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1、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时效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共享、可存储、可加工处理。
2、信息技术概念?
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是能代替和延伸人的感官及大脑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3、信息安全概念?
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来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4、信息安全三要素?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5、获取信息的途径?
(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6、信息获取的过程?
(1)定位信息需要;(2)选择信息来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4)保存信息
7、信息获取的工具?
扫描仪、照相机、录音设备、摄像机、计算机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国际互联网)概念?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
1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台;
(3)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11、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课程目标;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1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选修、必修)?
(1)必修: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2)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1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4、学生的信息素养?
(1)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3)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4)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5、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术(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知识
16、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1)多元智能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3)混合学习理论;(4)有效教学理论 17、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文献研究、反思研究、行动研究、比较研究
18、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
(1)感测技术。扩展感觉器官的功能;(2)通信技术。扩展传导神经的功能;(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扩展思维器官的功能;(4)控制技术。扩展效应器官的功能。
第五章 算法与程序设计
19、计算机语言?
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20、结构化程序设计核心思想?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
21、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
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设计、限制使用goto语句
22、C语言程序的编制?
(1)编辑:把程序代码输入,交给计算机;
(2)编译:把高级语言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语言,计算机只认识1和0,编译程序把人们熟悉的语言换成二进制形式。编译程序把一个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工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检查和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3)链接:将编译产生的obj 文件和系统库连接装配成一个可以执行的程序。
(4)运行:运行可执行程序文件
23、C语言的数据类型?
整型、字符型、实型或浮点型(单精度和双精度)、枚举类型、数组类型、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指针类型和空类型。
24、C语言运算符和表达式?
算数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赋值运算符(=);条件运算符(?,:);逗号运算符(,),指针运算符(*,&);求字节数(sizeof);强制类型转换(类型);下标运算符([])
25、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26、流程图符号?
椭圆:起止框 平行四边形:输入输出框 矩形:处理框 菱形:判断框 箭头:流程线
27、C语言语句分类
?表达式语句、函数调用语句、控制语句、复合语句、空语句、条件语句
28、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1)模拟人的思维方式,使软件开发的难度降低,可理解度增大。(2)稳定性强;(3)可重用性高;(4)可维护性强。
29、面向对象的特点?
(1)以数据为中心,使得数据和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2)对象主动地发出行为;(3)有高度封装性;(4)模块独立性好。
3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1)抽象性。指采用数据抽象的方法来构建程序的类、对象和方法,即把系统中需要处理的数据和这些数据上的操作结合在一起,根据功能、性质、作用等因素抽象成不同的抽象数据类型。
(2)封装性。指利用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数据被保护在类的内部,系统的其他部分只有通过包裹在数据外面的被授权的操作,才能与这个类进行交流和交互。
(3)继承性。指一个类可以从其他已有的类中派生,新生保持了父类中的行为和属性,但增加了新的功能。
(4)多态性。指一个程序中可以有同名的不同方法共存的情况。可以利用子类对父类方法的覆盖和重载在同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同名的方法来实现。
31、数据的存储结构分类?
(1)顺序存储方法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位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附加指针字段表示。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存储表示方法,通常借助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组来实现。
(2)链式存储方法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链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来实现。
32、算法特性?
(1)有穷性:一个算法一定是在执行有穷步骤之前结束,且每一步都是在有穷时间内完成。(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存在二义性。
(3)可行性:一个算法是可行的,即算法中描述的操作都是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的;
(4)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取自于某个特定的对象集合;
(5)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些输出是同输入有着某些特定关系的量。
33、线性结构的逻辑特征?
若结构为非空集,则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一个终端结点,并且所有结点都最多只有一个直接前趋和一个直接后栈。栈、队列、串等都是线性结构。线性表是由n(n>=0)个数据元素组成的有限序列。
34、栈?
是限定仅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允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底。
35、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删除元素。
36、二叉树特点?
(1)每个结点至少有两棵子树(即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2)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且其次序不能任意颠倒。
37、排序方法?
(1)冒泡排序;(2)选择排序(3)插入排序(4)希尔排序(5)快速排序
38、多媒体分类?
感知媒体、描述媒体、传输媒体和信息交换媒体。
39、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进行人机交互的技术。真正的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对象是计算机技术的产物,而其他的单纯实物,如电影、电视、音响等,均不属于多媒体技术的范畴。
40、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性?
多样性、交互性、协同性、实时性、集成性。
41、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
数字化、集成化、交互性和实时性。
42、图像指标概述?
(1)图像尺寸。图像尺寸=宽*高,宽和高一般以像素为单位。
(2)图像存储空间的大小。大小(以字节为单位)=图像尺寸*位深/8,大小(以位为单位)=图像尺寸*位深。字节用B表示,位用b表示。
(3)图像的颜色位深。每一个像素在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这种位数就“位深度”。
(4)图像分辨率。图像分辨率指图像中存储的信息量,是每英寸图像内有多少个像素点,分辨率的单位为PPI,通常叫像素/英寸。
(5)打印机的分辨率。指打印机在每英寸所能打印的点数,这是衡量打印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判断打印机分辩率的基本指标。
43、Photoshop图层的类型?)
1、背景图层;2、普通图层;3、填充/调整图层;4、文字图层;5、形状图层
44、Flash的重要概念?
(1)图形。是组成Flash动画的基本元素。
(2)元件。指可以在动画场景中反复使用的一种动画元素。
(3)图层。就像好多透明的纸,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纸上绘制各种图画,然后再将所有的纸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位于下层的图形将在上层中空白或透明的地方显示出来。(4)帧分为关键帧、空白关键帧和普通帧三种类型。
(5)帧频:每秒播放的帧数,默认12fps,一般认为是网页上最合适的速度。
(6)标尺单位:影片的尺寸单位,包括,英寸、磅、厘米、毫米等,其中像素是最常用的单位。
(7)对象分为组合对象和分离对象,组合对象主要用来把多个元素组成一个组,整体操作。分离对象作用是将组、实例和位图分离成单独的可编辑的元素。
(8)库:是用来存储和组织在Flash中创建的各种元件,还可以存储和组织导入的文件,公用库主要用来向文档添加Flash 自带的按钮或声音,还可以创建自定义公用库,然后与创建的任务文档一起使用。
(9)Flash动画一般分为三种,有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
(10)Flash中的声音类型主要有WAV 、AIFF、MP3,并有事件声音、流式声音两种声音类型。
第七章 网络技术应用
45、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一个控制中心,采用集中式控制,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站相连。
(2)环型拓扑结构是各站点通过通信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型,各节点通过中继器连入网内,各中继器首尾相连。
(3)总线型拓扑结构是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双向数据通道。
(4)树状结构是总线状结构的扩充形式,传输介质是不封闭的分支电缆。它主要用于多个网络组成的分级结构中,其特点与总线型结构网的特点大致相同。
(5)网状拓扑结构的特点是无严格的布点规则和形状,各节点之间有多条线路相连。
4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据信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单位为比特每秒。(2)带宽: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网络的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速率”。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网络协议组成要素?
(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做出何种响 应。
(3)时序:规定动作的时间、速度匹配和事件发生的顺序等。
47、TCP/IP参考模型?
TCP/IP协议簇是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建立ARPANET开发的,包括了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等许多协议,对互联网中主机寻址方式、主机的命名机制、信息的传输规则,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做了详细约定,TCP/IP协议是一个分层结构。协议的分层使得各层的任务和目的十分明确,这样有利于软件编写和通信控制。TCP/IP模型分为4层,由下至上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48、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主要作用是物理层要尽可能屏幕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给由物理层服务的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经特流的能力。
网络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1)双绞线分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
(2)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3)光导纤维以光纤为载体,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播光信号。
(4)无线电微波通信分为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49、信息交换的基本方式?
(1)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2)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3)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50、多路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就是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或称子信道),每一个子信道传输1路信号。
(2)时分复用就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道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5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无差错地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和进行流量控制。
(2)数据链路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包括数据传输的物理线路,其次包括控制数据传输的协议,及其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软件。
(3)帧为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被数据链路层以帧的形式发送到数据链。
52、CRC冗余检查?
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若CRC校验不通过,系统重复向硬盘复制数据,陷入死循环,导致复制过程无法完成。
53、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1)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有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两种。
54、几种网络协议介绍?
(1)IP(网际协议):它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使互联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
(2)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3)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
(4)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55、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从通信的角度看,传输层向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它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底层。
56、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
(1)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协议。
(2)每一条TCP链接只能有两个端,每条TCP链接只能是点对点。
(3)高可靠性,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不出现丢失或秩序。
(4)全双工方式传输。
(5)面向字节流,即以字节为单位传输字节序列。
DNS域名服务?通常是用户所在的主机名字或地址,域名格式由若干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称子域名,它们之间有“.”分开,每个部分最少由两个字母或数字组成。通常一个完整、通用的层次型主机域名由3部分组成:网点名、本地名、组名。最高层哉名从右到左,子域名分别表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只有美国可以省略国家的顶级域名)、组织类型、组织名称、分组织名称和计算机名称等。域名地址的最后一部分子域名称为高级域名,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性顶级域名,另一类是地理性顶级域名。 如果一个主机所在的网络级别较高,它可以拥有的域名仅3部分:本地名、组名、最高层域名。
57、SMTP协议和POP协议?
SMTP协议能够从客户机应用程序那里接收邮件信息,并把这些邮件信息传送给Internet 上的另一个服务器。 POP: 目前使用的POP3既能与SMTP共同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以传送和接受电子邮件。POP协议是一种简单的纯文本协议,每次传输以整个E—mail为单位不能提供部分传输。
58、FTP文件传输服务?
文件传输是将文件复制到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系统中,或从远程计算机系统中将文件复制出来的协议。该协议还允许用户使用FTP命令对文件进行操作。通过FTP可传输任意类型、任意大小的文件,也为远程管理、更新WWW服务器中的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由于Internet有各种免费和共享的资源,如果想将他们下载到你的计算机上,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FTP来实现,它是Internet中广为使用的一种服务。
59、万维网组成?
由Web服务器、浏览器和HTTP通信协议组成。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统一资源定位器URL是在WWW中标识某一特定信息资源所在位置的字符串,是一个具有指针作用的地址标准。
60、网站?
是因特网上一块固定的面向全世界发布消息的地方,由域名和网站空间构成,通常包括主页和其他具有超链接文件的页面。由域名、空间服务器、DNS域名解析、网站程序、数据库等组成。
61、静态网页特点?
(1)静态网页每个网页都有一个固定的URL,且网页URL以.htm,html,shtml等常见形式为后缀,而不含有“?”。
(2)网页内容一经发布到网站服务器上,是否有用户访问,每个静态网页的内容都是保存在网站服务器上的,也就是说,静态网页都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3)静态网页的内容相对稳定,因此容易被搜索引擎检索。
(4)静态网页没有数据库的支持,在网站制作和维护方面工作量较大,因此当网站信息量很大时完全依靠静态网页制作方式比较困难。
(5)静态网页的交互性较差,在功能方面有较大的限制。
62、动态网页特点?
(1)动态网页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可以大大减少降低网站维护的工作量。
(2)采用动态网页技术的网站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如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在线调查、用户管理、订单管理等。
(3)动态网页实际上并不是独立存在于服务器上的网页文件,只有当用户请求时服务器才返回一个完整的网页。
(4)动态网页中“?”对搜索引擎检索存在一定的问题,搜索引擎一般不可能从一个网站的数据库中访问全部网页,或者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搜索蜘蛛不去抓取网址中“?”后面的内容,因此采用动态网页的网站在进行搜索推广时需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才能适应搜索引擎的要求。
63、区分动态网页和静态网页的基本方法?
一是看后缀名,二是看是否能与服务器发生交互行为 。
64、网站建设过程的几个阶段?
(1)开发项目立项阶段;(2)需求调查与分析阶段;(3)规划阶段;(4)设计阶段;(5)制作实现阶段;(6)网站发布和推广阶段;(7)运行维护阶段。
65、网站的规划阶段主要完成工作?
(1)明确网站的定位,即确定网站的目的、功能类型和面向的用户群体。
(2)确定网站内容与功能要求,包括网站的名称、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
及模块内容概要、确定网站结构等。
(3)确定网站设计要求,主要是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网页的美术设计。
(4)确定网站技术解决方案,包括网站的管理运行方式、网站开发运行的技术平台、后台数据库系统、需要申请的域名等。
66、网站设计阶段的工作?
(1)网站标题设计,网站标题包括网站名称和logo标志。
(2)网站的内容与功能设计,包括网站的首页、主页、主要栏目设计。
(3)目录结构(物理结构)设计;
(4)导航与交互设计;
(5)网页版面布局设计
(6)网站外观设计
(7)后台数据库设计。
67、Wifi技术简介?
无线网络在无线局域网的范畴是指“无线相容性认证”,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同时也是一种无线联网技术,以前通过网线连接电脑,而无线保真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觉的是一个无线路由器,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内都可以采用无线保真的连接方式进行连网,如果无线路由器连接了一条ADSL线路或者另的上网线路,则又被称为热点。
68、OSI七层模型依次?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八章 数据库管理技术
69、数据库管理技术?
指人们对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传播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
70、数据库?
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它不仅包括数据本身,而且包括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
71、数据库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冗余度; (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故障恢复。
72、数据库系统?
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7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结构?
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人员。
7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纵功能;(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5、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实现数据集中化控制;(2)数据冗余度小;(3)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4)实现数据共享;(5)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6)提供数据库保护;(7)数据独立性;(8)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76、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阶段
77、云计算概念?
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
78、云计算机经历阶段?
第一阶段,电厂模式阶段;第二阶段:效用计算阶段;第三阶段:网格计算阶段;第四阶段:云计算阶段
79、云计算关键技术?
(1)云计算机系统需要同时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并行地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因此,云计算的数据存储技术必须具有分布式、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
(2)云计算机的特点是对海量的数据存储、读取后进行大量的分析,如何提高数据的更新速率以及进一步提高随机读取速率是未来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
80、关系模型三种模式的理解?
(1)关系模式:关系模型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以及模式的主键。它仅仅是对数据特性的描述,不涉及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2)子模式: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户数据外,还应指出模式和子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3)存储模式:关系存储时的基本组织方式是文件,元组是文件中的记录。
81、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1)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如果出现空值,那么主键值就起不了唯一标识元组的作用。
(2)参照完整发球上键值必须是另一个关系的主键的有效值,或者是空值。(对关系外键的约束)。外键:(外来关键字)将一个关系的主键(比如学生关系S中的S#)放到另一个关系(比如SC)中,此时称S#是关系SC的外键。
82、关系模型三个组成部分?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规则。
83、关系代数 五个基本操作?
(1)并;(2)差; (3)笛卡儿积 (4)投影 (5)选择
84、关系代数 四个组合操作?
1)交; 2)连接 ; 3)自然连接; (4)除法。 85、Access数据库由七种对象组成?1)表(table);2)查询(Query);3)窗体( Form); 4)报表(Report); 5)页(Web Page); 6)宏(Macro); 7)模块(Module);
86、数据库的生存期?
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称为数据库系统生存期。
87、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 ;(2)概念设计;(3)逻辑设计(4)物理设计(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88、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是将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转换为高一级范式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数据库设计来说,第三范式已足够使用。
第一范式:如果关系(表)中的每一分量都是不可分的,则称该关系(表)满足1NF;
第二范式(2NF)包含在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否则称为非主属性。如果一个表是1NF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某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该表是2NF。第二范式主要用于有组合关键字的表,也就是主关键字是由两个或多个属性组合而成的表。主关键字是单属性且满足1NF条件的表一定是2NF的表。
第三范式(3NF) 如果一个表是2NF,且表中任意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某一个候选关键字,则该表是3NF的。
89、人工智能的基本应用?
(1)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
(2)自然语言处理;
(3)智能信息检索技术;
(4)专家系统;
(5)智能控制、智能系统和智能接口;
(6)模式识别 90、专家系统的定义?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
91汉字编码种类?
1)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2)汉字输入码(外码);3)汉字机内码;4)汉字字型码;5)汉字地址码
92、各种汉字代码之间的关系?
汉字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实际上是汉字的各种代码之间的转换过程,或者说是汉字代码在系统有关部件之间流动的过程。汉字输入码向内码的转换,是通过使用输入字典实现的。
教学设计概述
93、学习需要的几个步骤?
1)确定期望的状态;
2)确定现状;
3)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学习者分析包括?
1)学习认知成熟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和形式运算(11~15岁)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约11~15岁)是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的能力,其思维特征表现为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等。
2)学习者的性别。对于男性,教学更鼓励其自我探索以增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女性,适当地鼓励学习者多问多听多交流。
3)学习者的动机水平;
4)学习归因类型;
5)学习者的焦虑水平。
6)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7)学习者文化、宗教背景。
94、焦虑?
指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 对于不同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不同压力水平的教学。对于低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有较大压力水平的教学;而对于高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较低压力水平的教学。
95、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1)信息加工的方式:习惯于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理;是喜欢动态视觉刺激,静态视觉刺激,语言文字刺激还是喜欢听觉刺激;
2)动手学习:是深思型还是冲动型;是依赖型还是独立型。
3)感情的需求: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能自动激发动机;能坚持不懈。
4)社会性需求:喜欢与同龄学生一起学习;喜欢向同龄同学学习;需要经常得到同龄同学的赞同。
5)环境和情绪的需求:喜欢安静、背景声或音乐;喜欢弱光和低反差;喜欢一定的室温;喜欢学习时四处走动;喜欢在某固定时间学习;喜欢某种座椅。
9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媒体条件分析的任务是了解都有哪些教学媒体可以使用以及每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征是什么。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是指教学媒体影响教学决策的特征。
97、教学设计效果的评价?
有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一般以前者为主。
98、广义的知识分类?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指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并能直接加以加快和陈述的知识。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的连接设备,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格式,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内容属于此类。
2)程序性知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知识的基本概念,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进行信息的加工,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运用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及统计的方法进行具体操作,运用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等方法表示算法,使用匹配方法、递归方法设计程序求解简单问题等内容属于此类知识。
99、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是学习者学会陈述事实或观点的能力。
2)智慧技能。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的能力,就是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控制注意、学习、记忆、思考等行为的内在的组织技能。
4)动作技能。
5)态度。
100、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
1)归类分析法;2)层级分析法 3)信息加工分析法 4)程序分析法。
10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内容的作用和地位?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中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把握好每节知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够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10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确定任务的重点有两个依据:
一是在全部学习任务中必须优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优先满足的学习需要)。所谓优先,是指教学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条件的创设都应给予充分保证。
二是任务的重点应尽可能满足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需要,这样的学习目标才真正值得我们充分给予时间和精力保证。
103、教学目标特点?
1)指向性。指教学活动后学生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应该发生的变化。
2)层次性。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性和学段的密切相关性上。
3)系统性。指由若干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教学目标系统。
4)灵活性。指教学目标的达成可以有一个适宜的调整空间。
104、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基本知识。能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学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105、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
1)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调控教学环境的基本依据。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106、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
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与层次性。
4)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考虑学生先前经验、兴趣和要求。
5)设计教学目标应具有适应性,可随不同的教育和社会情景而变化。
107、认知领域的目标?
1)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通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2)领会,是最低层次的理解,指这样的一种理解或顿悟:个人不必把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联系起来,也不必弄清它的最充分的含义,便知道正在交流的是什么,并能够运用正在交流的这种材料或观念。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的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4)分析,将材料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概念的有关层次,或者弄清所表达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关系。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学说或文章,拟订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6)评价,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108、情感领域的目标?
1)接受(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些特定的现象或刺激,如静听讲解、参加班级活动、意识到某问题的重要性等。
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
3)价值化,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某种价值作奉献。
4)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至发展出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
109、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定 向(定势),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
4)机械动作,指学习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此阶段的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迅速、连续、精确和轻松为指标。
6)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7)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
110、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1)教学对象。要明确学生为行为主体。
2)行为。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描述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行为是核心要素。
3)条件。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也是学生完成行为时所必需的情境。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和问题明确性等因素。
4)标准。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可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标准的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
111、设计行为目标的优点?
1)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2)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标。
3)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4)教学目标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沟通。
112、设计行为目标的局限性?
1)行为目标的撰写比较机械、琐碎。
2)行为目标通常反映的是比较简单的、低层次的学习内容,有些内容的学习过程无法以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很难用行为目标进行设计。
3)行为目标的罗列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
4)在教学之前,选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有悖于发现学习。
113、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这两个方面就是过去常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
2)过程与方法。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在新课改中提及的情感是一种广义的情感,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114、设计三维目标的原则?
1)目标要导学化;
2)目标要问题化;
3)目标要操作化;
4)目标要操作化;
5)目标要有序化;
6)目标要一体化。
115、三维目标的描述类型?
1)结果性目标。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到达的学习结果,描述时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也可用于“过程与方法”维度。
116、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1)讲授教学法;
2)直观演示法;
3)“任务驱动”法;
4)游戏教学法;
5)范例教学法;
6)讲演练教学法;
7)探索式教学法;
8)竞赛教学法。
117、有效范例的基本特征?
基本性、基础性与范例性。
118、范例教学的步骤?
1)掌握“个”的阶段;
2)探索“类”的阶段;
3)理解规律的阶段;
4)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
119、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
信息技术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等诸方面带来的变化,由此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陶冶信息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多种能力、个性情感的和谐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基础性的应用教育,培养意识、培养基本技能比培养本学科专才重要。教学应当明白易懂,只有这样,学生才易接受,并牢记不忘。同时教学应智谋,要避免学生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学生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个性及能力的基础上,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来选择。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到各个班级的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教师自己的特点。
130、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指教学从开始到结束的实施过程,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教的活动,也包括学生学的活动。
131、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特点?
表现在具有发展性、周期性、整体性、个性。
13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讲授型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2)练习型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3)探究型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4)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教学过程设计;
5)合作型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133、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1)概述;
2)教学目标分析;
3)学习者特征分析;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5)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6)教学过程;
7)教学评价设计;
8)帮助和总结。
134、课堂导入的步骤?
课堂导入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时间一般为三五分钟;
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进入课堂。
135、课堂导入的作用?
1)沟通心灵;
2)活跃课前气氛;
3)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4)诱发思考;
5)承上启下。
136、课堂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
2)旧知识导入;
3)设疑情境导入;
4)实例情境导入;
5)问题情境导入;
6)游戏情境导入;
7)活动导入
137、课堂导入的原则?
1)关联性;2)灵活性;3)多样性;4)趣味性
138、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讲授法的有效实施。
要注意(1)讲授要明确;(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3)有针对性的介绍和强调重点;(4)对重要教学内容的详细阐述。
(二)演示(演播)法的有效实施。
演播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1)演播:教师结合媒体播放,对新内容进行解释;2)讲解:利用媒体讲解教学的重难点;3)设疑:教师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媒体播放,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思考、寻求解答的状态。
(三)练习法的有效实施。
需注意:1)要引起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自觉性。2)明确练习的及要求。3)练习的内容要全面,要有重难点之分。4)遵循科学而严格的方法与步骤。4)遵循科学而严格的方法与步骤。5)教师要做好指导与示范工作。
(四)实验法的有效实施。
要注意:1)明确实验的目的。2)设计实验的目的;3)阐述实验的要求;4)说明实验注意的事项;
(五)探究法的有效实施。
要注意:
1)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知识。
2)探究学习适合于高级学习。
3)探究学习有一定的步骤。
4)探究学习有多种形式。
5)探究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参与者,但不能替代学生的探究学习,不是知识的讲授者。
6)探究学习一定要进行预先的教学设计,应有学习资源的支持,事先教师都应有所准备,方能确保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
7)探究学习一定要以发展学生的高级能力为目的。
(六)合作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要注意:
1)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
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3)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
5)处理好合作学习与个别学习的关系。
6)处理好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策略的关系。7)避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七)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
要注意:
1)任务设计应当恰当,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学生参与任务完成。
2)任务应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呈现,将任务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3)任务的难度要适宜,具有驱动的特点,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
4)对任务完成所需的资源要进行设计。
5)任务驱动学习往往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
6)可为学习任务完成提供范例。
139、课堂练习指导的地位?
课堂练习是以学生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课堂练习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讨论、操作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140、课堂练习指导的作用?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心理学认为,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41、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上好练习课?
1)边讲边练,及时就暴露出的普遍性的问题作出讲解。
2)教师要针对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指导。
142、课堂练习指导的意义?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合理进行指导,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价值。
2)把握教学的重点,设计有价值的、有效的课堂练习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3)教师对课堂练习要进行及时评讲,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43、 合作学习小组中角色分配的指导?
1)角色分工。①角色的安排要由小组成员自己讨论决定,这样有利于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个人责任的落实。教师可以作出必要的帮助和提醒,但不能喧宾夺主,随意分配任务。②成员的分工既要明确并且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不能机械地割裂、伤及整体性。分工要明确,不能太死板。
2)任务分工小组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指每个组员都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和责任真正地参与合作学习,个人任务完成的质量关系到全组任务的质量。
144、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
1)让学生了解合作技巧的必要性;清楚地界定这些技巧,并确定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合作技巧。
2)提供集体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讨论,并自我反省应用这些技巧的情形;
3)只有达到完全内化才能应用自如。
145、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相互依赖包括:1)目标相互依赖;2)奖励相互依赖;3)角色相互依赖;4)资料相互依赖;5)身份相互依赖。
(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协助者,学习者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监视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并适时地介入活动,由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协助,让小组成员间进行有效地沟通,达到有效地合作。
(三)指导学生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 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合作学习必须是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没有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将是无效的或者是效率不训的。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80、学生评价的功能?
1)有助于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2)有助于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
3)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
4)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
5)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
181、学生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一)学生自我评价。
表现在:
1)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
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3)有肋于学生自我管理;
4)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5)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生学习小组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有重要意义。
学习小组评价的一般程序:
1)构建学习小组;2)合理设置评价内容;3)恰当选择评价时机;4)确定小组评价的方式。(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82、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的内容?1)信息知识;2)信息意识,包括信息认知、信息情感和信息行为;3)信息实践能力
183、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四个环节?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3)搜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184、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法实施的整个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1)自我评价;2)互相评价;3)教师评价.
185、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技术问题;2)学生问题;3)时间问题。
186、档案袋评价法 优点体现在?
1)可以清楚地记录学生随着时间推移的学习过程。2)可以很方便地将学生现在的作品同以前的作品作比较;3)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等级提供依据。
187、档案袋评价法应注意?
1)注重评价过程;2)师生共同设定作品评价标准;3)即时评价;4)关注个体性;5)耐心细致对待档案袋的建设。
188、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绩效评价
(一)前置性评价。(二)过程性评价。(三)总结性评价
189、前置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参加预定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在多大程度上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3)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及其他相关因素说明应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最适合他们。
190、过程评价实施步骤?
评价的实质在于价值判断。从操作层面上看,评价的过程包括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利用评价工具收集资料数据,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评价结论进行解释。因此,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①明确评价的内涵 和标准;②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③解释和利用反映学习质量的结果。 ④反思和改进评价方案。
191、过程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1)课堂教学过程评价;2)课外学习过程评价;3)合作学习能力评价;4)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192、总结性评价的方式?
1)纸笔测验。步骤:确定测验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编制双向细目表、测验项目的编制、测验席卷的编制。
2)实践操作。步骤:确定要评价的内容及目标、选择适当的操作情境、明确描述测验的情境及要求、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表现性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得出评价结论。
193、测验项目编制的内容取材必须遵循?1)必须依照测验目的取材;2)取材要有代表性;3)取材要有普遍性;4)取材要有鉴别性。
19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分类?
1)按评价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3)按评价目的分:激励性评价、甄别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4)按评价表达分类: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195、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原则 ?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196、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一)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
2)通过日常观察、档案袋或表现性评价任务搜集评价资料;
3)评价结果的处理。
(二)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197、评价的组织实施?
1)选用评价方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评价目标,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
2)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提高评价效率;
3)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评价的专业技能,加强团队合作。
198、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
199、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包括?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教学内、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
200、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内容的要求包括?
1)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学中自然在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2)教师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抓住主要的概念和技能,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教学内容组织有序安排恰当;
3)对教学内容中各种问题、规律的解释和技能训练注重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注意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各个环节之间衔接自然,所讲知识正,无科学性错误。
201、教学效果评价可从以下展开?
1)目标的完成;2)学生能力的发展;3)思想教育目标的体现;4)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202、课堂观察方法分类?1)定量课堂观察也称结构观察或系统观察,它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2)定性课堂观察是基于一种解释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者根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作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加快加以必要的追溯的补充与完善。
203、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类型?
1)教学前反思;2)教学中反思;3)教学后反思
204、教学反思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境是否恰当,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手段优越性 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常用的教学反思有以下几种形式:教育叙事、反思随笔、教学日志、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对话研究、微格教学、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205、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课堂实录反思法、教后记反思法、行动研究法、课后备课法、阅读新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