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6 08: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近年,我国在新型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勒烯、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均属胶体
B.以石英砂、焦炭、和为原料可制得高纯硅
C.第五、六、七周期的过渡元素为稀土元素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通过一定作用力得到的共混物属于超分子
2.六氟化硫分子为正八面体构型,难溶于水,在高温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B.各原子均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分子是极性分子
D.分子中的键都是键,且键长、键能都相等
3.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及叙述,结论正确的是
A.分子的极性:
B.和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均为1,二者酸性接近,均为中强酸
C.分子中的N F键间的夹角大于分子中的N Cl键间的夹角
D.酸性弱于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D.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5.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下列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C.非极性分子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D.O2是非极性分子
6.关于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氧化
B.作还原剂
C.的VSEPR模型为V形
D.分子中的键与键个数比为1∶1
7.第Ⅵ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Ⅵ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内的共价键类型为非极性共价键
B.和的键角大小:
C.中心原子S的轨道杂化类型为
D.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
8.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键长(C-C): B.酸性:
C.未成对电子数:Mn>Cr D.第一电离能:As>Se
9.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相等,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X的单质常温下呈气态,能分别与W、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共价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Z<Y<X B.W与Y能形成W2Y和W2Y2两种常见化合物
C.Z与Al能形成离子 D.X2W4、W2Y2为等电子体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0g乙酸与乳酸的混合物中含有C-O σ键的数目为NA
B.Na2O2晶体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总数目为3NA
C.,当放出热量为92kJ时,转移电子数为6NA
D.6.5gZn投入10mL18浓硫酸中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分子数为0.1NA
11.由键能数据大小,不能得出下列事实的是
化学键 C-H Si-H O-H C-O C-C H-F H-Cl H-H
键能 411 318 467 358 346 565 431 436
A.稳定性 B.键长:
C.电负性: D.可以计算出氢气的燃烧热
1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气味
13.已知某些化学键键能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键
键能/kJ·mol 436 243 194 432 a
A.根据键能可估算反应的 kJ·mol
B.根据原子半径可知键长:H—ClC.可以根据H—Cl和H—Br的键能大小判断HCl和HBr的稳定性
D.常温下和的状态不同,与Cl—Cl和Br—Br的键能有关
1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水和溶液中的水都能电离
B.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通电
C.水中氢键的存在既增强了水分子的稳定性,也增大了水的沸点
D.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其中酸和碱通常都会抑制水的电离
15.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A.Na2O2 B.NaOH C.BaCl2 D.CH4
二、填空题
16.DF-31洲际弹道导弹是我国大国地位和国防实力的象征,其制作材料包含了Fe、Cr、Ni、C等多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原因是_______。
(2)基态Ni原子的核外能量不同的电子有_______种。
(3)Cr的第二电离能和Mn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1590.6 kJ·mol、1509.0 kJ·mol,的原因是_______;过氧化铬中Cr的化合价为+6,则分子中σ键、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
(4)指出下列过程需要破坏的作用力:干冰熔化_______;氢氧化钠溶于水_______;氯化氢溶于水_______;冰的熔化_______。
①离子键②极性共价键③非极性共价键④氢键⑤范德华力
17.第VA族元素在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N是第VA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NH3分子的空间结构名称为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P和N电负性大小比较_______。
18.氯吡脲()属苯脲类细胞分裂素,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农业上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保鲜等。可用2,4-二氯吡啶与苯基脲反应合成氯吡脲:
(1)苯基脲分子中除H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氯吡脲分子中,碳原子与氯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_ (填化学键类型)σ键,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
(3)氯吡脲能在动物体内代谢,其产物较为复杂,其中有H2O、NH3、CO2等。
①H2O分子中的H -O- H键角为105° ,则NH3分子中的H-N-H 键角___________(填“>”、“<”或“=”)105°。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用氢键(用“● ● ●”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填标号)。
A. B.
C. D.
②(NH4)2CO3中,阴、阳离子的空间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雄黄(As4S4)、雌黄(As2S3)均可入药,具有解毒、杀菌、去燥湿的功效,也是中国画主要的黄色矿物质颜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硫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数有___________种;其核外电子运动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___________。
(2)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3)S和As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4)元素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的第一电离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已知高温下CuO→Cu2O+O2,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3d和4s轨道上应填充的电子数)变化角度来看,能生成Cu2O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CS2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写出两个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____。
20.很多含巯基(—SH)的有机化合物是重金属元素汞的解毒剂。例如,解毒剂化合物I可与氧化汞生成化合物Ⅱ。
化合物Ⅲ也是一种汞解毒剂。化合物Ⅳ是一种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
A.在I中S原子采取sp3杂化
B.在Ⅱ中S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C.在Ⅲ中C—C—C键角是180°
D.在Ⅲ中存在离子键与共价键
E.在Ⅳ中硫氧键的键能均相等
21.请查阅化合物HCl、NO、MgO、KCl中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判断_______是离子化合物,_______是共价化合物。
22.有A、B、C、D、E五种元素,已知:
①它们位于3个不同的短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②E元素的电离能(kJ mol-1)数据见表:
I1 I2 I3 I4 ……
496 4562 6912 9543 ……
③A、E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
④B、C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1:2形成化合物。
(1)写出两种只含有A、B、D、E四种元素的无水盐的化学式__、__。
(2)分别写出③和④中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BC)2分子的结构式为__,含有__个σ键,__个π键。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2,中子数为6;Y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Z的基态原子核外9个原子轨道上都填充了电子且有2个未成对电子;W是一种常见元素,可以形成3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氧化物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1)分子中存在的σ键和π键个数之比为_______。
(2)X的第一电离能比Y的_______(填“大”或“小”)。
(3)写出X的单质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W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富勒烯、石墨烯等碳纳米材料分散在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A错误;
B.石英砂、焦炭发生反应,制取粗硅,再用与粗硅反应:,用还原,发生反应:制备高纯硅,B正确;
C.稀土元素为元素周期表中第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生物总称,C错误;
D.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A.SF6中心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6,A错误;
B.S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这个分子中,S形成了6个共价键,最外层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B错误;
C.S和F属于不同原子,形成的是极性键,但分子是正八面体构型,正负电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C错误;
D.SF6中S和F中间都是单键(σ键),分子是正八面体构型,分子中心的硫原子到氟原子的距离都相等,化学键都相同,故键长、键能都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3.D
解析:A.BCl3为平面正三角形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而NCl3为三角锥分子,是极性分子,因此分子的极性:,故A错误;
B.和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均为1,前者是中强酸,后者是弱酸,主要是后者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与水结合成碳酸的缘故,故B错误;
C.F的电负性大于Cl的电负性,因此NF3中电子对比NCl3中电子对更远离N,排斥力减小,键角小,因此分子中的N F键间的夹角小于分子中的N Cl键间的夹角,故C错误;
D.比吸引电子能力更强,则电离出氢离子更弱,因此酸性弱于,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B
解析:A.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分子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故A错误;
B. 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故B正确;
C. 不含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故C错误;
D. 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也可能存在氢键,如水中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A.空间构型不对称的分子为极性分子,如O3分子的结构如图只含非极性键,空间构型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故A错误;
B.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O2是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只含极性键,如CH4,故C错误;
D.O2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A.由反应可知NH3转化为N2,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正确;
B.转化为N2,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故B错误;
C.中心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形,故C错误;
D.的结构式为:,氮氮三键中有1个键与2键,个数比为1∶2,故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A.分子是极性分子,分子内的共价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有一对孤对电子,有两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间的排斥力,排斥力越大,使得键角越小,其键角大小:,故B正确;
C.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其轨道杂化类型为,故C正确;
D.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D
解析:A.C6H6中的碳碳键是介于C-C和C=C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由于键长C-C>C=C,所以键长(碳碳键):C6H6B.同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逐渐减弱,S的非金属性强于Se,酸性:,B错误;
C.基态M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有5个未成对电子,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有6个未成对电子,因此未成对电子数:MnD.As最外层为4s24p3,p层为半充满,更难失去电子,Se最外层为4s24p4,所以第一电离能:As>Se,D正确;
答案选D。
9.B
【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只能为H、Be中的一种,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为O,X的单质常温下呈气态,能分别与W、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共价化合物,则W为H元素,X为N元素,生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别是NH3和NCl3,Z为Cl,据此解答。
解析:A.氯原子有三个电子层,氧离子和氮离子都有两个电子层且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Cl->N3->O2-,故A错误;
B.H和O元素能形成H2O和H2O2两种常见化合物,故B正确;
C.Z为Cl,Cl与Al能形成配合物离子[Al(Cl)6]3+,故C错误;
D.N2H4和H2O2的电子数相同,但是原子数不同,不属于等电子体,故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A.已知1分子CH3COOH中含有2个C-O σ键,而1分子乳酸CH3CH(OH)COOH中含有3个C-O σ键,故设30g乙酸与乳酸的混合物中含乙酸为xg,则乳酸为(30-x)g,故含有C-O σ键的数目为=NA,A正确;
B.已知Na2O2由Na+和构成,但图干未告知Na2O2的物质的量,故无法计算Na2O2晶体中所含的阴阳离子总数目,B错误;
C.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当放出热量为92kJ时,反应消耗的H2为3mol,故转移电子数为6NA,C正确;
D.已知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稀)=ZnSO4+H2↑,两个反应中锌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故6.5gZn投入10mL18浓硫酸中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分子数为=0.1NA,D正确;
故答案为:B。
11.D
解析:A.碳氢键键能大于硅氢键,稳定性,A正确;
B.键能越大,键长越短,故键长:,B正确;
C.同种元素氢与氟和氯形成化学键,根据其键能的大小可推测氟与氯电负性的强弱,氢氟键大于氢氯键,故电负性:,C正确;
D.计算氢气的燃烧热还需要氧氧双键的键能,D错误;
故选D。
12.C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颜色不一定发生变化,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A错误;
B.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B错误;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存在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即化学键一定发生变化,C正确;
D.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气味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A.根据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则:H2(g)+Cl2(g)=2HCl(g)中有:△H=+436 kJ/mol+243 kJ/mol-2×432kJ/mol =-185kJ/mol,选项A正确;
B.Cl原子半径小于Br原子,H—Cl键的键长比H—Br键长短, H—Cl键的键能比H—Br键大,进而推测,选项B正确;
C.键能越大物质的热稳定性越大,可以根据H—Cl和H—Br的键能大小判断HCl和HBr的稳定性,选项C正确;
D.Cl-Cl键能大于Br-Br键能,说明Cl2分子比Br2分子稳定,破坏的是共价键,而状态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A.纯水和溶液中的水都能电离,A项正确;
B.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不需要通电,B项错误;
C.水分子的稳定性强,是由水分子内氢氧共价键的键能决定的,与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无关,C项错误;
D.水的电离方程式为,加入影响或的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会移动,D项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A. 过氧化钠中钠离子与过氧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两个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不选;
B. 氢氧化钠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不选;
C. 氯化钡中钡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C不选;
D. 甲烷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D选;
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6.(1) [Ar]3d64s2 Fe2+的价电子排布为3d6,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半充满结构
(2)7
(3) 铬的第二电离能是失去半充满3d5上的电子,锰的第二电离能是失去4s1上的电子 7∶1
(4) ⑤ ① ②⑤ ④⑤
解析:(1)铁位于第四周期V四族,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Ar]3d64s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的原因是Fe2+的价电子排布为3d6,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半充满结构;
(2)Ni为28号元素,基态N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位于不同能级上的电子能量不同,则基态Ni原子的核外能量不同的电子有7种;
(3)Cr原子失去的第二个电子是3d5电子,会破坏3d能级的半充满结构,需要的能量较大;Mn原子失去的第二个电子是4s1电子,更容易失去,CrO5中Cr的化合价为+6,则其中-1价O与-2价O的个数比为4∶1,可推测CrO5的结构为,分子中σ键、π键的数目之比为7∶1,故答案为:铬的第二电离能是失去半充满3d5上的电子,锰的第二电离能是失去4s1上的电子;7∶1;
(4)干冰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故选⑤;氢氧化钠溶于水破坏离子键,故选①;氯化氢分子间无氢键,溶于水后破坏的是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选②⑤;冰熔化破坏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选④⑤。
17. 三角锥形 sp3 N>O>C N>P(或P解析: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氨气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半满,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O,故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C;同主族从上往下,电负性减小,故电负性N>P(或P18.(1) N 取代反应
(2) sp2-p sp2、sp3
(3) > B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解析:(1)
在苯基脲中含有C、H、O、N四种元素,除H外,C、O、N是同一周期元素,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就越大,但由于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的O元素,故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N元素;由2,4-二氯吡啶与苯基脲的反应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2)
在氯吡脲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5,C原子与氯原子的3p电子形成σ键,故氯吡脲分子中,碳原子与氯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为sp2-pσ键;在氯吡脲分子中含有2种N原子,六元环上的N原子为sp2杂化,亚氨基的N原子采用sp3杂化,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sp2、sp3。
(3)
①H2O中的O原子采用sp3杂化,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NH3分子中的N原子采用sp3杂化,N原子上只有1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大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孤电子对数越多,排斥作用越大,键角就越小,由于H2O分子中O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多于NH3分子中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导致H2O键角比NH3的键角小,H2O的键角是105°,所以NH3的键角大于105°;在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NH3·H2O +OH-,根据一水合氨电离产生的离子分析可知:在一水合氨中形成氢键由NH3的N原子与H2O分子的H原子形成,故合理选项是B;
②阴离子的中心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3,采取sp2杂化,无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阳离子NH的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4,采取sp3杂化,无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19.(1) 9 哑铃形
(2)
(3) S 同一主族从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As和P同主族,故非金属性As(4)Mg原子的3p轨道全空,结构较稳定
(5)Cu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9,Cu2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3d10为稳定结构,所以在高温时能生成Cu2O。
(6) σ键和π键 sp CO2、SCN-(或COS等)
解析:(1)S是1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S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数目是1+1+3+1+3=9;其占据的最高能级是3p能级,该能级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哑铃形。
(2)砷是33号元素,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3,轨道表示式为;
(3)S和As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S,其判断理由是同一主族从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As和P同主族,故非金属性As<P,而P和S同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S>P,故电负性较大的是S;
(4)元素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的第一电离能的原因是Mg原子的3S轨道全充满、3p轨道全空,结构较稳定;
(5)已知高温下CuO→Cu2O+O2,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3d和4s轨道上应填充的电子数)变化角度来看,能生成Cu2O的原因是:Cu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9,Cu2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3d10为稳定结构,所以在高温时能生成Cu2O;
(6)CS2分子的结构式为S=C=S,C=S为极性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共价键的类型有σ键和π键,分子中,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价电子对数,则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是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则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CO2、SCN-(或COS等)。
20.AD
解析:A.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4,因此S原子采取sp3杂化,故A正确;
B.中含有的元素为H、C、O、S、Hg,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为O元素,故B错误;
C.中C原子成键均为单键,因此C原子采取sp3杂化,所以C-C-C键角接近109 28’,故C错误;
D.中存在C-H、C-C、C-S、S=O、S-O、S-H共价键和与Na+之间的离子键,故D正确;
E.在Ⅳ分子中的中心S原子有硫氧单键,也有硫氧双键,其键能不相等,故E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AD项。
故答案为AD。
21. MgO、KCl HCl、NO
【分析】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根据两种元素电负性之差判断化学键类型。
解析:元素的电负性大小:H是2.1,N是3.0;O是3.5;Mg是1.2;Cl是3.0,K是0.8。HCl中电负性差值是3.0-2.1=0.9,小于1.7,HCl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NO中电负性差值是3.5-3.0=0.5,小于1.7,NO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MgO中电负性差值是3.5-1.2=2.3,大于1.7,MgO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KCl中电负性差值是3.0-0.8=2.2,大于1.7,KCl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综上所述可知:MgO、KCl属于离子化合物,HCl、NO属于共价化合物。
22. NaHCO3 CH3COONa H2O2 Na2O2 CO NO NC—CN 3 4
解析:根据五种元素位于3个不同的短周期,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可知A为H元素;根据E的第二电离能剧增,故E通常为+1价,且E有I4,则E不可能为Li,E为第三周期,E为元素;H、都能与O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的化合物,所以D为O元素;原子序数比O小且与O可以按原子个数比1:1或1:2形成化合物的元素为C元素和N元素,所以B、C分别为C元素和N元素。
(1) 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H元素,B是C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只含有A、B、D、E四种元素的无水盐为NaHCO3和CH3COONa,故答案为:NaHCO3;CH3COONa;
(2) 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H元素,B是C元素,C是N元素,E是Na元素,D是O元素,H、Na与O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分别为H2O2与Na2O2,C与N与O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分别为CO和NO,故答案为:H2O2;Na2O2;CO;NO;
(3) 通过以上分析知, B是C元素,C是N元素,(CN)2分子的结构式为:NC—CN,
分子中存中存在3个σ键, 4个π键,故答案为:NC—CN;3;4;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3. 1:2 小
【分析】X元素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2,中子数为6,则其质子数=12-6=6,故X为碳元素;Y为氮元素;Z的基态原子核外9个原子轨道上都填充了电子,且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Z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故Z为硫元素;W为铁元素。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X、Y、Z、W分别是C、N、S、Fe,
(1)中有,其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则σ键和π键个数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2)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C的第一电离能比N的小,故答案为:小;
(3)C与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铁的原子序数为26,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