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保护区内湿地广布,其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较高的海拔 B.较高的纬度位置 C.崎岖的地形 D.茂密的森林植被
2.三江源湿地较高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A.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B.涵养水源 C.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D.净化水质
3.在设立自然保护区之前,三江源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导致其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农垦 B.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过度放牧 D.工矿交通建设
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农牧交错带位于( )
A.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B.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
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地带 D.从地势的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
5.导致该区域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植被 D.土壤
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达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相对较丰富 B.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均温低、蒸发弱
C.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D.高山冰雪融水更丰富,内流河流量大
7.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B.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我国北方地区经常出现大规模沙尘暴天气,造成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图为2022年沙尘暴期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正在经历沙尘暴天气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乙地区草地萎缩较为严重,突出表现为(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地下水含量增加 C.土壤盐碱度上升 D.植被覆盖率升高
10.丙地区设有许多草方格沙障,主要目的是( )
①削弱风力②保护铁路线③营造景观④减少降水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黄土高原北部某小流域内自然植被破坏殆尽,开垦程度高,土地利用以坡耕地、坝地、草地、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土壤容重反映土壤结构特征,是指单位体积(包括空隙)土壤烘干后的质量或重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大小次序为:草地>坝地>林地>坡耕地;土壤水分含量多少次序为:坝地>草地>坡耕地>林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草地相比,坡耕地土壤容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疏松多孔 B.有机质比重大 C.水分含量较高 D.矿物质颗粒小
12.位于谷底的坝地土壤含水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阻挡光照,蒸发较弱 B.枯枝落叶多,利于截留降水
C.处沟谷地带,接纳水分多 D.作物根系较深,涵养水源多
13.从长远看,该小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效果最显著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开垦梯田 C.打坝淤地 D.退耕还草
下玉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地处晋蒙两省交界,四面环山,与毛乌素沙漠毗邻。新中国成立初期,森林覆盖率不到0.3%,有“白天沙尘遮天点油灯,黑夜一觉醒来土挡门”的说法。当地采用鱼鳞坑的方式植树造林,经过70年的努力,植被覆盖率提高到54%,昔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为如今的“塞上绿洲”。下图示意下王县挖鱼鳞坑造林及造林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白天沙尘遮天点油灯,黑夜一觉醒来土挡门”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临近亚洲高压,大风天气多
C.人类乱砍滥伐 D.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
15.下玉县采用鱼鳞坑造林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土壤肥力 B.美化自然环境 C.增加地表蓄水 D.减缓水分蒸发
16.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以后,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有( )
①空气湿度增大②风沙灾害减轻③地表径流增加④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7.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该地区荒漠化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____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的扩展方向主要是____,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华北地区出现____(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该地区频繁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
(3)从总趋势看,图乙所示南部地区河流自____向____流,判断依据为____。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的原因是____。
(4)治理该地区荒漠化的措施有:____。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存在一定动态关系,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正确位置。
A.耕地质量下降、面积减少B.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开垦耕地,植被破坏D.粮食需求量加大、人均耕地减少
____,____,____,____。
(2)黄河流域存在多种自然灾害隐患,判断“自然灾害”、“主要发生的地形部位”和“防治措施”的一一对应关系,用直线正确连接。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甲地周边坡面上植树造林能够保持水土的原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国正在长江中上游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即长江两岸一定范围内由山水林田草、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线状或带状区域。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长江中游湿地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
(1)说明长江上游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2)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
(3)请说明构建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对长江中下游产生的有利影响。
(4)描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
材料二: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下列图1)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其发电能力达3350兆瓦。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如图2),并形成“光伏发电+羊”的良性循环。
(1)简述光伏发电对土壤的影响。
(2)简述该地成为全球最大水光互补能源基地的区位因素。
(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第1页 共2页 ◎ 第2页 共2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解析】1.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气候高寒,蒸发弱,冻土广布,同时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差,草原面积较大,湿地广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都不属于生态效益,AC错误;三江源为河流源头,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B正确;当地工业污染少,净水水质不是其主要生态价值,D错误。故选B。
3.三江源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不适合家耕,其植被主要是草地,过度放牧是导致其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A错误,C正确;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气候高寒,人烟稀少,对水资源需求小,工矿交通建设少,BD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4.B 5.A
【解析】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农牧交错带东北-西南延伸,大致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相近,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B正确;农牧交错带大部分属于中温带、暖温带地区,A错误;农牧交错带属于从森林向草原过渡,C错误;农牧交错带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D错误。故选B。
5.该区域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宜发展农业;西部地区为非季风区,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牧业,所以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A正确;热量、植被、土壤因素不是导致该区域自然特征变化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农牧交错带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向西南延伸,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陕北.它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区上,向西已涉及西北区,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
6.C 7.C
【解析】6.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AB错误。该地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说明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融雪量大,使水资源相对我国其他沙漠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所以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C正确;该地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同时沿途的下渗量大,高山冰雪融水难以汇流至沙漠地带,补充沙漠地区的植被生长,D错误。故选C。
7.该地区有稳定的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增大,地面辐射降低,使得大气温度降低,A错误;积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大气湿度减少,B错误;积雪覆盖地表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春季扬尘,C正确;当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大,地表径流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积雪覆盖对土壤的影响。①积雪疏松多孔,内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积雪下方土壤辐射散失热量,同时阻碍了土壤和外部空气的热交换;②冬季积雪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积雪融化,增加土壤含水量,有保湿作用;③积雪含有较多的氮化物,融化后可以增强土壤肥力;④积雪覆盖的地面,能减轻风力侵蚀和风沙灾害,保护土壤。
8.C 9.C 10.A
【解析】8.根据所学可知,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且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且盛行偏西风,容易起沙,形成沙尘暴。又根据图文判断,丙地冷锋过境,风力较大,所以丙地为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甲乙丁三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故选C。
9.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都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从而提高植被覆盖率,草地不会萎缩,ABD错误。土地盐碱度上升会使得土壤板结,不利于植被的生长,草地萎缩,C正确。故选C。
10.丙地大致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沙尘天气较多,设置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面摩擦力,削弱风力,减少风沙移动,保护沿线铁路线,①②正确。设置草方格沙障成本高,并不是为了营造景观,降水量受气候影响,沙障不会减少降水量,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
11.A 12.C 13.D
【解析】1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开垦程度较高,坡耕地为耕地,经过较长时间的耕作,导致土壤孔隙度较高,土壤疏松多孔,容重较低,A正确;开垦强度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坡耕地水分含量较低,C错误;未反应矿物质颗粒的相关信息,且区域成土母质基本一致,矿物质颗粒应该相差不大,D错误。所以选A。
12.谷地地带地势较低,利于汇水,接纳水分较多,土壤含水量较高,C正确;谷地坝地并不一定被地形阻挡光照,A错误;谷地坝地的枯枝落叶量低于草地和林地,B错误;坝地一般为耕地,与林地相比,作物根系较浅,涵养水源少,D错误。所以选C。
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草地的容重最大,且土壤含水量较高,退耕还草的生态修复综合效果最显著,D正确;林地的土壤容重较小,土壤含水量较低,A错误;开垦梯田会加大垦殖强度,不利于生态恢复,B错误;打坝淤地是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主要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不是为了恢复原有生态状态,C与题意不符。所以选D。
【点睛】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14.C 15.C 16.B
【解析】14.下玉县位于晋蒙交界处,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少,植被稀疏;受冬季风影响较大,风力强劲,生态脆弱,风沙灾害严重,ABD是当地“白天沙尘遮天点油灯,黑夜一觉醒来土挡门”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不是当地“白天沙尘遮天点油灯,黑夜一觉醒来土挡门”的原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下玉县位于晋蒙交界,土地沙化严重,蓄水条件差,采用鱼鳞坑主要为了增加地表蓄水,C正确;鱼鳞坑并没有直接增加土壤肥力,A错误;虽然有一定美化环境的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B错误;鱼鳞坑并不能减少水分的蒸发,D错误。故选C。
16.植被覆盖率提高,调节气候的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大,①正确;植被会使地表摩擦力增大,风力作用减小,风沙灾害减轻,②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固土固水的作用增强,增加下渗,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增大,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
17.(1) 西北干旱、半干旱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 向东、向南 沙尘暴 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西北风强劲。
(3) 南 北 该地区河流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地;现代城镇应位于河流上游,古城遗址应位于河流下游。 河流都流向沙漠地区,沿途蒸发、下渗和农业用水使流量急剧减小。
(4)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退耕还草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图为材料,涉及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及荒漠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中国荒漠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距海较远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该区西部、北部是中国主要的原生沙漠分布区,生态环境脆弱,而随着人口压力加大,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法阵的需要,开展过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加上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使得该地区荒漠化发展极快。
(2)结合图中的箭头可看出,荒漠化逐渐向东、向南这些尚未荒漠化的地区扩展;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使得华北地区出沙尘暴的频率增加;从图中可看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地区,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沙源,加上靠近冬季风源地,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促使沙尘暴的发生。
(3)读图丙结合所学可知,图乙地区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南侧为昆仑山脉,盆地地势较南侧低,故河流自南向北流;还可以根据城镇的分布进行判断,古城遗址应位于河流下游,随着河流不断萎缩,城镇逐渐向河流上游发展,故现代城镇应位于河流上游;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河流发源于高山,流向塔里木盆地内部沙漠地区,沿途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漠下渗严重,加上沿途农业用水多,使流量急剧减小,河流流程短小。
(4)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因此该地区荒漠化防治措施主要有合理分配水资源,处理好上中下游用水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处理好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从根本上看应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18.(1) D C B A
(2) 泥石流 沟谷 建格栅坝 滑坡 陡坡 排水减重 洪涝 平原 加固大堤
(3)①截留雨水②增加下渗③减少地表径流④降低地表径流流速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涉及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及影响,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详解】(1)人口增加直接的影响是粮食需求量大,但人均耕地少,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必须开垦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开垦会导致水土流失,肥力流失,土地质量下降。
(2)沟谷地区地势低洼,径流容易汇聚,易发生泥石流。格栅坝对泥石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减轻水土流失的危害。陡坡地区土石的重力较大,下沉的力量较强,容易出现滑坡,排水减重可以减轻流水的侵蚀作用,减轻滑坡的发生。
(3)水循环的角度大致可以从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角度分析。植树造林后树冠可以截留雨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截留地表径流,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较少地表径流,减轻对地表的侵蚀作用。
19.(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
(2)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
(3)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质;减少泥沙淤积(降低含沙量);减轻旱涝灾害;利于通航等。
(4)变化特征:湖泊数量减少;湿地面积大幅下降(面积缩小)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上游地区破坏森林,(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快了河湖的淤积。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湿地及其功能、长江中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说明上游水能丰富的理由,水能主要是受流量和流速影响,长江上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丰富。
(2)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从河流的流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考虑。长江中下游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缓,落差小,水流平缓,利于航运;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最冷月均温高于0°C,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由材料可知,绿色生态廊道包括山水林田草、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元素。山水林草、湿地、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生态廊道的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而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湖泊和河流的泥沙淤积,提高水质;绿色生态廊道的植被和湿地能调蓄洪水,减轻旱涝灾害,减小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利于航运。
(4)据图可以看出湿地的变化:湿地面积减少,湖泊数量减少,湿地数量减少,湿地萎缩。湿地变化主要的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淤积,入湖径流为湖泊带去大量泥沙,泥沙淤积导致湖床抬升,加重湖泊淤积。
20.(1)光伏板可遮阳,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墒);削弱风力,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2)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戈壁广布,地价低;距离龙羊峡水电站近,提供较稳定的电力。
(3)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等。
【分析】本题组以青海的光伏产业为背景,涉及到光伏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光伏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等,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详解】(1)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此外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2)从能源分析,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地形分析,塔拉滩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从地价分析,该地戈壁广布,地价低。从互补性分析,该地距离龙羊峡水电站近,两者并网发电提供较稳定的电力。
(3)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主要从发电、土地利用、成本、安全角度分析。从发电角度分析,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从生产成本、安全角度分析,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