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10-05 08: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六安海峰学校 吴克明
邮编:237005 联系电话:0564-3184577
【教学背景】2005学年度初一级数学使用《新时代数学》版的教材,一方面为了能够切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从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参考了其他版的教材,在授课中穿插了小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分析】本节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是互逆运算,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从而得出减法法则,减法法则的本质是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体现的是由已知转化为未知的化归数学思想,要向学生说明,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数学思维目标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内在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目标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彩色数字卡片.
五、课型、课时安排
  新授课、一课时.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学生出示练习题,学生以抢答形式解决.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假设北京市区某天的气温为11°C,
(1)若傍晚时下降了6 °C,那么傍晚的气温是多少?怎样计算的?
(2)若傍晚时下降了15 °C,则傍晚的气温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与同伴交流。
(同学们先讨论,第一问很快得出结果,对于第二问,学生意见不一,此时教师拿出一个温度计,在实物投影机上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最后统一答案.) 【教法说明】通过实物把抽象变为形象.
2、据北京专业气象台预报:2001年4月9日乌鲁木齐市的最高气温是4 °C,最低气温是–3 °C, 请问这天该市的温差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教师要说明温差就是温度的差,.即用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
3、引导学生探究课本17页思考(利用数轴讨论交流)
5-(-4)=?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计算:11+(-6); 11+(-15); 4+3
引导学生观察式字:
11- 6=5和11+(-6)=5
11-15=-4和 11+(-15)=-4
4-(-3)=7和 4+3=7
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例1 计算下列各式:
(1)–32–5; (2)7.3 – (–6.8)
(3)0 – 8 ; (4)( – 5) – 0
  教师板书例1的解法。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例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三 )巩固练习
活动:黑板上贴一张写着”–“的卡片,两个学生拿写有数字的彩色卡片,分别站在” –“两边,变换手中的卡片,组成不同的减法式字,其他同学进行抢答。(由于是游戏的形式,出题和答题的都是同学,所以气氛热烈,参与率高.)
(四)提高与拓展
例2:计算: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等全班都完成以后,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评讲。评讲的同学出现了错误,意见出现分歧,教师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教法说明】解决例2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加以任何提点,让学生自己在错误中学习,小组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以及发表意见的勇气。
 例3 (实际应用题:)下表列出国外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间差(带负号的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早的小时数),
城市 纽约 巴黎 东京
时差/h -13 -7 +1
(1)如果现在北京时间是中午12:00,那么东京时间是多少?
(2)如果小张在北京14:00给远在纽约的舅舅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
五、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六、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 (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  )=10;
  (9)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
  (2)(-2)-(+3)=2+(-3). ( )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
七 作业:P22第一题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
一:复习加法法则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三:范例探究
四:巩固小结
【教学后记】本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游戏的形势进行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还可以让学生归纳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差的规律,还有被减数是0时的差的规律。例3是一个难点,在讲解时可以使用一个地球仪和一个时钟,这样会更加形象。本课给我最大的体会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二是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实物,往往会使教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