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
学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能举例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科学思维: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探究实践:通过举例子、找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
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推理分
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导入
1)用透明纸在世界地图的底图上描绘出非洲、南美洲的轮廓。2)将两个轮廓进行拼合,你有什么发现?
南美洲
非洲
发现:
南美洲和非洲大陆几乎可拼合在一起。
难道它们曾经连在一起吗?
如果你产生了这样 的疑问,也许就形成了一个科学假说。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会是这么吻合。
新知讲解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科学假说:
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1)科学假说是建立在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经过了一定的科学验证的一种科学理论。它既与毫无事实根据的猜想、传说不同,也和缺乏科学论据的冥想、臆测有区别。
2)具有相当的推测性。它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论点,是根据不够完善的科学知识和不够充分的事实材料推想出来的,它还不是对研究对象的确切可靠的认识。
3)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科学假说它既包含着真,又包含着假,是真与假的对立与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的转化条件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假说的唯一客观标准。
新知讲解
2、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a.提出者: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b.提出过程:魏格纳在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
新知讲解
c.寻找证据:他发现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
1915年,“大陆漂移说”正式确立。
动物的相似性
新知讲解
e.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新知讲解
f.质疑的声音: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
没有科学解释
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一些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新知讲解
(2)海底扩张学说:
a.提出者: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
b.提出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磁学研究的成果支 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学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新知讲解
C.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动画:
大西洋的形成(扩张)过程
(点击图片播放)
岩浆上涌,形成弯形隆起
幼年洋的形成
形成大西洋
大西洋的形成
思考讨论:
1) “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2) “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什么问题?
海底扩张学说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把洋中脊的扩张与海沟岛弧的俯冲联系起来,即认为大洋水体虽然是古老的,但洋底因不断更新而具新洋壳,而大陆则是由不同时代的陆块不断裂解、拼合和增生而成。
海底扩张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学说的确立,使大陆漂移说由衰而兴,主张地壳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的活动论取得胜利,同时也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动力源
新知讲解
3、假说推动科学进步: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说明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假说的形成、发展和假说之间的竞争、更迭的历史。
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 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新知讲解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多个板块;
②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包括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新知讲解
③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活动:
1)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如图 3-56, 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你看见__________。
2)取两块板,把板拼合在一起,上面贴上一张纸,如图 3-57。
3)在板上放一只空瓶子。
4)两个人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板,直至纸断裂。
5)当纸断裂时,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部分
因挤压而隆起
纸断裂时,产生震动,瓶子翻倒,出现裂缝。
新知讲解
④ 板块运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板块交界处的地壳比较活跃!
视频:
青藏高原的隆起
(点击图片播放)
思考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那么,在图中,哪些地方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处。
原因:
板块交界处,碰撞或挤压导致地壳不稳定。
课堂练习
1、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大陆内部
C.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 D.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D
课堂练习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有(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A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板块碰撞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B.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C.火山、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D.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A
课堂练习
4、板块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C
课堂练习
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D ,E ,F ;
(2)板块的碰撞和 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引起人们的恐慌。按图中应该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而造成的。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张裂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课堂练习
6、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②→③→①
C
①②⑤
课堂练习
7、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碰撞和张裂
B、C
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课堂总结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二、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3、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碰撞
张裂
山脉
裂谷和海洋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带。
一、地球构造理论假说:
板书设计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二、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
2、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3、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碰撞
张裂
山脉
裂谷和海洋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带。
一、地球构造理论假说: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地形和地形图”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学设计
课题 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地球表面的板块》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6节,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构造、地壳活动之后,对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地壳活动的本质原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假说的建立和假说的意义,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本节内容拟用1课时教学完成。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能举例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科学思维: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探究实践:通过举例子、找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态度责任: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2.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
难点 1.“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三者的联系。2.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用透明纸在世界地图的底图上描绘出非洲、南美洲的轮廓。2)将两个轮廓进行拼合,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 南美洲和非洲大陆几乎可拼合在一起。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 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会是这么吻合。难道它们曾经连在一起吗? 如果你产生了这样 的疑问,也许就形成了一个科学假说。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科学假说: 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1)科学假说是建立在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经过了一定的科学验证的一种科学理论。它既与毫无事实根据的猜想、传说不同,也和缺乏科学论据的冥想、臆测有区别。 2)具有相当的推测性。它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论点,是根据不够完善的科学知识和不够充分的事实材料推想出来的,它还不是对研究对象的确切可靠的认识。 3)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科学假说它既包含着真,又包含着假,是真与假的对立与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的转化条件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假说的唯一客观标准。 2、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学说: a.提出者: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b.提出过程:魏格纳在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 c.寻找证据:他发现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 1915年,“大陆漂移说”正式确立。 e.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f.质疑的声音: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 没有科学解释 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一些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2)海底扩张学说: a.提出者: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 b.提出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磁学研究的成果支 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学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C.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动画:大西洋的形成(扩张)过程 思考讨论:1) “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支持)2) “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什么问题? (动力源)说明:海底扩张学说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把洋中脊的扩张与海沟岛弧的俯冲联系起来,即认为大洋水体虽然是古老的,但洋底因不断更新而具新洋壳,而大陆则是由不同时代的陆块不断裂解、拼合和增生而成。 海底扩张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学说的确立,使大陆漂移说由衰而兴,主张地壳存在大规模水平运动的活动论取得胜利,同时也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假说推动科学进步: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说明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假说的形成、发展和假说之间的竞争、更迭的历史。 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科学假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 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多个板块;②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包括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③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活动:1)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如图 3-56, 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你看见__________。 [参考:中间部分因挤压而隆起]2)取两块板,把板拼合在一起,上面贴上一张纸,如图 3-57。 3)在板上放一只空瓶子。 4)两个人朝不同的方向慢慢用力拉板,直至纸断裂。 5)当纸断裂时,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纸断裂时,产生震动,瓶子翻倒,出现裂缝。]④ 板块运动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动画: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板块交界处的地壳比较活跃!视频:青藏高原的隆起思考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那么,在图中,哪些地方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参考: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六大板块的交界处。 原因: 板块交界处,碰撞或挤压导致地壳不稳定。 学生第1次碰到“假说”一词,有必要进行一些说明。两种假说的提出及主要观点的介绍,使学生明白假说与胡说臆想的区别,知道假说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理解假说的确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理解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假说的形成,是科学的进步,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基础地球构造理论是不断进步与完善的过程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较为认可的一种地球构造理论体验板块活动的特征,理解山脉、裂谷和海洋形成的原因理解火山、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布规律特征。前后响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练习 1、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D ) A.板块内部 B.大陆内部 C.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 D.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有( A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3、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板块碰撞常形成裂谷或海洋B.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C.火山、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D.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4、板块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C )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5、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D ,E ,F ; (2)板块的碰撞和 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引起人们的恐慌。按图中应该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而造成的。 [参考:(1)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2)张裂 亚欧 太平洋板块]6、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参考:(1)②→③→① (2)C (3)①②⑤]7、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参考:(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3.6地球表面的板块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2、能举例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3、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说”。
2、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 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一些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 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3、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_______说”。
4、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 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 ,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知识点2、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建立在 和 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被 分割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 ;全球由_______大板块组成: 、 、 、 、 和 ;
3、地壳的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 ;按照板块划分,我国属于 板块;
4、地壳的六大板块“漂移”在 ;不断发生 和 ;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 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 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C.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例题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
A.地中海 B.大西洋 C.红海 D.印度洋
例题3、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如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运动示意图,与该图示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表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B.图中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图中所示是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或海洋 D.图中所示的板块碰控,地表隆起,形成山脉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
C.地中海面积会不断增大 D.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
例题5、读六大板块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板块,B是________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3)当两板块发生张裂时,常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当两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_____。
三、随堂练习:
1、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地质力学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2、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3、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4、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
A.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B. 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等相似生物
C. 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D. 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以下能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是( )
6、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
A.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B.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C.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的吻合性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7、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 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 我们生活的瑞安位于欧亚板块 D. 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中国2018年10月31日下午16点29分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内部
C.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四、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B.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联合而成
C.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活跃
2、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红海 C.海沟 D.大西洋
3、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说法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4、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小黄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②小洪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③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④小张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⑤小徐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识,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5、我国主要位于(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大西洋板块
6、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 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的
C.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7、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海底扩张学说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8、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目前,地震学家能准确测量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并正在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规律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地球构造理论
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也属于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全球都会有地震发生,分布毫无规律可循
C.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只会发生碰撞 D.发生地震时,应该快速跑入面积较大房间
11、下列现象中,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是( )
①非洲大陆西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吻合 ②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是相通的 ③我们脚下的大地是坚固的、稳定的,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变化 ④非洲和南美洲分布的鸵鸟有共同的祖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2、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___________。如图是2019年和2010年全球主要重大地震分布图,由图可知该月地震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板块周围。我国四川省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___________(填“挤压”或“张裂”)而形成的。
13、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北部怀特岛火山突然爆发,造成多人伤亡。
(1)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是板块运动的体现,板块运动的形式主要有碰撞和______。
(2)新西兰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从地图上看,新西兰正位于______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3)怀特岛的经纬度约为“37°31'S,177°10'E”,则该岛位于______(填字母编号)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4)怀特岛是由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岛屿,在该岛上最不可能找到的岩石种类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有矿物晶体颗粒 B.有气孔构造 C.有层状结构 D.有柱状结构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
1、大陆漂移 2、动力来源 3、 海底扩张 4、两边 大陆地块
知识点2、
1、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2、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 板块 六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3、太平洋板块 亚欧 4、软流层 碰撞 张裂
5、碰撞 张裂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故错;B.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故错;C.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发生,故正确;D.板块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故错。
例题2、A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运动,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因此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可能消失的海洋是位于这两个板块之间的地中海,因此本题选A,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板块运动示意图中箭头指向中间,表示板块挤压,形成山脉,箭头指向两边,表示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例题4、C
解析: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向运动,地中海面积会不断减小。由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会不断增高。由于澳大利亚地处印度洋板块内部,整体相对稳定,所以很少发生地震。
例题5、(1)亚欧 太平洋 (2)稳定 活跃 (3)裂谷 海洋 (4)山脉
解析:读图可以知道,(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的运动形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当两板块发生张裂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当两板块发生碰撞时,在陆地上常形成山脉。
三、随堂练习:
1、A 2、D 3、A 4、C 5、A 6、B 7、C 8、C
四、课后巩固:
1、A 2、C 3、C 4、B 5、B 6、D
7、C 8、A 9、B 10、A 11、D
12、魏格纳提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太平洋 挤压
13、张裂 环太平洋 D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