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5 16: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学习重点】 1.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新知初探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2.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_____________,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____。
3.纯净物由_____________物质组成,混合_____________物由物质组成。
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都是空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它们一般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利用这种性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把它们用作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在_____________中有特殊的应用。
1.答案:氮气 氧气 氧气 氮气
2.答案:混合物 体积分数 占78% 占21% 占0.94% 占0.03%占0.03%
3.答案:一种 多种
4.答案:有害气体 烟尘5.答案:氦 氖 氩 氪 氙 不与 保护气 不同颜色的光 灯具制造业
三、提出问题,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 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用红磷做原料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降温)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④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3、化学反应: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态P2O5,使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5、成败关键:①气密性要好;(否则会小于1/5)
②红磷要充足;(否则小于1/5)
③红磷点燃后插入集气瓶要迅速;(否则大于1/5)
④要冷却至室温后方能打开止水夹。(否则会小于1/5)
6、结论: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7、除氧剂的要求:①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生成物是固体或液体,不能是气体。
[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三]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探究点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三、总结收获
四、检测反馈
1.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
3.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①氢气②汽油蒸气③面粉尘④棉尘⑤天然气
A.仅①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人类对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进行了长期和艰难的探索,许多的探索者都提出过他们的观点。较早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普利斯特里 B.舍勒 C.侯德榜 D.拉瓦锡
5.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B.电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
C.把块状的石灰石粉碎成粉末 D.水在加热时有小气泡产生
7.下列用途中,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B.用氢气冶炼金属 C.用盐酸除铁锈 D.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
8.某次化学调研考试用的纸张,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9.用右图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可用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同时水进入广口瓶,水的体积约占广口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步骤是:①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固体物质;③将燃烧匙插入广口瓶,并塞紧橡皮塞;④燃烧完毕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结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问: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10.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 g,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g。这句话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请改正。
11.下图是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该固体极易溶于水,而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下图为两个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图Ⅰ 图Ⅱ
(1)图Ⅰ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2)图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图Ⅱ装置燃烧匙中放点燃的木炭,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吗?为什么?
答案:1.A 2.B 3.D 4.D 5.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
6.A 7.A 8.C 9. (1)红磷 (2)广口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1/5(或21%)
(3)①红磷用少了,瓶内氧气没有反应完;②装置漏气,瓶外的空气进入瓶内;③瓶内未冷却到室温使压强变大。
10.不正确。应改为某容器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 L,则此容器所盛的空气是50 L。
11. (1)红磷过量,才能把氧气消耗完全。
(2)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3)不可以;因为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体积没有减少,无法判断氧气?的量。
第二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学习重点] 1.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新知初探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2.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氧  气:可以供给__呼吸__,如潜水、医疗急救等;支持__燃烧__,如气焊、宇宙航行等。
氮  气:(1)化学性质:化学性质__不活泼__,不支持燃烧。(2)用途:制造硝酸和氮肥;用作__保护气__,如作食品包装的填充气;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3.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 合 物:由__两种或两种以上__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纯 净 物:由__一种物质__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等。
注  意:不能根据表面字眼“纯”“混”“洁净”等进行判断。如 “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洁净的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4.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__二氧化硫__、__一氧化碳__、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__清洁__能源;③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二、
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提问]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 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
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氮气 无色 气体 无味 1.251 g·L-1 -209.9 ℃ -195.8 ℃ 不易溶于水
3.稀有气体
(1)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阅读让学生总结稀有气体的用途]。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探究点二:保护空气
[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思考]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
[回答]1.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
2.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
3.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
4.汽车不再用汽油,而用车用乙醇汽油。
5.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三、总结收获
四、检测反馈
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你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3、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4、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不包括的项目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可吸入颗粒
5、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6、下列情况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1)燃烧烟煤(2)工业废气的排放(3)燃放鞭炮(4)飞机、汽车排放尾气(5)植物的光合作用(6)人和动物的呼吸.
A. (1)(2)(3)(4) B. (3)(4)(5)(6) C. (2)(3)(4)(5) D. 全部
7、超市有一种薯片包装袋,袋内的气体充的鼓鼓的,看上去好象一个“小枕头”.某同学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该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该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2)如果该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现象应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


答案: 1.C 2.D 3.C 4.B 5.B 6.A
7.将袋内气体鼓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无毒 不与食物反应 廉价且易获得变浑浊;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无毒 不与食物反应 廉价且易获得(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