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5 09: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战略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下图一带一路倡议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首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
①互联互通能力不足
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缺乏
③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陈旧
④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中,中国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处于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②工业加工能力强③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④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图Ⅰ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图Ⅱ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洞里萨湖( )
A.湖面面积季节变化不大 B.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
C.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 D.枯水期湖水含沙量大
4.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湖水流速慢、流域水位低 D.湖泊水体浅、湖面风较大
5.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洪泛区面积缩小 D.泥沙淤积总量增多
2016年9月6~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功举办“同饮一江水”中线水源考查活动。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左图)及引江济汉工程(右图,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6.此次考察活动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节约用水 B.生态环境 C.水质状况 D.围湖造田
7.下列关于引江济汉工程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增加汉江下游河段枯水期流量 B.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
C.缩短长江和汉江的水运距离 D.缓解汉江中下游水源短缺的矛盾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9.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10.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 C.内流区 D.季风区
12.精准扶贫过程中
A.甲地打造商品棉基地 B.乙地可实施生态移民
C.丙地应发展立体农业 D.丁地防治土地盐渍化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B.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C.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14.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A.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B.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C.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D.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
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构成“新丝绸之路”。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线路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新丝绸之路”的优势有( )
①可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关于“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修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B.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转移
C.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澜湄合作是指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实施可持续开发和开展务实合作,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农业和减贫合作为优先合作方向。
材料二景洪水利枢纽位于我国云南省澜沧江干流,其建设对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防洪、抗旱及提供灌溉水源的效益。
材料三柬埔寨茉莉香米种植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沿岸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原始的“天然土肥"和“人力牛耕”种植方式,以及6个月的生长周期(5-11月),成为柬埔寨的优质香米。
(1)说明景洪水利枢纽的主要效益为防洪、抗旱及提供灌溉水源的原因。
(2)说明柬埔寨茉莉香米品质优良的原因,并说出在中国、柬埔寨农业合作中,中国所具有的优势条件。
(3)简述澜湄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根据该规划,京津冀地区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简述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
(2)简述为了使河北省更好地成为京津地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该省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有“水塔之国”之称,其丰沛的高山降水和广布的冰川覆盖,为该国及其邻国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该国也成为中亚地区唯一的水电净出口国。其水电开发对下游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改变了下游国家农业灌溉来水的季节分配,引发了冬季洪灾等。近年来,该国与下游国家达成协议,用其境内的水利设施为下游国家提供灌溉用水,下游国家则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能源矿产作为补偿。
吉尔吉斯斯坦的产业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近年来,中吉两国计划进行水电开发合作,将“绿色”水电输往我国新疆地区。下图示意吉尔吉斯斯坦的水电站及电网建设分布。
(1)说明吉尔吉斯斯坦大力开发水电的主要原因。
(2)说出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发电对下游国家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请从中、吉两国任选其一,说明水电开发跨境合作的意义。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祁连山被称为河西走廊的“母亲山”,分析其原因。
(2)过去30多年来,黑河下游水源枯竭,生态恶化。近几年,通过综合治理,黑河流域生态趋于好转。简述黑河流域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3)我国正在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说明其对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一带一路”联系国家多,范围广,但受地域范围及交通影响,有些国家互联互通能力不足,这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较差,资金、技术不足,这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②符合题意;“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完善,③不符合题意;各国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中国地处“一带一路”东部,不处于中心位置,①不符合题意;中国劳动力丰富,加工历史悠久,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工业加工能力强,②符合题意;中国在世界上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占领先地位,且“一带一路”国家中,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中国参与,③符合题意;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科技力量相对较弱,④不符合题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3.D 4.D 5.C
【解析】3.洞里萨湖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湖面的面积季节变化大,故A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区,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故B错误;读图旱季主湖区湖水含沙量大,但水量少,所以输沙量少,故C错误;图示枯水期随着水量的减少,主湖区和洪泛区含沙量增大,故D正确。
4.4月份为热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湖面水位低,水体较浅,风浪搅动湖底的泥沙,所以含沙量大,故D正确;4月份为旱季,流域降水较少,故A错误;流域降水少,流速较慢,故B错误;湖水流速慢,水位低不是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
5.R位于洞里萨湖的上游,在该处建设水库会影响鱼类的洄游,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误;水利工程能够调节径流,使洪泛区面积缩小,同时减小了洞里萨湖湖面径流的季节变化,影响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对水温的年际变化影响不大,故B错误,C正确;修建水利工程后,泥沙在水库淤积,流到洞里萨湖的泥沙减少,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修建水利工程的作用主要有:防洪抗旱、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渔业、旅游。
6.D 7.B
【解析】6.题考查水源考查活动的核心内容。据材料,该考查活动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考查,考查的目的是了解生态环境、水量和水质,围湖造田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关系不大,因此不是考查的核心内容。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选:D。
7.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据材料,引江济汉工程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因此引江济汉工程可以增加汉江下游河段枯水期流量 ,缓解汉江中下游水源短缺的矛盾,该工程也能缩短长江和汉江的水运距离,但该工程对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防治作用不大,因此不能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A、C、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9.B 10.A
【分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8.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9.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10.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11.D 12.B
【解析】11.图示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季风区,D正确;地势第二、三级阶梯都有分布,A错误;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都有分布,B错误;主要分布在外流区,C错误。故选D。
12.图示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东北地区,重点打造商品粮基地,A错误;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可实施生态移民,B正确;丙地位于西部山区,应发展林木业,C错误;丁地位于江南丘陵,主要防治石质荒漠化D错误。故选B。
13.C 14.A
【解析】13.由图可知:尼罗河流经在热带,无结冰现象,A错;青尼罗河的落差更大,B错;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于河流梯级开发,C对;白尼罗河上游流经赤道地区,水量大相比青尼罗河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D错误。故选C。
14.尼罗河中上游修水库后,下游地区灌溉用水增加,导致入海水量减少;水库面及灌渠、及农田等蒸发量增大,必然让入海的水量减少。就三角洲面积变化方面,一是泥沙淤积库内,不但使下游失去一年一度的天然肥源,同时还引起下游河床刷深,三角洲的淤积减少;与此同时,正是因为入海水量减少,海浪侵蚀加重,土地盐碱化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将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洪涝灾害减少。据此选A。
15.C 16.B
【分析】15.“新丝绸之路”属于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等优势,同时也具有建设成本较高、短距离运输成本较高等劣势,因此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故选C。
16.B选项是不利方面,明显不正确;“渝新欧” 国际铁路大通道修建的意义包括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有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等。故选B。
17.(1)景洪水利枢纽的下游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发;河流多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水稻种植广泛,需水量大。所以该水利枢纽具有显著的防洪、抗旱及提供灌溉水源的效益。
(2)原因:生长周期长,营养成分积累多;位于河湖泛滥平原,土壤营养物质丰富;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农药、化肥使用少(工业污染小,湄公河水质优良,灌溉水源洁净)。优势条件: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市场广阔等。
(3)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工农业生产水平;带动城市化或工业化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等。
【分析】本题以澜湄合作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水利枢纽建设的影响及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1)
本题主要结合区域气候、地形特征,从降水特征、排水条件、种植业分布等方面分析该水利枢纽具有防洪、抗旱及灌溉方面的效益的原因。根据其纬度位置,景洪水利枢纽的下游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夏季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流经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该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需水量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量变化,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2)
柬埔寨茉莉香米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土壤、种植方式等方面回答。我国的优势条件可从资金、技术、市场等角度分析。柬埔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位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沿岸地区,河湖泛滥沉积物,肥力较高;原始的“天然土肥"和“人力牛耕”种植方式,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工业活动少,环境污染小,品质优良。但柬埔寨经济较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可以为柬埔寨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提高稻米产量,我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3)
澜湄合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合作领域,我国与东南亚6国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南亚6国可为我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我国可为其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当地资源开发,提高当地工农业生产水平,实现优势互补;我国将一些产业转移至东南亚6国,可以促进我国及当地产业机构调整,促进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当地财政收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点睛】
18.(1)缓解北京、天津的城市人口和交通压力;分散北京、天津部分城市职能;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缓解春旱和夏涝;排灌结合,防止土地盐碱化,改造盐碱地,培育耐盐碱、耐旱作物;营建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止风沙危害;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3)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联系;推动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分析】本题以京津冀区域为背景,涉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相关知识,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1)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可从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在大城市周边建设卫星城,承接大城市的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可有效缓解大城市内部的人口和交通压力,分担大城市部分城市职能,同时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城市群,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措施可从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北方地多水少,农业生产用水短缺,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合理调节不同季节农田灌溉需水量;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大水漫灌、蒸发旺盛等原因,盐碱化问题严重,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排灌结合,防止土地盐碱化,种植耐旱、耐盐碱作物等;北方多沙尘天气,通过营造防护林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
(3)三个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有不同的定位。河北发挥资源优势,北京发挥技术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业等优势,使得三个地区在协调发展中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联系,还可以从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共同治理环境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
【点睛】
19.(1)河流落差大,水量充足,水能资源丰富;能源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电能出口创汇,增加收入)。
(2)水库蓄水,下游国家春、夏季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引发洪灾,淹没河道两侧农田。
(3)吉:促进吉尔吉斯斯坦水电资源开发;增加本国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缓解能源短缺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为我国提供绿色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分析】本题以吉尔吉斯斯坦水电开发为背景,涉及水电开发条件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详解】(1)吉尔吉斯斯坦大力开发水电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水能开发条件、当地能源分布特点、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从水能资源来看,吉尔吉斯斯坦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沛的山地降水和广布的冰川融水,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从能源资源来看,吉尔吉斯斯坦能源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外市场对电力需求量大,电能出口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等。
(2)吉尔吉斯斯坦冬季发电对下游国家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水库蓄水会改变下游国家农业灌溉来水的季节分配,使下游国家春季、夏季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冬季发电量大,发电泄洪会使河流下游部分河床(已被用于农业、工业、居住用地)遭受冬季泄水之害,引发冬季洪灾。
(3)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相对落后,中方可为吉方水电开发提供技术、资金支持,促进当地水能资源开发;水电资源开发可以增加本国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水电开发跨境合作可以为我国提供绿色能源,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状况;可以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点睛】
20.(1)发源于祁连山的众多河流携带泥沙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汇集为绿洲提供水源。
(2)上游山区保护植被,涵养水源;中游修建分水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为下游直接补充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3)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带动旅游、能源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搭建对外贸易平台;提高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增加收入等。
【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区域图为载体,涉及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的带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祁连山作为河西走廊的“母亲山”,一方面是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汇集成河流,携带泥沙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为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奠定根基;另一方面是通过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河西走廊的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并维系着当地沙漠绿洲的生态平衡。
(2)由于人类开发,工农业用水增加,植被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治理黑河流域采取的措施要从环境恶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针对植被破坏严重,应当在上游地区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为了缓解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的紧张状况,应当发展节水农业,同时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以及发展耐旱作物及先进的灌溉技术等。为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在中游地区建设分水工程设施,调节流域水资源分配,补给下游地区水源。
(3)河西走廊地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其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完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而地区的交通通达度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地区旅游业、能源开发以及优势农产品加工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得益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河西走廊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有利于搭建对外贸易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