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5 09:1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渍化 D.洪涝灾害
下图为“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
A.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B.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C.各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确
4.从a到d( )
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D.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原因影响,山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吼起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主要原因是关中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是( )
A.玉米 B.大豆 C.小麦 D.高粱
6.“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018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呼包鄂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 )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开放性④综合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没有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10.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甲、乙两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两区域体现的地理环境特征分别是( )
A.甲——油气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
B.甲——降水丰富,河流水位变化较小
C.乙——纬度较高,冻土分布面积较广
D.乙——轻工业发达,产品出口量较大
12.甲、乙两区域农业熟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不同 B.热量差异较大
C.雨热不同期 D.地形差异显著
13.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用地机械化程度高主要得益于( )
A.种植经验丰富 B.开发较早
C.地广人稀 D.农业科技发达
中国的秋天是美的,天高云淡,大地披金,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每一个地方的秋色都有其值得品味的地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巨大,造就了不同区域秋色各有各的美下图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单之蔷在微博中发布的“2019年中国赏秋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线路中能依次观赏到橡胶林一稻田一玉米一草原景观的是
A.广州一北极村 B.五指山一包头
C.连云港一喀喇昆仑山 D.拉萨一阿勒泰
15.沿广州一北极村线路向北,观赏玉米秋收的日期逐渐推迟,其原因是
A.降水逐渐减少 B.地势逐渐降低
C.热量逐渐减少 D.光照逐渐增加
16.沿连云港一喀喇昆仑山线路观赏秋景时游客发现郑州入秋时间一般在9月份而可可西里入秋时间一般在8月15日之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口分布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已成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新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河北雄安新区(如下图所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地处北京、天津和保定腹地。
(1)影响国家级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
(2)将下列各国家级新区与其目标定位进行正确匹配。
A.雄安新区:____;B.浦东新区:____;C.舟山群岛新区:____。
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②打造中国重要现代海洋产业基地③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简述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合理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
材料二:下面两图分别为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三:下表示意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地区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三大产业就业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70.6 17.2 12.2 480
2002 21701 6.3 49.5 44.2 32.0 39.7 28.3 23603
湖南 1980 192 42.3 40.2 17.5 77.0 14.1 8.9 365
2005 6473 19.4 40.2 40.4 48.6 21.5 29.9 9616
(1)说出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说出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简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读A、B两三角洲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比较A、B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A三角洲有当地重要的纤维类作物,B三角洲也有当地著名的纤维类作物,它们分别是什么?说明各自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0.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A、B两地形区的名称。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
(3)图甲中的C河段和图乙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甲位于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且纬度相对较高,热量条件有限,种植业的限制因素是光热条件,该地土壤、风向等不是主要的限制条件;地形平坦,地形属于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排除ACD。乙位于亚洲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种植业的水源不足,限制条件是降水,B正确。故选B。
2.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之蒸发大,促使盐分向土壤表层累积,土地盐渍化严重,C正确。区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少,洪涝灾害相对也较少,AD错。沙尘暴不是该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B错。故选C。
【点睛】土壤盐碱化一般形成原因为过度灌溉或化肥施用量过多。过度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深层盐分随地下水向土壤表层迁移,水分蒸发后,盐分逐渐在土壤表层累积,形成盐碱地。
3.C 4.D
【分析】3.图中区域的划分指标主要是单一的气候,但在各区域内部仍存在因纬度、地形等因素造成的特征差异,C对,A错;各区域的分布范围有一定差异,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故BD错。
4.读图可知,从a到d,纬度逐渐降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现代建筑的楼间距减小,故A错;气温逐渐升高,传统房屋墙壁厚度越来越薄,同时传统建筑的窗户逐渐增大,便于通风,B错,D对;现代楼房的高度变化和气候关系小,故C错。
【点睛】太阳高度角与楼距为反比关系,如我国南方地区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较北方的大,所以南方地区平均楼间距较北方的短(小),越往北楼间距就越长(大)。
5.C 6.B
【分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陕西位于黄土地上,“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可知面食的原料是小麦,所以关中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是以小麦为主,C正确,玉米、大豆、高粱主要的东北地区,A、B、C错误。故选C。
6.“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风沙大,关中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以“陕西十怪”为背景,考查了陕西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种植状况,旨在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7.B 8.C
【解析】7.考察区域的特征:读图可知,该图含有多个城市群,不同的城市群具有差异性,②正确;图中城市群间连线反映了不同城市群之间具有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③正确。故选B项。
8.据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由若于城市组合而成,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明确的边界,①正确,②错误;区域都具有区域特征,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③④正确。故选C项。
【点睛】本题考查区域的内涵以及特点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9.A 10.D
【解析】9.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
10.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11.C 12.B 13.C
【解析】1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长三角地区,乙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油气资源缺乏,A选项错误;长三角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变化也大,B选项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冻土分布面积较广,C选项正确;东北地区重化工业发达,D选项错误。故选:C。
12.农业熟制是由于热量决定的,热量不同,熟制也不同,B选项正确;土壤肥力不是熟制不同的主要原因,A选项错误;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区,都是雨热同期,C选项错误;两地都是平原地形,D选项错误。故选:B。
1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长三角地区,比东北地区开发较早,种植经验丰富,A、B选项错误;比东北科技经济较为发达,D选项错误;乙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适宜开展机械化耕作,机械化程度高,C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组考查我国不同区域。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甲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乙为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4.B 15.C 16.C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橡胶林位于海南、稻田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玉米分布在温带地区,草原景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因此从海南的五指山一到内蒙古的包头,依次可以观赏到橡胶林一稻田一玉米一草原景观,B正确,故选B。
15.玉米秋收时间的早晚主要取决于热量因素与地势高低、降水影响不大。从广州至北极村,随着纬度的不断增加,热量减少,进而导致观赏玉米秋收的日期逐渐推迟,C正确,故选C。
16.本题考查影响气候节气的因素,结合材料可知沿连云港一喀喇昆仑山线路观赏秋景时游客发现郑州入秋时间较可可西里迟,主要是由于可可西里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因此入秋时间较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1)政策
(2) ① ③ ②
(3)保护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城市景观建设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一致。
【分析】本题以中国国家级新区建设为背景,考查有关城市群建设和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所以影响国家级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政策。
(2)由所学知识可知,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特征因地制宜发展,雄安新区距离北京近,所以其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应①;浦东新区位于沿海城市上海,其定位是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对应③;舟山群岛新区位于东海之上的岛屿,其定位是打造中国重要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对应②。
(3)根据材料,雄安心去要“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可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角度分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实现绿色出行;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少破坏原有地貌,与自然景观保持一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8.(1)湖南省地势特征总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地势特征总体上北高南低。
(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
(3)湖南省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可为广东省提供原料和能源;广东省可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部分产业的转移;两省可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
【分析】本题以广东和湖南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发展,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等,考查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和所学地理知识可判断两地地势特征。湖南省地图中河流大多由南向北流,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广东省地图中河流大多由北向南注入海洋,可判断地势北高南低。
(2)由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可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看出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由第二产业比重可看出工业化程度,广东省工业化程度高。由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可看出三大产业结构层次,广东省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三大产业结构层次较高。
(3)由材料可知,湖南省具有资源优势,广东省具有资金、技术优势,根据两地的优势,分析两地合作发展。湖南省的资源主要有有色金属资源、煤炭、水能等,可为缺乏资源的广东省提供原料和能源;广东省经济发达,可为湖南省提供资金、技术;随着广东产业结构升级,湖南省可承接广东省部分产业的转移;两省可以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19.(1)共同点:位于大河入海口。不同点:A三角洲位于中纬度,属于亚热带地区;B三角洲主要位于低纬度,属于热带地区。
(2)气候类型:A三角洲为地中海气候;B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的差异:气温方面,A三角洲夏季高温,冬季温和,B三角洲全年高温;降水方面,A三角洲年降水量小于B三洲,A三角洲冬季降水较多,B三角洲夏季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两三角洲热量均较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A三角洲降水总量小,且夏季高温少雨,水热组合状况差,不利于农业生产;B三角洲降水总量大,水热组合状况好,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旱季缺水。
(3)A三角洲重要的纤维类作物是棉花。有利自然条件:大部分地区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光照充足;夏季降水稀少,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及采摘;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B三角洲重要的纤维类作物是黄麻。有利自然条件: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较高,降水较多,适宜黄麻的生长;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等。
【分析】本题尼罗河和恒河三角洲气候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地理位置、气候以及主要农作物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区域定位分析以及地理知识整合调用能力,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从纬度看,A三角洲位于中纬度,最冷月均温约为15℃,属于亚热带地区;B三角洲位于低纬度,最冷月均温约为20℃,属于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都位于大河入海口。
(2)
A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再根据夏季干燥少雨,冬季降水较多,判断其属于地中海气候;用同样方法可判断B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的比较,从气温(最高、最低、温差)和降水(总量、季节分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气温差异:最高月气温,B地高于A地,最低月气温,B地也高于A地,即A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B地全年高。降水差异:A地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于冬季;B地降水较多,主要集中于雨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应从光照、热量、降水三要素进行说明。两地区纬度位置都较低,热量条件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A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水热组合状况较差,不利于农业生产;B地区水热组合状况较好,有利于农业生产。
(3)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A三角洲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成熟和采摘,且A位于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所以棉花适宜在A三角洲种植。而黄麻喜热、喜湿,B三角洲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热量更高,且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所以黄麻适宜在B三角洲种植。
【点睛】
20.(1)A地形区为黄土高原,B地形区为太行山。
(2)图甲所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图乙所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共同原因:均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不同原因:图甲中C河段为扇形水系,多条支流相汇于一处,汛期来水量大而入海口单一,给C河段造成巨大的洪水压力;图乙中的河段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汛期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极易溢出河道成灾。
【分析】本题以我国黄土高原和长江流域简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地形区、气候类型以及洪涝灾害成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区域定位分析能力、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等高线,可判断出A地形区为黄土高原,B地形区为太行山脉。
(2)
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可以从气候类型与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由经纬度可知,图甲所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图乙所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
图甲中C河为华北地区的海河,图乙所示河段为长江的荆江河段。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可从气候(降水量、降水集中程度)、地形(地势低平)、水文特征(扇形水系来水量大时易成灾)、河道排水通畅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共同原因:都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易发洪涝灾害;两河段所在地区都是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不同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甲中C河段上游支流数量多,汇水面积大,导致C河段汇水速度较快,给该河段带来巨大洪水压力;图乙中支流数量较少,但河道多曲流,水流速度较慢,不利于洪水下泄,汛期排水不畅,导致洪水溢出河道,形成洪涝灾害。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