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中地理合格考模拟卷
一.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滋养着我们,为我们带来资源,同时也存在自然灾害我们必须保护资源,有效减灾避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4 分)
材料一:第54个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也已经深入人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提出“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粉碎深(翻) 埋还田方式”等条例。
材料二:古生代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在第5次大灭绝事件中,恐龙作为一代地球上的霸主不可思议的在地球上消失。
材料三: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北京时间 2023年1月10日1时47分,在印尼班达海 (130.10°E,7.20°S) 发生7.6 级地震,震源深100千米,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中城市分布,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214米,暂无人员伤亡报道。
1.图1中表示地球的字代号是 C ;由于地球 与太阳的距离 适中,使地表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4 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意义。第一问,地球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位于距离太阳的第三远的大行星位置,故答案为“C”。第二问,地球表面的热量,根本来自太阳辐射,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表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2.“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话中的某一项要素、其所属的地球圈层、其对应图2中的字代号可以表达为:“水”一水圈一A;再列举两项 (4分)。
“山”一岩石圈-B: “山”一地壳圈-B: “田”一地壳圈-B;
“田”一岩石圈一B: “林”一生物圈-C; “草”一生物圈-C; “湖”一水圈-A;
【解析】本题考点是地球圈层构造。山,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部的地壳(或:岩石圈)的范围,即图中的B;水、湖,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即图中的A;林、草,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中的生物圈, 即图中的C; 田,属于土地利用类型中用于种植农作物的耕地,耕地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部的地壳(或:岩石圈)的范围,农作物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中的生物圈, 即图中的C,故田,可以是“田”一岩石圈一B,也可以是“田”一地壳圈-B。
【点拨】本题强调的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话中的某一项要素,而不是其他要素,出现诸如河流、海洋、地貌等。
3.土壤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广泛分布于东北的黑土因富含 B _(选择:A.氧化铁 B.腐殖质)而暗黑色。 (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土壤特征的成因。根据常识,氧化铁呈红棕色,腐殖质呈暗黑色。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旺盛的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风化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亚热带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由于该地区降水丰沛,土壤淋溶作用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土性较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黑土是温带湿润气候、草原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均腐殖质土壤,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秋末植物枯死遗留大量有机残体,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春季土壤化冻,微生物开始活动,但融冻水形成的土壤土层滞水使土壤过湿,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全年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产生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在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4.人们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在保护资源,“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粉碎深(翻) 埋还田”是为了增加土壤的 A (2分)
A.有机质 B.矿物质 C.水分 D.空气
【解析】本题考点是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农作物秸秆,属于土壤成分之一——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秸秆还天,是为了增加土壤肥力,属于保护耕地资源对策之一。
5.恐龙作为一代霸主,其生存发展与他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与恐龙同一地质时期的是 B (2分)
A.原始陆壳形成 B裸子植物繁盛 C.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D.哺乳动物大发展
【解析】本题考点是地球演化史。恐龙为中生代爬行动物,同一时期发生了环太平洋早上运动、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出现了裸子植物、生成煤炭和石油,故选B。原始陆壳形成于太古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
6.1月 10 日的印尼班达海地震,发生于以下哪一层中 C (2分)
A.地壳 B.外核 C.地幔 D.内核
【解析】本题考点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的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盆地的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厚度较小,平均为5~10千米。地下2900千米处是地幔和外核的分界面,本次震源深100千米,故这次地震发生在地幔。
7.印尼班达海地震后,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A (2分)
A.海啸 B.滑坡 C.泥石流 D.风暴潮
【解析】本题考点是海洋灾害中的海啸成因。海啸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塌陷和滑坡等原因引起的海面异常,多形成巨浪。本次地震震源位于远海海底,震级大,故最有可能引发海啸。在陆地地表起伏大的山地、丘陵的陡坡,都有可能自发引起滑坡,若有暴雨灾害天气发生,则会引发泥石流灾害。但本次地震发生在海底,引发陆地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概率较低。风暴潮是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主要是有大风引起的。
8.简析印尼班达海地震“暂无人员伤亡报道”的原因。 (2分)
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214米,应该是海洋,没有人类居住;(2分)
或: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中城市分布,所以暂无人员伤亡报道。(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地震烈度是指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人口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烈度大小的人为因素。根据文字材料“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214米”,为深海区,没有人类居住,“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中城市分布”,人口稀疏,因此暂无人员伤亡得报道。
【点拨】在灾害破坏力和救灾能力相同的情况下,人口越密度、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自然灾害损失越大。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越大,灾害损失会降低。
9.了解避震方法才能降低地造成的损失,列举室内、户外避方法各一例。 (4 分)
室内:在平房内,应迅速跑至室外空旷地带;在楼房内,应保持镇定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用枕头或靠垫护住头部;应选择开间小得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在承重墙墙角、床下或桌下、牢固家具旁等处躲藏;躲避时不要靠近窗户或阳台。 (以上任答一点得 2分)
室外: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尤其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物避开高耸危险物或者悬挂物;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等;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以上任答一点得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防震避灾对策。室内避震方法有:在平房内,应迅速跑至室外空旷地带; 在楼房内,应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用枕头 或靠垫护住头部;应选择开间小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在承重墙墙角、床下或桌下、牢固家具旁等处躲藏; 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 户外避震方法有: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尤其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物;避开高耸危险物或者悬挂物;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等;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二、2023年4月,中法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港集团、中远海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的备忘录》,致力于开展绿色船舶燃料供应服务,为减少航运和物流供应链中的碳足迹做出积极贡献。
材料二: 2022年11 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上港集团航运和物流供应链承担部分展品运输任务。一批来自法国,起运港为安特卫普的红酒,作为第五届进博会展品物资,安全抵达上海港。
“酒庄”一词来源于法国波尔多,酒庄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葡萄的种植、酿酒、贮存、灌装等全部过程都在酒庄内进行。
10.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署《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甲供应合作的备忘录》主要为了应对哪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A (2分)
A.全球变暖 B.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本题考点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荒漠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都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全球相互协作解决。根据材料,中国与法国签署该备忘录目的在于致力于开展绿色船舶燃料供应服务,为减少航运和物流供应链中的“碳足迹”做出积极贡献。二氧化碳是目前导致全球变暖的最主要温室气体类型,低碳生产,减少碳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主要对策之一,因此,答案为A。荒漠化的主要对策提高植被覆盖率,环境污染的主要对策是少排放污染物,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对策是保护生态环境。
11.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必须相互协作,负担起共同而又有差别的责任 。(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全球环境问题对策。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环境污染等。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责任、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等,各个国家有差异,但当前环境问题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其影响范围已扩展至全球,因此,要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必须相互协作,需要各国担负起共同而又有差别的责任。
【点拨】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不分国界,故加强全球合作,是缓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对策之一。
12.航运和物流供应链为进博会展品运输提供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分类中的 C (选择:A.公共服务业 B.生活性服务业 C.生产性服务) (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服务业的分类。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金融、科技、信息、商务、物流服务等,故选填C。生活性服务业是指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生活需求,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中介和咨询、以及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业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服务社会大众而提 供的服务,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 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13.运载葡酒的货轮航行至福建沿岸,恰遇强风、巨浪,最有可能遇到的灾害是 D (2分)
A.洪涝 B.海啸 C.赤潮 D.风暴潮
【解析】本题考点是海洋灾害中的风暴潮成因。风暴潮是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为灾害性海浪(巨浪),主要是有强风引起的。货轮航行至福建沿岸,恰遇“强风、巨浪”,故最有可能遇到的灾害是风暴潮,故选填D。洪涝是发生在陆地的气象灾害。海啸是海底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赤潮是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海洋生态灾难,在海面静水条件下更易出现,而题设中市遇到了巨浪。
14.运载葡萄酒的货轮在运输过程中,其经过海域的海水密度和轮船吃水深度在变化,填写下表。 (6分)
①减小 ②变深; ③大 ④浅;⑤增大 ⑥变浅
【解析】本题考点是海水性质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包括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海水温度与密度呈负相关,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和海水密度呈正相关,海水密度和轮船吃水深度呈负相关。货轮从安特卫普到直布罗陀海峡,向低纬航行过程中,海水的温度上升、密度下降,轮船吃水深度变深;红海盐度最高,密度高,轮船吃水深度浅;马六甲海峡到上海,向高纬航行过程中,海水的温度下降、密度上升,轮船吃水深度变浅。
15.“货轮到达上海港已是深夜,船员们感受到阵阵海风吹来”。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这句话 B (选择:A正确 B不正确)。以下哪一个选项可以证明你的话否正确判断 C 。(4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海陆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海陆风的主要原因。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因此陆地上的气温较附近海洋高,空气受热上升;海面升温慢,海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低空则又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日落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到了夜间,低空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货轮到达上海港已是深夜,故在码头上船员们感受到的应该是“陆风”吹来,故这句话“不正确”。图A、C均是深夜,但C图表示的是陆风,故选填C。
16.从工业位素的角度简析酒庄酿酒方式的优势 (4分)
酒庄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葡萄酒厂原料丰富;(2分)
原料的种植、酒的酿造和贮存、灌装等全部过程都在酒庄内进行,节省运输费用,集聚优势明显 (2分)
【说明:本题只能回答原料,运输、集聚,其他均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工业区位。葡萄易变质,根据文字材料“酒庄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葡萄的种植、酿酒、贮存、灌装等全部过程都在酒庄内进行”,酒庄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葡萄酒厂原料丰富;原料的种植、酒的酿造和贮存、灌装等全部过程都在酒庄内进行,节省运输费用,集聚优势明显。
【点拨】工业区位因素有原料、能源、水源、劳动力、科技、市场、交通、政策、环境、地价、集聚等。但因区域环境差异,分为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图文材料中的显性因素,往往是主要因素,是得分点。正如本题,只能回答“原料、运输、集聚”这三个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均不得分。
三、中老铁路从我国云南昆明通往老挝首都万象,是从我国延伸到邻国的第一条高等级电气化铁路,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6 分)
材料一: 一位学生乘坐火车沿着中老铁路从昆明到万象,描述沿途景观如下: 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始,沿途尽是云雾缭绕的山峦和水气氤氲的河流,层层叠叠的林木将沿线的景色渲染成浓绿色。
材料二:中老铁路为我国与老挝之间的经贸往来带来了加速度。2022 年,老挝在东盟11 国与我国贸易额增速中排第二位,达到了35.5%。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老挝的口岸磨丁,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成为老挝的现在化新城和经济特区。
17.在图 5 中合适的位置用 A 标注我国云南省。 (填图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政区与省会城市的分布、地图三要素。本题根据“省界”图例和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把A标注在和昆明处于同一“省界”内的区域即可。避免标注在省界或国界上。
18.中老铁路沿岸河流“水气氤氲”的原因除了降水量大,还有纬度 B (选填:A.高B.低),气温 A (选填: A.高 B.低),蒸发量 A (填:A.大 B.小)。(6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纬度位置的判读、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与蒸发量的关系。图5显示中老铁路经过20°N,属于0°-30°的低纬度范围,故纬度低。因为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故气温高。因为气温高,故蒸发量大,河面出现“水气氤氲”的状况。
19.“层层叠叠的林木”体现被结构“层次复杂”,以下项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A (2分)
A.热带季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解析】本题考点是森林的特征与分布。中老铁路主要经过热带季风气候区,故为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具备“结构层次复杂”的特征,故选填A。本地区位于大陆西岸,常绿硬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硬叶植被通常并不高大,丛林的结构简单。针叶林常由单一树种构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亚寒带地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温带地区,丛林的结构层次较简单。
【点拨】影响植被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气候,二者的空间分布大致一致,故本题仅仅从森林分布这个角度就可以选填出正确答案。
20.中老铁路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穿越森林。从自然条件出发再举一例可能遇到的困难。(2分)
跨过河流;穿越山脉;气候炎热 (任答1个,得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交通工程建设自然区位。影响交通工程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气温、降水、气象灾害)、水文(河流、湖泊)、地形地质(地表起伏大小、地质基础、地质灾害)、植被(森林、草场、荒漠)。铁路沿线纬度低,一定要克服高温天气;图5示意铁路穿越多条河流;图5 的高度表示意铁路沿线高差大,穿越山脉。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要克服暴雨、泥石流等灾害。
【点拨】本题为例举题,题设给了答题术语模式“穿越森林”,故答案言简意赅。
21.中老铁路建成,物资流通更便利,老挝出口到我国的货物主要有天然及合成橡胶、铁矿砂、农产品等,进口的货物主要有 机电产品、纺织品 等,物资的 B (选填:A竞争性 B互补性 )优势明显, A (选填: A提高了 B.降低了) 老挝的资源环境承载力。(6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国际贸易商品构成与意义。根据图7可以得知老挝与我国进口与出口的货物,从货物的类型来看,老挝多出口自然资源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多进口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物资并不雷同,故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中老贸易的进行,说明老挝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了,因此也就提高了老挝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点拨】影响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除了消费水平,其他因素都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其中开放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与外界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输入输出的多寡。一个地区越开放,越能输入更多物质、能量和信息,一方面提高了资源的互补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进而提高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22.从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中老铁路的建成对老挝的影响。 (4 分)
(1)随着铁路的建成,带动沿线磨丁等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2)铁路联通了沿线城市,扩大了城市的辐射范围,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使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促进区域之间的沟通。
(3)铁路建成后输送旅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铁路建成后输送了大量物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输出更多铁矿砂(天然橡胶,农产品),促进采矿业(橡胶产业,农业)的发展;
(5)铁路建成输送了大量进出口物资,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以上答题材料1分,结论1分,材料与结论要形成因果关系,任答2点,共4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交通运输是联系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题干信息、材料二、图6信息、第21题答案,可以得知,中老铁路是高等级电气化铁路,大幅提高了运量,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还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城市的辐射范围,使区域之间、老挝与我国之间贸易、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带动旅游业、农业、采矿业、国际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铁路还促进了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带动沿线以磨丁为代表的口岸城市的兴起,促进沿线区域之间的沟通,缩小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点拨】分析类题型答题要求是“分析过程+结论”,每个答题要点的逻辑上要形成“因”、“果”关系。
23.运用大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该地环境中“云雾缭绕”、“水气氤氲”对白天气温的影响。 (4分)
由于该地“云雾缭绕”“水气氮氲”,大气中云量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较强(或: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少,因此白天气温低。
【解析】本题考点是大受热过程。大受热过程受天气阴晴状况影响较大。白天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大气能够吸收的地面辐射量也低,故气温低
四、某地理兴趣小组3月中旬去江西婺源进行研学旅行,并撰写了研学报告,收获颇丰。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江西婺源,中国最佳油菜花观赏地之一,大片的山谷内油菜花层层叠叠,粉墙黛瓦的徽州古民居与壮阔的梯田油菜花海构成的山水画卷。赏花季出现“一票难求”“一房难订”的火爆景象,一度启动“限量接待”旅游预案。
油莱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2-3°C,开花期最适温度为 15-18°C。2022年,婺源油菜种植面积7615.6 公顷,下降0.9%。全年油菜籽产量10710.9 吨,增长9.0%。
婺源县大力打造“农业+旅游”融合新业态。村里的农民摇身变为乡村“模特”、“服务员”、“导游”等。油菜农旅融合模式,实现年均综合产值逾 30 亿元。
材料二:研学小组的一部分拟研学内容
图8 婺源位置及景观图
24.按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婺源乡村村落属于 C (2分)
A.林业村 B.渔业村 C.农业村 D.牧业村
【解析】本题考点是乡村分类。油菜属于农作物中的油料作物,婺源大片的山谷都种植油菜,故其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乡村村落属于农业村。
【点拨】按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农业分为林业、渔业、种植业、畜牧业,与之相应的乡村村落分别是林业村、渔业村、农业村、牧业村。
25.图8中①属于乡村空间单元中的 聚落 ;②属于乡村空间单元中的 田园 (2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乡村空间单元。在传统农业村中,聚落和田园是两类最基本的空间单元。
26.研学小组发现图中②地区油菜花已经盛开,而图中③地区油菜花只开了一部分,请从农业区位自然因素角度简析其原因。 (4 分)
③地位于山坡上,②地位于山间平地,(或:③较②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油菜花开花较晚。
【解析】本题考点是农业自然区位。农业自然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植物开花日期,主要受气温影响。在水分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气温越高,开花越早。图中显示,③地位于山坡上,②地位于山间平地,而且③地油菜花开花偏晚,故主要是因为③地海拔比②地高,气温低导致。
27.以下农业区位因素中,2022年婺源油菜籽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2分)
A.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B.市场需求量增大 C.交通运输更便利 D.油菜种植面积扩大
【解析】本题考点是农业区位。农业科技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故选择填A。市场、交通不会增加产量。材料一显示婺源油菜种植面积减小0.9%,D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
28.图8中④为河流 B (选填:A,凹岸B.凸岸),以流水的 B (选填:A侵蚀 B.堆积) 作用为主。(4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河流地貌之曲流。图中④河岸向河流凸出,为凸岸,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9.图8中⑤为梯油菜花美景,比较坡地直接种植油菜和开垦梯田对于水循环哪些环节会产生不同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 (4分)
地表径流:坡地流速快,梯田流速减慢; 下渗;坡地下渗少,梯田下渗多;
地下径流:梯田地下径流量增大,坡地地下径流小
【解析】本题考点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梯田改变了坡地水流路线,水在梯田流动过程中,阶梯上因地面平坦,水流缓慢,下渗增加,进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坡地则相反。
30.根据研学内容,为研学小组拟一个研学主题 (2分)
探索婺源油菜花; 婺源油菜花的美; 婺源的油菜花经济; 婺源油菜花油生长习性分析;
婺源油菜花分布分析; 菜花产业分析
(与油菜花有关的主题均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地理实践力。归纳材料二显示的研学内容,即可拟定出研学主题。
31.科学的评价能巩固研学成果、提高学生兴趣。补全表格中分级指标。 (4 分)
①被动合作,在团队中很少发言 (1分)
②和队友积极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1分)
③在教师的督促下,慢慢感兴趣(1分)
④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全程兴趣很高(1分) (以上为参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点是地理实践力。设计研学活动评价表,是对学生较高的地理实践力要求。根据已有的三个评价内容的分级评价指标内容的分级内涵标准,设计出合作能力与情感态度方面的分级指标。
【点拨】即使同学们没有地理研学的实际体验,但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各科老师上课时组织的小组讨论、初中和高中阶段开展的探究(研究)性课题活动,自己或同学的合作状况与情感态度状况,都是可以借鉴的。
3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简析婺源农旅融合模式带来的效益。 (4 分)
(1)村里的农民摇身变为乡村“模特”等,提供更多农民的就业机会;
(2)农业+旅游,产业升级,均综合产值逾30亿元,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3)启动“限量接待”旅游预案,保护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解析】本题考点是可持续发展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即人类活动,需要获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人地才能和谐、可持续发展。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且对环境破坏极小,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农旅融合发展,不仅产值高,经济效益显著,而且让部分农民变成旅游业就业者,收入增加,社会效益显著;政府在游客爆满的情况下,启动“限量接待”旅游预案,避免环境遭受破坏,环境效益显著。
【点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人类某项生产活动进行区位选择、区位评价、对策(措施)、意义(影响)等题型,务必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角度辩证答题。上海市宝山区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
一.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滋养着我们,为我们带来资源,同时也存在自然灾害我们必须保护资源,有效减灾避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第54个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也已经深入人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提出“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粉碎深(翻) 埋还田方式”等条例。
材料二:古生代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 5 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在第 5 次大灭绝事件中,恐龙作为一代地球上的霸主不可思议的在地球上消失。
材料三: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北京时间 2023 年1月10日1时47分,在印尼班达海 (130.10°E,7.20°S) 发生7.6 级地震,震源深100千米,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中城市分布,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214米,暂无人员伤亡报道。
1.图 1中表示地球的字代号是 ;由于地球 适中,使地表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4分)
2.“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话中的某一项要素、其所属的地球圈层、其对应图2中的字代号可以表达为:“水”一水圈一A。再列举两项 (4分)。
3.土壤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广泛分布于东北的黑土因富含 _(选择:A.氧化铁 B.腐殖质)而呈暗黑色。 (2 分)
4.人们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在保护资源,“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粉碎深(翻) 埋还田”是为了增加土壤的 (2分)
A.有机质 B.矿物质 C.水分 D.空气
5.恐龙作为一代霸主,其生存发展与他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下列选项与恐龙同一地质时期的是 (2分)
A.原始陆壳形成 B裸子植物繁盛 C.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D.哺乳动物大发展
6.1月 10 日的印尼班达海地震,发生于以下哪一层中 (2分)
A.地壳 B.外核 C.地幔 D.内核
7.印尼班达海地震后,最有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2分)
A.海啸 B.滑坡 C.泥石流 D.风暴潮
8.简析印尼班达海地“暂无人员伤亡报道”的原因。 (2分)
9.了解避震方法才能降低地造成的损失,列举室内、户外避方法各一例。 (4 分)
室内:
户外:
二、2023年4月,中法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港集团、中远海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色甲醇供应合作的备忘录》,致力于开展绿色船舶燃料供应服务,为减少航运和物流供应链中的碳足迹做出积极贡献。
材料二: 2022年11 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上港集团航运和物流供应链承担部分展品运输任务。一批来自法国,起运港为安特卫普的红酒,作为第五届进博会展品物资,安全抵达上海港。
“酒庄”一词来源于法国波尔多,酒庄有自己的葡萄种植园,葡萄的种植、酿酒、贮存、灌装等全部过程都在酒庄内进行。
10.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署《关于开展港口船用绿甲供应合作的备忘录》主要为了应对哪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2分)
A.全球变暖 B.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1.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必须相互协作,负担起 。(2分)
12.航运和物流供应链为进博会展品运输提供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分类中的 (选择:A.公共服务业 B.生活性服务业 C.生产性服务) (2分)
13.运载葡酒的货轮航行至福建沿岸,恰遇强风、巨浪,最有可能遇到的灾害是 (2分)
A.洪涝 B.海啸 C.赤潮 D.风暴潮
14.运载葡萄酒的货轮在运输过程中,其经过海域的海水密度和轮船吃水深度在变化,填写下表。 (6分)
15. “货轮到达上海港已是深夜,船员们感受到阵阵海风吹来”。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这句话
(选择:A正确 B不正确)。以下哪一个选项可以证明你的话否正确判断 。(4分)
16.从工业位素的角度简析酒庄酿酒方式的优势 (4分)
三、中老铁路从我国云南昆明通往老挝首都万象,是从我国延伸到邻国的第一条高等级电气化铁路,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6 分)
材料一: 一位学生乘坐火车沿着中老铁路从昆明到万象,描述沿途景观如下: 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始,沿途尽是云雾缭绕的山峦和水气氤氲的河流,层层叠叠的林木将沿线的景色渲染成浓绿色。
材料二:中老铁路为我国与老挝之间的经贸往来带来了加速度。2022 年,老挝在东盟11 国与我国贸易额增速中排第二位,达到了35.5%。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老挝的口岸磨丁,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成为老挝的现在化新城和经济特区。
17.在图 5 中合适的位置用 A 注我国云南省。 (填图2分)
18.中老铁路沿岸河流“水气氤氲”的原因除了降水量大,还有纬度 (选填:A.高B.低),气温 (选填: A.高 B.低),蒸发量 (填:A.大 B.小)。(6分)
19.“层层叠叠的林木”体现被结构“层次复杂”,以下项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2分)
A.热带季雨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0.中老铁路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穿越森林。从自然条件出发再举一例可能遇到的困难。(2分)
21.中老铁路建成,物资流通更便利,老挝出口到我国的货物主要有 ,进口的货物主要有 等,物资的 (选填:A竞争性 B互补性 )优势明显, (选填: A提高了 B.降低了) 老挝的资源环境承载力。(6分)
22.从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中老铁路的建成对老挝的影响。 (4分)
23运用大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该地环境中“云雾缭绕”、“水气氤氲”对白天气温的影响。 (4分)
四、某地理兴趣小组 3 月中旬去江西婺源进行研学旅行,并撰写了研学报告,收获颇丰。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8 分)
材料一: 江西婺源,中国最佳油菜花观赏地之一,大片的山谷内油菜花层层叠叠,粉墙黛瓦的徽州古民居与壮阔的梯田油菜花海构成的山水画卷。赏花季出现“一票难求”“一房难订”的火爆景象,一度启动“限量接待”旅游预案。
油莱喜温暖湿润气候,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2-3°C,开花期最适温度为 15-18°C。2022年,婺源油菜种植面积7615.6 公顷,下降0.9%。全年油菜籽产量10710.9 吨,增长9.0%。
婺源县大力打造“农业+旅游”融合新业态。村里的农民摇身变为乡村“模特”、“服务员”、“导游”等。油菜农旅融合模式,实现年均综合产值逾 30 亿元。
材料二:研学小组的一部分拟研学内容
图8 婺源位置及景观图
24.按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婺源乡村村落属于 (2分)
A.林业村 B.渔业村 C.农业村 D.牧业村
25.图8中①属于乡村空间单元中的 ;②属于乡村空间单元中的 (2分)。
26.研学小组发现图中②地区油菜花已经盛开,而图中③地区油菜花只开了一部分,请从农业区位自然因素角度简析其原因。 (4 分)
27.以下农业区位因素中,2022年婺源油菜籽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2分)
A.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B.市场需求量增大 C.交通运输更便利 D.油菜种植面积扩大
28.图8中④中为河流 (选填:A,凹岸B.凸岸),以流水的 (选填:A侵蚀 B.堆积) 作用为主。(4分)
29.图8中⑤为梯油菜花美景,比较坡地直接种植油菜和开垦梯田对于水循环哪些环节会产生不同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 (4 分)
30.根据研学内容,为研学小组拟一个研学主题 (2 分)
31.科学的评价能巩固研学成果、提高学生兴趣。补全表格中分级指标。 (4 分)
3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简析婺源农旅融合模式带来的效益。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