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三元里人民抗英 黄海海战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本课重点
????
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2、导火线: 3、经过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英军入侵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
●腐败的清政府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
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三元里西村南岸九十余乡众衿耆等,为不共戴天,誓灭英夷事:向来英夷屡不安分,久犯天朝。昔攻沙角炮台,戕害官兵,我皇上深仁,不忍加诛,且示怀柔。乃尚不知感恩,犹复包藏祸心,深入重地,施放火箭,烧害民居,攻及城池,目无大宪。钦差大臣见城厢内外遭殃,议息兵安民,英夷理宜得些好意即休。岂料贪胜,不知输服,得尺进尺,容纵兵卒,扰乱村庄,抢我耕牛,伤我田禾,坏我祖坟,淫辱妇女,鬼神共怒,天地难容。我等所以奋不顾身,困义律于北门,斩伯麦于南岸。汝等逆党,试思此际若非我府尊为尔解围,各逆其能保首领下船乎?今闻尔出示当途,辱骂大宪无功,扬言于众,总要于[与]伯麦伸冤,视我此地无人实甚。是以饱德之义士佥助兵粮,荷锄之农夫操戈御敌,纠壮勇数十万,何怕英逆之义律不可剪除?水战陆战兼能,岂怕夷船坚厚?务使鬼子无只身存留,鬼船无片帆回国。尔等不避,不日交战。为此特示。《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广州三元里四方炮台三元里人民使用的武器三星旗缴获的英军的军服、军刀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三元里村口,立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一八四一年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2、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竣(清)⑴收复新疆的背景国际背景: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掀起新一轮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新疆被占领:英俄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强占伊犁。⑵收复新疆的经过1875-1878 ,消灭阿古柏 1880-1881,收复伊犁⑶收复新疆的结果1884年,设新疆行省,加强对新疆的控制。清政府内部的海防和塞防之争。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死后清朝送谥号文襄,有《左文襄公全集》134卷流传于世。左宗棠大器晚成,考进士不成之后回家耕地教书,40岁才出山做幕僚。为人狂傲,目标远大,性格刚烈,他曾写过一副对联,上联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下联是“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出山后,凭借在平定太平天国中的表现,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的短短三年间从一个普通幕僚升任闽浙总督。 1865年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开始了使自己名垂青史的收复新疆之役。从叛军和沙俄手中收复新疆,此时已是67岁高龄。这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亮点,他因此被称为是在唐太宗之后对国家主权领土功劳最大的第一人。新疆收复后,左宗棠利用自己管理兵部事务的权利大力练兵,准备收复宝岛台湾。可惜于1885年病故于福州!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事进行管理,新疆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朝以后的历代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唐朝时,中央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两个都护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疆。这充分说明这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广大新疆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时在伊犁设置伊犁将军,统治新疆全境。这也说明新疆属于中国。 新疆是国家的西北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失守,则蒙古难保,进而京城就不保。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曾纪泽(1839—1890)曾纪泽,清末著名外交家,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少负俊才”,1870年(同治九年)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1877年(光绪三年)承袭一等勇毅侯。1878年(光绪四年)充出使英法大臣。 曾纪泽抵达俄国后,“与俄外部及驻华公使布策等反复辨论,凡数十万言”,经过曾纪泽的力争,《里瓦儿亚条约》被废止。1881年(光绪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曾纪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改订条约》),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有一伟人生焉,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谭嗣同没有左宗棠,新疆难说。 ——毛泽东课堂探究你如何评价左宗棠?你还知道左宗棠的其他事迹吗?“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 ——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⒊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⒈黄海海战的背景⒉黄海海战的经过⒊黄海海战的结果 大 陆 政 策日本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蒙古中国亚洲世界材料一:日本“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就已迈出了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虽未得逞,却尝到了甜头。……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旅顺黄海海战丰岛平壤叶祖珪
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⒊黄海海战结果: 海战历时五六个小时。
中国 损失致远舰等5艘舰只,虽然损失
惨重,但主力尚存。
日本 旗舰松岛号受重伤、西京丸等5艘
受重创。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旅顺威海卫黄海海战丰岛平壤■甲午中日战争■清 政 府 丰岛之战平壤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日 本黄海海战主力尚存
中日损失相当全军覆灭黄海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决战1.爆发时间:
2.抗日将领:
3.北洋水师的最终结局:
4.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1894年(甲午年)丁、刘、邓、林、叶主力尚存 全军覆没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客观原因:
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李鸿章的避战策略黄海海战后,双方损失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阅读下列材料: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引用了清末爱国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 )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四百万人同一哭”?
(2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⑴1896年。 甲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⑵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台湾人民的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丘逢甲刘永福反割台斗争 原因 领导人及抗日武装 经过 结果三、反割台斗争1.原因:
2.起讫时间:
3.抗日英雄:
4.结果:
5.意义:1895.5—10—长期斗争敌强我弱,清政府的腐败,最后台湾全部陷落《马关条约》的签订表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男练义和团,
女练红灯照。
(义和团的妇女组织 )
砍倒电线杆,
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
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灭洋提问:
这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1、 义和团反帝运动兴起山东的原因:●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国事垂危,中国人民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只能挺身而出。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
1895年日本进攻荣成湾德国在山东设立总督府英国强租威海卫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 这些先锋队(传教士)所搜集的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处所、历史、商业及一般文化的报导,将其送回国内,对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美国侵华史》
材料四 19世纪末,洋教遍布山东。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更加猖獗。……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因而酿成巨案。该国主教只听教民一面之词,并不问开恤之由,小则勒索赔偿,大则多端要挟,必使我委由迁就而后已。……民教争讼中,清政府“袒教抑民”导致民冤不伸。
——《义和团档案史料》从材料中概括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义和团运动中心转移和发展的原因:
运动中心转移原因:山东巡抚袁世凯的血腥镇压;
● 义和团发展表现:义和团战士纷纷涌进北京、天津地区,尤其是清政府对外宣战,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发展原因: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发展过程:
A方向: 山东 直隶 京津
B清政府的态度:镇压 招抚 铲除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平原1899.101896-1899年秋义和拳主要活动地区朱红灯起义地区廊坊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顽强阻击八国联军张德成、曹福田和聂士成
在天津抵抗八国联军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使馆和教堂1900年6月材料一 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二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思考:反映了义和团什么局限性?与义和团最后的失败有什么联系?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经过那次血战,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孙中山⒊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失败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历史意义主观原因: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斗争手段、装备落后;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政 府 官 兵爱国将领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北洋舰队三元里人民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人 民 大 众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本课知识结构爱国将领抗英爱国将领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