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五单元
18 紫藤萝瀑布
自主学习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集《丁香结》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82年5月。粉碎“四人帮”以后,神州大地重新焕发生机,欣欣向荣。不幸的是,此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这让她十分焦虑和悲痛。作者在悲痛中徘徊于庭院,在繁花盛开的紫藤萝前,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不幸把人压垮,而要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于是写下此文。
字音字形
瀑布( pù ) 迸溅( bènɡ jiàn )
凝望( níng ) 挑逗( tiǎo dòu )
枯槐( huái ) 遗憾( hàn )
绽放( zhàn ) línɡ dīnɡ( 伶仃 )
花穗( suì ) 忍俊不禁( jīn )
词语释义
1.终极: 终点。
2. 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3.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4.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5. 仙露琼浆 :比喻酒非常鲜美;也指极少、不多见的酒。
课内精读
1.(考点:主旨情感)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在观赏紫藤萝的过程中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开始:悲痛和疑惑。后来:宁静和喜悦。最后:重拾生活的信心,振奋精神。
2.(考点:描写顺序)紫藤萝美在花之形态、色泽、芳香。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作者描写的内容为“花瀑——花穗——花朵”,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描摹花之形、花之色、花之香,表现了紫藤萝的繁盛美丽。
3.(考点:句子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家庭、人生以及国家、民族都会像紫藤萝一样遭遇不幸,但这种不幸只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无限的、永恒的,不能因暂时的不幸而消极悲观,应该保持对美好生命的坚定信念,积极乐观地面对不幸,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4.(考点:尾段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内容上,表明作者在紫藤萝的感染下,内心的焦虑、悲痛已消除,变得轻松喜悦、振作向前。结构上,与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5.(考点:句子赏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帆、船舱和笑容,细致地描绘出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同时,将花朵拟人化,给人美好可爱之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本文描写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由焦急悲愤转为宁静喜悦的心情。作者又对比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花与眼前的花,由紫藤萝引发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望(níng) 依傍(bàng) 迸溅(bènɡ) 果实累累(lěi)
B.沉淀(dìng) 枯槐(huái) 挑逗(tiǎo) 仙露琼浆(qióng)
C.花穗(suì) 沉浸(jìn) 绽放(zhàn) 盘虬卧龙(qiú)
D.酒酿(niàng) 伶仃(dīnɡ) 伫立(chù) 忍俊不禁(jīn)
C
【解析】A.累(léi);B.淀(diàn);D.伫(z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稀落 辉煌 任重道远 刮目相待
B.遗憾 花苞 大庭广众 一瀑十寒
C.疑惑 繁密 家谕户晓 慷慨淋漓
D.笼罩 滕萝 微不足道 察言观色
A
【解析】B.一曝十寒;C.家喻户晓;D.藤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走进珠江源,一棵棵参天大树盘虬卧龙,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
B.看到他那滑稽的动作,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C.清晨的花园,一朵朵花儿娇艳欲滴,晶莹的露珠在上面闪动,好似仙露琼浆,让人忍不住想凑上去细细品尝。
D.“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
【解析】B.“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笑。重复累赘。
4.(2022天门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反电信诈骗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B.重视不重视、落实不落实,决定了道法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
C.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地领土面积的18%左右。
D.神舟十四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赴苍穹。
D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反电信诈骗工作”后加上“的水平”;B.两面对一面,应在“立德树人中”后加上“能否”;C.重复累赘,应删去“约”或“左右”。
5.(2022昭通模拟)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漫山遍野的树木,红黄绿错综交织,被强烈的高原紫外线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②黄昏时分,迎着落日,马儿们穿过长长的步道,走向归途……
③天与地、人与自然就这样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④在高峻的雪山的映照下,金黄的草甸上一汪汪的海子碧水盈盈、清澈见底。
⑤山崖上的野山羊顾盼自如,山谷里的鹿群悠闲地低头吃草,间或舒展地奔跑跳跃。
A.②⑤③①④ B.②④①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①⑤②③
D
6.下列对课文《紫藤萝瀑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线索是:“我”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情感变化。这一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分明,层层深入。
B.“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中,“人的不幸”既指作者关于“生死的疑惑和疾病的痛楚”,也泛指“人们遭受的各种痛苦遭遇”。
C.作者用“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用“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停住”和“加快”都是由于紫藤萝花吸引了“我”。
D.文章在写紫藤萝花的过程中,融情于景、小中见大,巧妙地揭示出“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的人生哲理。
C
【解析】C.结尾作者从花的身上得到了生活的启发,加快脚步是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有惜时而行、积极进取之意。
阅读迁移【核心素养·审美创造】
花枝不断四时春
张永权
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是明代文人杨升庵流放云南时,咏赞南国春城昆明的千古名句。
②的确,一踏上春城昆明这方美丽的土地,抬头只见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灿烂,脚下鲜花盛开,身旁花枝招展,人在花城里畅游,心旷神怡,醉在花潮里。
③鲜花,就是昆明的象征,也是春城的美丽形象。由于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天气常如二三月”,加上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长开不谢,便呈现出“花枝不断四时春”的神奇景象。
④今天的昆明,无论在何时何地,鲜花,都成了时尚的风景。大街两旁,是花的长廊,夹道鲜花如花的河流,车在花河中奔流,人在花河中畅游。大街中心,花坛迭出艳丽的景观,花梯、花台、花山,一处一风景、十街不同样。有花的白象出林,尽显吉祥之意;有花的孔雀开屏,呈现南国风采。
⑤在昆明,甚至于整个云南,茶花是最常见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花,属云南八大名花之首。它花期长、种类多、色彩丰富、艳丽硕大。它不惧怕严寒冰霜,又迎春爱春惜春与春天同在;它在荒山野岭顽强扎根让山川美丽,也在庭院栽种开放带来美好的祝福和期盼。在大理,几乎家家都有个茶花园,美丽的白族姑娘多以金花为名;楚雄,因六百年以上的古山茶和原生的野山茶之多而誉满天下,第二十七届世界茶花大会就在楚雄召开。
⑥在西山、金殿、黑龙潭等古迹名胜地,茶花更为其增光添彩,许多著名文士政要都曾为昆明的茶花留下过经典名句,像清代林则徐的“滇中四时常见花,经冬尤喜红山茶”,还有杨朔的名篇《茶花赋》,郭沫若写昆明黑龙潭的明茶等多首茶花诗。其中的“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因写出了昆明人的心里话,一经写出便不胫而走。如今,金殿名胜已成专门的茶花公园,年年春节前后,都要举办以茶花为主题的茶花节。来赏茶花的游客,除了昆明的市民,还有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和外国朋友。
⑦如果说金殿的茶花节以其雅俗共赏的境界,吸引着天下游人,那么黑龙潭的梅花则以另一种高雅的气韵让人们流连忘返。这里的梅花最有名的是在唐代栽种,历经千年风雨的唐梅。虽然早在明清时代,主干就已枯死,但人们仍舍不得把它丢弃,留其枯树作为世纪的风雨见证。也许是树干枯死根还活着,也许是人们年年植梅的行动感动了上苍,不知不觉,枯干之下又长出了新枝,年年的红花,开出了千年古梅的传奇。
⑧如今,伴随着一树罕见的唐梅,黑龙潭的万树梅花在数九寒天绽放枝头,红梅如火,白梅似雪,黄梅像金,绿梅迎春。虽花朵不像山茶那样硕大,也似乎不显富贵相,但满树朵儿星星点点,闪出一片“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理想。
⑨在“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昆明,除茶花外,还有洁白晶莹的玉兰、色彩艳丽的报春花、芬芳扑鼻的兰花、万紫千红的杜鹃、花朵肥硕的百合、紫色的龙胆、嫩绿的绿绒轮流开放,可谓春城无处不飞花。加上郊外乡村的梨花飞雪,带给春城一片北国风光;桃花妖娆娇艳,不负春光的美丽;俗称叶子花的三角梅,盛夏开得热闹遍地,就是在冬天也是叶红如火。更有闻名的圆通山樱花,至今仍是昆明的一大风景。樱花虽美,仅一个红色而已,花潮略显单调,而人潮中除了妇女的服装花色款式的新潮、各个民族的服装争奇斗艳外,连老人们也爱穿鲜艳的服装以显青春不老。万紫千红的人潮真比花潮还美呢。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考点:句子赏析)请对选文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旁满是鲜花的街道比作河流,将车和人在街上行走比作在河中畅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车、花和谐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鲜花的赞美之情。
8.第⑥段中作者多次引用名人的诗文名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引用林则徐、杨朔、郭沫若关于茶花的诗文名句,来表明许多著名文士政要对茶花的喜爱和赞美,以此强调云南茶花的文化意味和盛名,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丰富了文章内容。
9.(考点:文意理解)全文写花赞花,但为何文章末尾却说“人潮真比花潮还美呢”?
全文写花赞花,同时更表现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百姓生活多姿多彩、幸福美满,升华了文章主题。
10.除了文中的花,你还喜欢什么花?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
示例一: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示例二:月季红艳艳的花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