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水能 B.风能火电 C.水能地热 D.风能太阳能
5.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 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 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①工程的建设,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风沙、泥石流 B.泥石流、冻土 C.冻土、缺氧 D.缺氧、风沙
据报道,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五年回升。下图为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可知( )
A.近五年1~2月,地下水埋藏最深
B.近五年5~6月,极端天气多发,地下水位下降明显
C.近五年地下水位上升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D.2021年11~12月,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显著
9.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变化显著,可能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 )
①缓解农业旱情②昼夜温差减小③洪涝灾害增加④加重土壤盐碱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下图)是指从印度河干流和支流上游修建的水库、拦河坝等水利工程,向东部平原地区调水。工程促使巴基斯坦东部地区耕作制度由一年两熟转为一年三熟,缓解了国家的粮食短缺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调水工程使印度河河口地区( )
A.海侵增强,三角洲缩小 B.海侵减弱,三角洲扩大
C.径流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D.蒸发减少,湿地面积扩大
11.该国东部地区耕作制度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条件改善 B.耕地面积扩大
C.灌溉水源增加 D.土壤肥力增加
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自此,一江清水将突破万重山峦到达渭河平原,润泽古都、惠及三秦。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保护生态环境 C.实现自流供水 D.增加供水量
13.该调水工程对渭河平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B.缓解水土流失情况
C.促使地下水位下降 D.极大提升渭河航运
图1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引江济淮”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按照国家II级航道建设,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图2),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完成下面小题。
14.引江济淮工程对巢湖湿地的影响有( )
A.防风固沙效益显著增加 B.湖泊水体自净能力提高
C.解决生产生活缺水现状 D.物种基因丰富度将下降
15.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 )
A.技术难度更低 B.使淠河航运价值提高 C.修建成本更低 D.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
将新疆的能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能源紧缺地区,称为“疆电外送”工程。下图示意“疆电外送”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16.与我国“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相比,“疆电外送( )
A.能源不足 B.国内市场小 C.交通不便 D.输送成本高
17.“疆电外送”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 B.扩大了能源生产规模
C.降低了电力生产成本 D.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并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目前,中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工程、北煤南运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地带。同时,珠三角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为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分析珠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原因。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二线对珠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
(4)国内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三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棉花生长习性喜热、好光、耐旱,适宜在疏松深厚或沙质的土壤中种植。印度河平原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分析印度河不同时段径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图中沙漠形成的原因。
(3)分析印度河平原有利于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4)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27日,由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2号天然气海底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爆炸,造成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急速升级。北溪1号、2号是由俄罗斯修建的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可为欧洲西部输送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目前,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并取得巨大成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40%。下图为北溪1号、2号输气管道及破坏海域位置示意图。
(1)简述“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线路选择的主要目的。
(2)分析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的推动力。
(3)从能源安全角度说明北溪输气管道遭破坏对德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已建成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蒙东、西南、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下图为我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22 年,我全国东部多个省份陆续出台限电措施,引发了人们对电力和能源安全的关注。为破解“电能胡焕庸线”,风能开发或许是选择之一。2022 年上半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新增 6.8GW,其中中国占 5.1GW,中国风电逐渐走向“深海”。
(1)结合“电能胡焕庸线”,归纳我国的能源空间格局。
(2)简述我国东部省份破解“电能胡焕庸线”可采取的措施。
(3)阐述我国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是由我国西北地区调向东南地区,为我国广东等地输送资源,为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主要来自西北的新疆以及更远的中亚地区,D对C错;①自西北向东南,经过了我国的二、三级阶梯,A错;①穿过了荒漠-草原-森林三种自然带,B错。综上,本题选D。
2.由图和所学信息可知,②为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②线路位于河流源头附近,能够自流进入北方地区,无需抽水,且该地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水质较好,故A、B错误;中线工程建设要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故C正确;中线工程是把长江水调入到黄河,对海河防洪影响不大,故D错误。综上,本题选C。
3.结合所学知识,③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电力是清洁能源,输送至东部地区可减少东部地区因煤炭发电带来的大气污染,改善输入地的大气环境质量,A对;对出口加工工业、外来务工人员、电子工业升级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调入地区: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调出地区: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促进资源开发;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
4.D 5.A
【解析】4.图中三大能源基地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而我国核能的开发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核能并不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A错误;火电不是清洁能源,B错误;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到云南西部腾冲一带是我国地热能集中分布的区域,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地热能相对缺乏,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在我国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能和太阳能都较为丰富,D正确。故选D。
5.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时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极少,可以促进低碳能源发展,A正确;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不会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资源分布,B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呈增加趋势,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为了增加能源供给而不是为了控制,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远离东部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并不能缩短能源输送距离,D错误。故选A。
【点睛】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6.C 7.C
【解析】6.由图可知,①位于青藏高原,是青藏铁路工程,沿线气候变化小, A错误;由图可知②是西电东送工程,它分为北中南三路,北路工程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为温带季风气候,中路和南路工程沿线的气候类型基本没有变化,B错误;由图可知③是西气东输工程,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逐渐,华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长三角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沿线气候变化较大,C正确;由图可知④是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中东三线工程,西线地区气候无变化,中线和东线工程沿线途径亚热带李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C。
7.由图可知①工程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地区。风沙主要分布在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AD错误;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形崎岖,降水集中多暴雨的山区,B错误;该地区气候高寒、冻土深厚、空气稀薄、温差大等自然障碍都是在此地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C正确。故选C。
【点睛】西电东送的原因:资源供需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不足;而中、西部地区水能、煤炭等资源丰富,但需求量较小。
8.D 9.B
【解析】8.由图可知,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1~2月地下水水位略有上升,5~6月地下水埋藏最深,A错误;在5~6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加,而且是一年中地下水埋藏最深、地下水位最低的时段,主要是因为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明显,B错误;近五年地下水位上升不仅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还有东线工程、植被的恢复等原因,C错误;2021年11~12月地下水位已达到很高,地下水位缓慢升高,而且水位变化不大,说明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显著,D正确。故选D。
9.为了缓解农业旱情,抽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降低,①错误;地下水位升高,可以推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多,地表水资源有所增加,我国近年来的环保政策也使植被覆盖条件不断变好,植被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昼夜温差减小,②正确;由材料可知,近五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逐年升高,说明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可抑制水土流失,削减汛期洪水水量,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③错误;地下水位升高,深层土壤中的矿物盐分也随之上升,并且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有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④正确。故选B。
【点睛】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下渗,有时是来自大气和岩土空隙中的水气凝结等。(1)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形式。一般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隆水强度,形成、植被状况,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理减条件等都有关系,降水量大,降水过程长、地形平坦,植被繁茂,包气带岩土透水性良好,则大气降水可以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其中,包气带岩土的透水性大小占主导地位(2)地表水的补给地表水包括河、湖、海、水库、水田等积水洼地中的水体。这些地表水体的部分下渗可以给地下水一定的补给。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基本条件是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10.A 11.C
【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从印度河干流和支流上游修建的水库、拦河坝等水利工程,向东部平原地区调水。这使得印度河干流向河口地区输送的泥沙含量减少,导致河口处泥沙沉积减少,三角洲面积缩小,海侵增强,A正确、B错误;由于大量水体输送至东部平原,印度河干流流向河口地区的水量减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面积萎缩。故C、D错误。故选A。
11.根据材料,西水东调工程使得巴基斯坦东部地区灌溉水源增加,增加了粮食产量,实现了一年三熟,故C正确;巴基斯坦东部地区的热量条件、耕地面积和土壤肥力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不是引发耕作制度改变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点睛】淡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改变了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缓解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也会对部分地区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评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采取最佳的调配方案。
12.B 13.A
【解析】12.秦岭野生动植物繁多,采用隧道减少对生物敏感区的影响,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故B正确;由材料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可知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不是防治水分蒸发、自流供水,故AC错误;隧道饮水不能增加供水量,故D错误。故答案选B。
13.调水工程可以增加渭河流域的水量,缓解用水紧张的状况,故A正确;调水不能缓解调入区的水土流失,故B正确;调入区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可能上升,故C错误;渭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不能发展航运。故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秦岭输水隧洞的贯通是人类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标志着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发挥工程效益奠定了基础。
14.B 15.D
【解析】14.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巢湖湿地地区气候湿润,且无大面积沙地分布,防风固沙作用不大,A错误;引江济淮工程经过了巢湖湿地,能够使巢湖湿地的水量增加,从而提高其水体自净能力,B正确;该地区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缺水问题难以一次性解决,故选项中解决该问题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引江济淮工程能够恢复巢湖湿地的水量,使湿地中的生物栖息地和物种多样性得以恢复,能够使物种基因丰富度提高,D错误。故选B。
15.“下穿”建设隧道输水是传统技术,技术难度不大,与“下穿”输水相比,渡槽的技术难度更高、成本更大,AC错误;渡槽对淠河的水文、水系特征影响不大,不能使淠河航运价值提高,B错误;与修建下穿式隧道相比,修建渡槽能够减少对河床结构的破坏,且渡槽下方有行船通道,能够保障江淮运河的航运,D正确。故选D。
【点睛】跨流域调水的有利影响: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促进航运发展;改善受水地区的水质;改善受水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的调水工程或修筑的大坝(水库)还成为当地的旅游区;减少洪水的影响。
16.D 17.B
【解析】16.据材料可知,新疆具有丰富的能源,A错误。“将新疆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力输送到能源紧缺地区”,表明我国某些地区能源比较紧缺,所以国内市场广阔,B错误。“疆电外送”采用高压输电方式,与交通条件关系不大,C错误。新疆距离东部主要市场较远,高压输电损耗大,输送成本较高,D正确。故选D。
17.新疆能源丰富,不紧张,“疆电外送”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A错误。“疆电外送”有利于新疆电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能源生产规模,B正确。对东部地区来说,降低了电力生产成本,C错误。新疆地区发展电力工业,会对新疆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对东部地区来说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D错误。故选B。
【点睛】西电东送: 对西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西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东部:缓解了能源不足,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
18.(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或答:需求量大的区域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自然资源赋存量多)。
(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3)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答4点)
(4)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分析】本题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比较发达,能源资源比较短缺,而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但是煤炭以及天然气等资源比较丰富,能源资源高度富裕,故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我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如分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则表达为,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东部供小于需,西部供大于需,需对能源进行跨区域调配。
(2)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且城市数量比较多,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能源需求量比较大;该区域煤炭以及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不足,因此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天然气等能源。同样是从供需矛盾入手。
(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阐述。经济:①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②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应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分析。开源:①加大从境外进口油气资源的能力;②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的优势,加大对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③大力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性能源资源;节流: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更新各种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言之有理即可。
19.(1)4-6月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7-9月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10-次年3月地下水。
(2)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控制,降水稀少;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气候干燥少雨。
(3)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土壤深厚(沙质土壤);灌溉水源充足。
(4)有利:减轻洪涝灾害。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小等。
【分析】本大题以印度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农业区位因素、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上游有冰川和积雪。4-6月北半球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以补给河流;7-9月,气温进一步升高,冰川融化,同时,西南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也能补给河流;10-次年3月,气温降低,积雪未融化,雨季未到来,这段时间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由图可知,沙漠纬度约30°N,北半球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其影响,此时降水稀少,同时该地为南亚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南亚季风环流影响,冬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降水少;看图可得,沙漠西南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夏季湿润的西南季风被阻挡无法到达此处形成降水,该区域更加干燥,易形成沙漠。
(3)棉花为喜光作物,由题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域,降水少,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经形成沙质冲积土壤,土壤深厚肥沃;据图可得,位于河流沿岸地区,灌溉水源充足。
(4)影响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西水东调”减少了印度河的水量,有利于减轻下游和三角洲地区的洪涝灾害威胁;但同时,水量减少,河口泥沙淤积减少,会直接导致三角洲面积缩减,不利于农业生产;海水入侵沿海地区造成海水倒灌,风暴潮灾害加剧,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20.(1)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的中部,受周边国家的制约小,无需过境费,降低运输安全风险;两条线路平行分布,距离较近,可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主要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可直接连接俄罗斯与欧洲西部市场,降低交易成本。
(2)德国长期使用煤炭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煤矿开发早,大部分已经枯竭,开采难度加大,生产成本过高;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都依赖进口,急需开发新能源。
(3)加剧德国能源紧张局面,造成能源价格上涨;不利于德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动摇德国在欧洲的天然气运输枢纽地位和能源定价权。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不利于能源进口渠道的拓宽,威胁德国能源安全。
【分析】本题以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及能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均选择由波罗的海中部通过,选择通过公共水域,减少穿过周边国家的领土,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周边国家制约,无需支付过境费,减少运输成本,且有利于保障运输安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溪2号”与“北溪1号”平行,且距离较近,可以借用已有线路,能够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溪2号”与“北溪1号”主体线路大致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线路可以直接连接俄罗斯与欧洲西部市场,能够减少线路的长度,能够减低建设的费用等。
(2)德国是工业化大国,其发展所需能源数量巨大,自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德国的发展受到重创,所以德国借鉴经验,努力寻找替代资源,发展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得资源就近供应,减轻经济负担;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气候遭到了严重破坏,发展能源转型战略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可以满足部分资源国内自给,降低化石能源的进口依存度,以此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在国际化趋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不受其他国家局势影响;德国进入工业化时间较早,煤矿开采时间较长,大部分煤矿已经接近枯竭,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等。
(3)北溪输气管道遭破坏,会导致德国能源供应不足,导致出现能源紧张状况,短时间内能源价格上涨;不利于清洁能源的供应,会导致德国使用传统能源增多,不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会减少德国输往其它国家的天然气,使得德国丧失在欧洲天然气市场定价的权利;使用大量的化石等传统能源,会加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剧大气污染,影响生态环境;会影响天然气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收入;会导致能源进口途径受到阻碍,国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等。
21.(1)能源生产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西北;能源需求主要胡焕庸线东南;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2)加大技术投入,发展风能等新能源;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能源跨区域调配力度;实施高耗能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3)提供丰富电能,提高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例;提高能源自给率,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降低常规能源远距离运输安全风险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能源的分布,开发和意义,考查学生读图文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基本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胡焕庸线是从东北的黑河到西南的腾冲,由图可知,我国能源分布主要在胡焕庸线的西北侧,而胡焕庸线的东南侧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供应地和能源需求的不匹配。
(2)电能胡焕庸线,主要是指东部能源短缺的问题,要想破解这个问题,主要的措施:加大科技的投入,寻找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增加本地能源供给;胡焕庸线西北能源丰富,可加大西北的能源向东部跨区域调配的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减少东部的能耗,可以实行高耗能产业向西北部的转移,使东部产业结构优化。
(3)海上风电可为国家提供丰富的电能,使能源供应得到保障;风能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风能的开发可以提高本国的能源自给率,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本国的风能开发,不需要从国际上进口能源,可以减少能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远距离运输安全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