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卷(台州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台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并保证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过滤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闻气味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需遵循安全性原则。
【解答】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B.如图所示操作会引起内部酒精被点燃,故错误;
C.滴加液体时,应在试管的上方,故错误;
D.实验室用扇闻法闻气体气味,故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3·台州)今年4月,我市某同学运用“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挽救了同学的生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进行急救之前先拨打120急救电话
B.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
C.进行如图的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越大效果越好
D.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要有规律地交替进行
【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分析】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解答】ABD符合心肺复苏时的相关操作;
C.在胸外按压时,若压力过大,则可能损伤胸廓。
故答案为:C
3.(2023·台州)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
A.冰熔化时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该温度计的读数为0℃。
【解答】A.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故正确;
B. 人体的正常体温 37℃;
C. 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30℃;
D.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20℃;
故答案为:A
4.(2023·台州)某同学制作了成熟叶肉细胞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液泡结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只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解答】图中1为细胞壁,2为液泡。3为细胞核,4为叶绿体。
故答案为:B
5.(2023·台州)会自动驾驶的汽车通过安装在车内的行车电脑,分析传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处理
输出到机械装置,实现自动驾驶。行车电脑相当于人体反射弧的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解答】 分析传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处理输出到机械装置与神经中枢(处理分析信息)的作用相同。
故答案为:C
6.(2023·台州)“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 )
A.+1 B.0 C.-1 D.-3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解答】 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1价。
故答案为:A
7.(2023·台州)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列磁感线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
【解答】A.外部磁感线满足N极出来进入S极,故其正确;
B.s极磁感线画错了,故其不正确;
C.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故其错误;
D.N极磁感线都是出去的,故其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3·台州)大熊猫最爱吃竹子。从生物体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比竹子多了(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答案】D
【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 生物体结构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解答】在 生物体结构中只有动物具有系统,而植物却没有。
故答案为:D
9.(2023·台州)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CD: 受热易分解 , 水溶液呈碱性 , 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三种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故都属于化学变化。
B.在溶解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10.(2023·台州)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解析】【分析】经度,地理学名词,一般指球面坐标系的纵坐标,具体来说就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然后向左右延伸。而各地的时区也由此划分,每15个经度便相差一个小时。经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基础,是认识地球转动和区域地理划分的基础理论,需认真掌握。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解答】0度纬线以北纬,往东经度变大为东经,故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b;
故答案为:B
11.(2023·台州)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正确的是( )
A.影子——光的反射 B.影子——光的色散
C.倒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结果;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的结果。
【解答】AB.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故其均不正确;
CD.倒影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2.(2023·台州)如图是我市三门核电站的发电流程示意图。在发电时,能量转化过程是(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内能→核能→机械能→电能 D.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 核电站的基本原理是核燃料在一回路反应堆内发生裂变产生大量热能,被高温高压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加热二回路给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能量转换过程如下:核能→热能(将冷却剂水加热,但不能沸腾)→热能(一回路的水将二回路的水加热变成蒸汽)→动能(推动汽轮机转动)→电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
【解答】核裂变产生的核能转化为内能,使电机转动转化为机械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
故答案为:B
13.(2023·台州)某同学根据四种淡水鱼的外部特征编制了右下方的检索表。表中“丙”对应的是( )
A.鲫鱼
B.鲤鱼
C.白鲢鱼
D.鳙鱼
【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
【解答】丙的特点为鳞片细小,体表深色,有斑纹。
故答案为:D
14.(2023·台州)某同学研究滑轮的作用,用重为0.2牛的滑轮,把2牛的钩码匀速提升1米。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拉力F做的功为( )
A.0焦 B.1.1焦 C.2.2焦 D.4.4焦
【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
故答案为:C
15.(2023·台州)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
A.Zn和H2SO4 B.ZnO和H2SO4
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制得硫酸锌可以利用金属锌或者其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制得。
【解答】A. 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B.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C.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
D.这两者物质不能反应。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23·台州)为提高学校农场种子的萌发率,某同学设计了育种箱(如图)。
(1)育种箱配备的恒温垫,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 。
(2)育种箱留有几个透气孔,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需要 。
【答案】(1)温度
(2)空气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解答】(1) 育种箱配备的恒温垫,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2) 留有几个透气孔,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空气 。
17.(2023·台州)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人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答案】(1)B
(2)自上而下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茎结构主要为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以及髓组成;
(2)韧皮部的作用运输有机物;
【解答】(1) 横切面变红的部位为运输水分的结构(木质部),故为B;
(2) 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为自上而下(有机物在上方合成)。
18.(2023·台州)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轻巧、易裁剪,可用于科学实验。
(1)把浸在肥皂液里的吸管框架取出,框架上有一层肥皂膜,在膜上放一细线圈(如图甲)。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如图乙)。这个现象说明 。
A.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B.分子体积会变小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2)剪掉塑料瓶底部,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丙。固定塑料瓶,用力拍击橡皮膜,能使烛焰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 。
【答案】(1)C
(2)惯性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由扩散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由于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分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便要做功,即对应说明分之间有分子势能.
【解答】(1) 线圈变成了圆形 ,说明其收到了力的作用,故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所以为C;
(2) 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 ,说明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故空气具有惯性。
19.(2023·台州)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吞服尿素[CO(NH2)2]胶囊进行诊断。其中的表示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而自然界中的碳原子绝大多数是以形式存在。
(1)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健康人体内有多种酶,但不能分解所服用的尿素,这是因为酶具有 性。若受检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与健康人相比,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2)未分解的尿素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人体的 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1)专一; 或
(2)泌尿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特定的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不能分解其余的物质。
(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以将产生的尿酸,尿素排出体外。
【解答】(1)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属于专一性;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故 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或 ;
(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将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0.(2023·台州)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
(3)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答案】(1)水星
(2)自东向西
(3)银河系
【知识点】地球公转;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太阳系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组成;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3)银河系由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组成的。
【解答】(1)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故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水星;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故推力方向为自东向西;
(3) 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 ,故可能位于银河系。
21.(2023·台州)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将图甲中的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仅利用图甲的器材,可继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
A.冰熔化成水
B.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混合
(3)该同学以电解水为例,用图乙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答案】(1)蓝色絮状沉淀
(2)B
(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在微观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质量均不变。
【解答】(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
(2)A属于物理变化,C碳酸钙与盐酸在反应过程中的气体会跑出去,无法测得气体质量,故选B;
(3)在微观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质量均不变。故为
22.(2023·台州)某同学进行“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
(1)如图甲,装有金鱼和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总重力为20牛。该同学将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米3。
(2)用显微镜观察图乙中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结果如图丙所示,
①判断图丙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②要将图丙中右下角的血管3移到视野中央,应将培养皿往 移动。
【答案】(1)2× 10-3
(2)红细胞单行通过;右下方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解答】(1);
(2) 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故往右下方移动。
23.(2023·台州)“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
【答案】(1)18
(2)B;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误差是指人为或实验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围内的偏差。
【解答】(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为18;
(2) 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故A错误,BC正确。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28题第2小题2分、第3小题4分,其余各题每空3分,共 45分)
24.(2023·台州)冰雹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损坏农作物和各种设施。
(1)冰霍在高空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落到地面时速度较 。
(2)为探究不同速度的冰雹下落时对塑料薄膜的损坏程度,某同学进行模拟实验:取三块相同的塑料薄膜,画上20毫米×20毫米的小方格,让3个相同的圆冰球以不同的速度分别撞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利用方格计算受损面积,发现图甲、乙难以比较。若要更准确比较图甲、乙受损面积大小,不增加其它工具,可如何改进?
(3)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双层薄膜是否可以更好地抵挡冰雹?于是该同学再次进行模拟实验:选用材质相同的单层和双层薄膜,利用大小和速度相同的圆冰球撞击,比较受损程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类型 单层薄膜
(厚度0.24 mm) 双层蒋膜(每层厚度0.12 mm)
间隔Оmm 间隔5mm 间隔10mm
受损程度 攻损 上.下两层均轻微形变 上、下两层均中度形变 上层破损、下层严重形变
根据表中信息,请对大棚铺设塑料薄膜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大
(2)将方格划分得更小
(3)铺设间隔为0的双层薄膜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所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均有关;
(2)转化法是指利用容易观察的物理量来判断不易观察的物理量;
(3)控制变量法指在研究多因素变量时,应控制其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解答】(1)落大地面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其速度变大;
(2) 探究不同速度的冰雹下落时对塑料薄膜的损坏程度 ,将方格划分得更小,方面计算受损面积;
(3)间隔为0的双层薄膜其形变程度最小,故铺设间隔为0的双层薄膜。
25.(2023·台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
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
(3)为了确定稀盐酸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闸述应补充的实验。
【答案】(1)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
(3)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2)(3)稀盐酸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解答】(1)往盐酸中滴加石蕊后颜色为红色,滴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酸逐渐被中和,恰好反应时 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若只挥发掉其中的溶质,则质量分数应减小,但现在变大是由于: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 ;
(3) 为了确定稀盐酸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 ,应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26.(2023·台州)图甲是一个"水绵伞”:透明塑料袋中装满水和水绵(水生藻类植物),袋口的吸管能与外界连通,调节配重能使其直立于水底。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水绵伞”浮到水面。某同学自制了两个相同的“水绵伞”,置于离光源距离不同的水底(水中各处温度相同且不变),如图乙,以验证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1)本实验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验过程中,需要观测的是 。
(3)该同学观察了一整天,都没发现“水绵伞”上浮。可如何改进实验?(写出一种)
【答案】(1)光照强度
(2)“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减轻配重(“增加光照强度”“增加水绵数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指,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和淀粉的过程,其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等均有关。
【解答】(1) 离光源距离不同 ,故验证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水绵伞当其表面氧气多时,会增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使其所受浮力增大,故需观测 :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
(3)没上浮,可能是浮力大小,或重力太小。故可改变:减轻配重 , 增加光照强度 , 增加水绵数量等。
27.(2023·台州)将燃烧的蜡烛放人图甲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蜡烛会慢慢熄灭。兴趣小组探究其原因的过程如下(气体的含量用体积分数表示):
(1)甲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完了。他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待蜡烛熄灭后,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观察到 现象,从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重新实验,测得蜡烛燃烧过程中烛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从0.04%上升到7.4%,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3.8%。
(2)甲同学又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蜡烛熄灭。乙同学不赞同,他改变图甲装置中的气体成分,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否定了甲同学的观点。则乙同学进行的实验是 。
实验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蜡烛能否燃烧
A 21% 8.4% 能
B 21% 3.4% 能
c 12.8% 3.4% 不能
(3)还有一种观点:随着蜡烛的燃烧,氧气含量下降,产热速度变慢;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烛芯的温度下降至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如果该观点正确,将图甲装置置于温度更低的环境中实验,则测得烛焰附近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会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案】(1)白磷燃烧
(2)A
(3)大于13.8%(或变大)。低温环境中,烛焰散热快,降温快,为了维持蜡烛燃烧,需要增加产热,所以需要浓度更高的氧气。
【知识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1)燃烧条件为:可燃物,助燃剂,温度到达着火点;
(2) 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蜡烛熄灭 ,故应使氧气浓度不变,升高二氧化碳浓度;
(3)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温度越高。
【解答】(1)观察到白磷燃烧,说明瓶中还有氧气可以助燃;
(2)使氧气浓度不变,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故为A;
(3) 图甲装置置于温度更低的环境中实验时,原因为: 大于13.8%(或变大)。低温环境中,烛焰散热快,降温快,为了维持蜡烛燃烧,需要增加产热,所以需要浓度更高的氧气。
28.(2023·台州)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质的种类、溶质的质量分数、电极间的距离、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该同学用如图装置,利用5%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证溶液导电能力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系。
(1)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200克,取现有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克,再加一定量的水混合均匀。
(2)用笔画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
(3)实验步骤:①连接实验电路。
请补充实验的其他步骤 。
【答案】(1)100
(2)电路链接如图:
(3)实验基本操作(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无关变量的选择(烧杯选择、氩氧化钠体积控制)、因变量观测(电流表读数)、重复实验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稀释溶液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2)应使整个电路串联在一起;
(3)在补充步骤时,应保持初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外的其余变量均相同。
【解答】(1)10%m=200x5%,故m=100g;
(2) 电路连接如图:
(3)1.断开开关,往相同的烧杯中先后加入等体积的 5%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 ;2.移动滑动变阻器,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3.移动滑片使前后两组实验处于相同的位置,测得电流表的示数的大小;4.重复试验。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9题8分,第30题9分,第31、32题各10分,第33题6分,34题12分,共55分)
29.(2023·台州)布洛芬片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
蔗糖、糊精等。
(1)布洛芬片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C13H18O2由 种元素组成。
(3)C13H18O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高烧时,除服用药物外,用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 。
【答案】(1)混合物
(2)3
(3)26:3
(4)水蒸发吸热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为混合物;
(2)通过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出元素的种类;
(3)元素质量比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4)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热;
【解答】(1) 布洛芬片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蔗糖、糊精等,故为混合物;
(2) C13H18O2由3中元素组成;
(3)C:H=(13*12):(18*1)=26:3;
(4)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水蒸发吸热。
30.(2023·台州)电动微单车可有效地减轻交通压力。如图为某一电动微单车,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1)装有电动微单车的包装箱总质量为20千克,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最小压强是
多少?
(2)如图是某同学使用扳手组装电动微单车时的简化俯视图,其中O是支点,A是动力作用点,B是阻力作用点,此时扳手相当于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3)一定条件下,电动微单车充满电后,能以最高时速匀速行驶0.8小时,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答案】(1)解:G=mg=20千克×10牛/千克=200牛
F=G=200牛
s=1米×0.8米=0.8米2
p=F/s=200牛/0.8米2=250帕
答:包装箱对地面的最小压强是250帕。
(2)省力
(3)解:s=vt=25千米/时×0.8时=20千米
答:共行驶了20千米的路程。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2)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3)路程=速度x时间。
【解答】(2)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
(3) 解:s=vt=25千米/时×0.8时=20千米
答:共行驶了20千米的路程。
31.(2023·台州)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已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1)生物的呼吸作用、煤和石油等物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正常情况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如图),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下图表示吸收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传统
方法。
①生成的X固体是 。
②反应器中,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可以使反应更充分。在科学中有很多“通过增大表
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如人体的肺部有数量众多的肺泡可以提高
气体交换效率,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液态阳光技术”,以甲醇作为新型燃料来代替传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贮存在甲醇中。请你说出“液态阳光技术”的一个优点。
【答案】(1)光合
(2)CaCO3;人体的小肠内有数量众多的小肠绒毛可以提高吸收营养物质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化学;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是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生成氧气和淀粉;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碱;
(3)利用太阳光参与的化学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可再生能源。
【解答】(1)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如: 人体的小肠内有数量众多的小肠绒毛可以提高吸收营养物质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3)通过反应方程式可住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优点为 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 ,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
32.(2023·台州)市场上有一种“茶垢净”,遇到热水后会产生氧气,并能深入微小的缝隙快速去除茶垢。
(1)向“茶垢净”中倒入热水,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能观察到 。
(2)如图是一台简易制氧机,A瓶中装有“茶垢净”、二氧化锰和水,氧气可从B瓶盖子上的出气孔排出,供人呼吸。A瓶的导管伸入B瓶水中的目的是 (写出一点)。
(3)现有一瓶“茶垢净”,其制氧量相当于119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量。某人吸氧时需要制氧机提供每分钟0.5升的氧气,请计算用这瓶“茶垢净”制得的氧气,最多能供他持续吸氧多长时间?(氧气密度取1.4克/升)
【答案】(1)木条复燃
(2)净化气体(或观察产生气体的速度)
(3)解:设生成的氧气质量为m
2 = 2 O+ ↑
68 32
119克 m
m=56克
答:用一瓶茶垢净制得的氧气能供该人持续吸氧80分钟。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实验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2)A瓶释放的氧气通过B瓶后可被湿润;
(3)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双氧水的质量即可求得氧气的质量。
【解答】(1)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能观察到木条复燃;
(2)A瓶的导管伸入B瓶水中的目的是净化气体(或观察产生气体的速度)。
33.(2023·台州)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况,发现各地均有较多生长。兴趣小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关资料:
①多年生植物,终年常绿,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达到3米,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
②每棵植株大约能产生2万颗细小种子,易随风扩散;能利用根或茎快速繁殖。
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并已造成多种野生植物灭绝。
(1)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阅读上述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答案】(1)种群
(2)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原因如:资源数量,对阳光的利用率,破坏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1) 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种群;
(2)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 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34.(2023·台州)我省实施“清凉工程”,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
(1)安装一台额定电压为220伏,最大功率为5500瓦的空调,需要给教室单独铺设输电线。通过计算说明,应选择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至少为多少的导线?
(2)某台空调制冷时消耗的功率为2340瓦,若连续制冷0.5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3)为落实节能降耗,某同学设计并安装了如图甲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实现当气温升至30℃时,衔铁才能被电磁铁吸下,接通空调线路。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
实际使用中发现:当气温在30℃上下波动时,空调线路会频繁接通和断开,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因此该同学在图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0(如图丙),实现了空调线路接通后,气温降低至26℃以下时才自动切断,回升至30℃后才重新接通。请计算R0的阻值,并说出“气温从30℃降低至26℃时,空调线路不断开”的工作原理。(电路改进前后,衔铁刚被吸下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变;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答案】(1)解:
答:应选择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至少为25安的导线
(2)解:
答:消耗电能1.17千瓦时。
(3)解:根据图乙可知,当温度为30℃时,Rt=20欧。根据图甲可知衔铁刚被吸下时线
圈的电流
当温度降为26℃时,Rt′=30欧
此时流过Rt的电流
工作原理:气温升至30℃时,衔铁被吸下,Rt和R0并联工作。气温从30℃下降到26℃,由于R0的作用,线圈的电流一直大于等于0.15安,衔铁一直被吸引,空调线路不断开。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电功率最大时电流为最大值;
(2)电能=电功率x时间;
(3)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原理为:当气温升高时,电阻R1的阻值变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磁性增强,上方的衔铁被吸合,空调线路接通,空调工作;当空调工作,温度降低时,电阻R1升高,电流变小,衔铁向上运动,空调断路。
1 / 1浙江省202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卷(台州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台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成实验目的,并保证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过滤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闻气味
2.(2023·台州)今年4月,我市某同学运用“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挽救了同学的生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进行急救之前先拨打120急救电话
B.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异物
C.进行如图的胸外心脏按压时,用力越大效果越好
D.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要有规律地交替进行
3.(2023·台州)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
A.冰熔化时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4.(2023·台州)某同学制作了成熟叶肉细胞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液泡结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3·台州)会自动驾驶的汽车通过安装在车内的行车电脑,分析传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处理
输出到机械装置,实现自动驾驶。行车电脑相当于人体反射弧的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6.(2023·台州)“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 )
A.+1 B.0 C.-1 D.-3
7.(2023·台州)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列磁感线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3·台州)大熊猫最爱吃竹子。从生物体结构层次分析,大熊猫比竹子多了(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9.(2023·台州)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0.(2023·台州)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
A.a B.b C.c D.d
11.(2023·台州)如图是一只白鹤在水面散步时的优美场景。关于白鹤两个“影”的形成原理,正确的是( )
A.影子——光的反射 B.影子——光的色散
C.倒影——光的反射 D.倒影——光的折射
12.(2023·台州)如图是我市三门核电站的发电流程示意图。在发电时,能量转化过程是(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内能→核能→机械能→电能 D.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13.(2023·台州)某同学根据四种淡水鱼的外部特征编制了右下方的检索表。表中“丙”对应的是( )
A.鲫鱼
B.鲤鱼
C.白鲢鱼
D.鳙鱼
14.(2023·台州)某同学研究滑轮的作用,用重为0.2牛的滑轮,把2牛的钩码匀速提升1米。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拉力F做的功为( )
A.0焦 B.1.1焦 C.2.2焦 D.4.4焦
15.(2023·台州)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
A.Zn和H2SO4 B.ZnO和H2SO4
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23·台州)为提高学校农场种子的萌发率,某同学设计了育种箱(如图)。
(1)育种箱配备的恒温垫,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 。
(2)育种箱留有几个透气孔,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需要 。
17.(2023·台州)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人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 (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18.(2023·台州)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轻巧、易裁剪,可用于科学实验。
(1)把浸在肥皂液里的吸管框架取出,框架上有一层肥皂膜,在膜上放一细线圈(如图甲)。刺破线圈内的肥皂膜,线圈变成了圆形(如图乙)。这个现象说明 。
A.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B.分子体积会变小
C.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2)剪掉塑料瓶底部,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丙。固定塑料瓶,用力拍击橡皮膜,能使烛焰熄灭。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说明瓶内的空气具有 。
19.(2023·台州)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常用吞服尿素[CO(NH2)2]胶囊进行诊断。其中的表示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而自然界中的碳原子绝大多数是以形式存在。
(1)幽门螺杆菌会产生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健康人体内有多种酶,但不能分解所服用的尿素,这是因为酶具有 性。若受检者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与健康人相比,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2)未分解的尿素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人体的 系统排出体外。
20.(2023·台州)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2)“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
(3)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21.(2023·台州)某同学用图甲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将图甲中的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仅利用图甲的器材,可继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
A.冰熔化成水
B.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混合
(3)该同学以电解水为例,用图乙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2.(2023·台州)某同学进行“观察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
(1)如图甲,装有金鱼和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总重力为20牛。该同学将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米3。
(2)用显微镜观察图乙中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结果如图丙所示,
①判断图丙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②要将图丙中右下角的血管3移到视野中央,应将培养皿往 移动。
23.(2023·台州)“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第28题第2小题2分、第3小题4分,其余各题每空3分,共 45分)
24.(2023·台州)冰雹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损坏农作物和各种设施。
(1)冰霍在高空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落到地面时速度较 。
(2)为探究不同速度的冰雹下落时对塑料薄膜的损坏程度,某同学进行模拟实验:取三块相同的塑料薄膜,画上20毫米×20毫米的小方格,让3个相同的圆冰球以不同的速度分别撞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利用方格计算受损面积,发现图甲、乙难以比较。若要更准确比较图甲、乙受损面积大小,不增加其它工具,可如何改进?
(3)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双层薄膜是否可以更好地抵挡冰雹?于是该同学再次进行模拟实验:选用材质相同的单层和双层薄膜,利用大小和速度相同的圆冰球撞击,比较受损程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类型 单层薄膜
(厚度0.24 mm) 双层蒋膜(每层厚度0.12 mm)
间隔Оmm 间隔5mm 间隔10mm
受损程度 攻损 上.下两层均轻微形变 上、下两层均中度形变 上层破损、下层严重形变
根据表中信息,请对大棚铺设塑料薄膜提出合理的建议。
25.(2023·台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
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
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
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
(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
(3)为了确定稀盐酸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闸述应补充的实验。
26.(2023·台州)图甲是一个"水绵伞”:透明塑料袋中装满水和水绵(水生藻类植物),袋口的吸管能与外界连通,调节配重能使其直立于水底。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水绵伞”浮到水面。某同学自制了两个相同的“水绵伞”,置于离光源距离不同的水底(水中各处温度相同且不变),如图乙,以验证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1)本实验验证的是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实验过程中,需要观测的是 。
(3)该同学观察了一整天,都没发现“水绵伞”上浮。可如何改进实验?(写出一种)
27.(2023·台州)将燃烧的蜡烛放人图甲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蜡烛会慢慢熄灭。兴趣小组探究其原因的过程如下(气体的含量用体积分数表示):
(1)甲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完了。他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待蜡烛熄灭后,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观察到 现象,从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重新实验,测得蜡烛燃烧过程中烛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从0.04%上升到7.4%,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3.8%。
(2)甲同学又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蜡烛熄灭。乙同学不赞同,他改变图甲装置中的气体成分,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否定了甲同学的观点。则乙同学进行的实验是 。
实验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蜡烛能否燃烧
A 21% 8.4% 能
B 21% 3.4% 能
c 12.8% 3.4% 不能
(3)还有一种观点:随着蜡烛的燃烧,氧气含量下降,产热速度变慢;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烛芯的温度下降至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如果该观点正确,将图甲装置置于温度更低的环境中实验,则测得烛焰附近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会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28.(2023·台州)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质的种类、溶质的质量分数、电极间的距离、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该同学用如图装置,利用5%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证溶液导电能力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系。
(1)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200克,取现有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克,再加一定量的水混合均匀。
(2)用笔画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
(3)实验步骤:①连接实验电路。
请补充实验的其他步骤 。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9题8分,第30题9分,第31、32题各10分,第33题6分,34题12分,共55分)
29.(2023·台州)布洛芬片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
蔗糖、糊精等。
(1)布洛芬片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C13H18O2由 种元素组成。
(3)C13H18O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高烧时,除服用药物外,用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 。
30.(2023·台州)电动微单车可有效地减轻交通压力。如图为某一电动微单车,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1)装有电动微单车的包装箱总质量为20千克,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最小压强是
多少?
(2)如图是某同学使用扳手组装电动微单车时的简化俯视图,其中O是支点,A是动力作用点,B是阻力作用点,此时扳手相当于 (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3)一定条件下,电动微单车充满电后,能以最高时速匀速行驶0.8小时,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31.(2023·台州)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已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1)生物的呼吸作用、煤和石油等物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正常情况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如图),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下图表示吸收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传统
方法。
①生成的X固体是 。
②反应器中,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可以使反应更充分。在科学中有很多“通过增大表
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如人体的肺部有数量众多的肺泡可以提高
气体交换效率,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液态阳光技术”,以甲醇作为新型燃料来代替传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该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贮存在甲醇中。请你说出“液态阳光技术”的一个优点。
32.(2023·台州)市场上有一种“茶垢净”,遇到热水后会产生氧气,并能深入微小的缝隙快速去除茶垢。
(1)向“茶垢净”中倒入热水,收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能观察到 。
(2)如图是一台简易制氧机,A瓶中装有“茶垢净”、二氧化锰和水,氧气可从B瓶盖子上的出气孔排出,供人呼吸。A瓶的导管伸入B瓶水中的目的是 (写出一点)。
(3)现有一瓶“茶垢净”,其制氧量相当于119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量。某人吸氧时需要制氧机提供每分钟0.5升的氧气,请计算用这瓶“茶垢净”制得的氧气,最多能供他持续吸氧多长时间?(氧气密度取1.4克/升)
33.(2023·台州)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况,发现各地均有较多生长。兴趣小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关资料:
①多年生植物,终年常绿,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达到3米,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
②每棵植株大约能产生2万颗细小种子,易随风扩散;能利用根或茎快速繁殖。
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并已造成多种野生植物灭绝。
(1)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阅读上述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34.(2023·台州)我省实施“清凉工程”,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
(1)安装一台额定电压为220伏,最大功率为5500瓦的空调,需要给教室单独铺设输电线。通过计算说明,应选择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至少为多少的导线?
(2)某台空调制冷时消耗的功率为2340瓦,若连续制冷0.5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3)为落实节能降耗,某同学设计并安装了如图甲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实现当气温升至30℃时,衔铁才能被电磁铁吸下,接通空调线路。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
实际使用中发现:当气温在30℃上下波动时,空调线路会频繁接通和断开,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因此该同学在图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0(如图丙),实现了空调线路接通后,气温降低至26℃以下时才自动切断,回升至30℃后才重新接通。请计算R0的阻值,并说出“气温从30℃降低至26℃时,空调线路不断开”的工作原理。(电路改进前后,衔铁刚被吸下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变;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需遵循安全性原则。
【解答】A.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B.如图所示操作会引起内部酒精被点燃,故错误;
C.滴加液体时,应在试管的上方,故错误;
D.实验室用扇闻法闻气体气味,故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分析】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解答】ABD符合心肺复苏时的相关操作;
C.在胸外按压时,若压力过大,则可能损伤胸廓。
故答案为:C
3.【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该温度计的读数为0℃。
【解答】A.冰融化时的温度为0℃,故正确;
B. 人体的正常体温 37℃;
C. 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30℃;
D.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20℃;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只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解答】图中1为细胞壁,2为液泡。3为细胞核,4为叶绿体。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解答】 分析传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处理输出到机械装置与神经中枢(处理分析信息)的作用相同。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解答】 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1价。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
【解答】A.外部磁感线满足N极出来进入S极,故其正确;
B.s极磁感线画错了,故其不正确;
C.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故其错误;
D.N极磁感线都是出去的,故其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组织;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 生物体结构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解答】在 生物体结构中只有动物具有系统,而植物却没有。
故答案为:D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CD: 受热易分解 , 水溶液呈碱性 , 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三种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故都属于化学变化。
B.在溶解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解析】【分析】经度,地理学名词,一般指球面坐标系的纵坐标,具体来说就是地球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按国际规定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然后向左右延伸。而各地的时区也由此划分,每15个经度便相差一个小时。经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基础,是认识地球转动和区域地理划分的基础理论,需认真掌握。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解答】0度纬线以北纬,往东经度变大为东经,故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b;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结果;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的结果。
【解答】AB.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故其均不正确;
CD.倒影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 核电站的基本原理是核燃料在一回路反应堆内发生裂变产生大量热能,被高温高压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加热二回路给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能量转换过程如下:核能→热能(将冷却剂水加热,但不能沸腾)→热能(一回路的水将二回路的水加热变成蒸汽)→动能(推动汽轮机转动)→电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
【解答】核裂变产生的核能转化为内能,使电机转动转化为机械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检索表分类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再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样,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
【解答】丙的特点为鳞片细小,体表深色,有斑纹。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制得硫酸锌可以利用金属锌或者其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制得。
【解答】A. 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B.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C.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
D.这两者物质不能反应。
故答案为:D
16.【答案】(1)温度
(2)空气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解答】(1) 育种箱配备的恒温垫,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2) 留有几个透气孔,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空气 。
17.【答案】(1)B
(2)自上而下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茎结构主要为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以及髓组成;
(2)韧皮部的作用运输有机物;
【解答】(1) 横切面变红的部位为运输水分的结构(木质部),故为B;
(2) 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为自上而下(有机物在上方合成)。
18.【答案】(1)C
(2)惯性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由扩散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由于分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当分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便要做功,即对应说明分之间有分子势能.
【解答】(1) 线圈变成了圆形 ,说明其收到了力的作用,故说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所以为C;
(2) 瓶内的空气离开瓶子后仍能继续前进 ,说明其保持了原有的运动状态,故空气具有惯性。
19.【答案】(1)专一; 或
(2)泌尿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特定的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不能分解其余的物质。
(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以将产生的尿酸,尿素排出体外。
【解答】(1)酶只能催化分解特定的物质,属于专一性;有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故 则在服用尿素[O(NH2)2]胶囊后,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或 ;
(2)人体的泌尿系统可将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0.【答案】(1)水星
(2)自东向西
(3)银河系
【知识点】地球公转;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1)太阳系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组成;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3)银河系由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组成的。
【解答】(1)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故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水星;
(2)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故推力方向为自东向西;
(3) 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 ,故可能位于银河系。
21.【答案】(1)蓝色絮状沉淀
(2)B
(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在微观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质量均不变。
【解答】(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
(2)A属于物理变化,C碳酸钙与盐酸在反应过程中的气体会跑出去,无法测得气体质量,故选B;
(3)在微观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质量均不变。故为
22.【答案】(1)2× 10-3
(2)红细胞单行通过;右下方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解答】(1);
(2) 血管2是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故往右下方移动。
23.【答案】(1)18
(2)B;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误差是指人为或实验器材引起的在合理范围内的偏差。
【解答】(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为18;
(2) 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故A错误,BC正确。
24.【答案】(1)大
(2)将方格划分得更小
(3)铺设间隔为0的双层薄膜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所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均有关;
(2)转化法是指利用容易观察的物理量来判断不易观察的物理量;
(3)控制变量法指在研究多因素变量时,应控制其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解答】(1)落大地面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其速度变大;
(2) 探究不同速度的冰雹下落时对塑料薄膜的损坏程度 ,将方格划分得更小,方面计算受损面积;
(3)间隔为0的双层薄膜其形变程度最小,故铺设间隔为0的双层薄膜。
25.【答案】(1)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
(3)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2)(3)稀盐酸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解答】(1)往盐酸中滴加石蕊后颜色为红色,滴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酸逐渐被中和,恰好反应时 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2)若只挥发掉其中的溶质,则质量分数应减小,但现在变大是由于: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 ;
(3) 为了确定稀盐酸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 ,应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26.【答案】(1)光照强度
(2)“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减轻配重(“增加光照强度”“增加水绵数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指,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和淀粉的过程,其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等均有关。
【解答】(1) 离光源距离不同 ,故验证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水绵伞当其表面氧气多时,会增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使其所受浮力增大,故需观测 :水绵伞上升到水面所需的时间;
(3)没上浮,可能是浮力大小,或重力太小。故可改变:减轻配重 , 增加光照强度 , 增加水绵数量等。
27.【答案】(1)白磷燃烧
(2)A
(3)大于13.8%(或变大)。低温环境中,烛焰散热快,降温快,为了维持蜡烛燃烧,需要增加产热,所以需要浓度更高的氧气。
【知识点】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1)燃烧条件为:可燃物,助燃剂,温度到达着火点;
(2) 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蜡烛熄灭 ,故应使氧气浓度不变,升高二氧化碳浓度;
(3)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温度越高。
【解答】(1)观察到白磷燃烧,说明瓶中还有氧气可以助燃;
(2)使氧气浓度不变,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故为A;
(3) 图甲装置置于温度更低的环境中实验时,原因为: 大于13.8%(或变大)。低温环境中,烛焰散热快,降温快,为了维持蜡烛燃烧,需要增加产热,所以需要浓度更高的氧气。
28.【答案】(1)100
(2)电路链接如图:
(3)实验基本操作(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无关变量的选择(烧杯选择、氩氧化钠体积控制)、因变量观测(电流表读数)、重复实验
【知识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稀释溶液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2)应使整个电路串联在一起;
(3)在补充步骤时,应保持初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外的其余变量均相同。
【解答】(1)10%m=200x5%,故m=100g;
(2) 电路连接如图:
(3)1.断开开关,往相同的烧杯中先后加入等体积的 5%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 ;2.移动滑动变阻器,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3.移动滑片使前后两组实验处于相同的位置,测得电流表的示数的大小;4.重复试验。
29.【答案】(1)混合物
(2)3
(3)26:3
(4)水蒸发吸热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为混合物;
(2)通过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出元素的种类;
(3)元素质量比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4)水在蒸发过程中会吸热;
【解答】(1) 布洛芬片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13H18O2辅料为淀粉、蔗糖、糊精等,故为混合物;
(2) C13H18O2由3中元素组成;
(3)C:H=(13*12):(18*1)=26:3;
(4)温水擦拭身体也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原理是水蒸发吸热。
30.【答案】(1)解:G=mg=20千克×10牛/千克=200牛
F=G=200牛
s=1米×0.8米=0.8米2
p=F/s=200牛/0.8米2=250帕
答:包装箱对地面的最小压强是250帕。
(2)省力
(3)解:s=vt=25千米/时×0.8时=20千米
答:共行驶了20千米的路程。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2)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3)路程=速度x时间。
【解答】(2)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
(3) 解:s=vt=25千米/时×0.8时=20千米
答:共行驶了20千米的路程。
31.【答案】(1)光合
(2)CaCO3;人体的小肠内有数量众多的小肠绒毛可以提高吸收营养物质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化学;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是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下生成氧气和淀粉;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碱;
(3)利用太阳光参与的化学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可再生能源。
【解答】(1)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通过增大表面积以提高物质反应或交换效率的例子如: 人体的小肠内有数量众多的小肠绒毛可以提高吸收营养物质的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
(3)通过反应方程式可住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优点为 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 ,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
32.【答案】(1)木条复燃
(2)净化气体(或观察产生气体的速度)
(3)解:设生成的氧气质量为m
2 = 2 O+ ↑
68 32
119克 m
m=56克
答:用一瓶茶垢净制得的氧气能供该人持续吸氧80分钟。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实验室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2)A瓶释放的氧气通过B瓶后可被湿润;
(3)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和双氧水的质量即可求得氧气的质量。
【解答】(1)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能观察到木条复燃;
(2)A瓶的导管伸入B瓶水中的目的是净化气体(或观察产生气体的速度)。
33.【答案】(1)种群
(2)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原因如:资源数量,对阳光的利用率,破坏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1) 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种群;
(2)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 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34.【答案】(1)解:
答:应选择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至少为25安的导线
(2)解:
答:消耗电能1.17千瓦时。
(3)解:根据图乙可知,当温度为30℃时,Rt=20欧。根据图甲可知衔铁刚被吸下时线
圈的电流
当温度降为26℃时,Rt′=30欧
此时流过Rt的电流
工作原理:气温升至30℃时,衔铁被吸下,Rt和R0并联工作。气温从30℃下降到26℃,由于R0的作用,线圈的电流一直大于等于0.15安,衔铁一直被吸引,空调线路不断开。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铁的其他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电功率最大时电流为最大值;
(2)电能=电功率x时间;
(3)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原理为:当气温升高时,电阻R1的阻值变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磁性增强,上方的衔铁被吸合,空调线路接通,空调工作;当空调工作,温度降低时,电阻R1升高,电流变小,衔铁向上运动,空调断路。
1 / 1