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节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为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下左图示意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右图示意2018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苏州嘉兴与上海市距离相当,但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远超过了嘉兴,其原因不可能是( )
A.苏州地形更平坦,有利于上海腹地范围的拓展
B.受京沪线、长江等主干交通线影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
C.苏州与上海产业分工协作程度高
D.苏州相比嘉兴,经济发展基础更高
2.近年来,上海对外辐射强度不断增强,这可能导致( )
A.附近城市产业进一步向上海转移 B.上海城市污染将有所缓解
C.上海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差距拉大 D.附近城市对外影响力减弱
3.打造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需要( )
A.各城市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B.增强辐射能力,尽力扩大城市群范围
C.建立便利的区域交通网络 D.将农村地区全部转化为城镇用地
在安徽,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都是正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是钢城,铜陵是铜都,淮南、淮北以煤矿闻名。下图为安徽省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共同面对的困境有( )
①电力短缺 ②消费市场萎缩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产业结构单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为加快城市的顺利转型,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资源产业链 B.摒弃原有资源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 D.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第二产业比重
6.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受到合肥的辐射作用较小,其更多的是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马鞍山与南京( )
A.地域文化相似 B.空间位置邻近
C.城市等级差异 D.产业部门接近
在我国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应该是最强的。该城市群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宁波、嘉兴、绍兴、湖州、常州、南通、扬州、镇江、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其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南通、合肥八座城市的市生产总值都在一万亿元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主要体现在( )
①位于长江入海口处②位于东部海岸带的中点附近③位于东部季风区④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长三角城市群所在区域( )
A.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 B.河流含沙量大,冬季结冰期长
C.植被春季发芽,秋季落叶 D.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9.上海“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松江新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据此推测“五大新城”的发展策略包含( )
①以特色产业为核心②保护环境减少开发③以商业用地为主④以交通发展为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力争至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以上、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中心区8市平均值均达到80%以上,皖北地区力争达到70%左右,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下图为“安徽省2021年各地级市人口和城镇化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安徽省城镇化地域差异较大,皖北地区目前城镇化率较低的关键原因是( )
A.地处淮北平原,经济以农业为主 B.交通落后,对外经济联系不方便
C.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数量较庞大 D.经济落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低
11.为达成2035年安徽城镇化率目标,安徽应该采取的举措是( )
①优化全省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②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③全省以推进皖北城镇群建设为中心任务④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⑤加强合肥的中心地位,全力推进“强省会”战略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12.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合肥都市圈的过程中,淮南应该采取的举措是( )
A.加强与合肥市的交通联系,把淮南打造成合肥的卧城
B.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发挥自身优势,合作协调发展
C.做强煤、电、化支柱产业,强化长三角能源基地地位
D.加快淮南农业人口向合肥的转移,降低农村人口比重
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和融合的新形式,是当前城市和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最主要的载体。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下图示意我国七大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其差异数值大小与内部辐射带动作用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七大城市群内部辐射带动作用最弱的是( )
A.成渝城市群 B.粤港澳大湾区 C.关中城市群 D.长三角城市样
14.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 )
A.扩大内部各城市间经济差异 B.促进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疏解
C.增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D.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二元结构
15.缩小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鼓励城市群间人员自由流动 B.注重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
C.激发城市群内经济发展活力 D.推动各城市之间产业协作
随着近来研学旅行市场渐趋升温,作为研学旅行空间载体的研学旅行基地受到了学界较大关注,研学旅行在国内发展如火如荼,将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创新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我国研学存在分布不均现象(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华东地区研学旅游占比较其他地区高,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交通便利 C..政策支持 D.教育发达
17.西南地区较华南占比高,可能是由于( )
A.交通发达 B.经济发达 C..地域优势 D.旅游资源
二、综合题
18.比利时(图)国土面积仅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167万(2022年)。首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最大的城市,这里拥有各种风格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城市分上下两个城区,下城区为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大学有18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一流的以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布鲁塞尔国际机场有通达欧洲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拥有五个火车站,其中三个为国际车站,有分别开往德国、荷兰、法国、卢森堡的国际列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比利时不同等级城市分布的特点。
(2)结合资料说明布鲁塞尔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东京湾区有优良港口及铁路、公路网络和填海造地的历史,吸引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在东京湾聚集。从1960年到2020年,东京湾区工业生产比例不断下降,而其西部的中京和阪神湾区造船、汽车工业生产比例不断上升。下图示意京滨湾区、中京湾区、阪神湾区位置。
(1)说明中京都市圈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2)指出日本湾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港口条件得天独厚。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船只通过五大湖进入伊利运河和哈得孙河,直抵大西洋,促进了纽约港口的繁荣。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20世纪末至今,伴随着产业的升级发展,纽约成为跨国金融机构的集中地,确立了纽约在世界级湾区中的核心地位。
材料二 下图为纽约地理位置图。
材料三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产业分工。
主要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主导产业 金融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 高科技产业、金融业、教育和医疗服务业、建筑业、运输服务业 健康服务业、制药业、设备制造业、教育服务业、交通服务业 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服务业 金融业、商业服务业、健康和教育服务业、休闲娱乐业
(1)结合材料,简述纽约地理位置的特点
(2)有学者认为“伊利运河改变了纽约城市的命运,……给了纽约与其他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简述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城市发展的影响。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纽约如何带动“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解析】1.图中显示,苏州和嘉兴均位于长三角平原地区,在地形方面苏州并不比嘉兴具有优势,A符合题意:连接上海和苏州的交通干线,如京沪线、长江,受其影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B不符合题意;在产业上分布协作程度上,苏州与上海产业互补性更强,协作更加密切,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C不符合题意;目前苏州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嘉兴,经济发展基础苏州更高,因此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超过了嘉兴,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由已学知识可知,近年来上海市对外辐射强度的增强,反映了其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上海的部分产业向附近城市转移,A错误;产业转型同时促进上海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减轻上海环境污染,B正确;产业转移将带动其他城市的产业升级转型,能够提高其他城市的竞争力,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差距将缩小,C错误:附近城市的对外影响力将得到增强,D错误。故选B。
3.区域内各城市分工协作,均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易出现恶性竞净,不利于城市发展,A错误;尽力扩大城市群范围,不利于城市群发展,外围城市受到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B错误;打造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需要发挥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便利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区域间的要素流动,提升辐射通道建设,C正确;将农村地区全部转化为城镇用地不合理,城市需要农村地区作为经济腹地,提供农产品等,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辐射功能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的范围来表示。城市腹地范围对城沛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城沛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腹地范围和腹地条件(农业、矿产资源、产业基础、交通等)。
4.D 5.A 6.B
【解析】4.淮南、淮北煤炭资源丰富,电力并不短缺,①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钢、铜、煤市场需求量大,消费市场没有萎缩,②错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③正确;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资源而生,故在转型早期产业结构比较单一,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有助于加快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A正确;煤、铁、铜等资源产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但完全摒弃原有产业并不不合理,B错误;随着工业的发展,煤、铁、铜等资源可能会枯竭,原有的产业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做大做强原有产业不合理,C错误;提高煤化工等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会加剧污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应提高污染较小、劳动力吸收较多的第三产业比重,D错误。故选A。
6.读图可知,与铜陵、淮南、淮北三市相比,马鞍山离江苏省会南京更近,受到南京的辐射作用强于安徽省会合肥,B正确;地域文化、城市等级、产业结构等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形成转型动力的重中之重,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走出一条结构持续优化的转型之路。
7.A 8.D 9.B
【解析】7.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主要体现在其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实现海陆联运,交通位置优越,①符合题意;而且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心位置,起到连接南北的作用,②符合题意;东部季风区的范围较广,包括众多城市,无法体现地理位置的独特性,③不符合题意;同理,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广阔,包含杭州、南京、苏州在内的众多城市,也无法体现上海地理位置的独特性,④不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长三角城市群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A错误;长三角地区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容易淤积,且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地处亚热带,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C错误;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D正确。故选D。
9.依据材料信息:“将松江新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独立”是指五个新城不再是卫星城和郊区新城的定位,而是要形成功能完备、能够自给自足的独立城市功能,包括产业、交通、居住、公共服务等基本功能,因此,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可以凸显各新城的特色功能,①正确;“节点”是指新城要构筑区域辐射的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发展为核心,可以促进新城在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中的能级和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④正确;保护环境减少开发、以商业用地为主与将五城市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不符,②③错。由以上可知,①④组合正确,故选B。
【点睛】长三角自然地理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肥沃,河流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D 11.B 12.B
【解析】10.安徽省城镇化地域差异较大,皖北地区目前城镇化率较低的关键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合肥都市圈距离长三角近,受到长三角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发达,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强,而皖北地区经济较落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低,对周边农村地区人口吸引力较差,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1.优化全省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①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提高,②对;皖北城镇群经济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不能将皖北城镇群建设作为全省中心任务,对全省辐射带动效果不佳,③错;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④对;合肥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不应该再加强合肥的中心地位,全力推进“强省会”战略,而是发挥合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⑤错;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高效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居民居住满意度,提高城镇化水平,⑥对。①②④⑥对,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2.淮南要是打造成合肥的卧城,那么不利于自身产业发展,不利于建成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合肥都市圈,A错;淮南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发挥自身优势,大中小城市合作协调发展,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优势产业,B对;煤、电、化支柱产业环境污染严重,应该大力发展新能源,强化长三角能源基地地位,C错;加快淮南农业人口向合肥的转移,会导致淮南人口劳动力流失,区域发展不均衡,D错。故选B。
【点睛】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3.A 14.C 15.D
【解析】13.根据材料“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其差异数值大小与内部辐射带动作用呈负相关”可知成渝城市群内部差异最大,故其辐射带动作用最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提升,会使内部各城市间经济差异缩小,A错误;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C正确;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依赖着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B错误;无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二元结构,D错误;故选C。
15.城市群间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只是受经济发达的城市吸引,流动具一定倾向性,A错误; 注重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并不能将其他城市变得更好,则不会缩小内部差异,B错误; 激发城市群内经济发展活力是口号型的措施,可行性不高,C错误; 推动各城市之间产业协作,使各城市优势互补,促进经济一体化,缩小可缩小内部差异,D正确。故选D。
【点睛】城市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Gottmann)提出的“大都市带”(Megalopolis)理论。其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带动周边区域,而会同几个规模相近、地域相邻的城市,共同组成区域中心、呈组团式或块状分布的都市群,多个都市群又会形成一个“大都市带”。
16.A 17.D
【解析】16.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涵盖长江三角洲,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经济区,A正确;研学旅游占比较大的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因北京市的首都职能,华北地区在交通、政策、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BC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 错误,A正确,故选A。
17.华南地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经济发达;位于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因此,ABC不符合题意;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其研学旅游占比较华南占比高,主要得力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特性、地域性、多民族性、融合性、跨境性、生态性等特点,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研学旅游主要影响因素:政策制定环境、经济发展基础、区位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禀赋、教育发展水平。
18.(1)布鲁塞尔是该国最大的城市,位于中部;大城市数量少,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中小城市多,分布较为分散。
(2)区域的交通枢纽,依托发达的铁路、公路网和航空,在区域中发挥人流、物流的集散功能;作为比利时的首都,发挥着政治中心的管理功能;作为历史文化中心和高校聚集地,具有创新、服务的功能:作为欧盟多个机构所在地,在欧盟区内发挥服务、管理等功能。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等多种作用的综合性的城市。
【分析】本大题以比利时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体系、大城市辐射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材料中“首都布鲁塞尔是比利时最大的城市”为等级最高的位于中部;根据图例读图,可知大城市数量少,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中小城市数量较多,分布分散。
(2)材料中“布鲁塞尔国际机场有通达欧洲各主要城市的航班,拥有五个火车站,其中三个为国际车站,有分别开往德国、荷兰、法国、卢森堡的国际列车”说明布鲁塞尔为区域的交通枢纽,依托发达的铁路、公路网和航空,在区域中发挥人流、物流的集散功能;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发挥着国家政治中心的管理功能;“这里拥有各种风格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和“布鲁塞尔大学有18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一流的以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说明,作为历史文化中心和高校聚集地,具有创新、服务的功能;“城市分上下两个城区,下城区为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欧盟总部所在地”说明其在欧盟区内发挥服务、管理等功能。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等多种作用的综合性的城市。
19.表现水平:水平4
水平描述:视角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准确运用地理术语
表现水平:水平3
水平描述:视角较丰富,实例恰当,逻辑较严谨,条理较清晰,结构较完整,运用地理术语
表现水平:水平2
水平描述:视角单一,实例较恰当,缺乏逻辑,无条理,结构不完整,无地理术语
表现水平:水平1
水平描述:无视角,无实例
【分析】本题以北京双奥之城作为材料,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辐射功能、我国未来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创新利用地理情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聚焦“双奥之城”-北京,为开放性试题,通过学生视角呈现首都北京从“夏奥”到“冬奥”取得的巨大成就,唤起考生家国同脉的时代豪情,彰显自信从容的中华气质。在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而振奋的同时,试题引导考生从地理视角论述奥运遗产对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例如:以碳排放视角切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筹办和赛事运行中都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最大程度利用了北京2008年的奥运遗产,对很多场馆进行了再度使用和重新改建,而且都达到很高标准;同时北京冬奥会为节能环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以大都市辐射功能切入:自2013年底,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名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开始,一年多以来,北京这座奥运城市又一次因为奥运而频繁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而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的张家口崇礼县这个“陌生的地方”,更是吸引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外媒体记者前去一探究竟。在崇礼县城,出租出售滑雪用品的店铺连成一串,滑雪公寓、度假村、农家乐比比皆是,随着冬奥举办,北京大城市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以地域文化切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全球性的盛大体育赛事,一方面对展示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冬奥会备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关注,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文明互鉴的国际人文交流大舞台,是让世界了解举办国的重要窗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北京冬奥会从奖牌、图标、场馆的设计和名称到点燃火炬的长信灯、中国运动员队服上的山水画、奖牌里的同心圆玉璧,每一处都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符号,都蕴藏着深厚多彩的“中国风”,成为了北京冬奥会最靓丽的风景线。北京冬奥会文化内涵丰富,处处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如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其名包含中国传统取名习惯,以墩墩语音叠字示其憨态可掬,强调可爱、可亲、可信,代表着健康和敦厚,象征着运动员强健体魄、坚韧意志,符合奥林匹克精神之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从第一秒钟就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以独创的“24倒计时”引出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用一首古诗进行诠释。二十四节气凝聚了中国人道法自然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中国人对价值观、生命观和宇宙观的独特感知。尤其是开幕式当天恰逢立春,由它开始寓意深远,满绿春色的舞台和绽放的立春焰火,寓意着万物生长、生机勃发的新一年的开始,与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主题非常吻合。
20.(1)依托港湾吸引造船、钢铁等资源型产业在此发展;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引人口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工业发展拓展城市地域范围,提高城市经济实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2)湾区内海上联系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海湾、岛屿较多,风景优美,便于旅游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依托港口,经济起步早,基础设施完善。
【分析】本大题以日本东京湾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城市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详解】(1)依托港湾吸引造船、钢铁等资源型产业在此发展,利用本身地理位置的优越,发展工业的条件较好;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人口集聚,带动消费和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工业发展拓展城市地域范围,城市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受到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2)湾区内距离较近,海上联系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海湾、岛屿较多,风景优美,便于旅游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机会较多;依托港口,经济起步早,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较好。
21.(1)(41°N,74°W);中纬度温带地区;大西洋沿海城市;哈德孙河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美国东部“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2)伊利运河沟通了五大湖和纽约港;扩大了纽约城市的腹地范围(服务范围);运河的修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注:写“扩大(增加)了纽约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亦可。
(3)发挥纽约的辐射作用;通过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流向周边城市;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分析】本题以纽约及“波士华”城市带为例,考查城市地理位置的描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联系及城市辐射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从图中可以读出纽约的经纬度为(74°W,41°N),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大西洋西海岸,哈德孙河河口,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可知,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等。
(2)考查运河修建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伊利运河的修建,联通了纽约港与五大湖地区,使纽约的服务范围扩大到美国中西部地区;大大增加了纽约港货物的吞吐量,促进了纽约经济的腾飞,加速了纽约的城市化进程。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来看,纽约带动“波士华城市带”可以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通信、资金等方面进行解析。纽约作为该城市带的核心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通信,加强了纽约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纽约与周边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加密切,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不同等级的各个城市分工协作,根据各自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纽约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较高,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