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1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09: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魏征
“谏、讽、讥、说”的区别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讥——微言讽刺。
谤——是公开指责
诽——是背地里非议
说——用说话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于古文体的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是意见的一种专用文体。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
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征
580年-643年
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
魏征其人
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哉。”
《资治通鉴 贞观二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其人
魏徵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李密兵变被杀,魏征一易其主,跟了唐王李渊,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并为太子李建成所器重。魏征曾建议李建成杀弟弟李世民,那样皇帝的宝位就无忧了。李建成没狠心,结果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当上皇帝。李世民事后质问魏征,你干嘛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魏征坦言,李建成若听了我话,不就不会被杀头了么?李世民欣赏魏征的才华和直言坦荡,魏征也佩服李世民的肚量胸襟,于是再易其主,跟了李世民。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魏征其人
※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止)威。
※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创作背景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甲要读的字词句。逐段如下:
第1段:“臣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不念”“斯亦”
第2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夫”“虽”“终”“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第3段:“君人者,诚能”“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则”“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乙朗读:余下部分
因声求气,诵读课文。
都是整句,华美大气。
音律方面,读来很有节奏,有些平仄相对,音律和谐。如“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与“能”“善始”与“克终”“实繁”与“盖寡”平仄相对。
句中多比喻和排比。如“吴越为一体”“松、乔之寿”,都是用典。第1段中“木”“流”、第2段中“载舟覆舟”等运用三个比喻排比。
点拨:一看到“下愚”,马上想到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无事”,“无为”想到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事”就是不做那些劳民伤民扰民之事,但又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做事,按照规律做事,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读这些句子时感觉如何 视觉方面 音律方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文本研读
理清思路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一段语言特点
比喻: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排比:加强气势,增强感染力
反问:加强语气
类比: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论证:反复强调,不要其烦
句式:句式整齐,两两相对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比喻
第一段
排比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对比
作者为什么 不开宗明义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
①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根本大计,而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接受。
②通过类比,用生活中的常识,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作“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第二段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以______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用古人的论述以______的关系比_____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
水和舟
民和君
①人君在没有取得天下时,忧患深重,所以能团结臣民,竭诚待下;一旦取得了天下,便容易骄奢淫逸,纵情傲物。②“傲物”进一步发展,就容易滥用刑罚来对付百姓。而这只能使百姓表面上恭敬,心里却不服。
③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须知这股力量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换言之,人民积怨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最终将推翻暴君的统治。
作者采用对比,认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是什么?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见可欲
则思
知足
将有作
知止
念高危
谦冲
惧满溢
江海
乐盘游
三驱
懈怠忧
慎敬
虑壅蔽
虚心
想谗邪
正身
恩所加
无因喜
罚所及
无因怒
生活上
修养上
处事上
用人上
执法上
正己
安人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皋陶曰: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①栗;严肃恭谨。 ②柔:指性情温和。立;指有自己的主见。③愿:小心谨慎。恭:庄重严肃。④乱:治,这里指有治国才干。敬:认真。⑤扰:柔顺,指能听取他人意见。毅:果断。⑥直:正直,耿直。温:温和。⑦简:直率而不拘小节。廉:方正。⑧刚:刚正。塞:充实。⑨强:坚毅。 义:善,合符道义。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
政治理想——垂拱而治
明君为政要领
正面写君子的福气:快乐长寿
垂拱而治,万物化育
反面写庸君的劳碌:劳神苦思,役使耳目、事必躬亲
亏损天道
谏太宗十思疏
固本思源
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总结历史
引出警告
克终盖寡
善始实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反面
正面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请结合文本分析《谏太宗十思疏》的语言特色。
①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喻引出中心论题,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正反对比论证,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②巧用虚词,语言活泼。本文在句式上已突破了骈体文“骈四俪六”的局限,大胆在句首或句尾加上虚词,如虽、终、斯、岂、盖、诚能、何必、而况、乎、也、哉等,或转折,或推论,或感叹,或假设,或设疑,或反诘,使语句更加活泼、通俗、浅显,更具有口语化的味道。
③整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本文大量运用对偶句、排比句的同时,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这些散句的插入,使得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文本研读
赏析劝说艺术




妙劝谏
(1)妙在思路上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此,作者反复申述论说。
先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
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向背和政权安危,振聋发聩;
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先深入浅出分析“思”之重要而后投“十思”,易为对方接受。
(2)妙在论证方法上
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妙劝谏
(2)妙在论证方法上
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第12段,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2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谏唐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繁”“寡”,最能触动唐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唐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
妙劝谏
(3)妙在用语上
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唐太宗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唐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为了劝谏唐太宗克服贪图享乐的思想,时刻都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表明自己观点说“臣闻”(而非臣以为)。这些用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又合理,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
妙劝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文本研读
细读十思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
①②知道满足,适可而止;
③④礼贤下士,谦虚包容;
⑤⑥持之有度,慎始慎终;
⑦⑧虚心纳谏,正身黜恶;
⑨⑩喜怒有常,赏罚有度。
正己
安人
正心
修身
治平
天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王珪谏太宗出美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
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张玄素谏修乾阳殿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而百川——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狩猎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魏征评太宗纳谏慎始难敬终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魏征弹劾小人权万纪、仁发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



古鉴今
魏征体忠为国的拳拳之心。(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魏征对时事敏锐的洞察力,直言劝谏精准。十大问题,十大纠正措施。
魏征劝谏胆识非凡。谁敢这样直言不讳 比干因直言劝谏被剖心,韩愈因直言劝谏被流放湖州……
唐太宗宽容大度,从谏如流。
君臣协力,治国理政,方有了国泰民安的“贞观盛世”。
(1)读了这“十思”,你有什么感受
——卿之所言,体国情深,虑稷义重。公之所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卿殚精竭虑,示以良图,直言劝谏,用心良苦;朕当以德义为丽,以俭朴为荣,以廉耻为威,力避覆舟之亡焉!
——卿之十思疏,朕阅矣。如黄连,似刺针,如刮刀;有黄连之苦而利于病,有刺针之痛而利于穴,有刮刀之切而利于毒。卿之切切,朕深感焉!
古鉴今
(2)如果你是唐太宗,看完奏疏感想如何 会作何批语
——见可欲:人要克制自身贪欲
——念高危: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惧满溢:广泛听取别人意见
——乐盘游: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忧懈意:人要战胜自身惰性
——想谗邪:己身正则百毒不侵
古鉴今
(3)魏征的“十思”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哪些现实意义
——兴教育,则思减负而增效;
——忧民生,则思安居而乐业;
——倡环保,则思节能而减排;
——敞国门,则思去芜而存菁;
——纳贤才,则思讷言而敏行;
——强国力,则思借鉴而创新。
古鉴今
(4)用文言模仿魏征笔法,把你对现实社会的建议写出来添“一思”。
摘取“戒奢以俭”。因为我们现在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很容易奢侈。
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因为我做事常有头无尾,不能坚持。
古鉴今
(5)从文中摘取一个句子作为自勉之语,或者作为赠言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