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海底五彩斑斓的珊瑚是由珊瑚虫吸收海水中的钙和,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释放,但随着全球变暖,含量增加,海底珊瑚含量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吸收 B.植物呼吸作用放出
C.海水吸收过多使pH增大 D.珊瑚礁溶解是因为生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是以单键结合的有机化合物一定是烷烃
B.同分异构体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因素
C.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的形式形成化合物
D.多个碳原子之间能形成碳链,也能形成碳环
3.下列对乙醇发生反应时的反应条件、断键方式及主要有机产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反应条件 断键位置 主要有机产物 乙醇的分子结构
A.与钠反应 常温 ①
B.催化氧化 Cu或Ag作催化剂 ②③
C.消去反应 浓硫酸,170℃ ②④
D.生成乙醚 浓硫酸,140℃ ①②
A.A B.B C.C D.D
4.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盛装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B.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及乙酸,可将混合物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并分液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呈碱性,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产生
D.欲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两只试管各加入5mL0.1mol L-1Na2S2O3,另取两只试管各加入5mL0.1mol L-1H2SO4溶液,将4只试管分成两组,一组放入热水中,另一组放入冷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分别混合并搅拌,记录溶液出现浑浊的时间
5.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加乙醚萃取 青蒿素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B 除去KCl中的MnO2 蒸发结晶 溶解度不同
C 除去加碘食盐中的碘 加热、升华 NaCl的熔点高,碘易升华
D 分离食用油和汽油 分液 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A.A B.B C.C D.D
6.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溶液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如下图所示,下列对于试管内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在强光照射下完成
B.和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液体不会充满试管
C.盛放饱和溶液的水槽底部可能会有少量晶体析出
D.甲烷和反应后试管内壁的油状液滴含有、、
7.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范畴很广。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
C.
D.
8.中草药提取物紫花前胡醇的结构是 。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羟基、醚键和酯基
B.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C.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D.1mol紫花前胡醇最多与发生加成反应
9.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滴醋酸铅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可用醋酸铅溶液分离提纯蛋白质
B 通入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有氧化性
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水解
D 左边棉球变棕黄色,右边变蓝色 氧化性:
A.A B.B C.C D.D
10.北京冬奥会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吉祥物“冰墩墩”采用聚乙烯等原材料制作,聚乙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颁奖花束所用的绒线以羊毛为原料,羊毛是一种天然纤维
C.开幕式专用演出服用到的石墨烯智能发热材料,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D.氢燃料电池摆渡车采用了车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板主要成分为Si
11.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分离I2和NaCl固体
B.用乙装置分离乙醇和水
C.用丙装置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固体
D.用丁装置分离Br2和四氯化碳
1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 B.装置②可用于组装原电池
C.装置③可用于观察甲烷取代反应的现象 D.装置④可用于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B.足量的铜与0.5L12mol/L浓硝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C.28gN2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0.1molCH4与0.1molCl2混合充分光照,生成CH3Cl分子数为0.1NA
14.二氟甲烷为无色气体,常用作制冷剂、干刻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沸点:正丁烷异丁烷
C.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但能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
D.光照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只有与
二、非选择题
15.回答下列问题:
(1)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
①下列有机化合物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乙烯 b.乙烷 c.乙炔
②下列试剂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水 b.四氯化碳 c.酸性KMnO4溶液
③下列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
a.苯 b.乙烷 c.乙醇
(2)CH2=CH2、、CH3CH2OH、CH3COOCH2CH3、CH3COOH、CH3CHO,其中:
①能通过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_______。
②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
③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
④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的是_______。
(3)分子式:_______。
(4)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种
16.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用纯净的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气体,请回答:
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
A.OE段 B. EF段 C. FG段
(2)某温度时,在恒容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开始至时,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③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3)现有A、B、C三种烃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①A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C的名称为___________。A和C互为___________(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
②下列能鉴别A和B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双选)。
a.稀硫酸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7.按要求填空
Ⅰ.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
(1)硫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氨气的电子式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_______。
(3)硫酸钾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4)在加热条件下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某些烃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5)丁的分子式是_______,写出戊的结构简式_______
(6)写出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Ⅲ.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烃的衍生物,例如由丙烯可以制得丙烯酸(CH2=CHCOOH)、乳酸()等。
(7)丙烯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8)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9)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在人体中的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热能源。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
18.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的电子式为____。
(2)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含有NH的操作方法是____。
(3)物质B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当反应消耗3.36L(标准状况)物质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4)Cu与一定浓度的C溶液反应生成NO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由题意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释放,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释放,但是植物的有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B正确;
C.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导致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加,海水pH降低,C错误;
D.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导致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加,海水pH降低,则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D正确;
故选C。
2.A
【详解】A.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是以单键结合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为环烷烃,A错误;
B.造成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同分异构体现象的广泛存在,B正确;
C.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通常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C正确;
D.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多个碳原子之间能形成碳链和碳环,D正确;
故选A。
3.B
【详解】A.乙醇与钠置换氢气,断①键,A正确;
B.乙醇在Cu或Ag作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断键①③,B错误;
C.乙醇消去反应,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断②④键,C正确;
D.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断①②键,D正确;
故选B。
4.A
【详解】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乙烯会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A错误;
B.乙醇能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被吸收,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及乙酸,可将混合物加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并分液,B正确;
C.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加入碱后中和硫酸至呈碱性,然后进行银镜反应,观察是否有银镜产生,可以判断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C正确;
D.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将试剂先放入冷水或热水中,然后再混合搅拌,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D正确;
答案选A。
5.A
【详解】A.青蒿素和乙醚均为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青蒿素在乙醚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因此可用乙醚萃取得到青蒿素,故A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直接用过滤的分离方法,故B错误;
C.加碘食盐中含碘成分是KIO3,不是碘单质,加热碘酸钾不能升华,故C错误;
D.食用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汽油为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它们均为有机物,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A
【详解】A.氯气与甲烷在强光照射下会发生爆炸,所以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氯气与甲烷的取代反应不能在强光照射下完成,故A错误;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为气体,所以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液体不会充满试管,故B正确;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故C正确;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为气体,而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不溶于水的液体,所以试管内壁会出现油状液滴,故D正确;
故选A。
7.D
【分析】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该反应是乙烯的加聚反应,A不符合;
B.该反应是醇类的消去反应,B不符合;
C.该反应是烯烃的加成反应,C不符合;
D.该反应是酯类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符合;
答案选D。
8.B
【详解】A.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醚键和酯基,还有碳碳双键,A正确;
B.左侧环上的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不可能碳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B错误;
C.羟基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C正确;
D.苯环和碳碳双键都嫩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1mol该物质最多和4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它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白色沉淀,A错误;
B.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SO2中S元素价态降低,表现氧化性,B正确;
C.葡萄糖与新制悬浊液反应时,需要提供碱性环境,溶液中稀硫酸会与新制悬浊液反应,从而无法检验葡萄糖的存在,C错误;
D.Cl2既能与NaBr反应生成Br2,也能与KI反应生成I2,该实验无法证明氧化性:,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聚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也没有能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官能团,所以不能使其褪色,A正确;
B.羊毛属于天然纤维的一种,B正确;
C.石墨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
D.单晶硅可做太阳能电池,所以光伏发电板主要成分为Si,D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I2易升华,可使用甲装置分离I2和NaCl固体,A正确;
B.温度计的液泡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错误;
C.应该使用蒸发皿进行蒸发操作,C错误;
D.Br2会溶解在CCl4中,采用分液操作不能分离,D错误;
答案选A。
12.A
【详解】A.Zn和H2SO4反应产生H2,该装置可测定生成一定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定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氢气体积,故可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A项正确;
B.CCl4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用于组装原电池,B项错误;
C.强光直射会导致反应过于剧烈,有可能引发爆炸,C项错误;
D.SO2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不能验证其漂白性,D项错误。
答案选A。
13.C
【详解】A.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由于浓HNO3与铜反应被还原为NO2,而稀HNO3与铜反应被还原为NO,浓HNO3中被还原为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不明确,故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B错误;
C.N2和乙烯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28gN2和乙烯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含有的分子数为NA,故C正确;
D.甲烷和氯气的反应是连锁反应,除了生成一氯甲烷外,还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生成CH3Cl 分子数小于NA,故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与是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
B.烷烃中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沸点:正丁烷异丁烷,故B正确;
C.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不能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故C错误;
D.光照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反应的产物只有、CH2Cl2、CHCl3、CCl4与,故D错误;
选B。
15.(1) b c c
(2) CH2=CH2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3)C12H10
(4)3
【详解】(1)同系物是相差n个CH2的结构相似的同一类有机物。所以与甲烷互为同系物的是乙烷,故答案选b;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所以c项符合;苯、乙烷难溶于水,乙醇与水互溶,故答案选c;
(2)能通过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含碳碳双键或三键,故CH2=CH2符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醇类,并且要求-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CH3CH2OH符合;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含醛基,故CH3CHO符合;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的是羧酸,故CH3COOH符合;
(3)分子式为C12H10
(4)分析其苯环上的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3种,故其一氯代物有3种;
16.(1)B
(2) 60%
(3) 正四面体 乙烷 同系物 bd
【解析】(1)
EF段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最多,EF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选B。
(2)
①5min内X物质的量减少0.6mol、Y物质的量减少0.2mol,Z物质的量增加0.4mol,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物质的量变化比等于系数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开始至时,Z的物质的量增加0.2mol,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③时X的物质的量为0.4mol,X转化率为。
(3)
①A是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C的分子式为C2H6,名称为乙烷。甲烷和乙烷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互为同系物;
②A是甲烷、B是乙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选bd。
17.(1) 第三周期第ⅥA族
(2)
(3)K2SO4=2K++SO
(4)2H2SO4(浓)+CCO2↑+2SO2↑+2H2O
(5) C3H8 CH3CH2CH2CH2CH3
(6)2CH3CH3+7O24CO2+6H2O
(7)羧基
(8)CH2=CH2+H2OCH3CH2OH
(9)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详解】(1)硫元素的质子数16,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2)硫化钾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3)硫酸钾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SO。
(4)在加热条件下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CO2↑+2SO2↑+2H2O。
(5)丁是丙烷,分子式是C3H8,戊是正戊烷,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
(6)乙是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3+7O24CO2+6H2O。
(7)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8)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9)中含有羟基,因此能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等。
18.(1)
(2)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稍微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H
(3) 3NO2+H2O=2H++2NO+NO 0.1
(4)3Cu+8H++2NO=3Cu2++4H2O+2NO↑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是NH3,B是NO2,C是HNO3,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
A是NH3,电子式为;
(2)
检验溶液中含有的 ,让其和碱反应生成氨气,而后验证氨气,故为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稍微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
(3)
B是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 +NO;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故3molN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mol,消耗3.36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0.15mol) N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4)
C是HNO3,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4H2O+2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