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5 20:4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高度,理解外交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唐朝对外交流的基本史实,使学生理解唐朝国力强盛后,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2.时空观念:识读“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掌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通过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史料实证:通过日本和同开珎、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史料,了解唐代中外交往的广泛,进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4.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研读、问题探究等方式,理解并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鉴真、玄奘的事迹,培养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唐朝的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难点: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的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虽有一定的文学渲染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各方来唐的盛况。唐朝时期,由于自身的繁荣,对外交往十分活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来到大唐。可以说,这一时期,世界在走向大唐,同时大唐也在走向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 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来感受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唐朝时,日本派出十几批遣唐使到中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使团由哪些人组成?
学生回答:①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②组成: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
2.结合教材,指导学生概括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习内容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教育 设立太学,完善学制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
文字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活风俗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重阳节等
3.教师提问:鉴真东渡日本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他先后进行了几次东渡尝试?最终,他在哪一年成功东渡日本?
学生回答:①直接原因:受日本僧人邀请。②次数:先后6次。③时间:754年(唐玄宗统治时期),鉴真第6次东渡成功。
4.教师提问:鉴真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学生回答: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标导学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教师提问:唐与新罗交往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①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③新罗人崔志远在唐求学、科考、做官,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④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行
1.教师讲述:贞观初年(627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曾在那烂陀寺游学。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
2.教师提问: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玄奘带回大量佛经,他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教师提问:《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唐僧和玄奘的这些不同,提醒我们学习历史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1)不同点:①唐僧一路上有徒弟的陪伴,而玄奘是独身一人去天竺。②唐僧拿的经书是用纸做成的,玄奘去天竺时那里用的还是竹简。③唐僧由释迦牟尼所教,玄奘由一位90岁高龄的戒贤法师所教。④唐僧碰到的阻碍主要是妖怪,玄奘碰到的阻碍主要是路途远、艰辛等。(2)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可以大量虚构。要区分历史和文学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小说当成历史。
三、课堂总结
唐朝时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也给中外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因此,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民族均有自己所长,应多学习他人的长处。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让学生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同时,又要努力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第二,我们必须学习唐朝广博的胸怀,在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