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土地的誓言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土地的誓言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5 12:54: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8 土地的誓言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音字形
嗥鸣( háo ) 山涧( jiàn )
chán rào( 缠绕 ) 亘古( gèn )
默契( qì ) 田垄( lǒng )
镐头( ɡǎo ) 禾稻( dào )
丰饶( ráo ) 污秽( huì )
耻辱( chǐ ) 斑斓( lán )
词语释义
1.嗥鸣: (野兽)大声嚎叫。
2.斑斓: 灿烂多彩。
3.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4.亘古: 远古。
5.挚痛: 诚恳而深切。
6.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7.污秽: 肮脏的东西。
课内精读
1.(考点:标题的含义)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的要点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情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考点:词句赏析)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泛滥”一词原意是“江河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为“思想情感到处扩散”。在这里是贬词褒用,是指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为什么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的感情。这样写可以使自己的情感显得更加浓烈、真挚。因为只写自己爱恋故乡,只能表现单方面的情感。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极为深刻地揭示出土地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3.(考点:人称的作用)为什么文章开始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越来越激动,在后文改用第二人称来呼告,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充满深沉的爱国之情。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嗥鸣(háo) 田垄(lǒng) 污秽(suì) 变幻无常(huàn)
B.誓言(shì) 亘古(gèn) 胸膛(táng) 深恶痛绝(wù)
C.土壤(rǎng) 镐头(ɡǎo) 禾稻(dào) 不以为然(yǐ)
D.挚痛(zhì) 山涧(jiàn) 默契(qì) 骇人听闻(hài)
A
【解析】A.污秽(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高粱 斑澜 神采奕奕 大相径庭
B.奔驰 丰绕 畏罪潜逃 惊慌失措
C.黎明 原野 参差不齐 哄堂大笑
D.破晓 泛滥 沉默寡言 疱根问底
C
【解析】A.斑斓;B.丰饶;D.刨根问底。
3.(2022本溪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巍巍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闪耀星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引以为傲。数千年的历史, ,从未中断。那是因为我们
了文化之根,没有忽略农耕文明之美。农耕文明带给我们的
是物质上的满足, 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A.奔流不息 守卫 不仅 更
B.浩浩汤汤 守住 尽管 也
C.浩浩汤汤 守卫 尽管 也
D.奔流不息 守住 不仅 更
D
4.(2022达州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群众对饮食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
B.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再次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C.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能否做好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把阅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B
【解析】A.成分残缺,应删去“随着”或“使”;C.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D.语序不当,应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永葆一颗热爱阅读的心”互换位置。
5.下列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B.本文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念、眷念,并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着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C.本文的精彩之处,在于用热烈的语言、美好的想象与回忆,表达作者内心不可遏制的激情。
D.本文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幅又一幅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B
【解析】B.本文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念、眷恋。
综合运用
7.【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学校正在开展以“青春·奋进”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宣传语。
示例:①青春的魅力;②珍惜青春,笑看生活;③放飞青春,放飞梦想;④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请你帮他设计这三项活动。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示例:采访,上网查找,查阅书籍。
(3)如果让你搜集有关名人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你将用哪些方法搜集?(列举两种)
【核心素养·语言运用】
泡茶馆
汪曾祺
①“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昆明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泡茶馆”,即长时间地在茶馆里坐着。联大的学生在茶馆里坐的时间往往比本地人长,长得多,故谓之“泡”。
②正义路原先有一家很大的茶馆,楼上楼下,有几十张桌子。坐客常满,人声嘈杂。所有的柱子上都贴着一张很醒目的字条:“莫谈国事”。这种大茶馆有时唱围鼓。围鼓即由演员或票友清唱,只是一群有同好的闲人聚拢来唱着玩。到这样的茶馆里来一边听围鼓,一边吃茶,也就叫作“吃围鼓茶”。
③我所说的是联大附近的茶馆。在凤翥街和文林街这两条不长的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
④凤翥街街角右手第一家便是一家小茶馆。只有三张茶桌,而且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茶具也是比较粗糙的,随意画了几笔兰花的盖碗。除了卖茶,檐下挂着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这也是卖的。张罗茶座的是一个女人。她身边常有两个孩子围着她转,一边冲茶一边手里还抱着一个孩子。她的丈夫,比她大得多。他什么事情也不管,但是每天下午却捧了一个大碗喝牛奶。这情况使我们颇为不解。中国的妇女似乎有一种天授的惊人的耐力,多大的负担也压不垮。
⑤凤翥街口,路东路西各有一家茶馆。路东一家较小,很干净,茶桌不多。街西那家又脏又乱,地面坑洼不平,茶桌也是七大八小,摇摇晃晃,但是生意却特别好。从早到晚,人坐得满满的。到这家吃茶的全部是本地、本街的闲人、赶马的“马锅头”、卖柴的、卖菜的。茶馆的墙壁上张贴、涂抹得乱七八糟。但我却于西墙上发现了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是用墨笔题写在墙上的。这使我大为惊异了。这是什么人写的呢
⑥进大西门,是文林街,挨着城门口就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最无趣味的茶馆。茶馆墙上的镜框里装的是美国电影明星的照片,除了卖茶,还卖咖啡、可可。
⑦再往东不远几步,面南便可折向钱局街。街上有一家老式的茶馆。茶馆备有水烟筒,可以租用。这家茶馆门前,有一个小摊,卖酸角、拐枣和泡梨,都是昆明本地的特产,在别处并未见过。过了春节则有人于门前卖葛根。葛根是药,我过去只在中药铺见过,这种东西可以当零食来吃,我也是在昆明才知道。联大的同学大概很少有人吃过葛根。我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要买一点尝一尝的。
⑧大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就坐在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各自看自己的书,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我这时才开始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茶馆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有水浮莲的气味。
⑨回到文林街。文林街中,正对府甬道,后来新开了一家茶馆。这家茶馆的特点一是卖茶用玻璃杯。第二是茶桌较少,且覆有玻璃桌面。在这样的桌子上打桥牌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因此到这家茶馆来喝茶的,大都是来打桥牌的。联大打桥牌之风很盛。有一个姓马的同学
每天到这里打桥牌。新中国成立后我才知道他是老地下党员,昆明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学生运动搞得那样热火朝天,他每天都只是很闲在,很热衷地在打桥牌,谁也看不出他和学生运动有什么关系。
⑩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第二,茶馆出人才。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联大图书馆座位不多,宿舍里没有桌凳,看书多半在茶馆里。联大同学上茶馆很少不抉着一本乃至几本书的。不少人的论文、读书报告,都是在茶馆写的。联大八年,出了很多人才。研究联大校史,搞“人才学”,不能不了解了解联大附近的茶馆。第三,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
(选自《汪曾祺散文集·老味道》,有删改)
7.(考点:文意理解)文章开头为何先写正义路的大茶馆
开头先写正义路的大茶馆,意在与后文联大附近的茶馆形成对比,突出联大学生泡茶馆和其他闲人坐茶馆的区别。
8.(考点:词句赏析)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第④段“除了卖茶,檐下挂着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这也是卖的”中“也”字的表达效果。
“也”字表示并列关系,在这里写草鞋、地瓜与茶一样,都是出售的商品。表现出这家小茶馆的经营艰难,为下文写妇女的操劳和坚强做铺垫。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描写了凤翥街西口茶馆的环境,混乱不堪的环境与后文墙壁上的诗歌形成反差,令人惊异。
9.作者说自己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因为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作者在文中写到的各色人物,例如独立支撑小茶馆、养活丈夫和孩子的坚强女人,以及凤翥街西口的本地人物;还有各种新奇的事物,例如葛根、酸角等,这些都是作者泡茶馆的观察收获。
10.文章结尾段采用问答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不仅能够清晰地点出联大学生泡茶馆的意义,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点明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