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年6月份九年级适应性考试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各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义乌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起在杭州举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奥体主体育场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铝镁锰板,属于金属材料
B.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是生物质燃气(主要成分H2、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
D.奥体游泳馆内的水经循环过滤、消毒、杀菌后,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属于纯净物
2.(2023·义乌模拟)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树的倒影
3.(2023·义乌模拟)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倾倒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4.(2023·义乌模拟)“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
5.(2023·义乌模拟)2022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莲莲”,名字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莲有花,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花瓣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其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坚韧。下列生物与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金鱼藻 B.迎客松
C.凤尾蕨 D.葫芦藓
6.(2023·义乌模拟)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表示树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B.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表示,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浓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7.(2023·义乌模拟)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变成臭氧的过程肯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B.氧气与臭氧互为同位素
C.臭氧分子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氧气、臭氧是两种不同单质
8.(2023·义乌模拟)小金在“观察生菜叶保卫细胞”的实验中,先用在清水中浸泡过的叶表皮观察,然后在盖玻片顺着生菜导管方向一侧,缓慢持续滴加0.9%的生理盐水,在另一侧一直用吸水纸吸水后1分钟,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比第二次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更饱满,所以第二次观察到的气孔更大
B.观察时发现视野过暗,应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聚光
C.观察保卫细胞偏向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D.第一次观察时,视野中有很多黑圈是因为产生了很多气泡
9.(2023·义乌模拟)如图是一款感应式垃圾桶。使用时,闭合开关S1,指示灯亮,动力装置不工作。扔垃圾时,手伸到感应区上方、感应开关S2自动闭合,动力装置工作,使垃圾桶盖打开。断开S1,指示灯和动力装置均不工作。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0.(2023·义乌模拟)2023年是我国的农历兔年。下列关于兔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外受精、卵生
C.体外受精、胎生 D.体内受精、胎生
11.(2023·义乌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吸管喝水,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设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减小量为ΔF,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Δp。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斜插在水中的吸管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
B.喝水时,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C.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减小量ΔF保持不变
D.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Δp保持不变
12.(2023·义乌模拟)“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下图为小敏某天步行回家后从佩戴的手环液晶屏上观察到的信息。按照正常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幅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当天小敏走过的路程大约为6000米
B.小敏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10米/秒
C.小敏的质量大约为500千克
D.步行后小敏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秒
13.(2023·义乌模拟)今年已发生多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烧毁。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14.(2023·义乌模拟)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模型法”等研究方法,下列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一致的是( )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变量法
B.乙: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结构——等效替代法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模型法
D.丁:用红色水滴的移动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转换法
15.(2023·义乌模拟)某实验探究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木板水平向右运动过程中,测力计A、B示数稳定时,其示数分别为5.0N、2.8N, 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2.8N B.7.8N C.2.2N D.5.0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2023·义乌模拟)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填水循环、氧循环或碳循环)。
(2)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是 作用。
17.(2023·义乌模拟)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是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②类似于反射弧中的 。
18.(2023·义乌模拟)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19.(2023·义乌模拟)下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 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山车在B点的重力势能. E点的动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大小是 的。(选填“变化”或“不变”)
20.(2023·义乌模拟)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是一种巨型的热带常绿乔木,叶片长圆,顶端较尖,聚伞花序,花色淡黄,果实足球大小,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果肉是由假种皮的肉包组成,肉色淡黄,粘性多汁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水果。
(1)如图榴莲花,它是植物一个 。(填“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
(2)榴莲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小宁食用榴莲后体内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如图,试分析小宁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
21.(2023·义乌模拟)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2023·义乌模拟)小晨同学将一盆绿色植株密闭在锥形瓶内,如图甲所示。她将该装置放在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氧气传感器探测并记录了从0时到24时锥形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间点是 。(填图中A,B,C,D,E,F序号)
(2)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
23.(2023·义乌模拟)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24.(2023·义乌模拟)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变阻器R的一端逐渐移到某位置的过程中,小科多次记录数据并绘制得到滑动变阻器R的P-I图像,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安全。
(1)R、R0的连接方式是 (串联或并联)
(2)求出图中最高点A点的纵坐标为 W。
25.(2023·义乌模拟)固体混合物A是由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断:
(1)沉淀C的成分是
(2)固体A的组成有 种可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5分
26.(2023·义乌模拟)专家表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时,比较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发烧时,身体中的酶的活性会降低,从而导致食欲不振。为验证该说法,小舟配置乳白色蛋白液和“胃蛋白液”(内含胃蛋白酶)备用。已知乳白色蛋白质液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可以被“胃蛋白液”催化分解为可溶性的氨基酸(变澄清)。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① 利用37℃水浴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②分别改变水浴温度为38℃、39℃、40℃、41℃、42℃,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现象。
(1)结合实验方案分析,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本次实验中滴加1滴稀盐酸目的是 。
(3)实验中先将酸化的“胃蛋白液”和乳白色蛋白液水浴加热2分钟,然后将其混合后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4)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温度下的乳白色蛋白液都变澄清了。为使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在不改变温度设置的前提下,可调整的措施有 。
27.(2023·义乌模拟)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部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 (填化学式)。
(2)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 。
(3)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②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
28.(2023·义乌模拟)小科学了大气的压强后,借助注射器(容积为V)、铁架台、小筒、细绳等器材设计如图装置估测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示组装好器材,首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筒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筒,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m1;
②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①中的装水小筒(水未倒出)重新接在注射器下端,缓慢向小筒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再取下小筒,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m2;
③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出其壁上全部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主要应以 (选填“针筒”“活塞”或“小筒”)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
(2)上述实验中,在不考虑活塞的重力情况下,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 (结果用V、l、m1、m2来表示),其中步骤②将活塞重新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口,其目的 。
(3)进一步分析,如果考虑活塞的重力,所测出的大气压值与(2)中所测得值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9.(2023·义乌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② 。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若用装置B,则分液漏斗的作用是 ,
(3)实验室选用装置C制取CO2,加入稀盐酸的量不宜太多。若实验时,液面处于m处(此时稀盐酸有剩余),则关闭弹簧夹导致的后果是 。
(4)用F装置可以实验检验氧化钙与水作用的热效应,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是因为
30.(2023·义乌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已知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0.3A”,滑动变阻器标有“20欧1A”,电源为两节新的干电池。小灯泡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
(1)连接好电路后,检查发现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
(2)纠正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多组小灯泡两端不同的电压及对应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分析图像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这是因为 。
(3)根据图乙所示图像,阴影部分的面积S1表示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 V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2表示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2023·义乌模拟)图甲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什么成分
(2)请根据图甲写出一条含有蛙的食物链 。
(3)图乙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图甲中的蛙对应图乙中的成分是 (填字母)。
(4)结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说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32.(2023·义乌模拟)快递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快递单号、规划运输路线,在物流行业获得广泛应用。某型号快递机器人,整机质量8千克,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0.002米2,该机器人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40秒,把一个2千克的快递成功运送到目的地。在此过程中:
(1)快递机器人载着快递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
(2)若快递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为总重力的0.1倍,则它在这40秒钟克服地面摩擦做了多少功?
(3)运送到目的地后,快递机器人马上以更快的速度匀速原路返回。从开始运送快递到返回起点,整个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图像(不考虑图像端点情况)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33.(2023·义乌模拟)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克石灰石样品,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0 1.0
(1)上表中M的值应为 。
(2)列式计算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求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34.(2023·义乌模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加重视家居环境的美化,如图甲是带有水温调节功能的家庭水族箱,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R1为阻值可调的电热丝,R2为阻值400Ω的定值电热丝,开关S2 为单刀双掷开关,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当开关S1闭合,S2接 (填“a”或“b")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
(2)当电路处于加热状态时,通电1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3)当电路处于保温状态时,若电路消耗的功率P=48.4W,则电热丝R1连入电路的阻值应为多少?
35.(2023·义乌模拟)“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科技温室大棚帮助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浙江永嘉一地利用科技大棚成功使樱桃番茄实现一年多次采摘。
资料一:樱桃番茄,喜钾肥,喜光,喜温暖、耐热。生长适温20~30℃。对水分要求较多,空气相对湿度以45%~50%为宜。
资料二:科技温室大棚选用无色透光的材料作为大棚膜;棚顶CO2(二氧化碳)发生器,每天9时-16时自动打开;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自动开闭大棚底部,保证白天棚内温度为28℃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6℃以上;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采用滴灌法,实现作物的自动灌溉;棚内土壤挖回垄沟;北面棚内侧挂反光膜;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该科技温室大棚既能节能又能实现樱桃番茄一年多产作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类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金属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是利用了延展性。作为燃料燃烧是利用了它的可燃性。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
【解答】A、铝镁锰板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
B、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说法正确;
C、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是燃气(主要成分H2、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说法正确;
D、奥体游泳馆内的水经循环过滤、消毒、杀菌后,里面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知识判断。
【解答】A.妙趣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A不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B不合题意;
C.日食奇观,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C不合题意;
D.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倾倒液体时,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且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故A正确;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用纸片盛放,应该放在玻璃容器内,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可能会造成酒精外溢引起火灾,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A错;
挂衣钩是被大气压压在墙上的,所以B正确;
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所以C正确;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吸引较小的毛绒,所以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物质分类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莲有花,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跟同属被子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解答】A: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符合题意。
B:迎客松属于裸子植物,不符合题意。
C:凤尾蕨类,属于蕨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D: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人进行呼吸时,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呼气。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吸气。
【解答】A:随着太阳的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O2的浓度一直减小,至日落后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CO2浓度最低。随后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CO2浓度一直增加。A不符合题意。B:B点时,CO2
的吸收的相对值为零,说明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被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B不符合题意。
C:AB段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吸气。C不符合题意。
D:a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b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a点果蔬的呼吸作用强于b点,呼吸作用越强,有机物分解越慢,果蔬保存的越久。D符合条件。所以选D。
7.【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同位素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判断;
(3)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臭氧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则氧气变成臭氧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D正确;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因此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位素,故B错误;
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方法、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A:第一次比第二次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更饱满,第一次观察到的气孔更大,A错误。
B:观察时发现视野过暗,应适当使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聚光,B错误。
C:观察保卫细胞偏向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将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C错误。
D:第一次观察时,视野中有很多黑圈是因为产生了很多气泡,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开关控制与之串联的用电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干扰。闭合S1,指示灯亮,说明S1控制指示灯。 手伸到感应区上方、感应开关S2自动闭合,动力装置工作,使垃圾桶盖打开,S2控制动力装置。 断开S1,指示灯和动力装置均不工作。说明S1同时控制指示灯和动力装置。
【解答】A:S1闭合,指示灯不亮。不符合题意。
B:断开S1,指示灯不亮,动力装置仍可以工作。不符合题意。
C:S1闭合,指示灯亮,S2闭合,动力装置工作。断开S1指示灯和动力装置都不能工作。符合题意。
D:S2闭合,S1断开,指示灯和动力装置都能工作。S1、S2都闭合,动力装置不能工作。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10.【答案】D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哺乳类最大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的有: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昆虫;体外受精的是:鱼类和两栖类;发育方式是胎生的是哺乳类;卵生的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解答】兔子属于哺乳类,哺乳类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发育方式是胎生;最大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2)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判断;
(3)根据杯底对桌面压力的产生原因判断;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断。
【解答】A.水中的吸管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我们反向望过去,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吸管的虚像,因此吸管变弯,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喝水时,吸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则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口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杯底对桌面压力的减小量始终等于减小水的重力。因为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等,所以每次减小水的重力相等,即压力的减小量△F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杯子上口大下口小,则减小相同体积的水时,减小的液面高度越来越小。根据p=ρ液gh可知,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p逐渐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步行的步幅约为0.5米,步频行速度约为1米/秒 ,质量约50千克,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秒/次。
【解答】A:当天小敏走的步数是13600步×0.5米/步=6800米,接近6000米,A符合题意。
B:小敏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米/秒,B不符合题意。
C:小敏的质量大约为50千克,C不符合题意。
D:步行后小敏的心跳是70次/分钟,所以心跳一次大约为0.9秒/次,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火灾安全逃生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绝对不能跳楼逃生,否则没有生还的可能,故B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导致外面的空气大量涌入,增大火势,故C错误;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实验方法。初中科学试验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化法,模型法等。
【解答】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变量法 。故A正确。
B:乙: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结构,运用的是模型法。故B错误。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模型法 。故C正确。
D:丁:用红色水滴的移动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转换法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在木板水平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测力计B的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B=2.8N。
故选A。
16.【答案】(1)水循环
(2)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产生。分子角度分析是分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参与碳循环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水循环是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氧循环和碳循环中都涉及到了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水循环。
(2) ① 是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反应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
17.【答案】(1)内能
(2)神经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导致温度升高。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处理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
【解答】(1)、电源短路后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所以是将电能转化成内能。所以填内能。
(2)、图中②智能控制器起的作用是处理信息的作用,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所以填神经中枢。
18.【答案】(1)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2)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变大的影响大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气压减小的影响。(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给1分)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氧气与红磷反应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外界相对较大的大气压将水压入。
【解答】(1)点燃集气瓶内的红磷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剩余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填 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2)结合曲线可知AB段反应刚发生时,瓶内气压增大。此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变小。总趋势气压变大,说明燃烧放出的热导致气压变大的影响大于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气压变小的影响。所以填 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变大的影响大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气压减小的影响。
19.【答案】(1)等于
(2)变化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分析解答;
(2)将B点和E点的机械能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B点重力势能的条形图高度与E点动能的条形图高度相等,即二者大小相等;
(2)B点的重力势能等于E点的动能,但是B点的动能不为零,而E点的重力势能为零。过山车的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则B点的机械能大于E点的机械能,即它的机械能是变化的。
20.【答案】(1)器官
(2)进食后小宁体内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含量逐渐升高,吸收和利用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植物五大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没有系统。人体内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
【解答】(1)、榴莲花由保护,输导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的,属于植物的器官。
(2)、结合图可知:进食后小宁体内血糖含量明显升高,胰岛素含量也逐渐升高。所以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是:进食后 小宁体内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含量逐渐升高,吸收和利用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21.【答案】(1)不是
(2)23.8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脂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1)甲溶液中没有剩余固体,有可能是饱和溶液;升温之后,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是;丙中溶液质量为:100g+5g=105g;溶质质量为:100g×20%+5g=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5g=23.8%;故答案为:23.8;
故答案为:(1)不是;(2)23.8.
22.【答案】(1)C、F
(2)等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生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氧气减少的速度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同,同时有机物的消耗量和产生量也相同,此时容器内氧气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解答】(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度相同,说明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同,此时容器内氧气浓度不变,所以应该是 C、F 点。
(2)、经过24小时候该密闭容器内的氧气浓度没有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一样多,所以有机物的产生量与消耗量也相同,所以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等于零。
23.【答案】(1)硫酸镁
(2)NaOH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原则是加入的试剂能将杂质转化成沉淀、气体、或水,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1)思路一是直接将杂质转化成所需物质,所以加入溶液要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加硫酸镁,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填硫酸镁
(2)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结合流程图可知,先将氯化镁转化成滤渣D,再将D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所以加入的甲溶液只能与氯化镁反应,与氯化钠、氯化钾等其他物质不反应。所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又可以和盐酸反应转化成氯化镁。题中要求填化学式,所以写 NaOH.
24.【答案】(1)串联
(2)9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电路中电压表测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电路的电流。此类题中关键要找到不变的量,利用不变的量去求。
【解答】(1)、取下R0,R就不能够正常工作,所以R、R0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2)、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源电压与R0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功率P=UI=U总I-I2R0来求。由图可知当I=0.5A时,P=5W,当I=2A时,P=8W。即5W=U总X0.5A-(05A)2XR0, 8W=U总X2A-(2A)2XR0,解方程可得:U总=12V,R0=4 Ω 。所以P=12VXI -I2X4 Ω ,根据抛物线性质可知P最大= ==9W
25.【答案】(1)BaSO4
(2)6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硫酸钡,硝酸银。题中所给的几种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有:Mg, Na2CO3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不变红说明不是二氧化碳气体。能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有 BaCl2、BaSO4 。加氢氧化钠会产生蓝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铜离子。
【解答】(1)加稀硫酸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这个白色沉淀只能是硫酸钡。
(2)根据镁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题中气体B通入石蕊试液中不变红,说明一定含有Mg,不含Na2CO3。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化钡或者硫酸钡。滤液 D中加入氢氧化钠会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滤液D中一定含有硫酸铜。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铜。所以固体A的组成可能得情况有① Mg、CuO、Na2SO4、BaCl2、BaSO4② Mg、CuO、Na2SO4、BaCl2③ Mg、CuO、Na2SO4、BaSO4④ Mg、CuO、BaCl2、BaSO4⑤ Mg、CuO、BaSO4⑥ Mg、CuO、BaCl2。所以共有6种可能。
26.【答案】(1)发高烧会降低人身体中的酶的活性
(2)模拟人体胃中酸性环境
(3)水浴可达到所需温度且不易降低酶的活性
(4)增加乳白色蛋白液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酶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没得活性受温度,pH指的影响;水浴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解答】(1)从题干中信息发烧时,身体中的酶的活性会降低,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在结合本实验的方案可以得出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发高烧会降低人身体中的酶的活性;
(2)盐酸显酸性,人体的胃中的胃酸主要是盐酸,所以本次实验中滴加1滴稀盐酸目的是模拟人体胃中酸性环境;
(3)先放在37摄氏度的水中水浴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从而使里面的物质都达到所需的温度且不易降低酶的活性;
(4)所有温度下的乳白色蛋白液都变澄清了 ,说明在所有温度下蛋白质都被酶给催化分解了,可能是 乳白色蛋白液的量太少了,所以应该保持温度不变,增加乳白色蛋白液,从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故答案为:(1)发高烧会降低人身体中的酶的活性 (2) 模拟人体胃中酸性环境 (3) 水浴可达到所需温度且不易降低酶的活性 (4) 增加乳白色蛋白液
27.【答案】(1)H2
(2)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将氧化膜反应完之后,再和内部铝反应
(3)①③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分析;
②根据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进行分析;
③根据最终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镁进行分析。
【解答】(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2)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
(3)①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则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故①正确;
②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则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最终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镁。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多,则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①③。
28.【答案】(1)活塞
(2);排尽针筒内的空气
(3)不变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公式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压强的大小;
实验中要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拉动活塞时,注射器内部会接近于真空,这样才能测出大气的压力,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和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都会影响拉力的大小;
(3)根据大气压力的计算方法分析判断。【解答】(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活塞的横截面积为;根据①可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等于重力,即f=G1=m1g,
根据②可知,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到:m2g=f+F;
那么在不考虑活塞的重力情况下,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m2g-f=m2g-m1g=(m2-m1)g;
则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实验时,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顶端是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使注射器密封,当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时,筒内空气会对活塞产生一个压力,因此测得的大气压值将偏小;
(3)如果考虑活塞的重力,那么F1和F2都要考虑活塞的重力,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F2-F1,大小不变,这样活塞重力的影响就没有了,实验结果不变。
29.【答案】(1)分液漏斗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液体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且大于大气压,气体逸出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的区别在于有无开关。分液漏斗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控制加入的反应物的多少来控制反应速率。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二氧化碳从导管排出。如果关闭弹簧夹则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导致气压变大,将液体从长颈漏斗中压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气压变大,会将瓶内气体压出。
【解答】(1)由图可知②为分液漏斗。
(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分液漏斗的作用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液面处于m位置,关闭弹簧夹,装置内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后,会将装置内的液体从长颈漏斗中压出,所以液体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若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释放出了大量的热,导致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则有气体从导管口溢出,所以填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且大于大气压,气体逸出 。
30.【答案】(1)阻值最大处
(2)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3)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表需与电阻并联。在连接实物电路时,特别要注意开关要断开,电流表、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及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保护电路。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根据分析可得I= 可知 R不是定值。根据P=UI分析即可。
【解答】(1)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2)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根据分析可得I= 可知 R改变了。因为 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U灯=2.5V,I灯=0.3A,所以U滑=3V-2.5V=0.5V,I滑=0.3A,P滑=0.5VX0.3A=S2,所以S2表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31.【答案】(1)生产者
(2)小麦→害虫→蛙
(3)B
(4)合理密植,增加植物对光照的利用率,能固定更多的太阳能,释放更多的氧气,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使能量大部分流向有利于人类的农作物;农田养蛙,能除掉害虫,减少小麦有机物的流失,且青蛙的排泄物能被微生物分解,为农田提供无机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食物链书写规则: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非生物物质与能量跟生物部分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联系起来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相当于让能量尽量多的流向农作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答】(1)小麦是植物属于生产者,鸟、蛙、害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所以第一空填生产者
(2)根据食物链的书写规则,含有蛙的食物链应该是小麦→害虫→蛙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合理密植,增加植物对光照的利用率,能固定更多的太阳能,释放更多的氧气,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使能量大部分流向有利于人类的农作物;农田养蛙,能除掉害虫,减少小麦有机物的流失,且青蛙的排泄物能被微生物分解,为农田提供无机盐 。
32.【答案】(1)快递机器人载着快递静止时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F=G=mg=(2Kg+8Kg)X10N/Kg=100N
则快递机器人载着快递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50000Pa
(2)40秒内通过的路程:S=vt=2m/sX40s=80m
则它在这40秒钟克服地面摩擦做的功 W=fs=0.1Gs=0.1X100NX80m=800J
(3)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孤立的放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再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即可求出压强大小。做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以及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首先根据 摩擦力为总重力的0.1倍求出摩擦力大小,再根据s=vt求出机器人前进的距离,最后根据W=fs求出功的大小。机器人来回往返过程中,总的路程不变,返回时的速度更快,说明所用的时间更短。
【解答】(3)由题可知: 运送到目的地后,快递机器人马上以更快的速度匀速原路返回。 说明速度是先慢后快,往返相同路程,一开始的时候慢速度小,时间长。后快,速度大,时间短,只有A符合题意。
33.【答案】(1)3
(2)解:设2.5克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HCl的质量是X
X=1.825g
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8.25%
答: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8.25%
(3)第三次实验结束总共反应掉了碳酸钙7克,假设7克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08g
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为:8g+30g-1g-3.08g=33.92g
答: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33.92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往8克石灰石样品中依次加入10克稀盐酸,一开始的时候盐酸全部反应完,石灰石过量。最后石灰石全部反应完,盐酸过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第二次是石灰石过量,第三次,第四次是盐酸过量。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根据与它反应的石灰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根据第三次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出溶液质量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石灰石质量减少了2.5g,第二次继续加入10g稀盐酸,石灰石质量也应该减少2.5g,剩余固体质量=5.5g-2.5g=3g。所以 上表中M的值应为 3
34.【答案】(1)a
(2)解: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处于加热状态,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
W=( )t= ×600s=7.26×106J
(3)解: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为电阻R1和R2的串联电路
R总= = =1000Ω
R1=R总-R2=1000Ω-400Ω=600Ω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比较两种情况下电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状态;
(2)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处于加热状态,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根据公式 计算消耗的电能;
(3)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R1和R2串联。首先根据 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 R1=R总-R2 计算出R1的阻值。
【解答】(1)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
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和R2串联。
则总电阻R2根据公式可知,总功率P2>P总;
因此前者为加热状态,后者为保温状态。
35.【答案】⑴樱桃番茄喜光,大棚膜选用无色透光的材料,便于更好接受光照.
⑵棚顶CO2(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安装在棚顶便于植物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⑶二氧化碳发生器,每天9时-16时自动打开,这个时间段是光照最强的时候。
⑷温度传感器,通过自动开闭大棚底部,保证白天棚内温度为28℃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6℃。有利于白天提供樱桃番茄适合的生长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适当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⑸樱桃番茄对水分要求较多,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采用滴灌法,实现作物的自动灌溉,既保证了植物根系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同时还能节约用水。
⑹棚内土壤挖回垄沟,有利于更大面积的接受光照。
⑺北面棚内侧挂反光膜,由于浙江温州地处北回归线稍偏北位置,太阳始终南面照射,北面挂反光膜有利于为大棚提供更多光照和提高大棚温度。
⑻樱桃番茄喜钾肥,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有利于植物提高产量。
以上答对六点既可满分。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首先节能角度考虑透光材料做的大棚膜,可以接受到更多的太阳光。滴灌法可以节约用水,北面挂反光膜,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阳光。从樱桃番茄一年多产角度考虑,那么主要考虑的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条件等角度去回答。棚顶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给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每天9时-16时自动打开,这个时间段是光照最强,光合作用最强可以充分利用二氧化碳不会浪费。定期撒草木灰可以提供钾盐,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稠州中学2023年6月份九年级适应性考试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各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义乌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起在杭州举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奥体主体育场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铝镁锰板,属于金属材料
B.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是生物质燃气(主要成分H2、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
D.奥体游泳馆内的水经循环过滤、消毒、杀菌后,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属于纯净物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类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金属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是利用了延展性。作为燃料燃烧是利用了它的可燃性。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
【解答】A、铝镁锰板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
B、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说法正确;
C、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是燃气(主要成分H2、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说法正确;
D、奥体游泳馆内的水经循环过滤、消毒、杀菌后,里面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故选:D
2.(2023·义乌模拟)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树的倒影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知识判断。
【解答】A.妙趣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A不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B不合题意;
C.日食奇观,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C不合题意;
D.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3·义乌模拟)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倾倒液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倾倒液体时,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且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故A正确;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用纸片盛放,应该放在玻璃容器内,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去点,可能会造成酒精外溢引起火灾,故D错误。
故选A。
4.(2023·义乌模拟)“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
【答案】A
【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解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A错;
挂衣钩是被大气压压在墙上的,所以B正确;
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所以C正确;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吸引较小的毛绒,所以D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5.(2023·义乌模拟)2022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莲莲”,名字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莲有花,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花瓣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其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坚韧。下列生物与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金鱼藻 B.迎客松
C.凤尾蕨 D.葫芦藓
【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物质分类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莲有花,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跟同属被子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解答】A: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符合题意。
B:迎客松属于裸子植物,不符合题意。
C:凤尾蕨类,属于蕨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D: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不符合题意。
6.(2023·义乌模拟)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表示树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B.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表示,果蔬储藏室内的氧气浓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人进行呼吸时,肺内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呼气。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吸气。
【解答】A:随着太阳的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O2的浓度一直减小,至日落后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CO2浓度最低。随后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CO2浓度一直增加。A不符合题意。B:B点时,CO2
的吸收的相对值为零,说明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被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B不符合题意。
C:AB段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吸气。C不符合题意。
D:a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b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a点果蔬的呼吸作用强于b点,呼吸作用越强,有机物分解越慢,果蔬保存的越久。D符合条件。所以选D。
7.(2023·义乌模拟)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变成臭氧的过程肯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B.氧气与臭氧互为同位素
C.臭氧分子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氧气、臭氧是两种不同单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同位素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判断;
(3)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臭氧和氧气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则氧气变成臭氧的过程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D正确;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因此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位素,故B错误;
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故选D。
8.(2023·义乌模拟)小金在“观察生菜叶保卫细胞”的实验中,先用在清水中浸泡过的叶表皮观察,然后在盖玻片顺着生菜导管方向一侧,缓慢持续滴加0.9%的生理盐水,在另一侧一直用吸水纸吸水后1分钟,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比第二次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更饱满,所以第二次观察到的气孔更大
B.观察时发现视野过暗,应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聚光
C.观察保卫细胞偏向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D.第一次观察时,视野中有很多黑圈是因为产生了很多气泡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方法、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A:第一次比第二次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更饱满,第一次观察到的气孔更大,A错误。
B:观察时发现视野过暗,应适当使用较大的光圈和凹面镜聚光,B错误。
C:观察保卫细胞偏向于视野右下方时,应将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C错误。
D:第一次观察时,视野中有很多黑圈是因为产生了很多气泡,D正确。
故选D。
9.(2023·义乌模拟)如图是一款感应式垃圾桶。使用时,闭合开关S1,指示灯亮,动力装置不工作。扔垃圾时,手伸到感应区上方、感应开关S2自动闭合,动力装置工作,使垃圾桶盖打开。断开S1,指示灯和动力装置均不工作。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开关控制与之串联的用电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间相互影响。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干扰。闭合S1,指示灯亮,说明S1控制指示灯。 手伸到感应区上方、感应开关S2自动闭合,动力装置工作,使垃圾桶盖打开,S2控制动力装置。 断开S1,指示灯和动力装置均不工作。说明S1同时控制指示灯和动力装置。
【解答】A:S1闭合,指示灯不亮。不符合题意。
B:断开S1,指示灯不亮,动力装置仍可以工作。不符合题意。
C:S1闭合,指示灯亮,S2闭合,动力装置工作。断开S1指示灯和动力装置都不能工作。符合题意。
D:S2闭合,S1断开,指示灯和动力装置都能工作。S1、S2都闭合,动力装置不能工作。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10.(2023·义乌模拟)2023年是我国的农历兔年。下列关于兔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外受精、卵生
C.体外受精、胎生 D.体内受精、胎生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哺乳类最大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的有: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昆虫;体外受精的是:鱼类和两栖类;发育方式是胎生的是哺乳类;卵生的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解答】兔子属于哺乳类,哺乳类动物的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发育方式是胎生;最大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D.
11.(2023·义乌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吸管喝水,如果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同,设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减小量为ΔF,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为Δp。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斜插在水中的吸管变弯是由于光的折射
B.喝水时,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口中
C.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减小量ΔF保持不变
D.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Δp保持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2)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判断;
(3)根据杯底对桌面压力的产生原因判断;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断。
【解答】A.水中的吸管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我们反向望过去,会看到成在实际位置上方吸管的虚像,因此吸管变弯,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喝水时,吸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则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口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杯底对桌面压力的减小量始终等于减小水的重力。因为每次吸入水的质量相等,所以每次减小水的重力相等,即压力的减小量△F不变,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杯子上口大下口小,则减小相同体积的水时,减小的液面高度越来越小。根据p=ρ液gh可知,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减小量△p逐渐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义乌模拟)“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下图为小敏某天步行回家后从佩戴的手环液晶屏上观察到的信息。按照正常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幅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当天小敏走过的路程大约为6000米
B.小敏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10米/秒
C.小敏的质量大约为500千克
D.步行后小敏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秒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步行的步幅约为0.5米,步频行速度约为1米/秒 ,质量约50千克,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秒/次。
【解答】A:当天小敏走的步数是13600步×0.5米/步=6800米,接近6000米,A符合题意。
B:小敏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米/秒,B不符合题意。
C:小敏的质量大约为50千克,C不符合题意。
D:步行后小敏的心跳是70次/分钟,所以心跳一次大约为0.9秒/次,D不符合题意。
13.(2023·义乌模拟)今年已发生多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房屋烧毁。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火灾安全逃生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错误;
B.高楼发生火灾,绝对不能跳楼逃生,否则没有生还的可能,故B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导致外面的空气大量涌入,增大火势,故C错误;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故D正确。
故选D。
14.(2023·义乌模拟)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模型法”等研究方法,下列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一致的是( )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变量法
B.乙: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结构——等效替代法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模型法
D.丁:用红色水滴的移动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转换法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实验方法。初中科学试验方法包括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化法,模型法等。
【解答】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控制变量法 。故A正确。
B:乙: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结构,运用的是模型法。故B错误。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模型法 。故C正确。
D:丁:用红色水滴的移动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转换法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2023·义乌模拟)某实验探究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木板水平向右运动过程中,测力计A、B示数稳定时,其示数分别为5.0N、2.8N, 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A.2.8N B.7.8N C.2.2N D.5.0N
【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在木板水平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测力计B的拉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FB=2.8N。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2023·义乌模拟)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填水循环、氧循环或碳循环)。
(2)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是 作用。
【答案】(1)水循环
(2)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产生。分子角度分析是分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参与碳循环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水循环是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氧循环和碳循环中都涉及到了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水循环。
(2) ① 是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反应产生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
17.(2023·义乌模拟)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是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②类似于反射弧中的 。
【答案】(1)内能
(2)神经中枢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导致温度升高。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处理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
【解答】(1)、电源短路后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所以是将电能转化成内能。所以填内能。
(2)、图中②智能控制器起的作用是处理信息的作用,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所以填神经中枢。
18.(2023·义乌模拟)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2)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变大的影响大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气压减小的影响。(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给1分)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氧气与红磷反应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外界相对较大的大气压将水压入。
【解答】(1)点燃集气瓶内的红磷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剩余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填 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2)结合曲线可知AB段反应刚发生时,瓶内气压增大。此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变小。总趋势气压变大,说明燃烧放出的热导致气压变大的影响大于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气压变小的影响。所以填 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变大的影响大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气压减小的影响。
19.(2023·义乌模拟)下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 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山车在B点的重力势能. E点的动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大小是 的。(选填“变化”或“不变”)
【答案】(1)等于
(2)变化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图乙分析解答;
(2)将B点和E点的机械能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B点重力势能的条形图高度与E点动能的条形图高度相等,即二者大小相等;
(2)B点的重力势能等于E点的动能,但是B点的动能不为零,而E点的重力势能为零。过山车的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则B点的机械能大于E点的机械能,即它的机械能是变化的。
20.(2023·义乌模拟)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是一种巨型的热带常绿乔木,叶片长圆,顶端较尖,聚伞花序,花色淡黄,果实足球大小,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果肉是由假种皮的肉包组成,肉色淡黄,粘性多汁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水果。
(1)如图榴莲花,它是植物一个 。(填“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
(2)榴莲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小宁食用榴莲后体内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如图,试分析小宁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
【答案】(1)器官
(2)进食后小宁体内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含量逐渐升高,吸收和利用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植物五大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没有系统。人体内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
【解答】(1)、榴莲花由保护,输导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的,属于植物的器官。
(2)、结合图可知:进食后小宁体内血糖含量明显升高,胰岛素含量也逐渐升高。所以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是:进食后 小宁体内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含量逐渐升高,吸收和利用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21.(2023·义乌模拟)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不是
(2)23.8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脂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1)甲溶液中没有剩余固体,有可能是饱和溶液;升温之后,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是;丙中溶液质量为:100g+5g=105g;溶质质量为:100g×20%+5g=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5g=23.8%;故答案为:23.8;
故答案为:(1)不是;(2)23.8.
22.(2023·义乌模拟)小晨同学将一盆绿色植株密闭在锥形瓶内,如图甲所示。她将该装置放在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氧气传感器探测并记录了从0时到24时锥形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假设整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间点是 。(填图中A,B,C,D,E,F序号)
(2)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零。
【答案】(1)C、F
(2)等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生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氧气减少的速度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同,同时有机物的消耗量和产生量也相同,此时容器内氧气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解答】(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度相同,说明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同,此时容器内氧气浓度不变,所以应该是 C、F 点。
(2)、经过24小时候该密闭容器内的氧气浓度没有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一样多,所以有机物的产生量与消耗量也相同,所以该植物24小时增加的有机物的量等于零。
23.(2023·义乌模拟)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答案】(1)硫酸镁
(2)NaOH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原则是加入的试剂能将杂质转化成沉淀、气体、或水,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1)思路一是直接将杂质转化成所需物质,所以加入溶液要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加硫酸镁,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填硫酸镁
(2)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结合流程图可知,先将氯化镁转化成滤渣D,再将D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所以加入的甲溶液只能与氯化镁反应,与氯化钠、氯化钾等其他物质不反应。所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又可以和盐酸反应转化成氯化镁。题中要求填化学式,所以写 NaOH.
24.(2023·义乌模拟)小科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从变阻器R的一端逐渐移到某位置的过程中,小科多次记录数据并绘制得到滑动变阻器R的P-I图像,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均安全。
(1)R、R0的连接方式是 (串联或并联)
(2)求出图中最高点A点的纵坐标为 W。
【答案】(1)串联
(2)9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电路中电压表测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的是通过电路的电流。此类题中关键要找到不变的量,利用不变的量去求。
【解答】(1)、取下R0,R就不能够正常工作,所以R、R0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2)、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源电压与R0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功率P=UI=U总I-I2R0来求。由图可知当I=0.5A时,P=5W,当I=2A时,P=8W。即5W=U总X0.5A-(05A)2XR0, 8W=U总X2A-(2A)2XR0,解方程可得:U总=12V,R0=4 Ω 。所以P=12VXI -I2X4 Ω ,根据抛物线性质可知P最大= ==9W
25.(2023·义乌模拟)固体混合物A是由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断:
(1)沉淀C的成分是
(2)固体A的组成有 种可能。
【答案】(1)BaSO4
(2)6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硫酸钡,硝酸银。题中所给的几种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有:Mg, Na2CO3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不变红说明不是二氧化碳气体。能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有 BaCl2、BaSO4 。加氢氧化钠会产生蓝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铜离子。
【解答】(1)加稀硫酸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这个白色沉淀只能是硫酸钡。
(2)根据镁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题中气体B通入石蕊试液中不变红,说明一定含有Mg,不含Na2CO3。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化钡或者硫酸钡。滤液 D中加入氢氧化钠会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滤液D中一定含有硫酸铜。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铜。所以固体A的组成可能得情况有① Mg、CuO、Na2SO4、BaCl2、BaSO4② Mg、CuO、Na2SO4、BaCl2③ Mg、CuO、Na2SO4、BaSO4④ Mg、CuO、BaCl2、BaSO4⑤ Mg、CuO、BaSO4⑥ Mg、CuO、BaCl2。所以共有6种可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5分
26.(2023·义乌模拟)专家表示,人在感染新冠病毒时,比较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发烧时,身体中的酶的活性会降低,从而导致食欲不振。为验证该说法,小舟配置乳白色蛋白液和“胃蛋白液”(内含胃蛋白酶)备用。已知乳白色蛋白质液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该物质可以被“胃蛋白液”催化分解为可溶性的氨基酸(变澄清)。具体实验方案如下:
① 利用37℃水浴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②分别改变水浴温度为38℃、39℃、40℃、41℃、42℃,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现象。
(1)结合实验方案分析,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本次实验中滴加1滴稀盐酸目的是 。
(3)实验中先将酸化的“胃蛋白液”和乳白色蛋白液水浴加热2分钟,然后将其混合后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4)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温度下的乳白色蛋白液都变澄清了。为使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在不改变温度设置的前提下,可调整的措施有 。
【答案】(1)发高烧会降低人身体中的酶的活性
(2)模拟人体胃中酸性环境
(3)水浴可达到所需温度且不易降低酶的活性
(4)增加乳白色蛋白液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酶指的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没得活性受温度,pH指的影响;水浴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解答】(1)从题干中信息发烧时,身体中的酶的活性会降低,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在结合本实验的方案可以得出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发高烧会降低人身体中的酶的活性;
(2)盐酸显酸性,人体的胃中的胃酸主要是盐酸,所以本次实验中滴加1滴稀盐酸目的是模拟人体胃中酸性环境;
(3)先放在37摄氏度的水中水浴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从而使里面的物质都达到所需的温度且不易降低酶的活性;
(4)所有温度下的乳白色蛋白液都变澄清了 ,说明在所有温度下蛋白质都被酶给催化分解了,可能是 乳白色蛋白液的量太少了,所以应该保持温度不变,增加乳白色蛋白液,从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故答案为:(1)发高烧会降低人身体中的酶的活性 (2) 模拟人体胃中酸性环境 (3) 水浴可达到所需温度且不易降低酶的活性 (4) 增加乳白色蛋白液
27.(2023·义乌模拟)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部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 (填化学式)。
(2)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 。
(3)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②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
【答案】(1)H2
(2)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将氧化膜反应完之后,再和内部铝反应
(3)①③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分析;
②根据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进行分析;
③根据最终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镁进行分析。
【解答】(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2)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
(3)①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则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故①正确;
②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则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最终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镁。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多,则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故③正确。
故选①③。
28.(2023·义乌模拟)小科学了大气的压强后,借助注射器(容积为V)、铁架台、小筒、细绳等器材设计如图装置估测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示组装好器材,首先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上端未封口,接着往小筒内缓慢加水,直至活塞恰好开始下滑时,取下小筒,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m1;
②重新将注射器活塞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将步骤①中的装水小筒(水未倒出)重新接在注射器下端,缓慢向小筒内加水,直至活塞又恰好开始下滑,再取下小筒,并用天平测量其总质量为m2;
③取下注射器,并用刻度尺测出其壁上全部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主要应以 (选填“针筒”“活塞”或“小筒”)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其所受大气压力。
(2)上述实验中,在不考虑活塞的重力情况下,可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 (结果用V、l、m1、m2来表示),其中步骤②将活塞重新推至顶端并用橡皮帽封口,其目的 。
(3)进一步分析,如果考虑活塞的重力,所测出的大气压值与(2)中所测得值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活塞
(2);排尽针筒内的空气
(3)不变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当活塞刚刚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公式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压强的大小;
实验中要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拉动活塞时,注射器内部会接近于真空,这样才能测出大气的压力,注射器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和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都会影响拉力的大小;
(3)根据大气压力的计算方法分析判断。【解答】(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活塞的横截面积为;根据①可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摩擦力等于重力,即f=G1=m1g,
根据②可知,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到:m2g=f+F;
那么在不考虑活塞的重力情况下,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m2g-f=m2g-m1g=(m2-m1)g;
则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实验时,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顶端是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使注射器密封,当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时,筒内空气会对活塞产生一个压力,因此测得的大气压值将偏小;
(3)如果考虑活塞的重力,那么F1和F2都要考虑活塞的重力,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为F=F2-F1,大小不变,这样活塞重力的影响就没有了,实验结果不变。
29.(2023·义乌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② 。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若用装置B,则分液漏斗的作用是 ,
(3)实验室选用装置C制取CO2,加入稀盐酸的量不宜太多。若实验时,液面处于m处(此时稀盐酸有剩余),则关闭弹簧夹导致的后果是 。
(4)用F装置可以实验检验氧化钙与水作用的热效应,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是因为
【答案】(1)分液漏斗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液体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且大于大气压,气体逸出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的区别在于有无开关。分液漏斗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控制加入的反应物的多少来控制反应速率。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二氧化碳从导管排出。如果关闭弹簧夹则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导致气压变大,将液体从长颈漏斗中压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气压变大,会将瓶内气体压出。
【解答】(1)由图可知②为分液漏斗。
(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分液漏斗的作用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液面处于m位置,关闭弹簧夹,装置内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后,会将装置内的液体从长颈漏斗中压出,所以液体会从长颈漏斗口溢出。
(4)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若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释放出了大量的热,导致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则有气体从导管口溢出,所以填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且大于大气压,气体逸出 。
30.(2023·义乌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电压的关系。已知所用小灯泡上标有“2.5V0.3A”,滑动变阻器标有“20欧1A”,电源为两节新的干电池。小灯泡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
(1)连接好电路后,检查发现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 ;
(2)纠正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多组小灯泡两端不同的电压及对应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像。分析图像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这是因为 。
(3)根据图乙所示图像,阴影部分的面积S1表示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 V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2表示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
【答案】(1)阻值最大处
(2)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3)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表需与电阻并联。在连接实物电路时,特别要注意开关要断开,电流表、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接法及滑动变阻器的接法。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到阻值最大处保护电路。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根据分析可得I= 可知 R不是定值。根据P=UI分析即可。
【解答】(1)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2)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根据分析可得I= 可知 R改变了。因为 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
(3)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U灯=2.5V,I灯=0.3A,所以U滑=3V-2.5V=0.5V,I滑=0.3A,P滑=0.5VX0.3A=S2,所以S2表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2023·义乌模拟)图甲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什么成分
(2)请根据图甲写出一条含有蛙的食物链 。
(3)图乙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图甲中的蛙对应图乙中的成分是 (填字母)。
(4)结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说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答案】(1)生产者
(2)小麦→害虫→蛙
(3)B
(4)合理密植,增加植物对光照的利用率,能固定更多的太阳能,释放更多的氧气,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使能量大部分流向有利于人类的农作物;农田养蛙,能除掉害虫,减少小麦有机物的流失,且青蛙的排泄物能被微生物分解,为农田提供无机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食物链书写规则: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非生物物质与能量跟生物部分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联系起来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相当于让能量尽量多的流向农作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答】(1)小麦是植物属于生产者,鸟、蛙、害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所以第一空填生产者
(2)根据食物链的书写规则,含有蛙的食物链应该是小麦→害虫→蛙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合理密植,增加植物对光照的利用率,能固定更多的太阳能,释放更多的氧气,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使能量大部分流向有利于人类的农作物;农田养蛙,能除掉害虫,减少小麦有机物的流失,且青蛙的排泄物能被微生物分解,为农田提供无机盐 。
32.(2023·义乌模拟)快递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快递单号、规划运输路线,在物流行业获得广泛应用。某型号快递机器人,整机质量8千克,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0.002米2,该机器人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40秒,把一个2千克的快递成功运送到目的地。在此过程中:
(1)快递机器人载着快递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
(2)若快递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为总重力的0.1倍,则它在这40秒钟克服地面摩擦做了多少功?
(3)运送到目的地后,快递机器人马上以更快的速度匀速原路返回。从开始运送快递到返回起点,整个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图像(不考虑图像端点情况)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1)快递机器人载着快递静止时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F=G=mg=(2Kg+8Kg)X10N/Kg=100N
则快递机器人载着快递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50000Pa
(2)40秒内通过的路程:S=vt=2m/sX40s=80m
则它在这40秒钟克服地面摩擦做的功 W=fs=0.1Gs=0.1X100NX80m=800J
(3)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物体孤立的放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再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即可求出压强大小。做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以及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首先根据 摩擦力为总重力的0.1倍求出摩擦力大小,再根据s=vt求出机器人前进的距离,最后根据W=fs求出功的大小。机器人来回往返过程中,总的路程不变,返回时的速度更快,说明所用的时间更短。
【解答】(3)由题可知: 运送到目的地后,快递机器人马上以更快的速度匀速原路返回。 说明速度是先慢后快,往返相同路程,一开始的时候慢速度小,时间长。后快,速度大,时间短,只有A符合题意。
33.(2023·义乌模拟)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进行实验。取用8克石灰石样品,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5 M 1.0 1.0
(1)上表中M的值应为 。
(2)列式计算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求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答案】(1)3
(2)解:设2.5克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HCl的质量是X
X=1.825g
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8.25%
答:实验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8.25%
(3)第三次实验结束总共反应掉了碳酸钙7克,假设7克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08g
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为:8g+30g-1g-3.08g=33.92g
答:第三次实验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33.92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往8克石灰石样品中依次加入10克稀盐酸,一开始的时候盐酸全部反应完,石灰石过量。最后石灰石全部反应完,盐酸过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一次,第二次是石灰石过量,第三次,第四次是盐酸过量。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根据与它反应的石灰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根据第三次实验数据计算分析出溶液质量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石灰石质量减少了2.5g,第二次继续加入10g稀盐酸,石灰石质量也应该减少2.5g,剩余固体质量=5.5g-2.5g=3g。所以 上表中M的值应为 3
34.(2023·义乌模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更加重视家居环境的美化,如图甲是带有水温调节功能的家庭水族箱,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R1为阻值可调的电热丝,R2为阻值400Ω的定值电热丝,开关S2 为单刀双掷开关,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请分析回答:
(1)当开关S1闭合,S2接 (填“a”或“b")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
(2)当电路处于加热状态时,通电1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3)当电路处于保温状态时,若电路消耗的功率P=48.4W,则电热丝R1连入电路的阻值应为多少?
【答案】(1)a
(2)解: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处于加热状态,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
W=( )t= ×600s=7.26×106J
(3)解: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为电阻R1和R2的串联电路
R总= = =1000Ω
R1=R总-R2=1000Ω-400Ω=600Ω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比较两种情况下电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状态;
(2)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处于加热状态,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根据公式 计算消耗的电能;
(3)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处于保温状态,R1和R2串联。首先根据 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 R1=R总-R2 计算出R1的阻值。
【解答】(1)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
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和R2串联。
则总电阻R2根据公式可知,总功率P2>P总;
因此前者为加热状态,后者为保温状态。
35.(2023·义乌模拟)“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科技温室大棚帮助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浙江永嘉一地利用科技大棚成功使樱桃番茄实现一年多次采摘。
资料一:樱桃番茄,喜钾肥,喜光,喜温暖、耐热。生长适温20~30℃。对水分要求较多,空气相对湿度以45%~50%为宜。
资料二:科技温室大棚选用无色透光的材料作为大棚膜;棚顶CO2(二氧化碳)发生器,每天9时-16时自动打开;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自动开闭大棚底部,保证白天棚内温度为28℃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6℃以上;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采用滴灌法,实现作物的自动灌溉;棚内土壤挖回垄沟;北面棚内侧挂反光膜;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使用该科技温室大棚既能节能又能实现樱桃番茄一年多产作出解释。
【答案】⑴樱桃番茄喜光,大棚膜选用无色透光的材料,便于更好接受光照.
⑵棚顶CO2(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安装在棚顶便于植物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⑶二氧化碳发生器,每天9时-16时自动打开,这个时间段是光照最强的时候。
⑷温度传感器,通过自动开闭大棚底部,保证白天棚内温度为28℃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6℃。有利于白天提供樱桃番茄适合的生长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适当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⑸樱桃番茄对水分要求较多,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采用滴灌法,实现作物的自动灌溉,既保证了植物根系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同时还能节约用水。
⑹棚内土壤挖回垄沟,有利于更大面积的接受光照。
⑺北面棚内侧挂反光膜,由于浙江温州地处北回归线稍偏北位置,太阳始终南面照射,北面挂反光膜有利于为大棚提供更多光照和提高大棚温度。
⑻樱桃番茄喜钾肥,棚室地面上,定期撒施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有利于植物提高产量。
以上答对六点既可满分。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首先节能角度考虑透光材料做的大棚膜,可以接受到更多的太阳光。滴灌法可以节约用水,北面挂反光膜,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阳光。从樱桃番茄一年多产角度考虑,那么主要考虑的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条件等角度去回答。棚顶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可以给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每天9时-16时自动打开,这个时间段是光照最强,光合作用最强可以充分利用二氧化碳不会浪费。定期撒草木灰可以提供钾盐,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