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5 10: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格局稳中有变,但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部地区人口迁出强度长期领先,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下图为2000~2020年中国四大地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A.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B.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D. 东北地区 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东部地区
2. 乙地区人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总量大 B. 经济水平高 C. 迁移距离近 D. 生态环境差
3. 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对迁入地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延缓老龄化进程
④扩大人口容量 ⑤加大环境压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河南省人口有较大幅度变化,但是内部差异明显。2020年河南省总人口约为9941万人,空间分布不均衡。下图示意2020年河南省各地市人口统计图(分子为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分母为十年人口增幅,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与河南省其他地级市相比,六普时,南阳市被誉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城市”,主要原因是()
A. 气候优越 B. 经济发达 C. 面积较大 D. 自然增长率高
5. 人口普查阶段,新乡市人口增幅较大的原因是()
A. 距郑州位置较近 B. 生育成本低 C. 生育意愿强 D. 自然资源丰富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8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而江西、湖南、河南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江西省成为最“拼”省份是因为当地()
①人地矛盾加剧②人口老龄化严峻③气候条件差④就业压力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 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 政策因素 D. 科技因素
春运,是中国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根据12306大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正月初七已累计发售车票3.85亿张。图4示意春运期间热门出发和到达城市。据此完成9~10题。
8. 影响春运期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交通 C. 政治 D. 风俗习惯
9. “北上广”三市的人口流出和流人都进入了前四名,形成一个对流高峰,其主要原因是
A. “北上广”的外来定居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很多 B. “北上广”高校多,外地大学生多
C. 春节期间到“北上广”旅游的人数增多 D. “北上广”与其他省市人才交流频繁
2020年7月8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了《2020年世界人口状况》。其中对2020年部分净移民国家和净移民人口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据此完成3~4题。
净移民 (移出)国家 净移民 人口数量 净移民 (移入)国家 净移民 人口数量
委内瑞拉 65万 美国 95万
印度 53万 德国 54万
叙利亚 43万 加拿大 24万
中国 35万 澳大利亚 16万
10. 表中净移民国家中,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 中国 B. 加拿大 C. 美国 D. 澳大利亚
11. 促使大量移民迁入美、德、加、澳等国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生态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 B. 资源丰富,有待于大量开发
C. 实施较宽松的移民政策 D.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据此完成31~32题。
12. 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A. 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 农村人力资源流失 C. 农村空巢老人减少 D.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13. 下列诗句中描写材料中“家乡”的是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组成的城市群。图示意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的老龄化变化趋势。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分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的老龄化曲线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丙、乙、甲
15. 造成丙1990~2000年、2010~2015年老龄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出生率明显提高②大量中西部廉价劳动力迁入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④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老年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应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制定鼓励生育政策②执行严格的落户政策③大力发展轻工业④延长劳动力退休年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综合题
17.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国内跨省区人口流动量非常大。结合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年中国跨省区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材料二 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流向(占总量比重)示意图。
(1) 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人口跨省区流动的空间特征。
(2)据材料二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流向特征 原因
产业转移
空间转移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移入地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下面表格是 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省区 65岁及以上 人口比重/% 省区 65岁及以上 人口比重/%
重庆 13.25 安徽 10.53
四川 12.76 辽宁 10.22
江苏 12.25 广西 9.29
天津 11.46 浙江 9.20
山东 10.98 河南 8.93
上海 10.64 北京 8.58
湖南 10.57 广东 7.24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19.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很像一样的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 500万的省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
(3)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
20.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据 2014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 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C、D
【解析】1.
5.
甲地区人口一直是净迁入,甲是东部地区,CD错误;中部地区人口迁出强度长期领先,乙是中部地区,B错误;东北地区人口迁出强度不断增强,丁是东北地区;丙则是西部地区,A正确。故选A。
2.
6.
乙是中部地区,丙是西部地区。乙地区人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与人口总量大无关,A错误;经济水平高,迁出率低,B错误;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近,迁入东部的人口多,迁出率高,C正确;中部的生态环境较西部好,D错误。故选C。
3.
7.
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可为迁入地带来年轻劳动力,延缓老龄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②③正确;人口增多,对环境的影响加大,环境压力大,可能会降低迁入地的人口容量,④错误,⑤正确;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大,①错误;排除ABC,故选D。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其中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4~5.【答案】C、A
【解析】1.
1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矿产丰富)、人文因素(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旅游等),由资料可知,南阳与周边城市相比,气候差异不明显,A错误。河南经济发达地区以郑州为中心,故经济发达不是主因,B错误。但与其他地级市相比,南阳行政区域面积大,导致人口基数大是主因,C正确。自然增长率高是在人口基数大的基础上,才能使总人口数量较多,故也不是主因,D错误。故选C。
2.
14.
由图文资料可知,人口增幅较大城市为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商丘等城市离省会城市近,受郑州辐射带动作用大,故人口迁入较多,A正确。生育成本差不多,B错误。现在普遍生育意愿低,C错误。自然资源丰富对人口增长作用小,D错误。故选A。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6~7.【答案】C、B
【解析】1.
7.
江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人均耕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地矛盾加剧,当地就业压力大,因此大量人员外出务工,从而成为最“拼”省份,①④正确。最“拼”与老龄化无关,②错。江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③错。故选C。
2.
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春节的来临,传统佳节到来需要举家团圆,属于社会文化因素,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
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8~9.【答案】D、A
【解析】1. 略
2. 略
10~11.【答案】C、D
【解析】1. 略
2. 略
12~13.【答案】B、C
【解析】1. 略
2. 略
14~16.【答案】D、C、D
【解析】1.
14.
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大量劳动力前往东部沿海打工,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是主要的迁入地,因此1990~2000年该区域的老龄化程度降低,故丙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北部有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前往珠三角,老龄化水平较粤港澳大湾区高,故乙为广东省。全国包括东北、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广大地区,改革开放后大量劳动力迁出,老龄化水平高于广东和粤港澳地区,故甲为全国。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2.
15.
1990~2000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程度下降,此阶段我国仍实行计划生育制度,出生率不会明显提高,①错;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大量剩余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地区打工,②对。201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程度上升,是因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③对;粤港澳地区人口城市稠密,城市病较严重,④错。综上所述,排除ABD,故选C。
3.
16.
结合已有信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因此制定鼓励生育政策和延长劳动力退休年龄是合理的应对措施,①④正确。执行严格的落户政策不利于劳动力迁入,②错;大力发展轻工业不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方向,③错。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收入水平(2)基础设施(2)就业就会(4)医疗水平(5)教育水平等
17.【答案】(1)空间特征: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
(2)

(3)正面影响: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负面影响: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正面、负面影响各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略
18.【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有利影响: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2)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3)差异: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 原因: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准确把握题图信息和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读图可知,常住人口减去户籍人口的得数为人口迁移数量,如果为正值则为人口净迁入地区,负值则为净迁出区。计算可得,我国的人口迁入区主要为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河南、四川、安徽等主要为迁出地区,主要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为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四川为人口净迁出地区,人口迁出对于迁出区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叙述。有利影响包括,由于人口迁出,缓解了迁出区(四川)的人地矛盾及就业压力,同时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了四川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等。不利影响包括人才流失,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出,四川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进而导致土地荒芜,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会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教材人口增长模式和阅读材料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是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大。其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老龄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准确把握两省的人口变化特征是解题的关键。从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轻度老龄化。理论情况下,广东经济比四川发达,出生率和死亡率应都较四川低,老龄化理论上应比四川严重。但该题讨论的是常住人口老龄化差异,因为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19.【答案】(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时间:8~10月。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不能吸纳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信息。
(1) 根据材料可知“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 形成“候鸟”经济现象, 这样南飞北迁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造成社会不稳定, 大量农民工前往城市, 留下大量儿童和老人, 使得留守儿童和空单老人问题严重。读图可知, 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空间分布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2) 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主要从事采摘棉花的工作,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
(3)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 煤炭开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云南由于气候原因, 旅游业的发展使人口迁入。
(4) 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量最少的省区, 主要是因为西藏人口稀少, 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同时西藏高寒气候和崎岖的地形, 生态环境脆弱, 环境人口容量小, 不能不能吸纳大量人口迁入。
20.【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
(2)C。
(3)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
【解析】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