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森林土壤呼吸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自然来源。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树木死亡在林冠层形成的空隙。林窗的产生通常会导致局部区域小气候的改变,进而对土壤呼吸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海南省尖峰岭山地雨林林窗内外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1月到4月,热量条件改善,但林内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 )
A.光照增强 B.湿度减小 C.森林降温 D.枯落物减少
2.根据土壤呼吸速率判断,与林内相比,林窗( )
A.土壤温度更高 B.微生物更多 C.土壤湿度更大 D.枯落物更多
3.形成尖峰岭林窗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动物破坏
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
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5.下列对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合理举措有( )
①调整能源结构②产业转型和升级③分散非首都职能④推广新能源汽车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下表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种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越大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① ② ③ ④
调节气候 2.7 0.9 0.9 17.1
涵养水源 3.2 0.8 0.6 15.5
净化水中污染物 1.3 1.3 1.6 18.2
保护生物多样性 3.3 1.1 0.7 2.5
6.表中①至④依次是( )
A.农田湿地森林草原 B.森林农田湿地草原
C.森林草原农田湿地 D.草原湿地森林农田
7.湿地开发利用中,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明显的是( )
A.休闲垂钓 B.滩涂观光 C.移植红树林 D.水稻田养蟹
野火泛指发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火,包括自然火和人为火(包括计划火烧)。计划火烧指在严密的措施控制下,有目的、有组织地点火燃烧规划范围内的植被。下图示意以年平均着火面积为指标划分的野火空间分布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②区的主要野火类型是( )
A.常绿林火 B.落叶林火 C.针叶林火 D.草原火
9.野火年平均着火面积最小的区域是( )
A.①区 B.③区 C.⑥区 D.⑦区
10.③④⑤⑥区近年实施计划火烧的共同目的有( )
①调控林区面积②增加农耕土地面积③减少野火面积④改善林区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有选择地砍伐部分树木)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下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 幼苗密度/株·hm-2 乔木蓄积量/m3·hm-2
无间伐区 1500 3935
轻度间伐区 1900 2721
中度间伐区 2300 2066
重度间伐区 5700 1983
11.依据表格信息可得( )
A.间伐强度强的林区,幼苗生长条件好 B.间伐强度强的林区,林间裸地面积大
C.无间伐区光照条件最弱,幼苗生长环境最好 D.重度间伐区枯枝落叶层最厚,土壤肥力最高
12.该林区间伐主要是为了( )
A.控制森林成林比例,节约水资源 B.增加地表径流,防止土地沙化
C.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14.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15.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1979年,我国从美国引进互花米草并种植于河口海岸。
完成问题。
16.我国引进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滩护岸 B.消除海滩污染 C.增加鱼饵 D.防止航道阻塞
17.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海水质量下降④滩涂养殖条件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古称“甘州”,与酒泉(肃州)合为“甘肃”。张掖内流河众多,以黑河为典型代表,流出祁连山后在山麓形成连片成带的肥沃绿洲,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等作物的产地,有“塞上江南”之美誉。2009年,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如今又恢复了张掖“半城芦苇”“水韵之城”的景观。
张掖不仅拥有大漠戈壁、长河落日、雪山丹霞等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始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藏传佛教石窟寺,虽历经沧桑,但仍能见其鲜明古印度佛教特色和掺杂着中原衣着特征的飞天形象。2014年经过张掖的兰新高铁全线通车。图a为河西走廊示意图,图b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图。
(1)分析黑河等内流河对张掖绿洲农业的促进作用。
(2)分析张掖石窟损害严重的原因。
(3)分析张掖恢复“半城芦苇”最观的原因。
(4)分析兰新高铁开通对张掖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巽他大陆架(左图)位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之间。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万年~1.!7万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3万年~19万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右图为加里曼丹岛水系图。
(1)指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与现代热带雨林的分布在纬度位置上的差异,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2)与图示现代热带雨林相比较,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说明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影响。
(3)加里曼丹岛上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低山雨林、低地雨林。指出岛上主要山脉的走向,并说明末次冰期热带山地雨林相较于现代分布的变化。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了36℃以上的高温状况,尤其是6、7月份亚洲、北美、欧洲等地更是出现了40℃以上极端高温,而且有些并不该是高温的地方,也出现了异常高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材料二:欧洲西部地区2021年6月28~30日最高气温分布图。
(1)描述该时段欧洲西部地区高温分布特征。
(2)简析近年来欧洲西部地区6、7月出现极端高温的主要原因。
(3)从引发次生灾害的角度,分析极端高温对欧洲西部地区带来的危害。
21.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属大别山革命老区,山地丘陵广布,生态环境良好,耕地资源少,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打造出茶叶、猿猴桃、板栗、中药材、黑毛猪等生态特色农业。现已实现贫困县摘帽。
猕猴桃适宜生长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湿而不涝的环境。金寨猕猴桃是地理标志产品,当地政府通过与大型电商合作、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产业扶贫。2018年金寨县三大产业的比重是16.6%、35.9%、47.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7%,青壮年及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1)结合金寨县的自然特征,简述金寨猕猴桃能够生长的环境条件。
(2)列举金寨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
(3)评价金寨县调整农业结构、打造生态特色农业的原因。
(4)为了巩固贫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简述金寨县还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分析】本题以海南省尖峰岭山地雨林林窗内外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森林的环境效益、林窗的成因、森林内部差异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光照增强能够提高地温,使土壤呼吸速率加快,A错误。从1月到4月气温升高,雨季尚未到来,蒸发加剧,湿度减小,抑制林内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林内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不大,B正确。森林具有一定的遮阴降温作用,但作用有限,该区域整体气温上升,林内土壤温度也会上升,只是上升幅度不大。C错误。该地位于海南,为常绿阔叶林,常绿林春季落叶较多,D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与林内相比,林窗土壤呼吸速率较高,可能是由于土壤直接受太阳辐射照射,温度更高,A正确。林窗枯落物较少,且荫蔽较少,不适合微生物滋生,B错误。由材料“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树木死亡在林冠层形成的空隙”可知,林窗受阳光照射的机率更大,蒸发更加旺盛,土壤湿度更小,C错误。林窗缺乏枯落物来源,温度高,枯落物分解快,D错误,故选A。
3.海南省地处湿润区,整体而言气候湿润,没有达到形成林窗的干旱程度,A错误。尖峰岭所在位置海拔较高,难以形成洪涝,B错误。海南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大型野生动物少,D错误。海南多台风登陆,短时期内导致森林破坏,形成林窗,C正确。故选C。
【点睛】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森林能够调节温度,使气温不至于太高,也不至于太低。当地面被森林销盖着的时候,就可抵抗太阳的暴晒,而且森林会蒸腾出大量的水分,同时吸收周围的热量,更可降低气温。
森林还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荫护着下面的空地,使森林里的热量不会很快散发到空中去而迅速降温,所森林中夜间总是比无林区要暖和。
森林还能够起到天然的蓄水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防止地面受到强烈的风吹水冲,保持水土,使其不易流失。防护林带能够大大减弱风的力度;暴雨碰到了森林.力量也大为削弱,雨水在树干的导流作用下,慢慢地流到地上,被枯枝败叶、树皮所堵截.就容易往地下渗透。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这些存在地下的水,一部分汇成清流,流出林地,灌概农田,一部分被树根吸收、树叶蒸腾后,回到空中,又积云变雨,再落下来。
4.D 5.B
【分析】4.由材料可知,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值越小,说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少。据图可知,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A说法正确;北京的碳强度更小,能呈现更好的低碳模式,B说法正确;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C说法正确;北京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D说法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5.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促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不合理。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高低不表明效率高低。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计算公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GDP。影响因素:碳排放强度取决于:1,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2,化石能源的结构;3,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4,能源强度。强度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规模。强度低并不表明效率高。贫穷的农业国家碳强度均较低,但效率并不高;强度高也不说明效率低。例如,产品的能源效率高,但并没有全部卖出去,没有得到货币实现,则单位GDP的强度同样高。
6.C 7.C
【分析】6.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森林和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湿地的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最强,所以是④是湿地;农田农作物种类较为单一,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最差,③是农田;综上述,①是森林,②是草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由所学知识可知,休闲垂钓、滩涂观光、水稻田养蟹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ABD错误;移植红树林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环境失衡,生态价值下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点睛】湿地的功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 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 化空气、调节气候。
8.D 9.A 10.D
【分析】8.据图可知,②区主要为我国内蒙古高原,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D正确.。该地区没有常绿阔叶林,所以不会出现常绿林火,A错误。落叶林、 针叶林的森林面积很小,主要的野火类型不会是落叶林火、针叶林火,BC错误。故选D。
9.①区是我国的新疆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植被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年平均着火面积最小,A正确。③区为我国东北林区、 ⑥区⑦区为我国的东南林区,这些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可燃物丰富,发生野火的频率高,过火面积较大,BCD错误。故选A。
10.计划火烧是在森林燃烧天气等级较低的时候进行的,其燃烧强度低。除了烧掉了林地和林缘的一些死、活地被物以外,对树木本身没有影响。并不能实现调控林区面积,①调控林区面积不符合题意;也不会减少林地面积来增加农耕土地面积,②增加农耕土地面积不符合题意;实现计划火烧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减少林内可燃物积累,防止或减轻森林火灾,而且作为经营森林的工具和手段,在育林、野生动物管理、放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并获得效益,③减少野火面积、④改善林区生态环境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计划火烧是在森林燃烧天气等级较低的时候进行的,其燃烧强度低。除了烧掉了林地和林缘的一些死、活地被物以外,对树木本身没有影响。特别对高大乔木更无影响,相反却从客观上减少了引发森林火灾的可能性。
11.A 12.C
【分析】11.由表格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幼苗生长条件好,A正确,C错误;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最大,说明裸地面积小,B错误;重度间伐区,间伐强度大,枯枝落叶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A。
12.由材料可知,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间伐有利于幼苗生长,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且间伐后幼苗长出,耗用水资源,故不是为了节约水资源,A错误;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不间伐也不会加剧土地沙化,B错误;林区间伐是一种管理途径,不是为了发展林业经济,D错误。故选C。
【点睛】森林的生态功能:1、改善空气质量 2、缓解“热岛效应” 3、减少泥沙流失 4、涵养水源 5、减少风沙危害 6、丰富生物品种 7、减轻噪音污染8、美化自然环境。
13.C 14.B 15.C
【解析】13.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所以选C。
14.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田间耕作条件差,如多坡、地形起伏大、灌溉条件差、机械化条件差等。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提高耕地肥力不是生产条件改善的主要体现。所以选B。
15.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点睛】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6.A 17.C
【解析】16.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对沿海滩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A正确。据材料分析,互花米草不能消除污染,B错误。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繁殖快,会侵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鱼类饵料减少,C错误。互花米草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减弱海水交换能力,会导致航道阻塞,D错误。故选A。
17.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成为优势植物,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会导致植物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互花米草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滩涂会大量增加,②错误。互花米草会影响到海水的交换能力,让周边的海水质量下降并引发赤潮,③正确。互花米草在沿海滩涂的蔓延扩张,侵占了贝类等水产的养殖地,为当地渔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④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互花米草滩涂地扩张,具有强大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能力,占据大面积光滩,从而改变了淤泥质光滩的景观和本土物种的栖息环境,排挤和替代了一些本土物种,对我国沿海淤泥质滩涂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水产养殖业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
18.(1)河流携带泥沙,在山麓堆积,形成冲积扇,地形平坦;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河流为绿洲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河流阻挡荒漠化的扩张,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
(2)地处干旱地区,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岩石风化作用显著;风沙大,风力侵蚀作用强;历史上多次战乱,损毁严重;旅游业开发过程中,人类保护措施不到位。
(3)为了丰富旅游景观;加强对黑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利于恢复张掖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恢复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4)加快人员、信息的流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分析】本题以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由材料“流出祁连山后在山麓形成连片成带的肥沃绿洲”可知,张掖绿洲分布在河流的冲积扇地貌上,黑河河流携带泥沙,在山麓堆积,形成冲积扇,地形平坦;河流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由材料“张掖内流河众多”可知,河流为绿洲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河流阻挡荒漠化的扩张,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
(2)由材料“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可知,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岩石风化作用显著;风沙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由材料“始建于魏晋时期的马蹄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藏传佛教石窟寺,虽历经沧桑,但仍能见其鲜明古印度佛教特色和掺杂着中原衣着特征的飞天形象”可知,历史悠久,且位于河西走廊,西域与中原的交通要道上,历史上多次战乱,损毁严重;由材料“张掖不仅拥有大漠戈壁、长河落日、雪山丹霞等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知,旅游业开发过程中,人类保护措施不到位。
(3)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9年,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如今又恢复了张掖“半城芦苇”“水韵之城”的景观。”,形成了城市中湿地公园,丰富了旅游景观;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水生植物众多,是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因此建成半城芦苇加强对黑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利于恢复张掖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恢复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兰新高速铁路是一条横贯中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铁路大动脉,高速铁路的客运运能与运行速度相对于当前的普速列车有明显提升,加快人员、信息的流通;由材料“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等作物的产地,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可知,可拓宽粮食、蔬菜、瓜果等优势资源的运输通道,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铁路的开通也为张掖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19.(1)末次冰期热带雨林更集中于低纬度(趋向赤道)地区分布。(只写纬度范围缩小不给分)。气候原因:末次冰期时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原因:海平面下降,巽他大陆架广泛出露。
影响:吸收二氧化碳量多(释放氧气多);固定、储存碳元素多。
(3)主要山脉走向:东北-西南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相当于山体海拔升高,热带山地雨林由现代分布地区向较低海拔移动,分布面积扩大。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两条实线区间为现代热带雨林分布范围,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两条虚线区间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范围,大致在南北纬5度之间,比较可知,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范围要小,更集中于低纬度(趋向赤道)地区分布。由材料“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万年~1.!7万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3万年~19万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可知,末次冰期时,海平面比现在低很多,说明末次冰期时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因此自然带分布范围向低纬移动。
(2)
读图可知,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的纬度较现代热带雨林分布的纬度范围小,但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说明赤道地区在末次冰期是陆地面积广阔。由材料“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可知,海平面下降,巽他大陆架广泛出露。出露的大陆架部分生长着茂密的热带雨林植被。“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热带雨林茂密对当时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是光合作用强,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多(释放氧气多);固定、储存碳元素多。
(3)
读右图可知,图中河流发源于中部山脉,北侧河流主要自南向北流,再侧河流主要是自北向南流,之间是南北两侧各河流的源头位置和分水岭,由此可以判断主要山脉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材料“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万年~1.!7万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3万年~19万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可知,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相当于山体海拔升高,热带雨林植被是热带雨林带的水平地带的植被,相当于山地的基带位置的自然带。因此热带山地雨林由现代分布地区向较低海拔移动,分布面积扩大。
【点睛】
20.(1)呈块状分布―南部(地中海地区)多极端高温区
(2)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多发。
(3)引发区域性突发雷雨、暴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发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
【分析】本题以欧洲西部极端天气现象的出现为背景材料,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了36℃以上的高温状况,尤其是6、7月份亚洲、北美、欧洲等地更是出现了40℃以上极端高温”并读图可知温度超过36℃以上的高温地区分布在柏林周围,伊比利亚半岛中部,巴黎南部,还有亚平宁半岛上罗马城市附近,呈块状分布,且南部地中海地区多极端高温区。
(2)欧洲西部6、7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多发,引发高温干燥的天气。
(3)极端高温天气,气流强烈上升,加上欧洲西部邻近海洋,高温使大洋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充足,引发区域性突发雷雨、暴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极端高温天气,蒸发强烈,土壤水分减少,引发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极端高温天气,使得树木蒸腾加剧,树木含水分减少,在高温强光照射下极易引发森林火灾,破坏森林资源等。
【点睛】
21.(1)金寨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县内山区的海拔较高,夏季无酷暑;四周有山,对冷空气有阻挡作用,冬季无严寒;该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区,排水性好,不易积水。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季风区,特殊年份可能会受洪涝、干旱、寒潮等灾害影响;可能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可能受病虫害的影响。
社会经济方面:经济薄弱县,资金不足;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农业技术人员缺乏,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能力不足;山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不便,不利于猕猴桃的运输;品牌宣传不足,市场小等。
(3)金寨县多山地丘陵,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利用当地山地丘陵,发展茶叶、板栗、中药材、黑毛猪等生态型特色农业,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林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农业经济效益更高,能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4)经济: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加工工业,增加附加值;建设景点酒店、交通设施,加大对外宣传,利用白然景观和革命老区特色,发展旅游业;加大电子商务的建设力度。
社会: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生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的水质保护、山区植被等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旺季控制好游客的数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猕猴桃的生长环境可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结合金寨猕猴桃的生长习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湿而不涝”思考,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多山地丘陵,山区的海拔较高,夏季凉爽;山地对冷空气有限挡作用,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山地丘陵地区排水较好,不易积水。
(2)金寨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包括自然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自然方面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的影响,该地位于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能会出现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该地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可能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果树易受病虫害的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交通、市场、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结合材料,金寨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位于山区,交通运输不便;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知名度较低,市场小;青壮年外流严重,劳动力比较短缺。
(3)金寨县调整农业结构、打造生态特色农业的原因可以从金寨县发展传统农业的不利条件(或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金寨县多山地丘陵,耕地资源少,不利于发展传统的种植业(或者发展种植业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其次,金寨县多山地丘陵,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板栗、中药材、黑毛猪等生态型特色农业,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4)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三大产业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产业应当立足第一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第三产业应当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和革命老区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另外还需要加快通讯、电子商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就业、优惠政策方面分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库水质防止污染,以及发展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等。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条件自然因素(3 方面):天上:光照、热量、降水、雨热同期或不同期、生长期长(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糖分积累地下: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地形(排水条件好) 灌溉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绿洲、高山冰雪融水)灾害:旱涝灾害 寒潮暴雪低温冻害 病虫害 土壤盐渍化 风沙荒漠化 水土流失等 (如果答有利,就答自然灾害少)
社会因素: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机械化、商品率、市场、交通、地租、科技(良种 运输技术 大棚 保鲜冷藏)、政策、种植历史悠久、饮食习惯、经验丰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