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四单元检测卷
(考试用时:150分钟 满分:100分)
阅读小文的演讲稿《奋斗·青春》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从冬奥赛场上顽强拼搏、挑战自我的运动健儿,到广袤(bāo)田野上 、建设美丽乡村的年轻面孔,到碧海蓝天间翱(áo)翔天宇、捍卫主权的空中卫士……广大青年向我们展现了青春亮丽的风采, 感召着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追梦的路上,有温情的师长相随,有真挚(zhì)的友谊做伴,有 的书籍(jí)引路,我们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的底色,矢志不逾,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袤(bāo) B.翱(áo) C.挚(zhì) D.籍(jí)
【解析】A.袤(mào)。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顽强 B.捍卫 C.感召 D.矢志不逾
【解析】D.矢志不渝。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艰苦奋斗 而 浩大 书写
B.艰苦奋斗 也 浩瀚 谱写
C.埋头苦干 而 浩大 谱写
D.埋头苦干 也 浩瀚 书写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一个人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②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
③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④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又怎么能即兴说出流利的话呢。
⑤但是人的口才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A.②④⑤①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⑤①③④ D.①③②⑤④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D.《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中,作者王选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个重要抉择,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解析】B.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5)《小石潭记》中表现小石潭的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6)古人也有“座右铭”,他们的诗词中常常有不少直抒远大志向和美好追求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波撼岳阳城
与君离别意
一任群芳妒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示例: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一)学习与探究。(4分)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7.学校拟举行以“勤思乐学”为主题的升旗仪式,你将作为本次活动的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进行演讲。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根据“勤思乐学”的主题,拟写一个演讲题目,并根据拟定的演讲题目,写一段你的亲身经历作为演讲稿的材料。内容要具体丰富,有说服力。(60字左右)(2分)
示例:勤思点亮青春——当我迷茫时,我会积极思考,寻找出路;当我学习受挫,成绩落后时,我会冷静反思,选择对策。思考让我成熟、让我成长,青春因思考而闪光。
【任务一】拟写题目 撰写讲稿
(2)演讲时,如果出现情绪紧张和表达生硬两种情况,你会采纳哪些建议?请将下列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处。(2分)
情绪紧张: (选两项)
表达生硬: (选两项)
A.做深呼吸,放松心情,环视全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B.根据演讲内容,协调处理语调和节奏,并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
C.用恰当的修辞。比如: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排比、对偶可以增强节奏感。
D.如果忘词,可以放慢语速努力回忆,也可用“自圆其说”的方式,使演讲顺利进行下去。
AD
【任务二】有效控场 进行演讲
BC
(二)名著阅读。(3分)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有删改)
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2)自选角度,给选段写一条阅读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100字以内。(2分)
示例:这里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1)选段中的“他”是指: (人名)。(1分)
保尔(保尔·柯察金)
(三)临写与鉴赏。(3分)
9.仔细观察以下字帖,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2分)
10.唐代书法家张旭性格豪爽,嗜好饮酒,常在豪饮之后,挥毫落纸,笔走龙蛇,人称“张颠”。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张旭的草书的是 图。(1分)
甲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3分)
三、阅读(11~23题,共32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李 白
1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一: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使人联想到朋友间深厚而纯洁的友谊,构思极为新颖。
示例二:动静结合,“横”字勾勒出山的静态,“绕”字描画出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秀丽的送别图景。
示例三:这两句描写环境,点出送别地点,且用词准确而传神,形象地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12.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独特,与众不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简要分析。(2分)
示例:翠绿的山峦、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互相映衬,色彩绚丽;人挥手离去,马萧萧长鸣,形象鲜明生动,全诗把自然美和人情美完美地统一了起来。虽是送别诗,却没有一味表达伤感离情,而是用清新洒脱之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甲】
(选自《北冥有鱼》)
【乙】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③,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④不能起。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节选自柳宗元《蝜蝂传》,有删改)
【注释】①蝜蝂(fù bǎn):一种好负重物的小虫。②卬(ánɡ):同“昂”,仰,抬头。③涩:不光滑。④踬仆(zhì pū):跌倒,这里是被压倒的意思。
(1)志怪者也 志: ,
(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 ,
(3)虽困剧不止也 困: ,
(4)又好上高 好: ,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记载
表示选择
疲乏,劳累
喜欢
·
·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起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他们)成天想着升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
(2)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15.任选角度,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分)
示例一: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示例二:“击”“抟”等字传神、生动,极力展现了大鹏起飞时的磅礴气势,让人产生丰富、神奇的想象。
16.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作者写“鲲鹏”和“蝜蝂”两种动物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
甲文以鲲鹏借大风才能飞至南海的事例,说明万物皆有所依凭的道理。乙文借蝜蝂好背东西、好爬高的特点,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参考译文·乙】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来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物体堆积也不会散落,最终它被压倒爬不起来。(蝜蝂)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到跌落到地上摔死。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财物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物会成为自己的累赘,只担心财物积聚得不够多。(他们)成天想着升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已经接近于从高处摔下来了。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魁梧高大,他们名义上是人,但是智慧就和蝜蝂小虫一样。这也太可悲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9分)
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原文见试卷P19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1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18.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了《道德经》中的名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自强者要主动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19.下列链接材料作为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明理由。(4分)
作为第④段的论据最恰当。理由:张薇来自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等都表明她所处的是逆境,但她努力学习,始终保持积极的姿态,最终在学业上获得成功。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与第④段“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这一分论点相一致。所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最合适。
【链接材料】我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因为基础薄弱,我做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后来,我参加了辩论赛,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我没有辜负自己当时在日记中写的那句话:“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张薇的毕业演讲
李宝堂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0分)
晨曦里的莫高窟
原文见试卷P19—20
文章脉络 “我”的情感态度
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 ①
② “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 ③
20.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3分)
“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
“我”把莫高窟的秋天以及敦煌之美镌刻在心中(“我”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和理解)
2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的画线句。(2分)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在阳光下光彩熠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前的美景比作史诗般壮丽的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莫高窟前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22.品味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2分)
“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或注视远望的意思。写出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表达出画家对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崇敬之情。
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
23.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题目含义丰富,“晨曦里的莫高窟”交代了文章内容与写作对象;“晨曦”一词表现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蕴含着莫高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之意;“莫高窟”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24.请你结合材料,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四、写作(40分)
材料一:唐伯虎小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出了超人的才华,并拜在大画师沈周门下学习。唐伯虎绘画功底深厚,加上刻苦勤奋的练习,很快就提高了绘画技艺,沈周经常称赞他。渐渐地,唐伯虎便有了自满的心理。
一天,沈周把唐伯虎叫来吃饭。席间,唐伯虎提到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沈周笑着说:“有些热,你去把窗子打开吧。”于是唐伯虎上前去开窗,可是怎么也推不动那两扇窗。他这才发现,那窗子竟是老师画的一幅画。唐伯虎脸红了,他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请您原谅弟子的无知,我要留下来继续学习。”
从此,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专心致志,加倍努力地学习画画,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材料二:阅读以上人物故事后,同学们展开了如下讨论:
小文: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天赋有着必然联系。
小雨:我认为后天的努力是促使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小海:我认为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最终走向成功。
题目一:自拟题目,围绕“如何走向成功”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题目二:请以《你需要更加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