)2Al+2OH-+2H2O=2+3H2↑
【分析】①为H,②为C,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Cl。
解析:(1)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①~⑥6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故为: Na;
(2)②为C,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故为:;
(3)由①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HCl,含有极性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故为:HCl;极性共价键;;
(4)④为Mg,⑤为Al,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小,金属性Mg>Al,故为:>;
(5)⑤为Al,单质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3H2↑,故为:2Al+2OH-+2H2O=2+3H2↑。
23.(1)
(2)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的火焰,集气瓶口出现白雾
(3)
(4)
(5) 能 Na的金属性比Mg的金属性强
(6) 溶液变浑浊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O,④是Na,⑤是Mg,⑥是Al,⑦是S,⑧是Cl。
解析:(1)由以上分析知④是11号原子N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①是H,单质是H2,⑧是Cl,单质为Cl2,H2在Cl2中燃烧的现象为: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的火焰,集气瓶口出现白雾;
(3)③是O,④是Na,组成的物质有两种,Na2O和Na2O2,Na2O中只含有离子键,因此含有两种类型的化学键的是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电子式为;
(4)④是Na,⑥是Al,则⑥的单质为Al,④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⑤的单质是Mg,②是C,则最高价氧化物A为CO2,点燃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黑色单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推出黑色单质为碳,即Mg和CO2发生置换反应:2Mg+ CO2 2MgO+C,④的单质为Na,根据元素周期律,Na的金属性比Mg的金属性强,所以Na可以与CO2反应;
(6)根据题中的实验结论,非金属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