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阶段性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可以区别乙醇、甲苯与苯酚三种溶液
B.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擦洗
C.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D.在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苯酚浊液变澄清并产生CO2气体
2.甲经如下二步可生成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溴水检验是否含甲
B.反应(1)的无机试剂是液溴,铁作催化剂
C.甲和丙均可与酸性溶液发生反应
D.若乙为则反应(1)为氧化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C4H8O2且属于酯的有机化合物有4种
②使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③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
④、、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⑤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①②④
4.某物质可溶于水、乙醇,熔点为209.5℃,其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分子易溶于水、乙醇,可能是因为他们结构相似
B.该分子中含有大π键
C.该分子中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该分子中所有C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5.系统命名法广泛用于有机物的命名,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CH3)2CHCH=CH2 2-甲基-3-丁烯 B.乙基苯
C. 2-乙基丙烷 D. 1-甲基乙醇
6.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B.羟基的电子式:
C.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 D.葡萄糖的最简式:
7.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历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为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B.若用18OH-进行标记,反应结束后醇和羧酸钠中均存在18O
C.该反应历程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会发生改变
D.反应①中OH-攻击的位置由碳和氧电负性大小决定
8.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证明H2CO3酸性强于苯酚 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 分离酒精和水
A B C D
A.A B.B C.C D.D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防晒是为了防止高温引起皮肤蛋白质被灼伤而变性
B.手机壳上贴的碳纤维膜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区分地沟油和矿物油,可采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方法,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D.“一带一路”被称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8g聚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B.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羟基个数为6NA
C.38g正丁烷和2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的数目为13NA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0.5NA
11.蔗糖酯可由油酸(C17H33COOH)与蔗糖反应而得,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蔗糖) (R-C17H33蔗糖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B.油酸是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
C.蔗糖酯属于油脂类物质 D.蔗糖酯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油酸和蔗糖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油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溶液,加热煮沸出现蓝紫色,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C.麦芽糖、葡萄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D.将天然的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链状二肽有9种
13.以下哪种物质是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
A. B.
C. D.
14.如图为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间脱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而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B.图中框内的结构可以看成是由脱氧核糖分子与H3PO4分子、碱基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连接而成的
C.胸腺嘧啶()中含有酰胺基官能团
D.DNA分子的四种碱基均含N—H键,一个碱基中的N—H键的H原子只能与另一个碱基中的N原子形成氢键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二甲基乙基庚烷
B.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
C.化合物是苯的同系物
D.三硝酸甘油酯的分子式为
二、实验题
16.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已知:乙醛可被氧化为乙酸。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鼓入空气的速率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试解释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3)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B.苯
C.碳酸氢钠溶液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17.请回答下列关于有机实验的问题。
(1)甲同学进行淀粉水解实验,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试剂1为20%的H2SO4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忘记加试剂2,在实验最后没有看到砖红色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在_______(填图中框内物质)中加入_______(填试剂名称)试剂。
(2)乙同学进行苯的硝化反应。实验流程如图顺序。已知:硝基苯沸点为210℃,蒸馏分离时选用空气冷凝管。
①写出苯的硝化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②d的蒸馏操作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
③上述操作或者装置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
三、结构与性质
18.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 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______(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B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一个晶胞平均含有_____________个原子。
(3)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5的化合物E, E的分子式为_______,已知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则其中两个Cl原子被F原子所替代得到的产物结构有________种。
(4)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单质D与Na2SO3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和B能够形成化合物F,F晶体中的B2+离子的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
①每个B2+周围最近的等距离的A2-离子有_____________个。
②已知F的晶胞参数是a0=0.54nm,它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列式不作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
四、有机推断题
19.葡萄糖不仅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转化成其他重要的调味品。以淀粉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有机物葡萄糖、A、B、C、D,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已知: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为有浓郁香味,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
(1)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
(3)A+B→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有机物A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
B.有机物A、B、D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C.两分子B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取代反应
D.往淀粉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碘水,如果溶液未变蓝色,则说明淀粉水解完成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氯化铁溶液和乙醇互溶,和甲苯混合分为有机层、水层,和苯酚发生显色反应,能区分,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B错误;
C.加入溴水和苯酚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不能过滤分离,C错误;
D.苯酚酸性弱于碳酸,在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不会产生CO2气体,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甲中含有碳碳双键,甲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丙不与溴反应,可用溴水检验是否含有甲,A正确;
B.反应(Ⅰ)是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不需要催化剂,B错误;
C.甲中含有碳碳双键,丙中含有CH2OH,两者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正确;
D.若乙为,则反应Ⅰ是甲与O2反应,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B。
3.A
【详解】①分子式为C4H8O2且属于酯的有机化合物有4种,它们分别是HCOOCH2CH2CH3、HCOOCH(CH3)2、CH3COOCH2CH3、CH3CH2COOCH3,①正确;
②乙烷和乙烯都能溶解在四氯化碳中,不能使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混在乙烷中,所以也不能使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②不正确;
③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发生水解,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③正确;
④、能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不正确;
⑤CH3CH2OH和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但官能团的数目不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⑤不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①③正确,故选A。
4.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与水、乙醇都是极性分子,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该分子易溶于水、乙醇,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含有苯环,苯环中含有大π键,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与羟基相连的2个碳原子都是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
D.苯环是平面结构,苯环上的碳原子和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共平面,由三点成面的原理可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应该从离碳碳双键较近的右端为起点,给主链上的C原子编号,以确定碳碳双键和支链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3-甲基-1-丁烯,A错误;
B.该物质可看作是苯分子中一个H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产生的物质,名称为乙基苯,B正确;
C.应该选择分子中含有C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该物质分子中最长碳链上有4个C原子,从离碳链较近的左端为起点,给主链上的C原子编号,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上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丁烷,C错误;
D.该物质中-OH所连接C原子所在碳链上含有3个C原子,羟基连接在中间的C原子上,其名称应该为2-丙醇,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A
【详解】A.选项中所给是球棍模型,描述错误,A错误;
B.羟基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氢氧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氧原子有一未成对电子,故电子式为,B正确;
C.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正确;
D.葡萄糖分子式为,所以葡萄糖的最简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A。
7.B
【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最慢的一步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从反应历程中可以看出,反应①的速率最慢,则其为该反应的决速步骤,A正确;
B.若用18OH-进行标记,18OH-进攻双键碳原子,而-OR中的O原子仍为普通16O原子,所以反应结束后醇中不存在18O,而羧酸钠中存在18O,B错误;
C.该反应历程中,酯基上的C原子发生sp2杂化,与18OH-结合后,C原子发生sp3杂化,转化为羧基后,又发生sp2杂化,所以碳原子杂化方式会发生改变,C正确;
D. 反应①中OH-带负电,会选择攻击电负性较弱且在成键后电子云密度较小的碳原子,所以攻击的位置由碳和氧电负性大小决定,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溴蒸气易挥发,挥发出的溴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故A错误;
B.醋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乙酸,乙酸能和苯酚钠反应而使苯酚钠溶液变浑浊,应该用碳酸氢钠除去乙酸,故B错误;
C.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由于乙醇易挥发,制得的乙烯中含有乙醇蒸汽,先通过水,使乙醇溶于水,在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可以证明反应中产生乙烯,故C正确;
D.乙醇和水任意比互溶,分液操作无法分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C
【详解】A.强紫外线能使皮肤蛋白质变性,则防晒是为了防止强紫外线引起皮肤蛋白质被灼伤变性,故A错误;
B.碳纤维是碳的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地沟油成分为油脂能与NaOH可发生水解反应,矿物油成分为烃类与NaOH不反应,不分层的是地沟油,可鉴别,故C正确;
D.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聚丙烯的链节为-CHCH3CH2-,则28g聚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数目为2NA,A错误;
B.1分子葡萄糖中有5个羟基,则1mol葡萄糖分子中含羟基个数为5NA,B错误;
C.1分子正丁烷和异丁烷中均含有13个共价键、且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8,则38g正丁烷和2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有1mol分子,故共价键的数目为13NA,C正确;
D.10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中含有46g酒精和54g的水,水、酒精均与钠反应,故生成的分子数为大于0.5NA,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蔗糖分子中不含-CHO蔗糖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正确;
B.油酸为C17H33COOH,油酸中C17H33-不是饱和烃基,所以油酸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属于不不饱和高级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高级脂肪酸,B错误;
C.蔗糖酯是蔗糖和油酸通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所以属于酯类物质,C错误;
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最终可生成三种有机化合物,即葡萄糖、果糖、高级脂肪酸,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A.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正确;
B.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出现蓝紫色,氨基酸也会发生类似颜色反应,则不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B错误;
C.麦芽糖、葡萄糖均含有醛基,所以都能发生银镜反应,C正确;
D.羧基脱羟基,氨基脱氢原子形成链状二肽,形成1个肽键;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相同物质间共形成3种二肽,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不同物质间形成6种二肽,所以生成的链状二肽共有9种,D正确;
答案选B。
13.A
【详解】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答案选A。
14.D
【详解】A.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形成磷酯键后聚合而成,A正确;
B.图中框内的结构可以看成是由脱氧核糖分子与H3PO4分子、碱基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连接而成的,B正确;
C.如图所示,胸腺嘧啶中含有酰胺基官能团(-CO-NH-);C正确;
D.如图所示,DNA分子的四种碱基均含N-H键,一个碱基中的N-H键的H原子能与另一个碱基中的N、O原子形成氢键,D错误;
故选D。
15.D
【详解】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书写为,其名称为二甲基乙基庚烷,故A错误;
B.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丙氨酸自身生成二肽一种,苯丙氨酸自身生成二肽一种,丙氨酸的羧基和苯丙氨酸的氨基生成二肽一种,丙氨酸的氨基和苯丙氨酸的羧基生成二肽一种,最多可生成4种二肽,故B错误;
C.苯的同系物是含有一个苯环,烷烃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因此化合物不是苯的同系物,故C错误;
D.1mol甘油和3mol硝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1mol三硝酸甘油酯和3mol水,因此三硝酸甘油酯分子式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 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流速过快的气体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 加热乙醇,便于乙醇的挥发 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 乙酸 C 蒸馏
【分析】(1)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实质是:金属铜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氧化铜将乙醇氧化为乙醛,金属铜起催化剂作用;
(2)反应放的热可以部分代替酒精灯加热,根据图示曲线的变化来分析;
(3)热水浴和冷水浴的作用是不同的;
(4)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酸,碳酸氢钠可以和乙酸反应。
【详解】(1)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实质是:金属铜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2Cu+O22CuO,氧化铜将乙醇氧化为乙醛,方程式为:CH3CH2OH+CuOCH3CHO+Cu+H2O;
(2)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图示的曲线:反应放出的热的多少和乙醇以及氧气的量有关,鼓气多反应放热多,所以开始阶段温度升高,但是过量的气体会将体系中的热量带走,所以后阶段温度降低;
(3)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是热水浴,作用是使乙醇平稳气化成乙醇蒸气,乙是冷水浴,目的是将乙醛冷却下来,便于乙醛的收集;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乙酸,四个选择答案中,只有碳酸氢钠可以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合理选项是C;实现两种互溶物质的分离用蒸馏法。
17. 作催化剂 没有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 水解液 碘水 防止暴沸 ad
【分析】根据流程图,试剂1为H2SO4溶液,可催化淀粉水解,试剂2为NaOH,可将溶液反应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详解】(1)①根据分析,20%的H2SO4溶液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②若没有加NaOH,第一步加的H2SO4会留在溶液中,后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会与H2SO4反应,不能与葡萄糖反应,故无法看到砖红色沉淀;
③若要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就看水解液中是否剩余淀粉,淀粉一般用碘检验,故需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
(2)①苯的硝化反应是苯在浓硫酸的催化下与浓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②由于反应物都是液态,为防止受热不均而发生暴沸,需加入沸石;
③a.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如将浓硝酸加入浓硫酸中,硝酸的密度小于浓硫酸,可能为导致液体进溅,a错误;
b.反应在50°C ~ 60°C下进行,低于水的沸点,因此可以利用水浴加热控制,这样可使反应容器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b正确;
c.硝基苯为油状液体,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分液操作时应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瓶塞打开,下端紧贴烧杯内壁,下层的液体从下口放出,c正确;
d.蒸馏分离提纯操作中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汽的温度,控制蒸馏出的物质的温度,温度计水银柱应在烧瓶的支管口处,d错误;
故选ad。
18.(15 分)
(1)O;2s22p6
(2)O3;O3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大;离子晶体;2
(3) PCl5;3
(4)V形;4;Cl2+SO32-+H2O=2Cl-+SO42-+2H+
(5)①12;②
【详解】试题分析: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应为P元素,C、D为同周期元素,则应为第三周期元素,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应为Cl元素,A2-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结合原子序数关系可知A为O元素,B为Mg元素。
(1)四种元素分别为O、Mg、P、Cl,电负性最大的为O元素,C为P元素,其次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
(2)A为O元素,有O2、O3两种同素异形体,二者对应的晶体都为分子晶体,因O3相对原子质量较大,则范德华力较大,沸点较高。A的氢化物为水,为分子晶体,B的氢化物为MgH2,为离子晶体;Mg单质所形成的晶体,一个晶胞平均含有2个原子。
(3)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5的化合物为PCl5;Cl5为三角双锥构型,则其中两个Cl原子被F 原子所替代得到的产物结构有3种;
(4)化合物D2A为Cl2O,O为中心原子,形成2个δ键,孤电子对数为=2,则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立体构型为V形;Cl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32-+H2O=2Cl-+SO42-+2H+。
(5)①MgO中Mg2+采用面心立方的堆积方式,故每个Mg2+周围最近的等距离的Mg2+离子有12个;
②由于采用面心立方,晶胞中含有4个MgO,根据密度=质量÷体积可得:
。
考点: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性质、晶胞计算、原子结构等的相关知识。
19. CH3OCH3 氧化反应 CH3CH(OH)COOH+C2H5OHCH3CH(OH)COOC2H5+H2O BC
【分析】由框图和已知条件分析可知:A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B为乳酸,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A+B→D,则D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CH2CH3;根据B→C反应条件知C的结构简式为:。
【详解】(1)由A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CH3OCH3;答案:CH3OCH3;
(2) B为乳酸,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C的结构简式为:, B→C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答案:氧化反应;
(3)由上述分析可知 A+ B→D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OH)COOH+C2H5OHCH3CH(OH)COOC2H5+H2O;答案:CH3CH(OH)COOH+C2H5OHCH3CH(OH)COOC2H5+H2O;
(4) A.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由于烷烃基的作用,羟基上的氢原子比水中氢原子更难电离,所以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要慢,故A错误;
B. 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能溶于Na2CO3溶液中,B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D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 CH2CH3,属于酯类,与Na2CO3溶液不反应,也不溶解,所以有机物A、B、D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故B正确;
C. 由B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可知两分子B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 因为碘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碘水,如果溶液未变蓝色,则不能说明淀粉水解完成,故D错误;
答案:B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