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物质的化学变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物质的化学变化(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5 10: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重庆火锅备受追捧。下列火锅底料的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刀切原料 B.清水洗涤 C.大火熬制 D.成品装袋
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3.(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刊登了用CO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 D.反应的后ZnO-ZrO2的质量不相等
4.(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对酿酒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料,得成酒六斛六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粗米”到“得酒”发生了缓慢氧化
B.“曲”在酿酒过程中可起催化作用
C.“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属于有机物
D.“酒”中的乙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5.(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袁隆平 C.侯德榜 D.道尔顿
6.(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图像
实验设计 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向CuS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 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7.(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处理汽车尾气的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B.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8.(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 B.自由下落 C.外壳烧蚀 D.打开降落伞
9.(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烧”涉及氧化反应 B.“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
C.“灰淋汁”涉及溶解 D.“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
10.(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11.(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古籍《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黄涂木片项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松木含有有机物 B.松木发火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C.“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 D.“发烛”发火只生成CO2
12.(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减少
C.甲既是氧化物又是化合物 D.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
13.(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栗 D.绳锯木断
14.(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2Fe+3CO2,其中CO体现还原性。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
A.SO3+H2O=H2SO4 B.H2+CuOCu+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H2SO4+2NaOH=Na2SO4+2H2O
15.(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16.(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织网 B.矿石炼铁 C.钢铁生锈 D.湿法炼铜
17.(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里,可用火法制备锰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A.Al B.MnO2 C.Al2O3 D.Mn
18.(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佩戴口罩 B.测量体温 C.酒精消毒 D.清水洗手
19.(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已知CO+CuOCu+CO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CO B.CuO C.Cu D.CO2
20.(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O2
B.该反应涉及3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1.(2021·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有机物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
D.C、H、O元素质量比为7∶7∶2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刀切原料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清水洗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火熬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成品装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
3.B
【详解】A、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第一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ZnO-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4个分子,反应后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相等,错误;
D、ZnO-ZrO2作催化剂,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相等,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粗米”到“得酒”的过程中,米中的糖类物质与氧气发生了非常缓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即发生了缓慢氧化,说法正确;
B、“曲”在酿酒过程中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因此可起催化作用,说法正确;
C、乙醇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D、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而乙醇并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过多饮用乙醇会危害人体健康,说法错误。
故选D。
5.A
【详解】A、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了铟(In)、铱(Ir)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A符合题意;
B、袁隆平为我国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做出突出贡献,故B不符合题意;
C、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C不符合题意;
D、英国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图1: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是氧化铝,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气体生成,氧化铝反应后,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正确;
图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硫酸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正确;
图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相等,开始时的图像相同;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镁更多,所以镁的图像更高,错误;
图4: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等温度降低到室温,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小于开始时的压强,错误;
故正确的有图1和图2,故选B。
7.B
【分析】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可以减少CO、NO有害物质的排放,故A正确;
B、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脱离空间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自由下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外壳烧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打开降落伞,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烧”即是柴火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B、草木灰的成分中含碳酸钾,“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正确;
C、“灰淋汁”是用水溶解得到碳酸钾溶液,碳酸钾能溶于水,涉及溶解知识,正确;
D、“取碱浣(洗)衣”是利用的碱性物质能与油污反应的性质,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水在太阳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分解反应,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D、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水分子聚集在催化剂表面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然后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即该过程可看出化学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松木含木质纤维、松油等多种有机物,故选项正确;
B、松木可以燃烧,就证明其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正确;
C、“发烛”发火是燃烧,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D、“发烛”中添加了硫磺,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硫,以及松木中H元素产生的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2.C
【分析】根据微观反应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是一氧化氮,乙是水。
【详解】A、化合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中多变一的原则,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上分析可知,甲是一氧化氮,含有氧元素和氮元素,故既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故C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乙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不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盲人摸象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南辕北辙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中取粟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绳锯木断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化学反应中能够结合氧元素的物质为还原剂,根据还原剂的定义分析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三氧化硫和水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B、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结合氧元素生成水,可体现出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C、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两者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光照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共涉及2种氧化物,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A
【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铁丝织网只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矿石炼铁有新的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钢铁生锈有新的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湿法炼铜有新的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7.A
【详解】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为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判断。
反应中,Al元素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Mn元素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反应中Al是还原剂,MnO2是氧化剂。
故选:A。
18.C
【详解】A、佩戴口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测量体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清水洗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B
【详解】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属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氧,属于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故选B.
20.D
【详解】A、根据示意图甲中含有2个H,1个C,1个O化学式为CH2O,错误;
B、甲为CH2O,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乙是氧气不是氧化物,丙是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丁是水是氧化物,该反应涉及2种氧化物,错误;
C、该反应中CH2O分子和氧气分子转变为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分子种类改变,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
故选D。
21.D
【详解】A、紫花前胡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紫花前胡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4:(16×4)=84:7:32,符合题意。
故选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