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某同学欲在学校实验室配制220mL1mol/LNaOH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在放置烧杯的托盘天平上迅速称取NaOH固体8.8g
B.选用蒸馏水洗过的250mL容量瓶进行配制
C.为防止变质,NaOH固体在烧杯里溶解后要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D.定容时,用玻璃棒将蒸馏水引流入容量瓶中直到液体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线相切
2.常见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A. B.
C. D.
3.相同条件下的不同气体,影响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子的大小 B.分子的数目
C.分子间的距离 D.温度和压强
4.下列关于氯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黄绿色 B.有刺激性气味 C.密度比空气小 D.有毒
5.如图装置可用于石油蒸馏。其中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A.a-酒精灯 B.b-圆底烧瓶 C.c-冷凝管 D.d-锥形瓶
6.下列关于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和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和都可与盐酸反应,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C.和中的氧元素都是-2价
D.与水反应没有氧气生成,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
7.把2.1 g 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 g B.3.6 g
C.7.2 g D.无法确定
8.下列有关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
C.化学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D.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9.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A.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
B.铝制餐具不宜长期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C.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D.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
10.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200mL溶液
②1000mLNaClO溶液
③300mLKCl溶液
④250mL溶液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1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都变成碳酸钠
B.氧化钠、过氧化钠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都为2:1
C.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足量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则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D.碳酸氢钠做可以治疗胃酸过多药物,但碳酸钠不能
1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渡元素中,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B.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种类和元素的种类一样多
C.为元素性质的系统研究提供指导,为新元素的发现提供线索
D.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48LCl2与5.6g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3NA
B.46g乙醇(C2H6O)中含氧原子数为NA
C.78gNa2O2粉末中含有2NA个阴离子
D.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3NA
14.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
B.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
D.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15.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二、填空题
16.用20gNaOH配成250mL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取出5mL该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其中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
17.我们生活中处处都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1)消防员的防毒面具中放有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是因为Fe(OH)3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洪灾过后,饮用水可用漂白粉消毒。
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中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 是否泄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g)+8NH3(g)=6NH4Cl+N2(g),若反应中消耗Cl2 1.5 mol,则被氧化的NH3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三、计算题
18.室温下,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分别向A、B两室充入H2、O2的混合气体和2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1)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所含分子总数为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2)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68g,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NH3密度的___倍。
(3)若将A室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原温度后,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____刻度,此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为____。
19.(1)已知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gA与70gB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___g/mol。
(2)在VLAl2(SO4)3溶液中,测得铝元素的质量为ag。则溶液中含有硫元素的质量是___g,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
(3)在相同状况下某钢质空瓶,若装满O2,称其质量为36g,若装满CO2,称其质量为42g,若装满A气体,称其质量为52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
四、实验题
2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某实验小组欲用NaOH固体配制480 mL1.0 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___________。
(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移液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___g NaOH。
(4)某实验小组欲用NaOH固体配制480 mL 1.0 mol/L的NaOH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5)取配制好的上述溶液50 mL,与足量的铝反应,可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___________
21.“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甲型H1N1等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威露士”牌“84”消毒液,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下信息:含25%NaClO、1000mL、密度1.19g·cm-3,稀释后使用。
请根据信息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mol·L-1。
(2)该同学取100mL该“84”消毒液,加入10000mL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中c(Na+)=__mol·L-1。(假设稀释后溶液密度为1.0g·cm-3)
(3)该同学参阅该“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25%NaClO的消毒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一种玻璃仪器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烘干才能用于溶液配制
C.利用购买的商品NaClO来配制可能导致结果偏低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0g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容量瓶的规格有250mL,配制时体积为250mL,则在放置烧杯的托盘天平上迅速称取NaOH固体质量=1mol/L×250mL×40g/mol=10.0g,A错误;
B.选用蒸馏水洗过的250mL容量瓶进行配制,B正确;
C.为防止变质,NaOH固体在烧杯里溶解后要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C错误;
D.定容时,用玻璃棒将蒸馏水引流入容量瓶中直到刻度线下1~2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体凹液面恰好跟刻度线相切,D错误;
答案为B。
2.B
【详解】A.和水反应生成,和CO2反应生成,和CaCl2反应生成,A项不选;
B.不能直接制得,B项选;
C.和盐酸反应生成,和Cl2反应生成,和NaOH反应生成,C项不选;
D.和O2反应生成CuO,CuO和硫酸反应生成,和NaOH反应生成沉淀,D项不选;
答案选B。
3.B
【详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直径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分子数目的多少,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等,因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大小,则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目的多少,B项正确;
答案选B。
4.C
【详解】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氯气有毒、且有刺激性气味,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A、B、D项正确,C项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a是用于加热的化学仪器,名称是酒精灯,A正确;
B.b与圆底烧瓶相似,但颈部比圆底烧瓶多出一个支管,该仪器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名称是蒸馏烧瓶,B不正确;
C.c是用于将蒸汽冷凝的化学仪器,名称是冷凝管,C正确;
D.d是用于承接被冷凝液体的化学仪器,名称是锥形瓶,D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Na2O是白色固体,但Na2O2是淡黄色固体,两种物质都可以溶于水且和水反应,A错误;
B.Na2O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2O2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所以Na2O是碱性氧化物,而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
C.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错误;
D.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氧气生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D正确;
答案选D。
7.A
【详解】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把两个反应相加,得:CO+Na2O2=Na2CO3,过氧化钠增重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氢气同理,过氧化钠增重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所以2.1克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最后固体增重就为2.1克,选A。
8.C
【详解】A.因化学以实验为手段来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变化规律,则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A正确;
B.因化学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健康服务的,则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科学,B正确;
C.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C错误;
D.因可以利用化学来解决能源、资源的开发及合理使用,所以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D正确;
答案选C。
9.D
【详解】A.氯气泄漏后混在空气中,像灰尘一样会随风飘散顺着风吹向下风地带,因此要逆风逃跑才能跑出氯气泄漏范围,避免中毒,故A选项正确;
B.铝会与酸和碱发生反应,故不能长期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故B选项正确;
C.氢氧化铝可以与酸反应且腐蚀性小,可作胃酸的中和剂,故C选项正确;
D.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车间液氯泄漏时,不可以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应该逆风向高处避险,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D。
10.A
【详解】①200mL溶液中c(Cl-)=2mol/L×2=4mol/L;
②1000mLNaClO溶液中c(ClO-)=5mol/L×1=5mol/L,不存在氯离子;
③300mLKCl溶液中c(Cl-)=2mol/L×1=2mol/L;
④250mL溶液中c(Cl-)=1mol/L×3=3mol/L;
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A。
11.C
【详解】A.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先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则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都变成碳酸钠晶体或碳酸钠粉末,故A正确;
B.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1个氧离子组成,过氧化钠有2个钠离子、1个过氧根离子,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2:1,故B正确;
C.氨气的溶解性大,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小,所以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先通入氨气,后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可与胃酸中盐酸反应,而碳酸钠的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药物,故D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A.优良的催化剂含过渡金属元素,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而半导体材料应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寻找,故A错误;
B.同一种元素可能存在多种原子,比如氢元素有H、H、H三种原子,故元素的种类多于原子的种类,故B错误;
C.同周期、同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相似性、递变性,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为新元素的发现和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故C正确;
D.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是找到半导体材料,而不是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B
【详解】A.没有标明再标准状态下,所以无法计算Cl2的物质的量,A错误;
B.C2H6O分子中,O原子数为NA,B正确;
C.Na2O2,含有NA个阴离子,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所以无法进行计算,D错误;
故答案为:B。
14.C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是非气体,无法计算水的物质的量,A错误;
B.71g氯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和足量铁反应的时候,1mol氯气只能得到2NA个电子,故转移电子数为2NA,B错误;
C.1L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1×2=2(mol),钠离子数目为2NA,C正确;
D.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无法计算生成的三氧化硫的数目,D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A.根据物质的量规定可知:在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A正确;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质的量,B错误;
C.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C错误;
D.物质的构成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因此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但不一定是分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 2 2 0.1 0.4
【详解】用20gNaOH配成250mL溶液,NaOH的物质的量为,它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取出5mL该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2,再加水稀释至100mL,相当于稀释了倍,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其中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其质量为。
17.(1)与人体呼出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人体所需要的氧气(或作供氧剂)
(2) 较大表面积,强吸附性 先观察到液体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3)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22.4
【解析】(1)
消防员的防毒面具中放有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作用是与人体呼出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人体所需要的氧气;故答案为:与人体呼出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人体所需要的氧气(或作供氧剂);
(2)
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是因为Fe(OH)3胶体具有较大表面积,强吸附性;取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盐酸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发生凝聚,开始胶体发生聚沉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然后过量的盐酸中和氢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水,则产生的现象为先观察到液体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故答案为:较大表面积,强吸附性;先观察到液体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3)
①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中制取漂白粉,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故答案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②根据方程式3Cl2(g)+8NH3(g)=6NH4Cl+N2(g)可知,3mol氯气全部是氧化剂,8mol氨气中有2mol被氧化生成氮气,因此若反应中消耗1.5mol Cl2,则被氧化的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故答案为:22.4。
18. 4mol 4NA 1 2 1:2
【详解】(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开始时A、B体积之比为4:2=2:1,则A中气体物质的量是B的2倍,为4mol,因此所含分子总数为4NA;
(2)A中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68g÷4mol=17g/mol,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气体ρ=M÷Vm知,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NH3密度倍数=17g/mol÷17g/mol=1;
(3)设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x+y=4、2x+32y=68,解得x=y=2,若将A室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恢复原温度后,氧气有剩余,剩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原来的一半,是1mol,则A、B室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2mol=1:2,其体积之比为1:2,所以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2刻度;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气体压强之比=3:6=1:2。
19. 18 16a/9 a/18v 64
【分析】(1)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D,根据质量守恒,生成D的质量为8g+32g-22g=18g,故A、B、C、D按质量比8g:32g:22g:18g=4:16:11:9进行反应,据此进行16gA与70gB反应的过量计算,再根据质量比计算生成的D的质量,利用M=m/n计算D的摩尔质量.
(2)根据铝离子的质量求得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求出硫的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除以溶液的体积即得物质的量浓度;
(3)相同状况下,一个空瓶,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结合n=m/M及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相等来解答.
【详解】(1)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D,根据质量守恒D的质量为8g+32g-22g=18g,故A、B、C、D按质量比8g:32g:22g:18g=4:16:11:9进行反应,16gA完全反应需要B的质量为16g×16/4=64g<70g,故B过量,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16g×9/4=36g,故D的摩尔质量为36g/2mol=18g·mol-1;
(2)V 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 a g,
则n(Al3+)=ag/27g·mol-1=a/27mol,
根据化学式可得SO42-的物质的量为n(SO42-)=n(Al3+)×3/2= mol=a/18mol,
S的质量=32g·mol-1×a/18mol= 16a/9g;
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SO42-)=n/V= =a/18vmol·L-1;
(3)设瓶子的质量为x,气体A的摩尔质量为y,同一瓶子的体积相等,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状况下,O2、CO2与气体A的物质的量也相等,
则由n=m/M可知, ,
解之得:x=20g,
故
解之得:y=64g·mol-1,
当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相等,所以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点睛】难点(3)由题意确定不同气体的体积相同,其物质的量相同为解答的关键。
20.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27.4 20.0 ④ 1.68L
【详解】(1)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因此本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需要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3)据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30g,游码的质量为2.6g,但将砝码和烧杯放反了,而当物品和砝码放反时,m物=m砝-m游=30g-2.6g=27.4g,即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7.4g;由于无480mL容量瓶,故选用500mL容量瓶,所需的NaOH的物质的量n=cV=0.5L×1.0mol/L=0.5mol,质量m=nM=0.5mol×40g/mol=20.0g;
(4)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减少,浓度偏低;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溶质减少,浓度偏低;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
⑤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
答案选④
(5)取配制好的上述溶液50mL,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5L×1mol/L=0.05mol,根据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与足量的铝反应,可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0.05mol×1.5×22.4L/mol=1.68L。
21. 4.0 0.04 C
【分析】利用信息:含25%NaClO、1000mL、密度1.19g·cm-3,计算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可利用公式;从溶液中取出一部分溶液,浓度保持不变,加水稀释后,可利用稀释定律进行稀释后浓度的计算;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25%NaClO的消毒液,因实验室没有此规格的容量瓶,所以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并以此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详解】(1)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4.0mol·L-1。答案为:4.0;
(2)该同学取100mL该“84”消毒液,此时c(NaClO)=4.0mol/L,加入10000mL水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中c(Na+)==0.04mol·L-1。答案为:0.04;
(3)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含25%NaClO的消毒液,因实验室没有480mL规格的容量瓶,所以应使用500mL的容量瓶。
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不需要使用酸式和碱式滴定管、圆底烧瓶、分液漏斗,还需使用玻璃棒和胶头滴管,A不正确;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可直接用于溶液的配制,因为内壁附着的水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B不正确;
C.购买的商品NaClO可能部分变质或含杂质,导致NaClO含量偏低,配制NaClO溶液时,可能导致结果偏低,C正确;
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0.5L×4.0mol/L×74.5g/mol=149.0g,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在计算配制480mLNaClO溶液所需溶质的质量时,我们很容易利用480mL进行计算,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