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4.14.2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2.“绿色窗帘法”,即在住宅墙体外种植绿色植物来遮挡太阳光,从而节省开放空调冷气所需的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C.少开汽车多走路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3.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东各市积极行动。下列活动中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乘坐公交;②出境旅游,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③电池直接扔进垃圾桶;④大力推行垃圾分类;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⑥退耕还林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4.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我们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 )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大力开发利用
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B.全面禁止利用自然资源
C.防止引进外来物种 D.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
6.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C.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D.倡议世界各国各行其道唯我独尊
7.绿化校园,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按自己的喜好挑选名贵的品种
B.调查学校植物品种、数量
C.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D.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8.2021年3月中旬来自于邻国的沙尘暴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北方地区,秦岭凭借“一己之力”阻挡了沙尘暴南下,发挥了生态效应。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利用土地对保护生物圈有积极的影响
B.保护和扩大森林可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发展
C.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
D.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使用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高原生态的是( )
A.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B.将草原开垦成农田,种植青稞
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在高海拔地区试验种树,增加绿化面积
10.2019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讲话。下列哪项不符合习主席的讲话精神( )
A.垃圾分类 B.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二、综合题
11.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浑浊现象)。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呼吸道能保持气流畅通,主要是呼吸道有骨或 做支架。
(2)雾霾危害很大,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人们要尽量用 呼吸,以便有效阻止雾霾中的有害颗粒物进入人体内。
A.口 B.鼻
C.口和鼻 D.口和鼻交替进行
(3)同呼吸、共奋斗、合力治霾,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公民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您说出一个您积极参与的实例: 。
12.植树用到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移栽时,剪掉大量的枝叶或遮上防晒网,目的是降低树木的 作用。
(2)保留一部叶片是让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其实质是植物利用 ,在叶绿体中将水和 转化为储存能量的 ,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的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回答2点)① ;② 。
13. 2018年4月22日26日,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博览会以“低碳科技,点亮未来”为主题。与此同时“地球一小时”活动引发了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你参加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活动了吗?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温室效应是气候反常、物种灭绝、沙漠化扩大的罪魁祸首。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
(2)“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出一条和大家分享 。
14.下面是某生态农业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各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可称为一个 (填“农田”、“海洋”、“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
(2)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 .
(3)农作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家禽、家畜、人是 者.
(4)图中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5)你了解当地农村对作物秸秆是怎样处理的吗?就你知道的说出两种并说明优劣. .
15.走在大街上每隔几十米就会看到公共垃圾箱(见图),请据图回答:
(1)从垃圾箱上的标志可以判断甲中应装入的是不可回收垃圾,乙中装入的是 垃圾.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越来越强,请将以下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废报纸、易拉罐、剩饭菜、苹果皮装入甲中的是 ,装入乙中的是 .
(3)用过的废旧电池不可以随意乱扔,因为它属于 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 、填埋和堆肥等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4.14.2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答案】C
【解析】A、大量砍伐森林的树木,人为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江河中,造成江河污染,直接影响江河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C符合题意;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汽车尾气排放多了,会增加空气污染,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2.“绿色窗帘法”,即在住宅墙体外种植绿色植物来遮挡太阳光,从而节省开放空调冷气所需的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C.少开汽车多走路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答案】D
【解析】A.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
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少开汽车多走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时需要消耗能量,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符合题意。
3.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东各市积极行动。下列活动中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乘坐公交;②出境旅游,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③电池直接扔进垃圾桶;④大力推行垃圾分类;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⑥退耕还林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②携带外国当地宠物回国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③废电池中含较多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如果乱扔,有毒物质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污染;⑤使用一次性购物袋,白色垃圾很难分解,破坏生态环境;①④⑥均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4.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我们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 )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大力开发利用
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D
【解析】A.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合理开发利用,A不符合题意。
B.人类并不是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B不符合题意。
CD.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5.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B.全面禁止利用自然资源
C.防止引进外来物种 D.有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
【答案】D
【解析】 我国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 ,如规定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规定渔网网眼大小的规格,是为了限制捕捞幼鱼,等到幼鱼长大再捕捞提高鱼类的产量。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渔业资源。
6.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C.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D.倡议世界各国各行其道唯我独尊
【答案】D
【解析】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我们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A不符合题意。
B.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B不符合题意。
C.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生态与文明的关系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就能兴盛;反之,人类将遭受到自然的惩罚,文明就要衰落,C不符合题意。
D.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应由各国共同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做到世界人民团结一心解决危机、实现共同发展,而不应该各行其道、唯我独尊,D符合题意。
7.绿化校园,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按自己的喜好挑选名贵的品种
B.调查学校植物品种、数量
C.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D.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答案】A
【解析】A.校园绿化要有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因此最好不要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A符合题意。
B.校园绿化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调查学校植物品种、数量,因地制宜的增加绿化面积,美化校园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校园绿化要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既美观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C不符合题意。
D.栽培植物时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夏秋冬花不断,四季绿满园,D不符合题意。
8.2021年3月中旬来自于邻国的沙尘暴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北方地区,秦岭凭借“一己之力”阻挡了沙尘暴南下,发挥了生态效应。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利用土地对保护生物圈有积极的影响
B.保护和扩大森林可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发展
C.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
D.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使用
【答案】D
【解析】A.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则合理利用土地对保护生物圈有积极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的作用,因此保护和扩大森林可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发展,B不符合题意。
C.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因此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C不符合题意。
D.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不可以任意开采使用,对于自然资源,需要合理的有计划的开采使用,D符合题意。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高原生态的是( )
A.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B.将草原开垦成农田,种植青稞
C.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在高海拔地区试验种树,增加绿化面积
【答案】B
【解析】A.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清洁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利用清洁能源对于节约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B.将草原开垦成农田,种植青稞,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不利于环境保护,B符合题意。
C.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轻温室效应,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在高海拔地区试验种树,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保护高原生态,D不符合题意。
10.2019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讲话。下列哪项不符合习主席的讲话精神( )
A.垃圾分类 B.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答案】B
【解析】ACD.垃圾分类、植树造林、退耕还湖,都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ACD不符合题意。
B.秸秆焚烧,污染了大气,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B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浑浊现象)。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呼吸道能保持气流畅通,主要是呼吸道有骨或 做支架。
(2)雾霾危害很大,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人们要尽量用 呼吸,以便有效阻止雾霾中的有害颗粒物进入人体内。
A.口 B.鼻
C.口和鼻 D.口和鼻交替进行
(3)同呼吸、共奋斗、合力治霾,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公民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请您说出一个您积极参与的实例: 。
【答案】(1)软骨
(2)B
(3)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解析】(1)人体的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能保持气流畅通,主要是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2)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所以在雾霾天气时,尽量用鼻腔呼吸,以便有效阻止雾霾中的有害颗粒物进入人体内,B符合题意。
(3)减少雾霾的天气的发生,需要大力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乱倒垃圾;爱护花草树木;参加绿化种植活动等。
12.植树用到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移栽时,剪掉大量的枝叶或遮上防晒网,目的是降低树木的 作用。
(2)保留一部叶片是让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其实质是植物利用 ,在叶绿体中将水和 转化为储存能量的 ,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的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回答2点)① ;② 。
【答案】(1)蒸腾
(2)光能;二氧化碳;有机物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解析】(1)剪去大部分枝叶,树干捆上稻草绳;盖上防晒网,从而大大减弱了树木的蒸腾
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树木成活率。
(2)保留一部叶片是让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其实质是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
(3)“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的低碳生活”我们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13. 2018年4月22日26日,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博览会以“低碳科技,点亮未来”为主题。与此同时“地球一小时”活动引发了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你参加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活动了吗?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温室效应是气候反常、物种灭绝、沙漠化扩大的罪魁祸首。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
(2)“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你能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写出一条和大家分享 。
【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
(2)光合;碳—氧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水、节电,绿色出行
【解析】(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2)我们倡导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因为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同时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作为一个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应当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
14.下面是某生态农业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各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可称为一个 (填“农田”、“海洋”、“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
(2)输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 .
(3)农作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家禽、家畜、人是 者.
(4)图中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有什么优点?
(5)你了解当地农村对作物秸秆是怎样处理的吗?就你知道的说出两种并说明优劣. .
【答案】(1)农田
(2)太阳能
(3)一;消费
(4)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5)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们常用焚烧的方法处理秸秆.秸秆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往往导致烟雾弥漫,污染环境,并造成安全隐患.把秸杆粉碎后还田、沤肥,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解析】(1)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图中展示的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那+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3)农作物是第一营养级,家禽、家畜、人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4)农作物秸杆处理办法有直接利用:把秸杆粉碎后还田、沤肥;新能源:发酵法生产沼气;环保: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在土壤中1﹣2月就会被分解.人粪尿中,含很多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除此之外,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人粪尿不能直接使用,要先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地下设有沼气池,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就地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因此,以上田中处理农作物秸杆和处理粪便的方式即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5)在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们常用焚烧的方法处理秸秆.秸秆燃烧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往往导致烟雾弥漫,污染环境,并造成安全隐患.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最好不要对秸秆进行焚烧.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的确是一种肥料,但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太大;应提倡秸秆的合理利用;例如:秸秆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等.这样不污染环境,还能节约资源,起到了清洁、环保、高效的作用.
15.走在大街上每隔几十米就会看到公共垃圾箱(见图),请据图回答:
(1)从垃圾箱上的标志可以判断甲中应装入的是不可回收垃圾,乙中装入的是 垃圾.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越来越强,请将以下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废报纸、易拉罐、剩饭菜、苹果皮装入甲中的是 ,装入乙中的是 .
(3)用过的废旧电池不可以随意乱扔,因为它属于 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 、填埋和堆肥等方法.
【答案】(1)可回收
(2)剩饭菜、苹果皮;废报纸、易拉罐
(3)危险有害
(4)焚烧
【解析】(1)乙垃圾箱所带的标志是“可回收垃圾”;(2)剩饭菜、苹果皮属于生活垃圾,不能回收利用,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放入甲垃圾箱中;废报纸、易拉罐可回收利用,应放入乙垃圾箱内;(3)废电池内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造成土壤污染,属于危险有害垃圾;(4)我国目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法、填埋法和堆肥等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