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卤代烃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②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
③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反应
④丙酸甲酯在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⑤异戊二烯( )与等物质的量的发生加成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2.下列有关卤代烃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检验溴乙烷中是否有溴元素,方法是先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
3.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只有一种的是
A.CH3Br B.
C. D.
4.下列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生成的烯烃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
A.CH3Cl B. C. D.
5.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使溴水褪色 ⑤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⑥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⑦聚合反应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⑥⑦
6.下列物质沸点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CH3CH2Cl>CH3CH3 B.CH3CH2BrC.CH3(CH2)3CH3>CH3CH2CH(CH3)2 D.CH3CH2CH2Br>CH3CH2Br
7.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应用这一反应原理,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丙烷()的是
A.CH3CH2CH2Cl
B.CH2BrCH2CH2Br
C.CH3CHBrCH2Br
D.CH3CHBrCH2CH2Br
8.环丙叉环丙烷(b)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一直受到结构和理论化学家的注意,根据其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
B.p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生成烯烃
C.m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共有5种
D.反应①是加成反应,反应②是消去反应
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 检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取冷却后反应液,滴加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C 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D 验证苯和液溴在的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将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先通入四氯化碳溶液再通入溶液,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A.A B.B C.C D.D
10.从溴乙烷制取1,2 二溴乙烷,下列制备方案中最好的是
A.CH3CH2BrCH3CH2OHCH2=CH2CH2BrCH2Br
B.CH3CH2BrCH2BrCH2Br
C.CH3CH2BrCH2=CH2CH3CH2BrCH2BrCH2Br
D.CH3CH2BrCH2=CH2CH2BrCH2Br
11.卤代烃能够发生下列反应: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下列有机物可以与钠反应合成环丁烷的是
A. B.
C. D.
12.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
A.MgCl2溶液低温蒸干得到Mg(OH)2,则FeCl2溶液低温蒸干得到Fe(OH)2
B.NH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H4Cl,则N2H4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2H6Cl2
C.少量CO2通入Ca(ClO)2溶液生成CaCO3,则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生成Na2CO3
D.消去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则消去反应条件也为浓硫酸,加热
13.2020年8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指出,氯喹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氯喹和羟基氯喹的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对这两种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Cl,羟基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OCl
B.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后,两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数相等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可证明氯喹或羟基氯喹中含有氯原子
D.为增大溶解度,易于被人体吸收,经常把氯喹或羟基氯喹与硫酸、盐酸或磷酸制成盐类
14.称为环氧乙烷,它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化物发生加成反应,氢原子加到氧原子上,其他部分加到碳原子上。对下面环氧乙烷的衍生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
B.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甘油
D.加入AgNO3溶液能生成难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
15.目前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和疫苗研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法匹拉韦药物(结构如图)显示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下列关于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5种元素组成
B.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3个N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二、实验题
16.已知溴乙烷()是无色液体,其沸点为,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用酸性溶液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乙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前应检测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如下:关闭止水夹c,由仪器a向仪器b中加水,若_______,则证明装置A不漏气。
(3)仪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在装置B底部析出了较多的油状液体,若想减少油状液体的析出,可对装置A作何改进?_______。
(5)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之前要先通过装置B,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
(6)检验乙烯除用酸性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填一种即可)。
17.溴乙烷是卤代烃的代表,通过对溴乙烷的探究来掌握卤代烃的性质,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I.已知:NaBr+H2SO4(浓)NaHSO4+ HBr
CH3CH2OH+HBrCH3CH2Br+H2O
溴乙烷的沸点38.4℃,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H3CH2Br)的装置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图所示的U形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冰水;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28mL78%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1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更好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气体HBr为Br2,导致U形管中粗制的溴乙烷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Br2,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Na2SO3溶液B.H2O C.CCl4
分离时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溴乙烷,可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CaCl2,再进行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II.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可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1 mol/L NaOH水溶液和5 mL溴乙烷,将试管如图固定后,加热。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试管口安装一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加入5 mL NaOH乙醇溶液和5 mL溴乙烷,将试管如图固定后,加热。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是___________,检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在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加一个盛水的试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18.1,4-环己二醇可通过下图所示路线合成(某些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键线式是_______。
(2)写出反应④、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_______;
反应⑦:_____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4)环己烷的二氯取代物有_______种。
19.卤代烃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破坏臭氧层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氟利昂,即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氟利昂,即一氟三氯甲烷,分子式为。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也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它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禁止使用氟利昂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破坏臭氧层的机理为;;。
(1)活性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氟利昂()、氟利昂()的推测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两种氟利昂在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B.两种氟利昂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直接用溶液均可检验两种氟利昂中的氯元素
Ⅱ.已知二氯烯丹是一种除草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二氯烯丹)
已知:在反应⑤中所生成的E的结构只有一种。
(1)写出下列反应类型:反应①是___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___,反应⑥是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E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有机物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得到,无同分异构体,①错误;
②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可能发生二元取代 三元取代 四元取代反应,存在同分异构体,②正确;
③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和2-丁烯,存在同分异构体,③正确;
④丙酸甲酯在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丙酸和甲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④错误;
⑤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可发生多种加成方式,生成 或,存在同分异构体,⑤正确;
故答案选D。
2.A
【详解】A.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均可发生水解反应,即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
B.与 X相连C的邻位C上有H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如CH3Cl、(CH3)3CCH2Cl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
C.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产生Br-,由于溶液中可能含有过量的NaOH,OH-会与加入AgNO3溶液的Ag+变为AgOH沉淀,AgOH分解产生Ag2O,会影响Br元素的检验,需要加入稀硝酸溶液消耗溶液中的NaOH,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C错误;
D.卤代烃可利用烯烃加成反应制备,如乙烯与HCl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该有机物只有一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产物只有一种如右图所示,,B正确;
C.该有机物中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会有两种产物如右图,和,D错误;
故本题选B。
4.B
【分析】卤代烃都能水解生成醇,但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断裂碳卤键和邻位碳原子上的碳氢键,所以在卤代烃分子中,要求必须有邻位碳原子,且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详解】A.CH3Cl没有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不选;
B. 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发生消去反应后只生成,故B选;
C. 连接氯原子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不选;
D.能发生消去反应,但生成的烯烃有两种:和,故D不选;
故选B。
5.C
【详解】分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碳氯键。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也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分子中含有碳氯键且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该有机物分子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故不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综上所述,只有⑥不能发生,C项正确。
6.B
【详解】A.相同碳原子数的卤代烃的沸点比烃的沸点高,故A正确;
B.烃基相同的卤代烃的沸点随卤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故B不正确;
C.对于相同碳原子数的烃因碳链异构而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故C正确;
D.对于同系物来说,一般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故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应的原理,碳溴键发生断裂,溴原子与钠形成溴化钠,与溴原子相连的碳相互成键形成新的碳碳键。
【详解】A.CH3CH2CH2Cl与钠以2:2发生反应生成CH3CH2CH2CH2CH2CH3,故A错误;
B.CH2BrCH2CH2Br与钠以1:2发生反应生成,故B正确;
C.CH3CHBrCH2Br 与钠以2:4发生反应生成带支链的环烷烃,故C错误;
D.CH3CHBrCH2CH2Br与钠以1:2发生反应生成带支链的环烷烃,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A.b分子中含有多个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以不可能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A错误;
B.p分子β-C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p不能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而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烯烃,B错误;
C.m分子式是C7H8O,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有、、、、,共5种,C正确;
D.b分子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碳原子上共结合一个基团得到p,所以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物质p为卤代烃,卤代烃先发生水解生成了连接在一个C原子上2个羟基的二元醇,根据同一个碳上连有两个羟基时不稳定,会自动脱去一分子的水,最终生成物质m,故反应的类型是先发生取代反应后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C
【详解】A.发生消去反应后,只有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可检验乙烯,A正确;
B.检验卤素离子,水解冷却后,滴加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B正确;
C.生成的乙炔中混有硫化氢等,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验证乙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错误;
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则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先通入四氯化碳溶液再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可验证取代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C。
10.D
【分析】在有机物的制备反应中,应选择的合成路线是步骤尽量少,合成产率尽量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前两步可以合并成一步,即CH3CH2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制乙烯,反应步骤过于复杂,故A错误;
B.在CH3CH2Br CH2BrCH2Br的转化中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较多,难以得到单一的有机取代产物,引入杂质,且反应不易控制,故B错误;
C.CH2BrCH3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生成物太复杂,不能保证CH2BrCH3和Br2发生取代反应时只生成1,2-二溴乙烷,且生成物不易分离,故C错误;
D.转化中发生消去、加成两步转化,节约原料、转化率高、操作简单、产物纯净,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A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可知反应的原理为:碳溴键发生断裂,溴原子与钠形成溴化钠,与溴原子相连的碳相连形成新的碳碳键,若形成环状结构,分子中一定含有两个溴原子,据此完成解答。
【详解】A.CH2BrCH2CH2CH2Br分子中含有两个溴原子,与钠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环丁烷和NaBr,A符合题意;
B.CH3CH2CHBrCH2Br和钠以1:2反应生成1,4-二乙基环丁烷,B不符题意;
C.CH3CHBrCHBrCH2Br分子中含有3个溴原子,不能和钠反应生成环丁烷,C不符题意;
D.CH3CH2CH2CH2Br与金属钠反应后生成的是CH3CH2CH2CH2CH2CH2CH2CH3,D不符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2.B
【详解】A.氯化亚铁在溶液低温蒸干时铁元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氢氧化铁,故A错误;
B.由氨气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可知,联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2H6Cl2,故B正确;
C.少量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C错误;
D.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13.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Cl,羟基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OCl,故A正确;
B.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产物都有如图*所示的5个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检验氯喹或羟基氯喹中含有氯原子时,应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为防止氢氧根离子干扰氯离子检验,应先加入硝酸酸化使溶液呈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就可证明氯喹或羟基氯喹中含有氯原子,故C错误;
D.在氯喹和羟基氯喹中都含有亚氨基,能够与酸形成配位键而结合在一起,使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大增加,从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故D正确;
故选C。
14.D
【详解】A.与水加成反应可生成,A正确;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就可以生成,B正确;
C.与水加成反应可生成,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就可以生成甘油,C正确;
D.是一种共价化合物,不可能电离出Cl-,因此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D错误;
故选D。
15.D
【详解】A.该物质由C、H、O、N、F五种元素组成,A项正确;
B.该分子中含有F原子,与F原子相连的C原子相邻的C原子上含有H原子,故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B项正确;
C.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正确;
D.该有机物的3个N原子中有两个为sp3杂化,另外一个为sp2杂化,D项错误;
答案选D。
16.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将伸出烧瓶外的导管换成长导管 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等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分析】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溴乙烷和乙醇容易挥发,其中乙醇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装置B中的水可以除去乙醇,再通过装置C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生成的乙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 实验前应检测装置A的气密性。方法如下:关闭止水夹c,由仪器a向仪器b中加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液体不能顺利流下,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
(3)仪器中发生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 NaOHCH2 = CH2 ↑+ NaBr +H2O,故答案为:CH3CH2Br+ NaOHCH2 = CH2 ↑+ NaBr +H2O;
(4)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在装置B底部析出了较多的油状液体,是挥发出来的溴乙烷,若想减少油状液体(溴乙烷)的析出,可以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即将伸出烧瓶外的导管换成长导管,故答案为:将伸出烧瓶外的导管换成长导管;
(5)因为乙醇也能使酸性溶液褪色,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之前要先通过装置B,用水可以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
(6)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与溴等发生加成反应,检验乙烯除用酸性溶液外,还可选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故答案为: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17. 水浴加热 A 分液漏斗 蒸馏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冷凝回流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乙烯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
【分析】I.用水浴加热使烧瓶均匀受热,溴化钠、浓硫酸在烧瓶中反应产生HBr,HBr和乙醇在烧瓶中反应产生溴乙烷,溴乙烷的沸点较低,挥发到U形管中用冰水冷凝得到液态的溴乙烷;
II.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乙醇,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可用溴的水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除去乙醇后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详解】I.(1)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外,最好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2)在U形管内有Br2:
A. Na2SO3能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除去溴,A项符合题意;
B.溴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溴乙烷中的溶解度,无法加水除杂,B项不符合题意;
C.溴和溴乙烷都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将二者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加入Na2SO3溶液反应,静置、分层、然后分液,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C2H5Br,可用水洗,分液后再加入无水CaCl2,利用沸点不同再进行蒸馏;
II.(1)①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②溴乙烷的沸点38.4℃,溴乙烷易挥发,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2)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因此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需检验乙烯;
检验乙烯可根据其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原理进行,但同时乙醇易挥发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需要除去乙烯中的乙醇,乙醇能溶于水,而乙烯不能溶于水,故在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加一个盛水的试管,其作用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
18.(1)
(2) +2NaOH+2NaCl+2H2O +2NaOH+2NaBr
(3) 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4)4
【分析】和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经②、③、④反应生成,由此推测出A为 ,B为,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为加成反应,反应④为消去反应;反应⑤是转化成,反应⑤是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反应;反应⑥是和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为 ;反应⑦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1)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环己烯,则其键线式为 。
(2)
反应④是在NaOH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NaCl+2H2O。反应⑦是 发生的在NaOH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NaBr。
(3)
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②是消去反应,反应⑤是加成反应。
(4)
环己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共4种。
19. 作催化剂 AC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
【详解】I.(1)第一步反应产生的活性氯()导致后续反应发生,且最后又产生活性氯(),可见活性氯()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2)A项,这两种氟利昂分子中均只有一个原子,在醇溶液中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C项,氟利昂分子不能电离出,不能直接用溶液检验,错误。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两种氟利昂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正确,故选AC。
Ⅱ.此题突破口在B与氯气加成得到,从而逆向推出B为、A为。通过反应③得到C。反应⑥为E与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二氯烯丹,故E为,D的消去产物E只有一种结构,所以D为,再进一步联系反应③,可推知C为。
(1)反应①是A和氯气在高温下的取代反应,反应③是卤代烃在NaOH醇溶液中的消去反应,反应⑥是E中的CH2上的Cl被取代了,是取代反应。
(2)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E为。
(3)反应③是消去反应,从CH2Cl-CHCl-CH2Cl中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
(4)CH2ClCHClCH2Cl的同分异构体即为丙烷分子中的3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3个氯原子可以取代一个碳原子上的三个氢原子,也可以一个碳原子上的2个氢原子被取代,另一个碳原子上的1个氢原子被取代,共有4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