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上第二单元《草原》作业案例设立
设计者
一、课时信息综述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音乐 三年级 人音版 《草原》
单元组合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1 《草原上》
课时2 《我是草原小牧民》
课时3 《赛马》
课标要求 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在“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202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通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创意实践”三个领域,引导学生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风格,提升音乐审美感知和学习音乐相关文化。
教材分析 本课以“草原”为主题,安排了《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和《赛马》三个作品,均为我国蒙古族民间音乐, 通过本课的听、唱、奏、创作、等大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地区的音乐民族特色。其中《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均以 3(MI) 5(Sol) 6(la)三个音为骨干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唱出音名。 《草原上》是一首上下句的8小节短歌,4/4拍,速度稍慢,节奏舒展,在呼吸的保持和换气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的情绪比较欢快,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擎羊鞭,欢乐哼唱的形象。歌曲的衬词“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歌曲节奏比较密集,八分音符较多,歌曲的一二乐句可以采用XX X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赛马》是我国著名的二胡独奏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欢快的场面。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段(1-40)小节,音乐奔放热烈。第二段(41-88)小节,以蒙古族民歌《红旗》为主题,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内蒙古草原骑手勇敢、豪放的形象。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快速分弓演奏旋律,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143个学生,他们大多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但是上课纪律不够好,纪律需要加强。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有小部分孩子比较内敛,需要多加鼓励。三年级的孩子对识谱和欣赏是弱项,需要在课堂上多的去聆听和模唱。
二、作业设计目标:
体验型作业:
通过查阅资料,借助多媒体,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征,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
练习型作业:
通过哼唱,画旋律线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理解在旋律进行中音高走向的变化,力度强弱的变化,情绪感染的变化。
实践型作业:
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感受不同民族的舞蹈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三、作业设计
体验型作业 体验型作业1 (8-10分钟) 设计意图
1、查阅资料 ( 难易程度: ) 通过多媒体,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征,可以分成几大类? 参考答案: 按照音乐属性可以分成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宗教与祭祀音乐三大类 根据其音乐特点分为"乌尔吐"歌曲(即长调子歌曲)和"乌火尔"歌曲(即短调子歌曲)两种。前者有着自由的节奏和悠长的气息,速度缓慢,音域宽广;后者则具有鲜明规整的节奏和轻快的速度。 为音乐欣赏做好基本的背景知识储备。
体验型作业 体验型作业2 (10-15分钟) 设计意图
1.观看视频: ( 难易程度: )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蒙古族两弦乐器—马头琴的魅力,并与我们所学的《赛马》二胡进行比较,记录下两首音乐带给同学们的不同感受。 参考: 蒙古族老先生弹奏马头琴,优美琴声响彻全场,引发全场观众沸腾_腾讯视频 () 为音乐欣赏做好基本的背景知识储备。
练习型作业 练习型作业1 ( 10-15分钟) 设计意图
1、唱一唱 画一画:( 难易程度: ) 哼唱2个片段,用旋律线画出来,并完成表格。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完成下表: 通过哼唱,画旋律线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理解在旋律进行中音高走向的变化,力度强弱的变化,情绪感染的变化。
曲名 演唱/奏 形式 速度 情绪
《草原上》
《赛马》
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1 (15-20分钟) 设计意图
舞蹈编创 ( 难易程度: ) 选用熟悉的《我是草原小牧民》为背景音乐,运用蒙古族基础律动 硬腕 硬肩等律动来为歌曲编创,并上传视频。 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感受不同民族的舞蹈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四、效果分析:
作业一:
学生们在体验型作业上完成的最好,能熟练的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内容并相互分享,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比整理筛查,更加了解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了蒙古族的长短调,加深了对歌曲的了解。
作业二:
大部分学生能哼唱歌曲,并大致画出旋律线,对两首歌曲演唱的节奏和旋律都较为准确,用游戏的方式来对比两首歌曲的音高,速度,情绪,能使学生掌握的更快,记忆更深刻。
作业三:
学生上传了歌舞节奏的创编视频,大部分学生创编的歌舞较为完整,舞蹈动作也颇具蒙古族的风格特点,非常具有创意和想法。小部分学生的舞蹈动作需要加以指导,但从学生上传的视频和课堂分享来看,在舞蹈中大家都很开心愉快,做到了寓教于乐。
五、案例反思
本课时的作业做到了分层设计,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等三种层次的作业设计,新颖有趣的设计更加吸引新三年级的学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充分体现了本课设计的精髓。在学生创编和制作作业的设计方面,还可以再提供更多种的方法与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可选性。在以后的设计中,我会更加结合拓展的实际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环境中高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