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重庆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2023·重庆市)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2.(2023·重庆市)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
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钟繇和胡昭
3.(2023·重庆市)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
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
4.(2023·重庆市)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
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
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
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5.(2023·重庆市)下图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 )
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B.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
C.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
D.我国开始受到来自英、美的威胁
6.(2023·重庆市)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给林则徐的挽联中写道:“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以下可以作为其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7.(2023·重庆市)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8.(2023·重庆市)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水陆交通便利 B.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对外贸易发达 D.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9.(2023·重庆市)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重庆人民开展献金、献机活动
B.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
C.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
D.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10.(2023·重庆市)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 )
A.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
B.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
C.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
D.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
11.(2023·重庆市)下图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该图( )
A.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
B.显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
C.体现了因地制宜进行开放的层次性
D.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开放的渐进性
12.(2023·重庆市)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13.(2023·重庆市)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3·重庆市)下图所示漫画于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画中举着酒杯的军人对对方说道:“噢,兄弟,我们没法都获胜。让我们握个手,喝点酒吧。”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准确地是( )
A.两位军人分别代表北美大陆军和英国殖民者
B.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消息
C.显示了南北战争后北方军人向南方军人示威
D.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
15.(2023·重庆市)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 )
A.资金充足 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
C.发展迅猛 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2023·重庆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无助,使恩格斯深受触动,促使他决心为工人阶级积极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出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 【毛泽东在湖南】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农会会员激增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一千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农会)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材料三 【习近平在宁德】
习近平是1988年6月到(福建省)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工作的。7月初到8月初,习书记把宁德下辖9个县市全部跑遍了。其间,他听工作汇报不提倡念稿子,要求干部们了解多少就说多少;喜欢看县志(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说光靠跑了解不够,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同时,每到一处,他既走访一些企业,也走访一些村庄和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9个县跑下来,习书记作了一次全面总结,形成的文章后来收录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摆脱贫困》这本书,与他现在(2017年)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
——据田玉珏、薛伟江、李政《习近平在宁德》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调查研究促使恩格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
B.恩格斯在思想上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后,英国宪章运动兴起。( )
C.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相识,从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调查结论。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习近平怎样的调查研究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调研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综上,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17.(2023·重庆市)某校九年级(2)班开展以“时代 教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第一小组同学根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整理了以下资料卡片:
【任务二】
第二小组同学根据吴于塵、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摘编了如下资料: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举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德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任务三】
教育、科技、人才密不可分。第三小组同学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摘录了如下学习内容:
(1)根据以上资料卡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教育回应时代变迁,又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
B.西汉时期,学校教授儒学,其他学派因此失传。( )
(2)根据资料卡片归纳汉武帝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并结合所学重庆历史的知识,概述西汉时期巴郡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3)根据资料概括出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改革回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4)根据这一学习内容,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5)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请将个人与探究主题相结合,写一句留言。
18.(2023·重庆市)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可知,神话传说中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B符合题意;
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
私有制的出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
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题干未反映,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和神话传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表明魏碑艺术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A符合题意;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排除B;
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王羲之的书法,排除C;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的书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图片描述的是唐代时期改进的耕作农具曲辕犁,D符合题意;
铁犁牛耕技术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排除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
孙吴(229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生产工具曲辕犁。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及所学可知,北宋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增加了科举取士的人数,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A符合题意;
北宋时期形成了冗官冗员局面,造成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排除B;
"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体现了纸上谈兵的特征,不利于提高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排除C;
"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表述有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的重文轻武政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文轻武政策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理解记忆该政策。
5.【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清朝疆域图(1820年)》”可以看到台湾岛、喇萨、和伊犁等地,结合所学可知,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在西藏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达赖驻扎拉萨,同时也是西藏办事大臣驻地,还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因此说明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C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得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信息,排除A;
材料反映不出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的信息,排除B;
英国1840年打开中国大门,地图上1820年,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疆域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6.【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意思是赞扬逝者是护国长城,惠民时雨,是两百多年以来少有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A符合题意;
林则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
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
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是邓世昌,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林则徐的事迹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符合题意;
抗日战争时期,联合政府并未建立起来,排除A;
抗日战场发生转折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
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表述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 ”可知,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重庆的工厂从1937年开始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D符合题意;
水陆交通便利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
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发挥经济传统优势,排除B;
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经济地位大为提升。
9.【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是对民生公司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B符合题意;
重庆人民开展献金、献机活动,客观历史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
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客观历史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解释的理解。难度适中,掌握历史解释的含义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材料体现了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A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排除B;
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C;
三大改造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D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1980年选择交通便利、靠近国际市场的“城市村镇”设立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选择我国地理位置特殊的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题干地图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具有多层次的特点,C符合题意;
题干地图中并未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如1992年相继开放的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等在地图中没有标识,排除A;
我国对外开放并不具有"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排除B;
我国对外开放是自东南沿海向整个东部地区再向内地开放,不是"由北向南逐步开放",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对外开放的格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及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C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希腊神话的特点,排除A;
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与神权统治的关系,排除B;
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希腊的古典文化。难度知识,掌握希腊建筑的基本史实,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做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④,D符合题意;
①位于1640年之后,结合所学知识,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排除A;
②和③位于1649年至1660年之间,这一时期为克伦威尔独揽大权时期,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难度适中,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即可作答。
14.【答案】D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发生在美国的事件是美国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终,避免了美国的分裂。所以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D符合题意;
美国内战是美国南方军队与北方军队进行的内战,与英国殖民者无关,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排除B;
材料中南北双方最终握手,没有体现示威,排除C。
故答案为:D 。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国内战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5.【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化资金来源成为苏联的棘手问题,最后苏共中央接受斯大林的建议,从农民和农业榨取资金,以发展工业化,这表明苏联工业化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B符合题意;
苏联工业化缺少资金,排除A;
材料中未涉及工业化发展的态势,排除C;
题干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不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苏联工业化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1)正确。 错误。 没有涉及。
(2)只有农民阶级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为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风格。为以他为核心形成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群众路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中共十九大;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恩格斯的相关知识。A.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无助,使恩格斯深受触动,促使他决心为工人阶级积极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出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可知,这体现出,恩格斯通过调查研究认识到社会革命的必要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故正确。
B.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可知,这体现出,恩格斯研究英国宪章运动,这推动了他在思想上向共产主义转变。故错误。
C.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恩格斯的实践和思想转变,没有涉及他和马克思的关系。故没有涉及。
(2)本题考查毛泽东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可知,这说明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调查结论是只有农民阶级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这为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说光靠跑了解不够,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同时,每到一处,他既走访一些企业,也走访一些村庄和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可知,这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风格;这为以他为核心形成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群众路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故答案为:(1) 正确。错误。没有涉及。
(2) 只有农民阶级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为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 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风格。为以他为核心形成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群众路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点评】本题考查恩格斯、毛泽东与中国的革命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做出分析、判断,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答案】(1)正确。 错误。
(2)态度:重视学校教育;影响: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
(3)特点: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学龄儿童入学率高、多层次结合教学。需求: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
(4)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5)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科教兴国战略;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催生了私学;西汉时期处于大一统局面,统治者积极推进教育发展,可见,教育回应时代变迁,又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本题说法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学校教授儒学,可以推动儒学的发展,但不能代表其他学派因此失传,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本题考查汉武帝对教育的态度及巴蜀地区教育的发展。态度:根据材料“在京师兴办太学;推广文翁办学经验,在郡国建立学校。在学校教授儒学”,可以归纳为重视学校教育;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统治这对巴蜀地区实行巴蜀分治,且直属天子管辖,一些中原贵族迁徙到巴蜀地区,因而,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
(3) 本题考查德国教育改革的特点。特点:根据材料“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可以归纳为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根据材料“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 可以归纳为学龄儿童入学率高、根据材料“各邦政府还举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可以归纳为多层次结合教学。需求: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初期、1825年、德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可从工业革命的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方面阐述,即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
(4)本题考查教育、科技、人才的作用及相关部署。作用:根据材料“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可归纳为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战略: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5)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材料强调了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并对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可阐述为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正确。错误。
(2) 态度:重视学校教育;影响: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
(3) 特点: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学龄儿童入学率高、多层次结合教学。需求: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
(4) 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5) 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汉武帝对教育的态度及巴蜀地区教育的发展,德国教育改革的特点,教育、科技、人才的作用及相关部署等知识。难度较大,题目考查方式比较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即可)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张骞的历史贡献;屠呦呦及青蒿素;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外交往及我国的科技发明。可从不同的角度确定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即可。如根据我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确定观点为: 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史实进行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 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中外交往及科技成就。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相关论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重庆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2023·重庆市)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
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神农‘作耒相,教天下种谷,立历日……’”可知,神话传说中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B符合题意;
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
私有制的出现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
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题干未反映,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业和神话传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3·重庆市)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
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
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钟繇和胡昭
【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表明魏碑艺术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A符合题意;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排除B;
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王羲之的书法,排除C;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的书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即可作答。
3.(2023·重庆市)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
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图片描述的是唐代时期改进的耕作农具曲辕犁,D符合题意;
铁犁牛耕技术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排除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
孙吴(229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生产工具曲辕犁。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即可作答。
4.(2023·重庆市)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
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
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
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答案】A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及所学可知,北宋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增加了科举取士的人数,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A符合题意;
北宋时期形成了冗官冗员局面,造成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排除B;
"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体现了纸上谈兵的特征,不利于提高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排除C;
"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表述有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宋的重文轻武政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文轻武政策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理解记忆该政策。
5.(2023·重庆市)下图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 )
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B.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
C.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
D.我国开始受到来自英、美的威胁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清朝疆域图(1820年)》”可以看到台湾岛、喇萨、和伊犁等地,结合所学可知,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在西藏确立了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达赖驻扎拉萨,同时也是西藏办事大臣驻地,还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因此说明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C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得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信息,排除A;
材料反映不出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的信息,排除B;
英国1840年打开中国大门,地图上1820年,时间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疆域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6.(2023·重庆市)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给林则徐的挽联中写道:“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以下可以作为其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意思是赞扬逝者是护国长城,惠民时雨,是两百多年以来少有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A符合题意;
林则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
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
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是邓世昌,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林则徐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林则徐的事迹即可作答。
7.(2023·重庆市)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符合题意;
抗日战争时期,联合政府并未建立起来,排除A;
抗日战场发生转折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
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表述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国共合作。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2023·重庆市)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水陆交通便利 B.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对外贸易发达 D.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 ”可知,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重庆的工厂从1937年开始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D符合题意;
水陆交通便利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
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发挥经济传统优势,排除B;
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经济地位大为提升。
9.(2023·重庆市)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重庆人民开展献金、献机活动
B.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
C.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
D.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民生公司为抗战运输立下卓著功勋是对民生公司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B符合题意;
重庆人民开展献金、献机活动,客观历史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
国泰戏院上演历史剧《屈原》,客观历史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被推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解释的理解。难度适中,掌握历史解释的含义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10.(2023·重庆市)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表明( )
A.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
B.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
C.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
D.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材料体现了新中国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A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水平迅速提高,排除B;
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C;
三大改造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D 。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3·重庆市)下图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该图( )
A.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
B.显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
C.体现了因地制宜进行开放的层次性
D.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开放的渐进性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1980年选择交通便利、靠近国际市场的“城市村镇”设立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选择我国地理位置特殊的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题干地图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具有多层次的特点,C符合题意;
题干地图中并未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如1992年相继开放的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等在地图中没有标识,排除A;
我国对外开放并不具有"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排除B;
我国对外开放是自东南沿海向整个东部地区再向内地开放,不是"由北向南逐步开放",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知识。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掌握对外开放的格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3·重庆市)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映出( )
A.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帕特农意为贞女,指雅典娜女神,她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隆重,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皆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及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C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希腊神话的特点,排除A;
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与神权统治的关系,排除B;
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希腊的古典文化。难度知识,掌握希腊建筑的基本史实,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3·重庆市)厘清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图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序示意图,其中“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做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应该位于图中的④,D符合题意;
①位于1640年之后,结合所学知识,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排除A;
②和③位于1649年至1660年之间,这一时期为克伦威尔独揽大权时期,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难度适中,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即可作答。
14.(2023·重庆市)下图所示漫画于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画中举着酒杯的军人对对方说道:“噢,兄弟,我们没法都获胜。让我们握个手,喝点酒吧。”下列对该漫画的解读准确地是( )
A.两位军人分别代表北美大陆军和英国殖民者
B.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消息
C.显示了南北战争后北方军人向南方军人示威
D.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
【答案】D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国的《笨拙》杂志上,主题是当年发生于美国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发生在美国的事件是美国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终,避免了美国的分裂。所以双方的握手代表美国南北携手共同走向统一,D符合题意;
美国内战是美国南方军队与北方军队进行的内战,与英国殖民者无关,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排除B;
材料中南北双方最终握手,没有体现示威,排除C。
故答案为:D 。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国内战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5.(2023·重庆市)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 )
A.资金充足 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
C.发展迅猛 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化资金来源成为苏联的棘手问题,最后苏共中央接受斯大林的建议,从农民和农业榨取资金,以发展工业化,这表明苏联工业化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B符合题意;
苏联工业化缺少资金,排除A;
材料中未涉及工业化发展的态势,排除C;
题干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不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苏联工业化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6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2023·重庆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无助,使恩格斯深受触动,促使他决心为工人阶级积极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出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材料二 【毛泽东在湖南】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农会会员激增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一千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农会)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材料三 【习近平在宁德】
习近平是1988年6月到(福建省)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工作的。7月初到8月初,习书记把宁德下辖9个县市全部跑遍了。其间,他听工作汇报不提倡念稿子,要求干部们了解多少就说多少;喜欢看县志(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说光靠跑了解不够,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同时,每到一处,他既走访一些企业,也走访一些村庄和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9个县跑下来,习书记作了一次全面总结,形成的文章后来收录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摆脱贫困》这本书,与他现在(2017年)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
——据田玉珏、薛伟江、李政《习近平在宁德》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调查研究促使恩格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
B.恩格斯在思想上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后,英国宪章运动兴起。( )
C.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相识,从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调查结论。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习近平怎样的调查研究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调研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综上,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案】(1)正确。 错误。 没有涉及。
(2)只有农民阶级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为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风格。为以他为核心形成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群众路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中共十九大;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恩格斯的相关知识。A.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无助,使恩格斯深受触动,促使他决心为工人阶级积极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出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可知,这体现出,恩格斯通过调查研究认识到社会革命的必要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故正确。
B.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可知,这体现出,恩格斯研究英国宪章运动,这推动了他在思想上向共产主义转变。故错误。
C.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材料叙述了恩格斯的实践和思想转变,没有涉及他和马克思的关系。故没有涉及。
(2)本题考查毛泽东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可知,这说明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调查结论是只有农民阶级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这为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说光靠跑了解不够,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同时,每到一处,他既走访一些企业,也走访一些村庄和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可知,这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风格;这为以他为核心形成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群众路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故答案为:(1) 正确。错误。没有涉及。
(2) 只有农民阶级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为他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 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风格。为以他为核心形成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群众路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点评】本题考查恩格斯、毛泽东与中国的革命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做出分析、判断,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7.(2023·重庆市)某校九年级(2)班开展以“时代 教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第一小组同学根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整理了以下资料卡片:
【任务二】
第二小组同学根据吴于塵、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摘编了如下资料: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举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德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任务三】
教育、科技、人才密不可分。第三小组同学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摘录了如下学习内容:
(1)根据以上资料卡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教育回应时代变迁,又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
B.西汉时期,学校教授儒学,其他学派因此失传。( )
(2)根据资料卡片归纳汉武帝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并结合所学重庆历史的知识,概述西汉时期巴郡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3)根据资料概括出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改革回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4)根据这一学习内容,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党做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
(5)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请将个人与探究主题相结合,写一句留言。
【答案】(1)正确。 错误。
(2)态度:重视学校教育;影响: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
(3)特点: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学龄儿童入学率高、多层次结合教学。需求: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
(4)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5)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科教兴国战略;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催生了私学;西汉时期处于大一统局面,统治者积极推进教育发展,可见,教育回应时代变迁,又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本题说法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学校教授儒学,可以推动儒学的发展,但不能代表其他学派因此失传,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本题考查汉武帝对教育的态度及巴蜀地区教育的发展。态度:根据材料“在京师兴办太学;推广文翁办学经验,在郡国建立学校。在学校教授儒学”,可以归纳为重视学校教育;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统治这对巴蜀地区实行巴蜀分治,且直属天子管辖,一些中原贵族迁徙到巴蜀地区,因而,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
(3) 本题考查德国教育改革的特点。特点:根据材料“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可以归纳为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根据材料“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 可以归纳为学龄儿童入学率高、根据材料“各邦政府还举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可以归纳为多层次结合教学。需求: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初期、1825年、德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可从工业革命的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方面阐述,即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
(4)本题考查教育、科技、人才的作用及相关部署。作用:根据材料“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可归纳为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战略: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5)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材料强调了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并对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可阐述为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正确。错误。
(2) 态度:重视学校教育;影响: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
(3) 特点: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学龄儿童入学率高、多层次结合教学。需求: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
(4) 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5) 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汉武帝对教育的态度及巴蜀地区教育的发展,德国教育改革的特点,教育、科技、人才的作用及相关部署等知识。难度较大,题目考查方式比较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18.(2023·重庆市)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即可)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张骞的历史贡献;屠呦呦及青蒿素;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外交往及我国的科技发明。可从不同的角度确定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即可。如根据我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确定观点为: 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史实进行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 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中外交往及科技成就。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相关论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