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数学活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数学活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26 07: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数学活动
1.活动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划新的课程体系时,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常要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是思维的创造性过程,是思维灵活变化的体现,数学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函数是初中数学重要的概念,对函数的研究方法一脉相承。它们都是描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虽然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都概括的出函数解析式;根据解析式,由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函数值,通过列表表示这些自变量的值和函数值;然后把这些值对应的点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最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顺次连接起来,得到函数的图像。由它们的图像,同时结合其解析式,我们得到其图像特征和性质:图像的形状、位置和变化规律等。这是学习每类具体函数式采用的相同研究方法,反比例函数也不例外。
设计理念
数学即是科学技术的语言,又是科学技术的工具。反比例函数不仅在现实世界中具有众多原型,而且在现实世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章有许多问题来源与物理学科,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加以解决,了解这些问题的物理背景是解决它们的前提。本章从原八年级下册移至九年级下册,主要考虑是学生必须熟悉物理背景,而相关的物理背景,学生在九年级物理课中才接触。实际上,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其他学科引入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加以解决始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教学思路
活动一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反比例函数的角度,认识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其长与宽成反比例关系,长(或宽)是宽(或长)的反比例函数。
活动二的内容仍然是“杠杆原理”。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是动力臂的反比例函数。从反比例函数的角度重新认识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现象和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受面积为定值的矩形的长与宽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通过活动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释杠杆平衡原理.
活动重、难点
重点:两个活动.
难点:第二个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活动导入
问题1: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长和宽成什么关系?
问题2:如果把矩形的一个顶点固定,拖动这个固定顶点的对角顶点,拖动时必须保证矩形的面积不变,猜猜看,这个对角顶点的运动轨迹会是什么图象呢?
二:活动过程
活动1探索矩形顶点的运动轨迹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P19活动1:探索矩形顶点的运动轨迹.
(2)活动时间:10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下表是10个面积相等的矩形的长与宽,请补齐表格.
②设∠A为这10个矩形的公共角,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这10个矩形(假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cm,矩形的长对应横坐标,宽对应纵坐标),然后取∠A的10个对角的顶点,并把这10个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吗?为什么?(是,它是双曲线的一支.)
③如图,过y=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则图中矩形的面积S是定值吗?是多少?(是,)
第③题图 第④题图
④如图,过y=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作某一坐标轴的垂线段,则图中三角形的面积为.
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
3.学生活动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依次以图中网格的四个角处的格点为∠A的顶点,学生分别画图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4.活动小结:(1)把面积为定值的矩形的一个顶点固定,拖动这个固定顶点的对角顶点,这个对角顶点的运动轨迹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
(2)反比例函数的k的几何意义.
活动2探索力与力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P19活动2:探索力与力到支点距离的关系.
(2)活动时间:10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如图,取一根长100 cm的匀质木杆,用细绳绑在木杆的中点O并将其吊起来.在中点O的左侧距离中点O 25 cm处挂一个重9.8 N的物体,在中点O右侧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向下拉,使木杆处于水平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与中点O的距离L(单位:cm),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单位:N)有什么变化,并填写下表:
②以L的数值为横坐标,以F的数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描出以上表中的数对为坐标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
③这条曲线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吗?为什么?
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
3.学生活动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看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实验,关注学生处理实验误差的能力.
学生4人一组分组实验收集数据,然后各自完成后续活动任务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4.活动小结:弹簧秤的示数F与它到点O的距离L成反比.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学活动,利用双曲线来探索数量关系.在探索矩形顶点的运动轨迹这一活动中,我们通过描点、作图、算面积来感受面积为定值的矩形的长与宽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在探索力与力到支点距离的关系活动中,我们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来解释杠杆平衡原理.
整个活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活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反馈意见
本节课通过数学活动,利用双曲线来探索数量关系.在探索矩形顶点的运动轨迹这一活动中,我们通过描点、作图、算面积来感受面积为定值的矩形的长与宽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在探索力与力到支点距离的关系活动中,我们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来解释杠杆平衡原理.
整个活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活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