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同步测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同步测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6 11:3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铜粉:
B.锂在氧气中燃烧:
C.向溶液中滴几滴NaClO溶液:
D.用烧碱溶液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
2.下图为铝的生产原理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冰晶石做助熔剂
B.氧化铝属于过渡晶体
C.金属铁、铜的冶炼方法与铝类似
D.铝在工业上是一种很好的还原剂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SO3 ④H2S ⑤NO2 ⑥Mg3N2 ⑦NH3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4.月球土壤中富含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但嫦娥五号取回的微陨石撞击处的月壤样品中存在大量的三价铁,有可能是以下哪个原因造成的
A. B.
C. D.
5.某固体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冷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则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成分可能是
A.Fe、Al B.Cu、Al C.CuO、 D.Cu、FeS
6.向2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曲线中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若向铜粉中加入100mL上述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19.2g铜
C.
D.每一阶段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7.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或结论
A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蓝色溶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
B 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C 往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A B.B C.C D.D
8.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选用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
A Na2CO3晶体(NaHCO3) 加热
B FeCl2(FeCl3) 足量铁粉,过滤
C Fe2O3(Al2O3) NaOH溶液,过滤
D CO2(HCl) 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洗气
A.A B.B C.C D.D
9.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Na+、Cl-、、Fe3+
B.碳酸氢钠溶液:K+、、Cl-、H+
C.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的溶液中:K+、Na+、、
D.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3+、Mg2+、Br-、Cl-
10.将某份镁铝合金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则样品中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过量的与溶液反应:
B.溶液与过量溶液反应:
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D.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12.FeCl3是有机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FeCl3.已知:FeCl3易升华,且易水解:FeCl3+3H2O Fe(OH)3+3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可制得纯净的Cl2
B.实验时若Cl2不足量,则可能生成FeCl2
C.装置丙的作用是收集FeCl3
D.装置丁中CaCl2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
13.常温下,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者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
B.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为:
C.新制氯水中,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
D.氢氧化铁和碘化氢溶液反应:
14.中国古代文献和诗句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Ca(OH)2
B.《梦溪笔谈》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则能指南”,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爆竹爆炸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法”,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二、非选择题
15.黄铵铁矾 [化学式可表示为(NH4)xFey(SO4)z(OH)w,摩尔质量为480 g·mol-1]。Min Ristic等曾对黄铵铁矾进行热分解实验,其结果可用下图热重曲线表示(已知:黄铵铁矾在300 ℃前分解释放的物质为H2O,300~575 ℃之间只有NH3和H2O放出,此时残留固体只存在Fe、O、S三种元素,670 ℃以上得到的是纯净的红棕色粉末)。
根据以上实验及图中数据确定黄铵铁矾的化学式为_______。
16.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使垃圾中宝贵的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1)如上图所示四个垃圾分类图示中有害垃圾图示是_______;
(2)小明在整理房间时,清理出如下物品,它们应分别放入哪个垃圾箱(请填字母)?
A.废作业本;B.汽水易拉罐;C.烂苹果;D.过期药品;E.生锈铁钉;F.涂改液瓶G.矿泉水瓶H.废旧电池
i.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
ii.应放入“有害垃圾箱”的是_______;
(3)小明用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以重新使用它,请写出盐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请设计一种从氯化铜溶液中回收铜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
17.现有如下物质:①液态氯化氢 ②氯水 ③ ④ ⑤澄清石灰水 ⑥铝 ⑦NaOH溶液 ⑧溶液
(1)这些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编号)_______。
(2)将铝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体产生,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把少量的④加入⑤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电子工业中常用溶液腐蚀覆铜板来制作印刷电路板,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利用“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甲~戊均含铁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Na2FeO4是一种新型饮用水消毒剂。工业上常用NaClO、Fe(NO3)3、NaOH制备:3ClO-+2Fe3++10OH-=2FeO+3Cl-+5H2O,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打印机使用的墨粉中含有Fe3O4,下列关于Fe3O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有磁性,是FeO与Fe2O3的混合物
B.属于两性氧化物,与酸、碱都能反应
C.Fe3O4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Fe3O4
(3)维生素C易溶于水,可将Fe3+转化为Fe2+被人体吸收。为检验转化产物Fe2+,设计如下实验:取适量Fe2(SO4)3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该设计方案能否检验Fe2+并说明理由______。
(4)丁与烧碱溶液反应可生成乙,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乙转化为丙。乙转化为丙的现象为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若用丁溶液经一系列反应来制备Fe2O3。不考虑过程损失,若100mL丁溶液最终制得1.6gFe2O3,变质前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铜粉发生反应生成NO和硝酸铜,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故B错误;
C.向溶液和少量NaClO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Fe不和NaOH溶液反应,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冰晶石在电解铝工业中常用作助熔剂,正确;
B.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具有某些过渡金属的特征,因此被称为过渡晶体,正确;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金属铝和氧气,而工业上用热还原法来冶炼金属铁、铜,错误;
D.Al为活泼金属,冶金工业中常作还原剂,正确;
故选C。
3.A
【详解】一定条件下单质硫可以和金属直接化合,并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即与铜化合生成Cu2S,与铁化合生成FeS,故①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②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故③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一定条件下硫单质可以与氢气化合生成H2S,故④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氮气和氧化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而不是NO2,故⑤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在燃烧条件下镁可以与氮气直接化合生成Mg3N2,故⑥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可以直接化合物生成NH3,故⑦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A。
4.A
【详解】A.月球表面的铁元素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形式存在,FeO中Fe为+2价,FeO可能反应生成Fe和Fe3O4,Fe3O4中含有三价铁,A正确;
B.Fe3O4分解生成Fe2O3和FeO,虽然Fe2O3中含有三价铁,但是四氧化三铁中含有较多三价铁,无法体现月球表面的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
C.月球表面没有氧气,FeO无法被氧化生成Fe2O3,C错误;
D.月球表面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Fe2O3中Fe为+3价,D错误;
故答案选A。
5.A
【分析】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有气泡冒出,由题中物质可知应含有铝;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固体可与盐酸反应,以此来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中含有Al,Fe可以与盐酸反应,A项正确;
B.Cu、Al加入足量冷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但Cu不溶解,B项错误;
C.CuO、加入足量NaOH溶液或足量冷的稀盐酸中均无气泡产生,C项错误;
D.Cu、FeS加入足量NaOH溶液中无气泡产生,D项错误;
故选A。
6.B
【分析】向2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依次发生反应①、②、③;OA段为反应①,生成NO0.2mol;AB为反应②、BC为反应③,生成氢气0.1mol;
【详解】A.由分析可知,OA段为反应①,生成NO0.2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0.2L=1 mol/L,A正确;
B.由分析可知,200mL溶液中硝酸根离子为0.2mol、氢离子为0.2mol×4+0.1mol×2=1.0mol,,则氢离子过量、硝酸根离子完全反应消耗铜0.3mol,质量为19.2g,则若向铜粉中加入100mL上述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19.2g÷2=9.6g铜,B错误;
C.由分析可知,3个反应分别消耗铁0.2mol、0.1mol、0.1mol,共消耗铁0.4mol,质量为22.4g铁,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每一阶段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D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氯化铁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棕黄色溶液变成蓝色溶液,说明Fe3+将Cu氧化为Cu2+,说明Fe3+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酸性使得石蕊变红,后褪色是因为生成盐酸(HCl)的同时还生成了次氯酸(HClO),次氯酸有漂白的作用使得有机酸碱指示剂石蕊褪色成无色,故B正确;
C.往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生成NaAlO2溶液,不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故C错误;
D.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钠熔点低,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故D正确;
故选C。
8.D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用加热的方法能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杂质,故A正确;
B.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过滤可以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氯化亚铁,故B正确;
C.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则向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能除去氧化铁中混有的氧化铝,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不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Fe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
B.在碳酸氢钠溶液中,与H+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3+、Mg2+、Br-、Cl-都不发生反应,能稳定存在,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设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H2为2mol,则加入盐酸产生的H2为3mol,根据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2molH2,需要Al的物质的量为mol,由于2Al+6HCl=2AlCl3+3H2↑可知,等质量的Al与盐酸和NaOH反应放出的H2一样多,故说明Mg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为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生成1molH2需消耗1mol的Mg,故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1:=3:4,故答案为:C。
11.A
【详解】A.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应该还有碳酸钠生成,正确的为:,B错误;
C.氨水为弱碱,无法溶解氢氧化铝,正确的为:,C错误;
D.FeI2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Cl2,氯气先于碘离子反应,2I-+ Cl2 = I2 + 2Cl-,D错误;
答案选A。
12.B
【分析】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混有杂质HCl和水蒸气杂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和铁粉在加热下反应生成FeCl3,其易升华,加热形成蒸气,在丙装置中冷凝收集氯化铁,由于氯化铁易水解,氯化钙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丙,NaOH溶液用于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
【详解】A.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易挥发,氯气中混有杂质HCl和水蒸气杂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浓硫酸干燥氯气,甲可制得纯净的Cl2,A正确;
B.无论氯气是否足量,Fe与Cl2都只生成FeCl3,B错误;
C.氯气和铁粉在加热下反应生成FeCl3,其易升华,加热形成蒸气,在丙装置中冷凝收集FeCl3,C正确;
D.由于氯化铁易水解,氯化钙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丙,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与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强酸反应制弱酸,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盐酸和次氯酸,氯气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所以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氢氧化铁和碘化氢溶液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4.A
【详解】A.“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这里的石灰指的是碳酸钙,A错误;
B.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B正确;
C.爆竹爆炸中有氧气参与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涉及萃取操作,与相似相溶原理有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
故答案选A。
15.NH4Fe3(SO4)2(OH)6
【详解】设有480 g物质分解,670 ℃以上为红棕色纯净物Fe2O3,则其物质的量为n(Fe2O3)= =1.5 mol,即y=3;在固体质量400 g→240 g时,分析可知,该产物为SO3和Fe2O3,则n(SO3)= =2 mol,即z=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3×(+3)+ 2×(-2)+w×(-1)=0,17x+3×56+2×96+17w=480,解得x=1、w=6,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H4Fe3(SO4)2(OH)6。
16.(1)图2
(2) ABEG DFH
(3)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4)CuCl2 + Fe = FeCl2 + Cu
【详解】(1)图1可回收垃圾,图2有害垃圾,图3厨余垃圾,图4其他垃圾,故选图2;
(2)烂苹果属于厨余垃圾,ABEG属于可回收垃圾,DFH属于有害垃圾;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4)铁的还原性强于铜,可将铜盐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回收利用:CuCl2 + Fe = FeCl2 + Cu。
17.(1)①③④
(2)
(3)
(4)
【详解】(1)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即①③④属于电解质;
(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即离子方程式为;
(3)碳酸氢钠少量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过量,则离子方程式中碳酸氢根的系数定位1,即离子方程式为;
(4)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单质铜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方程式为。
18.(1)3:2
(2)CD
(3)不能,过量维生素C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
(4) 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5)0.2mol L-1
【详解】(1)反应中,氧化剂为次氯酸钠,氯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铁为还原剂,化合价由+3变为+6,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2)A.Fe3O4有磁性,组成固定,是一种纯净物,不是FeO与Fe2O3的混合物,A错误;
B.其能和酸反应生成两种盐和水,不与碱反应,不属于两性氧化物,B错误;
C.Fe3O4中二价铁、三价铁之比为1:2,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正确;
D.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Fe3O4和氢气,D正确;
故选CD;
(3)维生素C易溶于水,可将转化为被人体吸收,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亚铁离子也具有强的还原性,亚铁离子、过量的维生素C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了亚铁离子的检验,此实验方案设计不严密;
(4)丁为亚铁盐与烧碱溶液反应可生成乙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乙氢氧化亚铁和空气中氧气、水反应转化为丙氢氧化铁,4Fe(OH)2+O2+2H2O=4Fe(OH)3;乙转化为丙的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5)的物质的量为=0.01mol,铁元素的物质的量n(Fe)=0.02mol;根据铁元素守恒规律,变质前n(FeCl2)= n(Fe)=0.02mol,则100mL该溶液中,c(FeCl2)= =0.2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