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四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山海关不住,投资进龙江”。2023年3月17-19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23届年会
在其永久会址滑雪胜地亚布力举行。会上举行了黑龙江产业投资与开放合作大会项目签
约仪式,签约项目131个,签约额1511亿元,本次签约重点是加快构建黑龙江省“4567”
现代产业体系(4个经济新引擎、5个战略新兴产业、6个传统优势产业、7个现代服务
业),项目质量高、前景好,深度融入黑龙江产业体系。另外,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
青以“新人机时代”为题,分析了人工智能GPT-4的发展,有人认为GPT会赋能各行各
业,是新工业革命的起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黑龙江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包活(
①冰雪经济②航空航天
③智能农机④钢铁工业⑤生物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黑龙江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最大优势是(,)
A.自然环境好
B.地理位置优越C.森林刊矿产多
D.产业基础雄厚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
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一东南向的“山一林一田一村一水”空间格局(下右图),
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720
700-
一河流
0
100m
700、等高线0
高二地理
第1页共
。东南
山体
犬工林
me g0
农田
村落
流
3.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A.水流汇集快
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
D.地质条件复杂
4.
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
该地形成的“山一林一田一村一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增加河流水量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粮集团从巴西进口的6.8万吨玉米,在巴西桑托斯港装船出发。货轮穿过马六甲
海峡,于2023年1月7日抵达广东麻涌港。这批玉米完成检验检疫后,将快速送达国内
饲料企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相对于从美国和鸟克兰进口玉米,我国进口巴西玉米有利于(
A.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
B.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
C.减轻国内粮食生产压力
D.平衡国内粮食季节供应
7.相对于美国,
巴西玉米生产的优势是()
A.土壤更加肥沃
B.机械化水平更高
C.光热更加充足
D.种植技术更先进
8.该货轮在运输玉米的航行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货轮航行过程中在低纬度地区一直顺风顺水航行
B.货轮到达非洲南部时船员看到小岛上成群的企鹅
C.货轮抵达麻涌港时,当地昼长夜短,正午日影朝北
D,货轮在北印度洋航行时,海上气象多变,飓风频发
页共4页靖远四中2022-2023下学期6月月考答案
1.B 2.D
【解析】1.根据“现代产业体系(4个经济新引擎、5个战略新兴产业、6个传统优势产业、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质量高、前景好,深度融入黑龙江产业体系。”可知,该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围绕现代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展开,钢铁工业属于传统工业,排除④,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有利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D正确;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以及森林矿产并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AB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4567”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指的是:“4”-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四个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5”-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等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6”-加快推进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等六个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提质增效;“7”-加快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型制造、旅游康养、养老托育、文化娱乐等七个现代服务业发展。
3.A 4.A 5.C
【解析】3.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正确;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B错误;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C错误;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4.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D错误;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BC错误,A正确。故选A。
5.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山—林—田—村—水”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利于雨水的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
6.D 7.C 8.B
【解析】6.美国和乌克兰均位于北半球,玉米收获季节与中国相似,而巴西位于南半球,玉米收获季节与中国不同,我国进口巴西玉米有利于平衡国内粮食季节供应,D正确;而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 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 减轻国内粮食生产压力是我国从美国、乌克兰、巴西进口玉米共同具备的作用,ABC错误。故选D。
7.相对于美国,巴西纬度较低,光热条件更加充足,C正确;巴西土壤优势不明显,且经济更落后,机械化水平更低,种植技术更落后,ABD错误。故选C。
8.货轮于2023年1月7日抵达广东麻涌港,因此该货轮在运输玉米的航行时间为北半球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货轮航行过程中在低纬度地区不会一直顺风顺水航行,A错误;货轮到达非洲南部时船员可以看到小岛上成群的企鹅,B正确;货轮抵达麻涌港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C错误;飓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D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对象是动植物,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光、热、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且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千差万别(不同地域的耕作习惯、发展历史不同;不同区域居民的食品爱好和需求不同,因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为此各地的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大的差异。
9.D 10.D 11.D
【解析】9.核电余热供暖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③正确;核电余热供暖能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④正确;燃煤供暖也较稳定,①错误;燃煤供暖更安全,②错误。综上所述,③④组合正确,所以选D。
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阳市是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是依靠跨区域核能供暖项目,说明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且跨传统区域的界限,实现了体制的创新,D正确;海阳市为县级市,资金力量不雄厚,A错误;核能发展历史悠久是海阳能够实现核能供暖的前提条件,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海阳为县级市,人口数量较少,C错误。所以选D。
11.推动核能综合利用有利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如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紧张,①正确;能够促进促进氢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发展,②正确;与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实现互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③正确;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核能供暖主要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整个过程中,只发生了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个步骤,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更不会有任何放射性物质进入用户暖气管道的可能;热水也只在小区内封闭循环,与核电厂层层隔离,没有任何接触,十分安全。
12.D 13.D 14.C
【解析】12.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刘家峡水库蓄水总量下降是4-6月期间和10-12月,其中4-6月期间降的幅度大于10-12月期间,且水量减少最多的是5月,而6月作为持续减少的最后一个月,水库总量为最少,AB错误;凌汛一般发生在气温较低的秋末冬初、冬末春初,为减轻秋末凌汛的强度,在结冰前放水维持河道较高水位,使得结冰时冰盖较高,冰盖下面过流空间较大同时还可以延缓结冰时间,因此应该在11月开闸放水,1月河面已经冻结,如果在1月开闸放水,则流动不畅,加剧凌汛,故C错误,D正确。故选择D。
13.冬季,表层水温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大,水库底部水温高于表层,在凌汛期间,表层还是冰,下泄的是底部的水,而底部水温较高,AB错误;下泄水温升高有利于缩短下游河流封冻的长度,推迟封冻时间,D正确,C错误。故选D。
14.封河前应该加大泄水量,提高下游河流的水温与流速,减少河流结冰长度及延缓结冰时间,A错误;封河期如果加大泄水量,会增加下游结冰河段冰层的厚度,在初春时增大凌汛的危害,B错误;开河期,上游纬度低,先解冻,下游后解冻,在此期间应减少泄水量,可以减少凌汛的危害,C正确;封冻期间及开河期间要减少水库放水,此时间段主要在冬半年,不应该加大泄水量,D错误。故选C。
【点睛】凌汛发生的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凌汛产生的时间:秋末冬初、冬末春初。
15.B 16.D
【解析】15.结合所学知识,烟尘扩散的方向,与风向相关。向四周扩散的浓度变化,与距离源地的远近相关。读图,根据图例,离源地距离越近,烟雾浓度越高,且结合材料信息“2022年6月19日晚,一场雾霾袭击了新加坡”、“这场雾灾的起因是邻国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的油棕园趁干旱季节烧芭蕉林清地造成的”提示可知,烟尘主要是向东北方向扩散的,结合所学知识,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时间是6月19日(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即风带季节移动是造成此次事件污染物扩散的大气条件,B正确;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没有超强台风经过,A错;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大气平稳,风力较小,雾霾不易扩散,C错;大气稳定无风不利于图中此次事件污染物扩散,D错。故选B。
16.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较小,不利于气旋的形成,所以也不会出现台风、热带风暴,AB错;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大气平稳,风力较小,且地震不会引发强风,C错;所以苏门答腊岛自然灾害多发,对该岛常见灾害链描述正确的是暴雨----洪涝----泥石流,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暴雨,引发河流水位上涨和多地山体滑坡,造成严重洪涝及泥石流灾害,D正确。故选D。
【点睛】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17.(1)I为热带季雨林带、Ⅱ为常绿阔叶林带;体现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6分)
(2)纳板河流域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多,蒸腾和蒸发作用强,水汽多;山地多,风速小,水汽不易扩散;旱季昼夜温差大,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
(3)滞留径流,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太阳辐射,减弱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18.(1)为协定成员国,贸易政策优惠明显;连接南北美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邻美国,市场广阔;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能源、矿产等资源丰富等。
(2)为获取燃料和原料,大量开采当地矿产资源,直接破坏生态环境;产生大量工业垃圾和废料,造成水土污染;兴建工厂,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被破坏,生物栖息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等。
(3)促进墨西哥第二产业加速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外资涌入建设工厂,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墨西哥基础设施建设等。
19.(1)种植橡胶树早期需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破坏,橡胶树单一种,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结构层次单一,林冠密度低),截留雨水能力减弱,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流速变快,地表侵蚀加剧。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农产品种类增多,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农业单产量经济收入增加;植被履盖度增加(森林层次结构增加),截留雨水,保持水土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更稳定)。
(3)支持方案A:该地区天然橡胶种植自然条件优越,地价低,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橡胶产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可提高橡胶的附加值,促进当地橡胶产业升级,增加经济收入;能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支持方案B:环境较封闭,独特的亚马孙民居和习俗保存较完好,对游客吸引力大,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游览价值高;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特有的文化习俗;可减少雨林破坏,利于雨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